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119节

“嗯,看来这薪俸,确实不得不涨啊。”沉吟了一会后,许弘纲对身边的小吏道:“王诚啊,你一个月月俸多少啊?”

“啊?哦,回禀大司徒,在下是吏员,不入流的。每月户部发给在下的是米一石,银角两个,布一尺五寸。此外到了年底,还有一个银角的赏银。”

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许弘纲,王诚又道:“大司徒,这是最近一两年的待遇,以前的话,银角是没有的,有的是一块黑不拉几的小银锞子,大约值一两钱。还有就是宝钞了。”

“嗯,这点钱,可够用?”

“当然不够。大司徒,在下也不隐瞒,历年来,若不是火耗、各地方官员来办事时给的打赏,在下是无法在户部坚持这么久的。”

“嗯,这个本官是知道的。对你们向求见本官的地方官索要门包,只要做得不太过分,本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多谢大司徒体谅。”

“现在。”许弘纲摇了摇手里的文稿:“监国殿下准备给全国所有的官、吏增加俸禄。你觉得,如你这一级的吏员,一个月至少要有多少才够使用呢?本官的意思是,光靠薪俸,不靠那些捞偏门儿。”

“嗯大司徒,请容在下暂退,稍后给您一份报告。”

“可。”

过了一会,王诚再次入内,向许弘纲提交了一份很详细的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王诚把一个四口之家的日常开销做了很细致的列举。

米粮类:全家四口,一月消耗近一石米,05元。

副食类肉、菜、油:05元。

盐:01元。

衣服:全家每人每年四套衣裤,一共折合2元。拆分为12份,则为017元。

医药费:02元。

儿子念书的教育费:每月至少05元。

房租:05元。

各种红白喜事:按每月两起,一起至少02元算,共计04元。

老家老人的赡养,家中贫困亲戚的资助:平均到每月,至少01元。

其他:包括临时出行、过年回家省亲、给孩子的零嘴、朋友日常聚会、逢年过节给寺庙的香火钱等等,平均到12个月内,大约每月是05元。

综上,一个大明的市民普通四口之家,一个月怎么着也得有35块银元左右的收入才能勉强度日。

而且王诚在报告里反复说明:这已经是最低标准了。比如说,现在不少市民,家中的半大小子特别能吃,光是饭钱这一块,全家就远远要超出一块钱的预算。而且小孩子长身体又快,这衣服上面的花销也只多不少。

同时,一旦一个家庭的孩子读书稍微有点成绩,要往更高一级的学校走或者求访名师的话,那个代价就不得了了,如果按35元的预算全家不吃不喝都供不起。

所以,王诚最后的建议是:如果要全国的吏员光靠工资都能活得体面,一个月的薪酬,最好是五元及以上!

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

“殿下,诸位同僚,近三天来,户部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调查样本以京官、顺天府各级官员、大兴县各级官员、胥吏、差役等为主。共计走访、调查600人。其中二品一人、三品五人......不入流一百三十六人,应役者一百五十五人......

总体而言,经过走访和户部粗略的测算。户部认为,如果要给全国官吏涨薪俸。大致建议是:其一,各差役不予考虑。其二,各吏员,按照在衙门做事的年限不同,分别予以每月3到4元的薪俸。其三,各级官员的薪俸,户部做了一个表格,请殿下和各位同僚审阅。”

接过许弘纲递交的方案,朱由栋直接翻到最后,大致的扫了一下户部对各级官员新俸的意见:

正一品,月俸300元。从一品,270元......正七品,20元......从九品5元。

穿越过来这么多年了,朱由栋对两个时代的物价都相当的了解。所以,他心里其实是有换算比的。大致来说,大明实行币制改革后,现在发行的一块银元,其购买力约莫和后世的250块人民币相当。

如果按照这个比值换算过来,那么,大明的一品大员的月薪,就相当于7.5万元人民币。一个县太爷则有5000块人民币的收入。最低级的九品芝麻官是1000块,而不入流的吏员其收入在750800元之间。

“嗯”朱由栋长考了一阵后开口道:“众卿,你们觉得如何啊?”

但是这个问题问出去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参会的官员们都没有开口。

朱由栋稍微愣了一下后,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制作这个方案的是许弘纲,他身为高级官员,其屁股本来就是歪的。所以,他这个方案,把三品以上大员的月俸定得极高从三品都是180元。然而,从正四品开始,这月俸一下子就掉到了100元近乎腰斩。

而今天能够坐在这里的,基本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

他们怎么好开口说话?

深吸了一口气,朱由栋道:“大司徒。”

“臣在。”

“这个方案孤微调一下,从正四品开始,每个官员的月俸增加五元。不入流的吏员每人每月增加一元。然后你用这个微调过的方案计算一下,如果如此执行,我大明每月给官吏发薪俸,会花掉多少钱。”

“是,请殿下稍等片刻,臣去去就来。”

大明朝现在的官员大约是八万人,其中官约莫两万三千余人。武官五万六千多人。之所以在崇抑武的大环境里还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当然是因为卫所制度卫所的各级小旗、总旗啥的都是要算为武官的武官也是官。

在两万三千多官里,一二品大员当然极少,更多的是七八九品的低级官员。不入流的吏员呢,这个估计吏部尚书都不清楚。但大概估算下来,至少不下五万的。

“殿下,臣按照您的要求重新计算了一遍。如此算来,不算武官,只算官的话,按照这套新方案,朝廷每月要发放五十七万五千元,一年就是六百九十万元。而吏员,按五万人计算,每月是十七万五千元,一年是二百一十万元。两者合计,九百万元。”

“嗯......”起身,背着手在会场里绕了几圈。朱由栋在众臣希冀的眼光中开了口:“这是涉及到国家根本的大事,孤要向皇爷爷禀报。不过诸位且放心,这个方案,孤原则上同意了。”

“臣等多谢殿下体恤。”

“殿下?”

“嗯?大司马有什么要说的?”

“殿下,这薪俸调整,臣是极为赞同的。只是调了臣和吏员的,那武将们呢?就算卫所兵按照祖制不发放俸禄,这军镇兵的将领、士兵们的薪俸是不是也要调整一下?”

“嗯,大司马提醒的是。这样,兵部要提前发下去,军镇兵这边的薪俸肯定是要调整的。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慢慢做过来嘛,让他们稍安勿躁。”

太孙殿下深得军心,所以他敢说这样的话。再说了,抛开那些已经逃亡得只剩下一个架子的卫所们不提。便是现在大明的军镇兵,他们的月俸已经不低了:一个招募来的士兵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1.5块银元,将领们自然拿的更多。而且就算是军镇兵,也是有自己的驻地的,多少也有些产出。所以,部队的薪俸提升,可以稍微缓一缓。

“大司徒。”

“臣在。”

“这个方案里,除了官和吏员,孤没有看到服役的胥民其月俸是多少啊。”

“啊?殿下,百姓为国家服役,乃是祖制。是没有任何酬劳的,这个,臣实在不知殿下还有给这些人发俸的打算。”

我怎么会不想给这些家伙发放俸禄呢?这些才是最接近百姓的人。百姓对政府的观感,正是从他们身上才会有最直观的感受啊。

官二万三,吏员五万。毫无疑问,以中古时代低级缓慢的行政效率,这不到八万的职公务人员,是无法对一亿多人进行有效管理的。哪怕明代政府机构和现代政府比起来,少了很多工作比如公共工程、环保、卫生、社会保障等等。但即便如此,这点公务人员,还是太少了。

所以,整个大明各级政府里,还有更多的差役胥。

吏是固定的职务,胥是轮换性质的差。

比如说各级县衙的衙役,他们就既不是官,也不是吏,而是民。只不过是到县衙服徭役的民。

按照大明律法,服徭役,是十年一次,一次一年。而且这一年里,你非但不能照顾家人和自己的田地,还得自带干粮去给国家当差。

所以,服徭役,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那就是涉及到家庭能否维持,自身能否活下去的大关碍。但如果能够到县衙里去服役,那就非但不会有什么危险,反而是生发的好机会了。事实上,二百多年下来,县衙里的衙役,很多都已经是子承父业,出现世袭了。

总之,这一部分的役民,才是大明各级政府公务执行力的主要执行者。而这部分的役民,是绝对没有任何薪俸的。

而这一块有多少呢?至少也不下十万。

他们没有任何薪俸不说,还得抛弃家里的土地来应差。你说,若是他们进了县衙应差,手里有了那么一丁点微末的权力,会不会拿来搞权力寻租?

绝对、一定,以及肯定。

所以,这一部分人员的钱得算到预算里去不是直接给这部分人发工资,而是国家造一笔这样的预算,用这笔预算雇佣无业年轻男子这样的人在大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简直不要太多这就是临时工啊!

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

“皇爷爷,这是孙儿和诸位大臣反复商讨后定下的文官、吏员和差役的月俸标准。请皇爷爷过目。”

自从任命朱由栋为监国后,这几年,万历的日子过得很舒服。

虽说失去了直接操弄国家的权柄,但一方面是万历本来就把这个当苦差。另一方面则是,朱由栋不管万历说了多少次,反正各种奏折还是往乾清宫送不说,每次的国务会议纪要,也是以最快的速度报送万历审阅。

总之,皇帝陛下并没有那种普通退休官员的失落感。

而且最近这几年,这个国家在朱由栋的带领下,已经明显的显露出振兴迹象。

全国户籍清查已经完成,虽说最终得出的一亿零三百万没有达到祖孙二人的心理预期。但是万历清楚,他的这位看起来激进,但实际上极为谨慎的孙儿。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完全没有去动军户。而且在面对诸如曲阜孔家这样政治意义很强的标杆时,也是轻轻放过了。

如果把这些都弄清楚,大明的人口怎么也得超过一亿一千万。比起万历三十年的那一次黄册统计出来的5500万,直接翻倍。

这涉及到国家的根基,从宣德年间开始就逐渐失控的黄册库,终于有了彻底恢复的希望。

而只要国家的根基得到了修复,国祚延绵,就绝不是梦了!

这一切,都是在万历年间解决的。毫无疑问,以后自己的身后名绝对不会差!

所以,万历皇帝最近两年的心情总体不错。

但是说到这给文官们涨薪,万历就有点不开心了。

朱家的皇帝吝啬几百年了,突然跳出来一个大手大脚,兜里有钱不花不舒服斯基的异类。虽说在这个异类的带领下,国家已经明显的看到了振兴之姿。但万历还是本能的有点舍不得。

“栋儿啊,爷爷知道前些日子卖盐矿朝廷一下子有钱了。而且以后盐税的收入也会比现在多得多。但是......居安思危呀,这薪俸涨上去容易,但要是哪天朝廷没钱了,要想降下来,可就太难咯。”

“皇爷爷,孙儿是这么想的。盐税,以后每年固定都有1200万元,光是这个,就足够这次给文臣们涨薪。而且盐税这个额度,起码可以维持十年以上。”

“那十年以后呢?”

“哈哈哈,皇爷爷,十年以后,孙儿准备把盐税定额至少降低一半,让我大明的百姓能够很轻松的把盐吃够!”

“嗯?你是想在田赋和商税上打主意?”

“是,圣明无过皇爷爷。皇爷爷,全国户籍普查已经完成,重建黄册库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从明年开始,孙儿准备花两到三年的时间,重建黄册库。之后便是重新修订鱼鳞图册。孙儿可以保证,在五年之内,国家从田赋、人头税上收到的钱,每年至少不下三千万。按照田赋的两成固定作为金花银的定例,每年户部送入内库的,起码不下六百万。目前孙儿手下的产业,每年给皇爷爷的内库分红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五年之内,孙儿再努努力,争取五年后每年给大内送入一千万银元。”

“哎......”萧索的长叹了一口气,万历道:“若是国库充盈,爷爷的内库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只是栋儿啊,既然你跟爷爷保证以后钱会源源不绝,那么,这次给文臣和吏员涨俸,爷爷同意了。可是,那些差役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发钱?”

“皇爷爷,孙儿是这么想的。”朱由栋说到这里的时候,轻轻挥了挥袖袍,周围的宦官宫女们马上就迅速的出去了。

待得屋子里只有祖孙二人后,朱由栋压低声音道:“徭役,对于百姓来说,那是两重乃至多重伤害。所以,孙儿的打算是,等以后黄册和鱼鳞图册重建完成后,孙儿就改革田赋,实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是啊,皇爷爷。我大明的税种太多了,徭役的名目也太多了。如此多的税种和徭役,普通小民根本无法分辨。如此一来,不管孙儿如何整顿,下面的牧民官和小吏想要上下其手都很容易。所以,孙儿的想法是,以后以身份证、黄册和鱼鳞图册为依据,把人头税、徭役什么的全部折算进土地里。化繁为简,以后国家只找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

“嘶~~栋儿,你的意思是,那些举人进士,只要名下有土地,就必须要缴税,是吗?”

“是的,皇爷爷。大明皇家银行的设立,铸币权是彻底拿回来了。如此,火耗这一块,就全部属于国家。

今年全国各省都有了银行分支机构后,国家十几二十个部门都在收税、建库的局面,就有了解决的基础。五年内,孙儿会逐步的把银行建到至少每一个府治所在。如此,全国各个地方就有了一个统一的采买和收藏机构。然后孙儿就准备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当然哪,孙儿不准备收实物税了,以后所有税种,全部收钱。不想去服役的,那就交钱就好。所以,必须要趁着这次给文臣、吏员们涨薪,文臣们不会反对的大好时机,先把差役这一块工作的预算做出来。”

“栋儿啊,这给差役发钱的事情,爷爷明白了,也可以答应你。但是,这全部征收货币税,可要提防谷贱伤农,又或者灾后粮价飞涨啊。”

首节 上一节 119/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