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159节

李如樟退下后,朱由栋又叫来了曹三喜。

“孤对颜思齐、李国助见招的时候,让你在一旁旁听,你该明白是什么意思吧?”

“属下明白。太孙不光要挣国内的钱,也要挣海外的银子。”

“嗯,以后和颜、李二人的联系,军事上以李如樟为主,经济上以你为主。孤的意思是,成立一个大明海贸公司。孤占四成,李国助家占三成,颜思齐一成,李如樟一成,你一成。”

“属下明白了,一定把账目搞清楚。殿下放下,这笔单子只要做好了,南华宫每年光是从这里的收益起码超过一百万两!”

“很好,不过说到银子,我们现在还有多少老本儿?”

“这次殿下从北京南下,属下准备了四十万两银子。老魏那边说了,由于殿下已经决定玻璃产业不在红河庄生产,所以他那边每年现在只能提供三十万两银子。我们到了南边快两个月了,先期十万两已经到账。此外,孙大人那边说的是每年提供六十万两。先期十万两也已经到账。扣掉我们到了南京一些花销之后,现在属下手里还有五十九万四千三百两。”

“嗯……三喜,这样安排。二十万两砸到方山去,尽快把各种作坊弄起来,尽快恢复生产。”

“是,最近两个月方山已经开始有产出了。只是限于工坊修建不完全,所以产能还没上来。属下估计,最迟今年年底,方山就能每年给殿下提供五十万两以上的白银。”

“还是太缓,香皂、蜡烛、骨瓷利润现在已经很薄了,方山基地有一点产能就够了,这些东西的主要生产地点,还是应该在红河庄。我们这边主要是生产各种玻璃和镜子。”

“属下本来也是这么安排的。不过太孙,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若是迅速积累白银,以便几年后上奏皇上进行铸币,终归还是得靠海上挣钱。毕竟,无论红河庄和方山怎么努力,其产能和全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比起来,还是远远不足的。”

“这个吾清楚。给方山的那二十万两白银,真要说修建工坊能花多少?主要是投给徐光启和赵士祯他们的。这李国助和颜思齐以后若是要纵横海上,没有坚船利炮可不行!”

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

“各位长辈需知,人口的增长,其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洪武时,全国宗室男丁58人。永乐时,127人。百年后的正德元年,2980人。而仅仅是二十多年后的嘉靖八年,就暴涨到了8203人。然后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就是28840人!等到了万历一朝四十六年后,宗谱上的宗室男丁,已经是十五万三千人!

在最近几年的人口普查、黄册重建中。各地官员、驻军报上来的关于低等爵位宗室的生活状态,确实让朕极为忧心。据闻有的宗室,已经七八十岁了,却还没有名字,这没有名字,自然不能记于宗谱,自然也没有相应的俸禄。却又因为我朱家的规定,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任何一职如此,只能是穷困潦倒,沦为乞丐。

朕前些日子去查了宗人府的数据,记录在宗谱上的我朱家男子有十五万三千人,但是全国人口普查查出来的太祖后人,仅仅是男丁便有二十五万三千人登记在册了的,虽然大多数也过得极为困蹇。但到底身上有爵位在,各种赋税至少是不用负担,徭役也与他们无关。而这没有登记在册的,真真过得凄惨至极!

承蒙皇爷爷厚爱,禅位于朕。朕既然做了这皇帝,便自然是我朱家的族长。身为族长,则必须为族人的福祉考虑。若是连一族的福祉都不能保障,那又如何抚育万民?”

“皇上关爱族人,我等感激涕零。”

“诶。”甩了甩袖袍,朱由栋干脆起身走到会场中央:“宗室问题,对于历朝历代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汉晋宗藩裂土临民,犹如独立之国。结果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唐宋宗室不胙茅土,其贤能者皆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赖之,其后杂进诸科与寒素等,而宦绩相业亦相望不绝书。然而宗室人才辈出,对帝位却存在威胁。而如我朝这般,将所有宗室都养起来,不给其他权力的办法”他无奈的摊开手:“如各位长辈所见,朝廷已经维持不下去哪。”

在会场里的28位亲王中。福藩虽然是新藩,但要说血缘亲疏,却是和朱由栋最近的。所以,到了这个需要捧哏的时候,已经从微胖向巨胖发展的朱常洵,用力的双手撑住座椅的扶手,努力的站了起来:“皇上乃是苍龙转世,天帝又赐予权柄。想来是能够为我们的族人找到一条出路的吧?”

“三叔这话,朕有些吃不消啊。”对着朱常洵拱拱手,朱由栋把双手背到身后,然后慢慢的转了一圈,扫视了屋子里的所有人。

“朕意,我朝的宗室政策,必须要改了。虽说每次谈到改革,总有人拿祖宗成法、太祖定制出来说事。但实际上,从弘治到万历,关于宗室政策,朝廷已经修改了多次了。而这一次,朕决定,把他改得彻底一点。”

“请皇上示下。”

“朕的意思很简单,从镇国将军开始,直到奉国中尉,从明年天启元年开始,全部转为民籍。从此之后,士农工商,乃至科举、从军,任其自主择业!”

“啊?!”

“皇上,这万万不可啊!”

“是啊,皇上,如此对待宗室,是不是太苛刻了一些?”

朱由栋此话一出,在座的亲王们绝大多数都腾的一下从自己的座位上跳了起来。

亲王的儿子里除了世子,其他的都是郡王。郡王的儿子除了继承人,全都是镇国将军。朱由栋的这个政策,就意味着,在座亲王们的大多数孙子,全部将变为庶民。

“有何不可?嗯!”

到底是这十几年来威名赫赫,加上昨天才刚刚有天地异象加成。所以这一声不怒自威的‘嗯’,着实的把一群王爷吓了一跳。

不过,惊吓归惊吓,这新皇一上来就要把自己的子孙打入民籍,这个还是不能轻易答应的。

“昔年触龙说赵太后云:‘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这便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太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打下天下,恩泽子孙两百五十载,到了这里已经是足够了!实际上,从一百多年起,朝廷对宗室就已经无法供养,而宗室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差!这样的宗室政策早就维系不下去了。无非是历任先皇不好意思做这个恶人罢了。”

说完这话,朱由栋坚定的道:“恶人嘛,总有人来做。得罪朱家二十多万男丁的事情,朕来做!”

“皇上,万万不可啊。这是彻底毁了太祖的成法啊。”

“哼!我大明建国至今已经二百五十年,太祖时的规矩,不知道改了多少。如果真如你们所言,凡是太祖的规定朕就要遵守并坚定不移的执行,那朕这会儿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成祖的长陵给刨了!因为他开创了内阁。然后呢?再刨景陵?因为宣庙让宦官读书嘛!再然后呢?把全国九成以上官员剥皮实草?最后再杀掉全国所有的商人?因为他们现在穿得比你们都好!”

年轻的皇帝一阵咆哮后,诸多藩王暂时不吭声了。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心里是不服的。

也是啊,两百多年了,虽然有时候心里未尝不觉得因为国家产出有限,而朱家子孙繁衍无限,这宗室政策说不得那天就维持不下去了。但是,真当事情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还是无法接受。

“朕上承天命执掌大明权柄,以变为常,以变行天道,以变天启大明!所以,便是各地宗室要造反,要集体到孝陵去哭坟,甚至待会散会后你们马上跑到西苑或者慈宁宫去找朕的长辈。朕都一并接着,尽管来!让你们看看,朕刚才说的话,会不会收回!”

造反?开什么玩笑?亲王们再被当成猪来养,但六大报还是每天都要读的。谁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切实的掌握了全国的军队,把文官们都压制得死死的?造反?就凭现在王府里抓个盗贼都有些费力的卫队?

至于说哭坟这事,还真有些蠢笨的亲王想过。但是在座的也不乏聪明点的殿下。他们脑子稍稍一转就醒悟了过来:舆论都在皇帝手里呢,你就算二十五万男丁全都去孝陵哭坟呢?皇帝也能让全国一点浪花都翻不起来。

至于说找万历?哎,这个更没用了。因为,万历的抠门是出了名的!万历一朝四十六年,宗室们就没有拿到一次足额的俸禄。人家早就不想养着这一帮子亲戚了!

所以,人家早就做好了完全准备,现在要这么蛮干,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当然”

就在各路亲王内心都多少有些崩溃的时候,朱由栋又开了口。

“朕为人,不为已甚。所以,从今年的六月起,朕从内库拨款,镇国将军以下,每个朱家男丁,无论是否成年、分家。连续七个月,每个月发给五块银元。”

看着在座的诸多亲王不以为然的表情,朱由栋冷笑一下:“不要觉得这三十五块钱少了。这是七十石精米,在北方可以购置近十亩良田,在南方也能买到二亩以上的水浇地。若是拿这笔钱做本钱去盘个门店下来做小生意,也是绰绰有余!我朱家男丁刚才说了,可是有二十五万三千人之巨!把在座二十八位和分布于各地的九百多位郡王去掉后,朕光是这笔钱,就要出将近900万!在朕监国之前,这是国家整整三年的财政收入!你们自己说,朕还要如何?”

亲王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朱由栋又咆哮了起来:“回去告诉你们的子孙和一帮子亲戚,从明年开始,就什么都没有了!朕取消镇国将军以下我朱家子孙的就业限制,要想以后活下去,活得好,那就凭着自己的双手去拼命吧!科举做官可以,买田收租也可,经商可,做工可,甚至可以报名参军,到战场上建功立业以此重新恢复自己的爵位也可!唯愿我朱家子孙,被养了两百多年,不全是废物。二十多万男丁里,总能有几个有血性的,最终能够做出点成就!”

看着亲王们纷纷陷入了沉思,朱由栋的语气稍微和缓了一点:“待会朕会亲自去太庙向列祖列宗请罪,若是祖宗有所责难,朕一身当之。但是,诸位长辈,扪心自问,朕如此处置,对国家,对诸位亲戚,是不是都算好事?”

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

“将军,属下在二十海里外发现大队战舰,粗略计算,安宅船二十,铁甲船三,总体行进速度大约三节。不过船上却没有岛津家的家纹,而是桦山家的家纹。”

“这就对了,桦山家本来就是岛津家的分家嘛。嗯,你没有被对方发现吧?”

“应该没有,属下有方山最新的八倍望远镜相助,肯定是先发现对方。再加上这长沙船厂新提供的三体快帆顺风时航速高达二十节以上,属下发现敌军并粗略数了一下数量后就迅速退走,想来是没有被对方发现的。”

“好。”拍拍斥候的肩膀,李国助转过身来:“传令,全队向西北方向后撤二十海里。”

西式帆船里,因为挂了软帆,全舰上下,操帆手的数量就必须配得极多。所以李国助命令一下,整支舰队的甲板上顿时就忙碌了起来。

“将军,我们是要让开大路,放萨摩的那些野人先去抢一遍琉球么?”

“当然,不然我们直接在这里把岛津家的水军灭了,琉球人啥都不知道,这好处怎么来呢?”

“嗨以嗨以,理当如此,理当如此啊。这样一来,曹掌柜的脸色应该会好看一点。”

“是啊,td,跟了殿下什么都好,就是这曹三喜的脸实在太难看!好了,赶紧的下去做事!”

……

而在海面的另一侧。

“治部大人,方才瞭望手来报,说是在西南方向隐约看到一支桅杆,待得再想确认的时候,却又突然消失不见了。”

“纳尼?”

这一支岛津水军的统帅,乃是桦山久高,现在的官位是治部大辅,美浓守。此人作为岛津家的同族,曾经参加过十多年前的那场侵朝战争,统帅水军和李舜臣交过手。虽说面对当时朝鲜无敌的龟船被打得很惨,但总之此人的水上战斗指挥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这一次他的舰队里,有岛津家的武士三百余人,临时征召的足轻、水手两千七百多人。这点力量,对于岛津家来说,真的算是倾巢而出了。

出发之前,桦山久高收到了两份不太相同的命令。

家主岛津忠恒的命令是:彻底洗劫琉球王国,把所有的金银全部搜刮干净,以此缓解岛津家濒临破产的财政。

将军德川家康的命令是:掌控琉球王国,以此为跳板,试着恢复和大明的联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岛津忠恒的命令很好理解,而德川家康的命令则较为复杂。

家康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日本武士。在他看来,对外扩张什么的不是不可以,但千万不应该去招惹大明。那可是唐国的继承者啊,是小身板的日本惹得起的吗?朝鲜是大明的属国,大明要保护他,我们也不能去打。那么,朝哪里扩张呢?本州岛的北边,那个北海道岛不是很大吗?据说比九州、四国加起来还大,我们朝着那个方向扩张不就好了吗?

至于琉球,也是大明的属国,我们事情还是不要做得太绝,琉球还是不要灭了,而是要以此为跳板,力争和大明签署正式的停战协议,以后两国正常贸易往来,多好!

那么,如何让琉球听话,配合日本联系大明呢?这个,就要看桦山久高的现场发挥了。

挥挥手,把脑子里两道不尽相同的命令带来的困惑赶走,桦山久高道:“或许是瞭望手的错觉,或许是零散的渔船。总之,我们还是目标不变,继续前进!”

“嗨以!”

琉球王国这时候是大明藩属,每一任国王的上位都必须得到大明的册封才算合法。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衣冠、文化等也尽可能模仿大明,闽南语更是其官方语言之一。

不过,到底是一个总面积只有3600平方公里的群岛国家,总人口这会儿还不到十五万,其产出也极为贫瘠。所以,这个所谓的王国,其国防力量嘛……全国一共十二支卫队,算是职业军人,但是每支卫队的人数只有二十人。剩下的就是民兵了,但登记在册的民兵也只有几百人。

这样的力量遇上岛津家饿极了的强盗们,当然是不堪一击。

“治部大人,我等已经清扫了琉球的武库。”

“哦?缴获有多少啊?”

“在下惭愧,只找到五百张弓,三百杆铁炮,三百副甲胄,以及一些刀、矛等。呃,这甲胄,比我家足轻穿的藤甲还要不如!”

“唔~~”很是牙疼的摸了摸嘴,桦山久高一脸无奈的道:“琉球的国库呢?”

“国库加上所有王族的家里都去搜过了,累计有金饼五十,白银一万两千三百八十二两三钱。铜钱较多,尚未清点完成,粗略估算,大约三十万枚吧。”

“就这么点?”

“嗨以,就这么点。”

“这点东西哪里够啊。算了,你们去好好的搜一搜,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若是实在没有,就把岛上的女人取一些,算作这次出兵给这些足轻的补偿。”

“嗨以!”

吩咐下属去继续洗劫后,桦山久高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换上了满脸的笑容,让手下把琉球王尚宁请进了自己的座舱。

“八格牙路!你们怎么办事的?为什么要把大王给捆起来?还不快快松绑?!啊哈哈哈~~大王不要生气,这些家伙不懂事,还请不要和他们计较。”

“哼!这位将军,你们是日本人吧?是哪个藩的?为何到我琉球,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动手杀人?你可知寡人的王位是谁册封的?”

“嗨嗨嗨,在下知道大王的王位是大明册封的。这个,在下是受敝国公方殿下的差遣,前来贵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另外,敝国的太阁丰臣秀吉已经去世,现在执掌敝国国政的公方殿下一直都想和明国恢复正常关系,所以也需要大王您的帮助。”

“要寡人帮你在天朝那里说情,居然来了寡人的国家就先乱杀乱抢一通?这是要干什么?是要示威于寡人?又或者要示威于天朝?!”

“些许小小误会,还请大王不要计较。”——我也很无奈啊,不抢你,我怎么回去跟家主交待?现在,家主的命令勉强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我还得完成德川家康的命令啊。

“哼!寡人的卫队被全灭了,这种行径不是误会而是宣战!当然,琉球国小力弱,挡不住你们也是活该。但是,寡人的身后站着的是大明!怎么,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被大明打得头破血流,他德川家康入侵我琉球,就不怕重蹈覆辙么?”

唔,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家主的命令我不得不执行啊。

只是这会儿这位国王的脾气上来了,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159/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