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328节

“那内阁准备怎么调整?”

“按照银行、财政部、税务部、工商部、重工、轻工等多个部门的协商,臣等一致认为,从今年开始降息,分三次将存贷款利率下调。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到15左右,其他的全部降低至少五个点子。”

“……可以,如果这样做力度还不够的话,明年还可以再调。”

“多谢皇上肯定。”

“那,降税呢?”

“皇上,我大明的农税、商税现在基本都是五税一。内阁的意思,是想把商税调到六税一,农税分两年调到七税一。”

中华帝国,历朝历代,主要是靠农税来支撑国家机器。表面上看起来,各朝的皇帝,只要不是太混账,都很善待农民。一般而言,中华帝国历代王朝的农税,都是十五税一甚至更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十五税一,是田赋。在田赋之外,中华帝国的农民们还要承担人头税、徭役、兵役以及各种各样临时的加征。而且因为税种的繁重,往往还会因为胥吏的上下其手,极大的加重农民的负担。

所以,表面上的十五税一,真到了执行的时候,往往是三税一甚至三税二。而在一些王朝的末期,比如历史本位面的崇祯朝,更是三税三甚至三税四、五了。

而朱由栋执掌下的大明,对农税的征收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按土地面积和土地质量征收。上田每亩五个银角,中田三个银角,下田一个银角。平均下来,基本就是每亩三个银角的样子。按照大明一亩土地平均亩产粮食在3石左右,值银15元的水平来计算。每亩三个银角的税额,差不多就是五税一。

第二个特点则是,大明现在的农税非常单一:就一个田赋,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样做的好处极大:农民只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地,就清楚自己每年该缴多少税。基层公务员工作起来也非常轻松,再也不用每年都和农民扯皮了。

由于大明现在完全进入了小冰河期,北方自然灾害频繁,朝廷经常大幅度的免税甚至给钱赈济。所以这会儿别看大明朝廷的年入经常在四亿上下波动,但是农税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因此,马士英说把农税降到七税一,朝廷大臣们都没什么感觉:左右不过是少了几百万而已。若是因此而让农民们把余钱拿去存款,或者对工业品进行消费,多的都挣回来了。

但是商税嘛……

“皇上,臣是这么想的。先把商税降下去,刺激民间积极办厂经商。这厂子多了,人口向城镇聚集,这城市面积自然就要扩张。到时候建筑这一块的消费就起来了。房子多了,用电需求也会加大,朝廷新获得的电厂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等过上几年,城镇人口越来越多,臣就调整税率,或者增加新的商税税种。如此,朝廷的收益应该能够在未来直接翻翻……皇上您这么看着臣干嘛?”

看你干嘛?看你是不是也是个穿越者啊!居然连房地产的主意都打起来了。

不过说真的,大明这会儿发展房地产产业还是太早了一点。但是通过刺激民间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扩大,进而促进消费,这个思路是对的。

“朕对内阁的这个方案总体是满意的,只是减税之后,短时间内,朝廷的收入会减少很多。这日常支出?”

“皇上,臣等计算过了。如果一切顺利,最多后年,朝廷的收入就会大增。所以,无非是过两年紧日子,熬一熬就过去了。实在不行,那就举债好了。”

哎,可惜啊,这会儿大明还没能发行纸币。不然哪用这么麻烦?多印点钞票不就行了。这样做,政府不用负债不说,还能因为货币贬值进一步促进消费呢。

嗯,等这五年熬过去之后,在大举反攻印度前,朕一定得先把纸币的事情做了!

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

和马士英的谈话,让朱由栋觉得心情很舒畅。

从他出任监国起,方从哲、温体仁、袁可立先后辅政——这些人,都经历过万历中期,国家入不敷出,财政频临崩溃的窘境。所以他们本能的不喜欢欠债,在朝廷的财政政策上,说得好听是稳健,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过度保守。

但是马士英就不同了。他出仕的时候,大明的财政已经彻底扭转过来了。在官员、士兵的薪俸都大幅提升的同时,还每年都有盈余。所以,从未体会过入不敷出之苦的马士英,在国家资金紧张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要压缩支出,反而是考虑举债发展。

诶,这才符合朱由栋内心的要求嘛:作为21世纪的diaosi,身上没个几十百来万的购房贷款,这像话嘛?举债发展,在他看来,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总之,在中欧之间持续了三年多的大战后,损失惨重的双方都需要暂时停下来调整、喘息一下。菲利普这边,是政治上进一步加强集权,让欧盟内各国的独立性持续减弱。经济上则是趁着拿下印度,控制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后与大明进行切割,以图扭转既往多年贸易逆差。至于军事上,虽然宣传的调子喊得很凶,但那只是为了在政治上收权做配合而已——真正的军事行动,不过是五年造舰计划,以及派出十个卡斯蒂师去美洲而已。再次发动大军远征东方?那得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而大明这边,政治上倒是不用做太多:宗藩体系仍然是稳固的。经济方面,面对印度大市场的丢失和欧洲贸易的断绝,则是把目光转回国内,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渡过难关——大明目前控制的人口仍然是三大集团里最多的,只要内需能够提升,要熬过这几年也不成问题。至于在军事上,除了也开始五年造舰计划外,也就派出三个师去了美洲。

大明和欧洲是如此了。那么,还有一位穿越者,奥斯曼的易普拉欣,在干什么呢?

1642年4月20日,星月教圣忌日,在巴格达与逊尼、什叶两大派的诸多伊玛目一起吟诵了整晚的经典后。21日清晨,易普拉欣通过刚刚通车的巴(格达)科(威特)铁路,风尘仆仆的赶到了科威特港。

这里从七世纪时的阿拉伯帝国开始,就是著名的港口。早年奥斯曼的触角并没有伸到这里。事实上,在历史本位面,要直到1871年,奥斯曼帝国才开始在这里设县。

不过在这个位面,易普拉欣十多岁出任巴格达帕夏的时候,就将此地收入麾下。在担任大维齐后,更是重点打造此地——不过,现在的科威特,并不是一个商业港口。相反,整个科威特港从里到外,都被奥斯曼的军队包裹得严严实实。在海面之外还有新建成的奥斯曼目前唯一的五千吨级铁甲战舰率领一众风帆战舰巡弋。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这里是奥斯曼倾尽全力打造的,最大的造船厂所在。

中东,号称三洲五海之地,是欧亚大陆最重要,最核心的陆海交通枢纽。但是对于易普拉欣来说,在这块地方上要发展海军,天然的让人感到憋屈。

憋屈的原因只有一个:苏伊士运河不在奥斯曼的手里。虽说和平时期,奥斯曼的商船军舰要通过苏伊士没有问题。但要是哪天双方打起来了呢?

所以,奥斯曼人要振兴他们的海军,必须要打造两支舰队——这两支舰队要做好一旦开战,彼此无法相互联系和支援,各自独立作战的所有准备。

但是奥斯曼此时的国力,比起中欧来,是最弱的。连大明和欧洲要打造战列舰都觉得财政压力很大,需要做一个五年中期规划。那对于奥斯曼来说,要打造两支可以同时与中欧主力舰队匹敌的海军舰队,是绝对不可能的任务。

因此,在反复与民政、军事人员协商后,财力有限的奥斯曼定下的海军发展策略是:在东地中海,打造一支有两三艘重巡做骨干,主要是由大量的快速驱逐舰组成的雷击舰队。因为东地中海,尤其是爱琴海海域,岛屿众多,方便小型舰只隐藏、伏击。一旦欧奥再次开战,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依托地利,对欧洲主力舰队进行不对称的雷击作战。

而在波斯湾,奥斯曼则要打造一支由四艘战列舰为骨干,搭配部分重巡、轻巡组成的主力舰队。这支舰队的作战任务是:如果中欧之间的大战,大明一方占据优势,那么这支舰队就要站在欧盟一方帮助欧盟抵御大明海军——易普拉欣看得很清楚,只要中欧处于均势或者欧盟面对大明稍微处于弱势,菲利普是不敢对自己动手的。但是同理,如果欧盟被大明打得太惨,彻底丢掉了印度。那么奥斯曼在陆地上就要首当其中遭到大明的打击。所以,在欧盟海军扛不住大明海军的时候,拉欧盟海军一把,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当然,也有可能在未来,欧盟对大明取得了很明显的优势。那个时候,菲利普就会对易普拉欣起歪心思了。所以,这支未来以科威特港为母港的奥斯曼主力舰队还有第二个作战任务:如果欧奥开战,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从波斯湾出击,切断印度与欧盟本土的联系。

不过,到底是国力有限,还要兼顾两头。所以和中欧两家未来五年,战列舰数量会增长到九艘、十艘的规模相比。奥斯曼的造舰计划就缩水了一大半:六年,四艘战列舰。

光看数量,估计朱由栋和菲利普知道了都会“哧~”一下表示轻蔑。但若是这两人真的能够进入此时的科威特造船厂,看到船厂里到处闪耀着刺眼的光芒和洒落的钢花时。肯定会异口同声的大吼:不是吧,老子的船厂还在拿大锤砸铆钉的搞铆接,你t居然就把焊接搞出来了?你这厮作弊呀!

而易普拉欣估计会很风骚的耸耸肩,双手一摊:谁让我是材料专业出身呢,焊接技术?洒洒水哪。

总之,因为技术的先进性,奥斯曼的四艘以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命名的战列舰,虽然只有12万吨的标准排水量。却可以直接上九门305主炮——光是焊接技术一项,就能节省几百吨的铆钉重量和上千吨的重复铆接钢板重量。所以一万多吨的排水量,中欧的战列舰只能上六门主炮,而奥斯曼的可以上九门……

除此之外,焊接技术带来的船体更加完整,航速更高——而且焊接技术广泛使用后,船用钢材的硬度可以不再受铆钉质量的限制,(要把铆钉打进去,先得把铆钉烧热,使其变软,然后趁热打进钢板,这注定了铆钉的材质不会太硬。但是铆钉不够硬,钢板本身也不能太硬,所以用铆接技术,钢板的硬度是受限制的)这就让易普拉欣在材料学上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哈里发级战列舰的装甲钢,是他新“研发”的,加入了少量稀土原料的维氏装甲钢,在抗弹性能上,比中欧现有的战列舰都要强上不少。

当然,作为一名材料专业的穿越者,易普拉欣也知道,铆接承剪力较好而承拉力较差。焊接虽然受拉受剪都可以,但怕撕裂。而且从质量保证角度,铆接比焊接可靠多了——毕竟在没有x光机的现在,除非焊缝有很明显的漏洞,否则光用肉眼看,还真不容易看出焊缝有啥问题。而铆接的嘛,质量如何肉眼是可查的。再加上从改变零件材料性能来讲,焊接的残余应力变形问题比铆接严重得多。因此,哈里发级战列舰,倒也没有完全摒弃铆接——不过,就是大量同质装甲的焊接,就已经让这四艘哈里发级战列舰占尽优势了。

“阁下,如您所见,在有了第一艘重巡练手后,孩子们现在打造阿布伯克尔号战列舰,比以前熟练多了。”

“现在工程进度如何?”

“水线下部分已经大致完成了。待发动机吊装进来后,就是安装供弹机动力装置。然后就可以完成水线下装甲的焊接。预计再有一年半,这艘战舰就可以下水。”

“后面的欧麦尔号呢?”

“阁下,这个就还早了,上周才刚刚铺下龙骨。起码得有两年半。”

“好吧。我对工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够按照计划按时完工就好。倒是保密工作……”

“阁下请放心,我们所在的地方,除了从海上来,其他地方都要走过至少一百公里以上的荒无人烟的沙漠。走过沙漠后还要面对整整一个师的精锐陆军反复搜索。如果这样都能让欧洲的间谍混进来,除非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全都睡着了。”

“嗯,总之安防工作一定要做好。那个菲利普是个极不要脸的败类,要是被他发现我们有了新的焊接技术,新的装甲钢,说不得,那个家伙又要厚着脸皮来找我们索要了。”

“是,阁下,我会继续保持高度警戒,绝不让欧洲人的间谍发现我们在这里做什么。”

“呵,造舰,人家肯定是能猜到的。只要能保证新的装甲钢技术和焊接结束不被欧洲人发现就好。”

围着已经有了初步雏形的阿布号转了好几圈,易普拉欣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造船厂,又坐上火车返回巴格达。预计在到了巴格达后,再乘坐四轮马车抵达安卡拉,然后在安卡拉再次换乘火车——没得办法,奥斯曼这会儿还没有来得及将伊斯坦布尔和巴格达之间的铁路彻底链接起来。

坐在以时速四十公里前行的火车上,易普拉欣将手肘放在车窗的窗弦上,看着外面虽然在不断倒退,但近乎没有任何变化的沙漠,陷入了沉思。

这个国家,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扭转了衰败的颓势。其实际控制范围更是从巴尔干一直绵延到了印度河,治下控制人口将近七千万——如此丰功伟绩,已经远超历代苏丹了。

但是很可惜,面对一统欧洲,并且拥有印度、非洲所有沿海地带和大部分美洲的西班牙,以及独霸东亚,还将手伸过了太平洋,伸入了南美的大明。此时的奥斯曼,仍然是个弟弟。

这样一个处于绝对弱势,又被两大强国夹在中间的国家,应该往何处去呢?

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

“欢迎回到伊斯坦布尔,大维齐阁下。巴格达一行还算顺利么?”

“还行吧,你知道的,我其实对宗教教义并不是很精通。好在那些伊玛目倒也没怎么为难我。”

“哈哈,您自谦了,这么多年来,您对教义的新解释,新发挥,往往能够让我们有振聋发聩之感。怎么说自己对教义不是很精通呢。”

5月10日,在路上折腾了将近20天后,易普拉欣终于返回了伊斯坦布尔。他的堂兄,阿齐兹索科利,率领一大群奥斯曼的权贵,在城门外迎接他。

之所以是阿齐兹带头,当然是因为前两年,易普拉欣这一世的父亲,原奥斯曼的大维齐,老索科利已经因为年纪的原因去世了。

和菲利普与奥斯瓦列斯稳定的三十年搭档,以及朱由栋身边总有层出不穷的内政高手比起来。易普拉欣自黎塞留离开之后,就一直没能找到一个让他完全满意的民政主官。倒不是奥斯曼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民政高手,而是作为权臣,他的选择范围天然就小了太多。

所以,在自己一直不太满意,但绝对放心的老父亲去世后。他思虑再三,还是只有提拔自己的堂兄阿齐兹来辅助自己做民政主官。这位堂兄在才具上比起自己的父亲差了太远。但是胜在够听话,足够忠诚,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人。

众人拥簇着他进入托普卡夏宫大维奇专用的一座宫殿后坐定,然后易普拉欣道:“这一出去,从巴基斯坦到波斯再到巴格达,再回到伊斯坦布尔,整整九个月的时间。说说吧,去年我们的收支如何?”

“是。”阿齐兹站起身来:“今年2月,帝国政府完成了去年收支的计算。总体而言,在得到巴基斯坦后,我们的收入有了较大的增幅。去年的总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6亿。不过,因为要扩军,以及为海军打造新舰队,以及在科研上的巨大投入,政府去年的支出也达到了24亿。”

“这样啊。”低头,由身后的侍从为其点上一根烟,并示意在座的大臣们有吸烟的请随意后,易普拉欣道:“这点收入是不够的。需知,我们的陆军常备军现在不过三十万。按照我的想法,为了保证帝国幅员辽阔的领土上有了事情能够及时反应,我们至少要准备五十万以上的常备军。同时,我们现在的海军还是以风帆战舰为主,这日常训练和战舰保养要不了多少钱。但是在五六年之后,当我们的海军更新换代为铁甲舰队后,这日常的维护费用就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五六年里,一定要想方设法,提升国家财政的收入。”

“阁下。”阿齐兹站起身来:“现在帝国政府收入未能达到预期的主要问题由两个,第一是您以前讲过的小冰河气候问题。目前,我们在安纳托尼亚高原上的畜牧业还好。但是在乌克兰的黑土地上新开设的那些农庄,最近几年自然灾害仍然非常频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在减免当地农税之后,还要动用大量的储备去欧洲购买小麦。

第二个问题是商税增长缓慢,虽然我们已经向民间推广了蒸汽机,也在筹资兴建火电厂。可是我们的商人们生产出来了东西,他得卖得出去啊。以前为我们创造贸易顺差的塑料类产品,因为技术与欧盟共享后,已经无法再行销欧洲了。波斯人那边虽然有两千万人口的市场,但是那里的几个大军阀拼命的压榨辖区内的百姓,把每一个铜板都拿来购买枪炮。虽说因此我们的兵工厂赚得很多,但是……请恕我直言,兵工厂获利的那一点点钱,让两千多万波斯人几乎都丧失了消费我们轻工产品的能力。

至于新纳入的巴基斯坦?真主啊,那里实在是太远了,从陆上走还要穿过战乱不息的波斯高原。是的,波斯的几个大军阀看到我们奥斯曼人的商队从不敢动手。但是那些零散的土匪、流民可不管惹恼了我们奥斯曼人会导致我们的报复。这过远的路程,以及糟糕的治安,使得我们的产品到了巴基斯坦后必须卖出天价才能回本——可是如此高的价格,没有几个当地人买得起啊。”

听着阿齐兹的诉苦,易普拉欣的烟抽的更凶了。

以前的奥斯曼,是有埃及这个大粮仓的。即便如此,在历史本位面上,也需要在农业上投入相当多的劳动力才能保证粮食供应。

但是现在,埃及大粮仓没有了。工业、军事又分走了大量青壮劳动力。乌克兰的黑土地本来是预定的新粮仓,可是又碰到小冰河肆虐……

为了更好的控制波斯,奥斯曼有意识的在波斯扶持了四五个大军阀。但,正如阿齐兹所言,军阀混战,本国的军火是卖爽了。但是当地两千多万人的大市场却彻底萎靡了。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需要扭转这一切。除了农业方面得看老天的脸色外,在商业上,我们需要一个安定的波斯,是吧?”

“是的,阁下。波斯应该尽快恢复和平和稳定,如此,当地的人民才有钱来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工程师们才能安全高效的去修筑从巴格达经德黑兰再到拉合尔的铁路。如此,巴基斯坦才能真正的被我们统合起来。”

“那好吧,你们下去后就波斯现在的几个大军阀里选择一下,挑一个最好控制的加以扶持,让他至少统一波斯的大部份地区,恢复当地秩序,从而保证我们的工程师能够顺利的修筑计划中的星月铁路。当然,你们也要注意保护剩下的几个小军阀,不能让一家独大的那位,趁着我们不注意,把他们都灭了。”

“遵命,阁下。我们选定后会马上将具体方案向您汇报。”

“至于说修建联通巴基斯坦的星月铁路,呵,我估计帝国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吧?”

“呃,非常抱歉,阁下。如果要修筑巴格达到拉合尔的星月铁路,没有两亿是绝对不行的。但是这笔钱,帝国政府现在拿不出来。我们只能是等波斯恢复秩序后,通过波斯提供的新的税收增幅,慢慢的积累。”

“时间这个东西,对我而言是最宝贵的,我等不了那么久的自然积累。”

“那,阁下,我们实在是……您知道的,欧洲的市场虽然没有对我们关闭,但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他们都有。非洲的市场,虽然很小,但我们也尝试过了。可是在红海对岸,我们的商人遭到了那里的英国人、法兰西人的各种刁难。至于东欧大平原上的俄罗斯人?呕,他们实在是太野蛮,也太贫穷了。我实在想不出来,除了波斯人和巴基斯坦人,谁能给我们迅速的,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让我们的商人缴纳更多的商税。”

“这个嘛……”用力的把烟头杵灭,易普拉欣招招手,让自己的贴身侍从把自己的一个公文包样式的皮包递了过来。然后他从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已经因为多次翻阅起了毛边的大部头。扔到了会议桌的中央。

众人定睛一看:这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u?ulkehikaye》。

“三个国家的故事?阁下,这是什么书?”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的。讲述的是大约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本土分裂为三个国家后,这三个国家的统治者纵横捭阖的故事。这里面的谋略、军事政治技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当今世界,明显的只有三个强国的时候。我推荐你们都认真的,好好的反复阅读几次……”

在这天晚上,易普拉欣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认真的给朱由栋再次写了一封亲笔信。

“尊敬的中国皇帝陛下……当前,我国在发展中遭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此同时,我应该也能猜测出,贵国存在的一些困难。比如西班牙凭借海军优势,断绝了中欧之间的贸易。导致您的国家,丝瓷茶的出口严重受阻……

为此,我建议我们再次联合起来,共同谋取欧洲人的白银。

我的计划是,重开陆上丝绸之路。您可以把您国内的丝瓷茶,运送到葱岭,然后我让我的人在那里把货物全盘吃下。然后我再把这些东西转卖到欧洲。

我国与欧盟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而丝瓷茶这三项对于欧洲人来说是刚需。因此,由我国来主持这项转手贸易,菲利普是无法靠行政、军事手段来完全禁绝的。如此一来,您的国内,丝瓷茶的滞销问题得到解决,商税大增。而我也能得到好处,拿到相当的中转费用。何乐为而不为呢?

当然,或许您也想说,为什么要我这个中间商来赚差价,您自己完全掌控这条丝绸之路不好么?

这个嘛,是的。由于您麾下将领的强力打击,盘踞在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这会儿已经奄奄一息并对您的军队畏惧不已。您的商人在中亚的商路肯定是安全的。但是无论如何,他们要从陆路把货物卖到欧洲,都必须经过波斯。而波斯?没有我的配合,您的商队是走不远的。

所以,请与我合作吧。我们一起来赚欧洲的钱,以便更快的达成我们各自的目标。

如果您同意我的这条建议,我在收到您的回复后,会立刻着手稳定波斯、中亚商路的秩序,并投入巨资修建铁路,方便货物运输。同时,也希望您能本着互信的善意,允许两国联合修建翻越葱岭的公路,甚至铁路……

首节 上一节 328/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