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62节

“啊”能发出惨叫的,基本都不是被炮弹砸中的,真要是被炮弹砸中,那是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驚きを表す!”明军的第一轮打击,直接就让桦山久高惊掉了下巴。

“怎么回事?明国的水军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由不得久经战阵的桦山惊讶,实在是对方舰队的这一轮集火齐射取得的战果实在是太震撼了。

三艘铁甲舰,是明军这一轮的集火攻击目标,在三百门大炮的集中招呼下,只是一个瞬间,号称四海无敌的三艘铁甲舰已经看不到了,在他们原先待过的位置,只有一片碎木板还在提示众人他们刚才还存在过。

其他的二十余艘安宅船,有七艘因为靠铁甲舰太近也受到了炮弹招呼,受创最重的两艘已经全舰起火,散架是迟早的事情。而其他五艘虽然暂时没有沉没之虞,但其船艏、水线上的船舱等,无一不是千疮百孔。

“早く海亚库!”

“治部放心,在下已经让后面的关船全部解下系泊,跳帮队也全部登船,马上就能发动决死冲锋!”

“八格牙路!本将的意思不是叫他们快点冲出去,而是让你赶紧的去桅杆上把白旗打出来!”

“这么说,你们只是一轮炮击,岛津家的就投降了?”

1609年四月,朱由栋在南京见到了前来汇报的李国助等人。

“是啊,殿下,末将也没想到这倭贼这么不经打。末将本来以为,他们怎么着也得发动关船冲锋吧。当时末将可是把鸟铳队都准备好了,跳帮肉搏也是有准备的。”

这个,好像也不奇怪。毕竟这时候日本才刚刚结束战国时代,没有被德川家先用理学洗脑两百多年,更没有后世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在本国几百年战乱已经结束,可以享受和平生活的时候,这时候的日本武士阶层其实是很惜命的。眼看完全打不过,马上投降,这才是这个时代日本人的常态呀。

“好吧,收获多少?”

“不太好,第一轮炮击击沉的敌舰中,有两艘装载着琉球国的国库,虽然事后末将让人去捞了些,但这些东西顶天值四五千两银子。末将把这些东西全都还给尚宁王了。”

“你做得很好,这样吧,按缴获三分之一归舰队的规矩,孤补贴你一千五百两银子吧,斩首什么的就不算了,凑个整,再给你五百两。”

“嘿嘿。”李国助示威性的对旁边的曹三喜一笑:“那就多谢殿下了。”

“那些倭贼你是怎么处置的?”

“倭贼的那些安宅船完全是落后于时代的无用之物,末将全都没要,倒是那些关船,用来在内河之上稽查走私倒是极佳,所以取了四十艘回来。至于剩下的那一千七百多倭贼,末将记得殿下在方山讲学的时候提到过,岛津家地处倭国西南角,对于海贸来说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是倭贼又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禽兽。所以,末将把他们的双耳全都割了下来,然后放回去了。想来如此当可震慑岛津藩,使其数年内不敢再有侵犯琉球的胆量。”

“很好。琉球那边呢?”

“尚宁王当然是对末将等千恩万谢,不过琉球国实在是穷得叮当响,除了让他的侍女陪睡,也拿不出什么东西了。不过末将又想起殿下以前教导,说琉球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所以跟尚宁王约定,琉球在其首都外三十里处,择一良港,作为我崇明水师的专用码头。若是我大明海贸的商船有需要,也要进行接待。另外还跟琉球签了份协议,我大明海贸的商船在琉球卸货,不缴纳任何商税。”

“很好,你做得都非常好!”

听完李国助的报告,朱由栋真的非常高兴:他是穿越者不假,也模糊的记得明朝末年日本的岛津藩入侵琉球并实际掌控了琉球。但具体的时间他是不记得的。这一次幸好有了李旦的情报,而自己的海军建设又有了成果,所以恰好的赶上了。

如此一来,这就为以后的日本攻略,抢到了先手。

“国助啊。”

“末将在。”

“孤最近几年还有很多大事要办,倭国这个国家呢,暂时还不能过分刺激。听你讲事情原委后,孤才知道岛津是想求财,而德川家康是想与我大明关系正常化。这样,你派你手下的会倭语的来孤这里,稍微培训后作为孤的使者去江户,那位将军大人不是想贸易么?哈哈,那孤就跟他做贸易好了。他若是对我大明心怀畏惧,孤也可以替他上奏皇爷爷,两国签署正式的停战协定嘛。”

“是,末将领命!”

琉球惨败的消息传回日本,岛津藩和江户幕府自然大为震动:原来此时的明国比十几年前更厉害了啊?惹不起惹不起。其对琉球的想法,自然就熄灭了下去。

而那位竹千代殿下,在听到这个消息反而高兴了起来:这下,家康这个老乌龟应该会支持我新建海军的想法了吧?

第一四零章 卫所不堪一用

在这个时代的大明,要想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难度当然不是一般的大。只要谁敢直接向通政司开这个口,一定会被臣们集体喷得体无完肤。

所以朱由栋一开始想的就是怎么利用现成的卫所兵。

他先下令给南京守备勋臣柳懋勋:听说南京城内以及应天周边的几个卫所,逃兵很多,以至于卫所兵有大量的缺额。而且南京周边的好几个卫所情况比较特殊,比如说专门给太祖皇帝守灵的孝陵卫啥的,那非但不给国家缴纳钱粮,每年还得国家拨款。所以,这里面吃空饷的也很多。孤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清理一下,看到底缺额多少。

这道命令臣们完全挑不出毛病,非但如此,他们还很支持:早就看这群废物将领大肆吃空饷不爽了。贪污这种事情,只能我们臣来嘛,什么时候你们这些也有资格了?最最关键的是,为什么你们这些废物将领不拉上我们一起贪?

所以,对太孙殿下的这道命令,南京的臣们大多数都表示:殿下做得好!早就该这样了。

朱由栋在去年的旬会上声色俱厉的威胁柳懋勋,其实不是给他压力,而是给他解套,方便他对下面的将领进行解释:各位兄弟,没得办法,太孙殿下都说了,要是这个事情做不好,我家的爵位都要完蛋。所以,接下来做哥哥的也只有公事公办了。

而且大家也不要过分担心,殿下说了,既往不咎,以前的那些烂账统统一笔勾销。至于说以前靠着吃空饷养家,后来吃不了怎么办?这个,殿下的虎威做哥哥的是不想去领教了,要不你们再去试试?

当然,柳懋勋自己都是吃空饷的大头,做这清查的事情也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在朱由栋北上之后,他把袁可立给留了下来:袁先生判案的故事在后世都被编成电影电视剧了,做这种清点人头的事情还不容易?

袁可立接到这个任务后,先是找曹三喜要了五万两银子,然后又把方山学校的学生抽调了一批。等朱由栋前脚离开,后脚他就压着柳懋勋,以过年慰问困难军户的名义,挨家挨户的送东西。

春节诶,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只要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一般都是要在这段时间回家的。安远侯亲自来家里慰问诶,虽说给的东西不算丰厚,但怎么也值几钱银子吧?所以,绝大多数军户在这个时间点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让袁可立轻而易举的拿到了最真实的数据。

大明在老朱建国,制定了卫所制度后,到洪武二十六年,一共有三百二十九卫。

这其中,上十二卫羽林、金吾、虎贲、锦衣卫、掌旗卫等负责守卫皇城,是皇室的亲军。

剩下的三百一十七卫中,有三十个卫驻扎在南京周边,拱卫大明首都。

建元年,增设孝陵卫。所以建年间,南京城内及其周边一共是四十三个卫。

永乐十八年,大明帝国正式迁都北京。上十二卫全部搬迁到北京锦衣卫留了一部分人员。除孝陵卫之外的其他三十个卫中,有十八个卫要么被调到北京,要么被裁撤。所以,南京这边就剩下了十二个卫不算孝陵卫。

按照朱元璋制定卫所制度时的规矩,一个卫,战时要能够提供战兵五千六百人。这么算下来,南京及其周边的十二卫就应该有六万七千两百名战兵。

“殿下,这是在下等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的南京周边十二卫实有军户的统计册。简言之,现在南京周边十二卫,一共实有军户七千三百二十八户,按我大明卫所制每户提供一名战兵的规定,南京周边十二卫,可以提供战兵七千三百二十八人。”

“确认无误?”

“些许误差难以避免,但最多走展不会超过两三户。”

虽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实际数字只是理论数字的十分之一多一点,还是让朱由栋觉得很难受。

“孤记得,南京十二卫里,水军右卫、水军左卫、横海卫这三卫都是水军吧?”

“是的,殿下。水军左右卫的兵员现在大多在操江提督手里,因为靠着长江吃饭,所以满员率算是最高的。横海卫嘛,除了在靖江还有一点人以外,基本全部空了。”

“除掉水军三卫,剩下九卫有多少战兵?”

“四千八百五十一人,而且殿下,说他们是战兵还真是抬举他们了。在下觉得,我方山学校的娃娃兵单对单可能无法保证全胜,但只要超过十人以上规模的对仗,方山绝对百战百胜。”

“袁先生你说话还真是不给安远侯留面子啊。”微微一笑后,朱由栋道:“安远侯,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殿下,臣有罪,在这个事情上,臣不准备多辩解什么。只是南京诸卫,从靖难时起就远远不满员,之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诸卫其地位直线下降,所以”

靖难时期,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给北军不知道送了多少人头,所以南京周边诸卫的损失肯定是最大的。而且朱老四上位后,本能的对南京诸卫不待见,所以柳懋勋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该只有这么点人。

当然,朱由栋不准备去计较这些了:如果要追究的话,南京这一圈的武将只怕个个都要去吃牢饭。而全国各地的武将们也会感同身受。真要是这么搞,毫无疑问,就算万历再支持他,他这个太孙也当到头了。

“孤有言在先,以前的事情都不追究,所以安远侯也不必担心什么。现在,安远侯。”

“臣在。”

“你传令下去,让这四千八百多人都集中起来,孤要在三日后对他们进行检阅。”

“呃是,臣领命。”

三日之后,朱由栋一脸懊恼的从阅兵场回到了南华宫,然后立即挥退了众人,只留下了袁可立和王承恩。

“袁先生,今日检阅,有何感想?”

“呵呵。”很是洒脱的一笑后,袁可立道:“在下在想,殿下心里是不是觉得以前的打算要全部推翻重来了?”

“哈,袁先生真是妙人,实不相瞒,吾确有此意啊。”

按照朱由栋原先的构想,南京到底是留都,周边的卫所兵再烂也该有点底子。所以,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并不想彻底的重起炉灶打造一支新军:这样做引起的响动实在是太大,臣们的阻力,武将们的不满,都会让他头大。

所以一开初,他是想以南京的卫所兵为基础,把方山学校的学生们惨沙子般的放进去,然后把整个南京周边卫所兵的战斗力给提升起来。

但是这次的清查军户和临时检阅,让他清醒的认识到,除了自己另起炉灶,真的别无他途了。

大量军户逃亡,导致实际兵员数量只有满额的十分之一也就罢了。关键是剩下的这点人,老的老小的小,肥胖如猪或者骨瘦如柴的都有,就是很难看到年龄适中,身材匀称的!这样的士兵怎么练?

“殿下,我大明从永乐朝起,江南的边防压力就极小,两百多年来,也就是嘉靖朝时倭寇折腾了一下。而且当年倭患的主要波及省份还是浙江和福建。所以,现在东南诸军,也就福宁镇还有点战力,其他的早就不堪一击了。”

我真的是脑袋发蒙了啊,历史本位面上,崇祯之后,南明军队面对北方来的清军和原先大明北方边军都是不堪一击,我是怎么回事啊?居然还对这些家伙抱有希望?

“哎,吾是早就想到了这些,但没有真正的看到如此不堪的情景,多少还是存了点幻想。此事,是吾想得太简单了,也累袁先生这几个月白白辛苦做了无用功。吾深感抱歉。”

“呵呵呵,殿下言重了。其实以在下看来,殿下此番清查军户,也未必是全无作用。若是因势利导,只怕所获还要超过殿下原先的打算。”

“哦?袁先生可是有主意了?”

“嗯,略有所得。”

第一四一章 所谓借壳上市

在去年十二月清查南京周边军户行动开始后,不要说南京周边的卫所官员,便是全国各地其他卫所的什么小旗、总旗、百户、千户甚至指挥使什么的,只要听到了这个消息。个个都把脖子竖了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的看着南京方向。

结果,太孙殿下在拿到清查结果后,什么狠话都没说,什么具体的事情也没做。

开国的时候就有六万多户的南京十二卫,两百多年下来,繁衍到六十万户都是算少的。结果居然只剩下了几千户?那些人到哪儿去了?

其一,军户逃亡,然后到地方上通过伪造黄册变成了民户这算是最好的,毕竟,民户也要给国家缴纳赋税应徭役嘛。

其二,军户逃亡,直接成为流民这是最糟糕的,因为会严重影响国家稳定。

其三,成为卫所各级官员,特别是千户、指挥使乃至五军都督府将领的佃农、奴仆,被这些大佬们给隐藏了起来,从国家户口上消失了。

其四,大明的军户也是可以科举的,有明一代两万七千多名进士,其中有6506人都是出身军户在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张居正。按照大明民间的惯例,一个人一旦中举,必须接受乡邻的投献,也应该接纳一定数量的贫苦乡邻成为自己的佃农,否则就是不地道。这民间风气都是如此,更何况大多数人中举后会主动的扩张自己的土地和佃农人数呢?而军户出身的人中举后,扩张土地和佃农时,是不是要优先考虑军户?

所以,清查军户的事情,在没有万全的准备和绝对的力量之前,也就只能清查一下,后续的事情诸如清查逃亡军户,清查隐匿人口,清理卫所土地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想当年,正统、景泰年间的于谦,就是因为清查了全国的卫所,直接划掉了一百万的军户空额。结果他被处死的时候,卫所制度的直接利益关系人武将群体们就不说了,便是臣这边,有多少大臣不都是乐见其成?

所以,清一清就完了。后续的事情,朱由栋至少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做。

当然,这清查的结果肯定是瞒不住的,南京的御史们听到这个结果后也肯定是要集体上本弹劾柳懋勋的。而朱由栋的处理是:让柳懋勋辞去南京守备勋臣的职务,当代魏国公徐弘基接替。

这就完了?

对,这就完了。

不过嘛,太孙殿下在南京这两年做的事情不少,手腕也着实厉害。所以,这一次没有人认为太孙殿下是知难而退了:殿下现在不发作,以后搞得不好是要算总账的。

但是呢,这会儿毕竟是万历朝,朝纲还算是严整。所以各地卫所的官员们也不敢闹腾:殿下什么都没有做啊,最多就是撤了一个柳懋勋。那算什么事?老柳捞了这么多年,也该换个人上来捞了嘛。总之,我们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尾巴夹紧一些,千万不能吸引太孙的注意。如果太孙真的要彻查全国军户,最后太孙肯定没有好下场,但是在太孙下台之前,也肯定有人会倒血霉。所以,这时候千万要把自己藏好,没必要牺牲自己去为大家谋福祉啊。

行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核武器什么时候最有用?当然是在发射井里的时候了。在朱由栋没有真正的把清理军户的大刀砍下来之前,各地卫所的官员们总是有所畏惧的。这样一来,朱由栋在后续的操作中,哪怕稍稍的侵犯了他们的一点利益,这些家伙也会忍耐的。

这就足够了。

1609年的4月,朱由栋以镇守南京储君的身份给万历上了一道奏章。

在这道奏章里,朱由栋说:最近,我在清查南京周边卫所军户中发现,以前太祖皇帝设立的横海卫已经名存实亡了。满额五千六百户的横海卫,现在实际只有靖江岛上还有三十余户。太祖设立横海卫的初衷,是要保护长江的出海口,防备海上之敌通过长江进犯大明。现在,西方的红夷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明沿海,横海卫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但是现在仅存三十余户的横海卫,很明显是担不起这个责任的。所以,重建横海卫非常有必要。

首节 上一节 62/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