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63节

而且,现在国内不少商人,都不通过月港进行正常海贸。他们贪图长江水运的便捷,直接在长江口出海。如此行为,造成国家商税的大量流失不说,还影响了江浙一带老百姓们安心种田的心境。使得很多百姓都踊跃的投入走私活动,并且把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桑麻、茶叶,以至于粮食减产。重建横海卫,除了秉承太祖初衷,拱卫南京之外,还能够减少走私,为国家增加税收。同时还能扭转长江下游两岸大量粮田被改为桑田的现状。

至于重建横海卫的人员,国家现在流民不少,前些年黄河、淮河水灾产生的灾民至今还有几十万没有能够有效安置。所以,重建人员可以从这些人里选取。

重建横海卫后,国家不需要像军镇兵那样给予军饷。相反,由于横海卫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在长江出海口附近负责缉私。因此,国家反而可以从横海卫这里收取到一定的钱粮。朱由栋在奏章里估计,每年大概能给国家提供五万两的收益。

而重建横海卫的地点,当然是在靖江岛上。毕竟这个岛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金陵下游,江海门户。扼其要冲,捍卫全吴。

当然,靖江岛上现在已经设县,而且人口繁盛,出产也极多。但是未来的横海卫主要是以水军为主。所以,这横海卫不需要像其他的卫所那样分配太多的土地。只需要把该岛南岸沿长江一带的沙地划给横海卫就行,反正这些沙地出产也不好,当地百姓更看重的是该岛北岸的土地:那里已经快要和江北的泰州连为一体了,水流缓慢不少,土地也极为肥沃。

总之,如此安排,既能为南京留都的安全增加保障,也能为国家减少流民灾民负担,还可以为国家增加赋税,同时基本不扰民。故而,这个事情完全可以办!

如果皇上允准,请为横海卫派遣新的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军官。并请兵部为新入横海卫的流民重建军籍。

这道奏章,是袁可立教朱由栋写的。可以说,这道奏章充分体现了袁先生的水平。

首先,只说横海卫的事情,不说整个南京十二卫,武将们的心里就好受了很多。

其次,横海卫这个卫从起建立起,主要职责就是防备海上之敌。所以,他的属性是水军,而水军本身就没有多少屯田。既然本身就没有多少屯田,那么历代卫所长官其实也没能贪多少。而且横海卫从永乐年间起就基本荒废了,也就是说,他的军户流失早就流失得差不多了。总之,现在的南京各级武官们并没有从横海卫那里得到什么好处。故而整顿横海卫,不会引起南京既得利益武官们的反弹,非止如此,还会让南京甚至全国的武官们觉得太孙殿下会为人,会做事!

第三,从流民、灾民中选择人员重建横海卫,这是在为相关地方的官员减负,所以地方上的臣们举双手赞成。

第四,横海卫复建后,其主要职能是清查长江口的走私。这对于南直隶的海商们来说肯定利益受损。但是你要注意到的是:南直隶商人们的代言人东林党前段时间才被重创,这会儿暂时翻不起什么浪来。而且长江口缉私一旦取得成效,全国的物流重心必然会向浙江、福建、广东转移。故而,除了北方籍官员大力支持外,籍贯在这三个省的官员肯定是大力支持。

第五,太孙殿下说了,横海卫复建后,不要朝廷划拨多少屯田,也不需要去侵占已经被老百姓开垦出来的良田。反而能够每年给朝廷挣钱。如此一来,就算兵部不干,户部也要大力推动!

第六,横海卫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要复建,各级军官是要从全国调过去的。于是兵部也会大力支持多了这么多职位,你们这些臭丘八还不赶紧的拿钱来喂老爷?以便把你们家里那么多的儿子尽快的安排一个实缺?这个卫可是太孙殿下亲口说了能赚钱的,可是肥差啊!

总之,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反对的力量被降到了最低,赞成的力量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而朱由栋拿到了组建新军的名义不说,还名正言顺的可以从全国各个将门抽调年轻武将!

所以,当初在南华宫看完袁可立交过来的草稿后,朱由栋情不自禁的学了曹孟德:“袁先生就是吾的子房啊!”

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

一六零九年四月,朱由栋的奏章通过通政司进入内阁。内阁的两位阁老叶向高、李三才在票拟上签的意见是“拟按议行事,着兵部办理”。之后司礼监这边也飞快的批红,并迅速转交给兵部。

兵部拿到这封奏章后,上下官员高兴坏了,走流程般的问了兵科给事中的意见并且自然没有被封驳后,马上就开始具体操办起来。

到了这一年的六月,兵部拿出了整套方案:

其一,准予重新充实横海卫,按大明祖制,将横海卫恢复到五千六百户标准。鉴于此时横海卫只有三十余户,所差户数,建议由户部协调各地方,尤其是前些年水患严重的河南归德府、南直隶的徐州、淮安府等地负责凑足相关户数。

其二,兵部重新核定横海卫武官编制,计指挥使一,千户五、百户五十、总旗一百、小旗五百。以上编制,兵部负责从各军镇抽调杰出将门子弟担任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官职。总旗、小旗待户部移交户数满额后,由横海卫选拔后交兵部备案。

其三,协调户部,划拨靖江岛南岸一千顷66.6平方公里沙地为横海卫驻屯地。

其四,横海卫自万历三十九年1611起,每年向朝廷缴纳粮食、特产等,合计折银五万两。这笔银两,全部纳入兵部。

户部在接到兵部交过来的方案后,马上回复:前面三条没问题,最后一条,建议两部平分。

然后两个部门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扯皮后,在李三才的反复协调下,最后达成协议:兵部三万,户部两万。

至此,大明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全部达成共识,横海卫复建一事就正式的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

在这中间,当然有御史提出反对意见,说什么如此置靖江百姓于何地之类的话。但是这些杂音,在北京各方大佬的集体弹压下,也只是溅起了一点水花,之后便了无声息了。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正式的复建横海卫的圣旨终于下达,具体经办部门,也落到了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的头上实际就是落到了朱由栋手里。

在这么几个月里,朱由栋也不是傻乎乎的在那里等待。

他又开了一个金手指:水泥。

说起来,华夏是全球石灰石矿藏最丰富的国度之一,在21世纪,除了香港、澳门、上海之外,几乎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有石灰石矿产。具体到这个时代的南直隶来说,离朱由栋近的常州府,远的庐州府,都有大量的石灰石矿。

靖江,在21世纪是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县级市。虽然其地理位置是长江北岸,但是当地老百姓说的都是吴侬软语。是典型的江北吴语城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靖江以前只是长江江流中的一个小沙洲。之后随着长江泥沙的不断堆积,慢慢的成了一个岛,再到岛的北岸和江北完全链接成为一体。

不过至少在1609年,靖江还只是一个长江中的岛屿,土地面积大约五十多平方公里。成化年间,明帝国在这里第一次设县。到了现在,整个县有人口约七八万21世纪靖江常住人口近70万。

这么小的一个岛屿,再加上还有这么多的人口,所以兵部也只敢建议户部划一千顷沙地给横海卫了。

朱由栋拿到这一千顷沙地后当然不可能去种田,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上面盖房子。而且是用水泥盖那种五六层高的楼房。不如此,无法留出更多的土地来做军事训练!

是的,虽然他的奏章上说的是复建横海卫,主要是为了缉私,为了拱卫长江口,但是这些功能,现在的崇明沙所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为什么还要去重复建设一支水军呢?这块地方,是他拿来训练陆军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骑兵暂时还没有到淘汰的时候,而炮兵建设又必须跟上。所以,一千顷的土地真的不多。因此,必须要把水泥拿出来,以此修建高密度住宅区。

“殿下,朝廷的圣旨已经下来了。”

“好啊!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袁先生,还请委屈您一下,请您先以吾的西席身份,做横海卫复建的执行总理。”

“在下领命。”说完这话后袁可立捉狭的一笑:“学生定然不负东翁厚望。”

“哈哈哈哈,袁先生说笑了。既然如此,你这样的西席,这价钱可一点都不能少,这样吧,每年的常俸暂定五千两,以后吾找到了新的生发,就邀请先生入股。”

“好,如此,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说起来,沈鲤推荐的这位袁可立,可真的解决了朱由栋身边很多的问题。

现在,朱由栋的团体里,孙承宗、熊廷弼分镇西南东北,温体仁、魏忠贤留在北京看家。在南京这边,曹三喜是财务兼生产总管,张以诚负责宣传和教育,徐光启是科技主管,刘招孙李世忠管军事训练和朱由栋的日常安保,颜思齐李国助是海军苗子,田尔耕是情报总管,曹化淳算是不管部部长什么都不具体管,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填,王承恩是朱由栋个人生活主管。

这么一套班子,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便是:没有一个副职,什么事情都需要朱由栋来拍板,一旦需要多部门写协作,就必须要朱由栋亲自出来协调。如此,在朱由栋累得要死的情况下,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也不高。

而更大的问题是:朱由栋的这个团队,实在是年轻得不像话,而且缺乏老奸巨猾的人在朱由栋身后出谋划策。这三、四年来,很多事情如果直接上不行,需要使用计策的话,几乎都是朱由栋自己在思考。

这种情况,一年两年可以,但长期下去怎么行?

现在,袁可立来了,这些问题一下子就都解决了。

在朱由栋充分授权后,袁可立马上组织相关人员开了一个工作会议,然后做出如下分工:

其一,曹三喜先期划拨二十万两白银以及水泥、铁料、砖瓦等建筑物资。一个月之内所有物资必须全部在靖江岛卸货。所需船舶,由曹三喜自行联系徐家解决。

其二,曹化淳负责与常州府、靖江县的地方官协调,尽快落实划拨土地。如果这些土地上有居民不愿意搬迁,尽量用白银解决问题。为此,袁可立责成曹三喜再单独为曹化淳编列了五万两白银的预算。

其三,方山实验室这边的工匠,要先期上靖江岛勘探地质,按照太孙殿下画出的房屋草图进行地基载重测算和相关区域规划生活区、训练区、装备存放区。

其四,方山学校的四年级学生目前方山最高年级,本学期的化课和操课直接减半,剩余时间,要到工地上实习。

其五,金陵日报要对此展开宣传,要让大明的百姓知道复建横海卫的意义。

其六,刘招孙、李世忠等人,负责接待即将陆续到达南京的新任横海卫军官。在地方转运的难民抵达后,先在其中挑选能够充任战兵的壮年男子。

其七,方山工厂要将以前已经实验定型的铠甲、火枪等进入量产阶段,最迟明年要装备整个横海卫。

其八,太孙殿下要亲自出面,接待从各地转运来加入横海卫军户的难民,方山医学实验室要对抵达的难民进行相关体检,避免有恶疾进入靖江岛。

以上工作,从本年的八月开始进行,每一旬各部门集会,各自汇报进度。一旦有拖累全局的,将上报太孙殿下进行责罚!

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

“末将麻承诏,拜见太孙殿下!”

“哈哈哈麻将军请起。让你这位游击来担任横海卫指挥使,真是委屈你了。”

“不敢,能为太孙殿下效力,末将不胜荣幸!”

1609年10月起,根据兵部调令,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武将,先后抵达南京。

按照万历与朱由栋当初在北京的定议,这一次横海卫的武官,一定不能再有辽东李家的人,所以,这指挥使的位置,自然落到了东李西麻的大同麻家手里。

由于朱由栋以极为强硬的态度阻止了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的想法,所以这会儿的李成梁并没有因此受到言官们的剧烈弹劾。也因此他也稳稳的继续当着辽东总兵,而麻贵也没有像历史本位面上从大同调到辽东接替李成梁,仍然是继续做他的大同总兵。

不过东李西麻这会儿年纪都不小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先后去世。大明将领的世代更替,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开始了。

具体到麻承诏来说,他是麻贵的长子,这一年也有四十多岁了。可惜此人是个过于纯粹的武将:大明立国两百多年,臣们占据了太大的优势,故而武将们在一般情况下要想升迁,除了战功,还得有一点采。而这位麻承诏,却是一个盲。由此导致这时候他的一位堂哥已经是副总兵,两位弟弟都是参将了,他还只是个游击。

所以这一次复建横海卫,麻家在接到兵部的征调问询后,麻贵拍板,派出了麻承诏。

大明的军职,到了这会儿是卫所、军镇并行。卫所的武将从高到低是: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其中指挥使也叫都司。而军镇里的武将从高到低则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哨官等。所以麻承训从大同镇转到横海卫,属于高职低配。

不过这个没关系,朱由栋要的只是一个练兵的名义,横海卫在他的手里绝对不是普通的卫所。如果这麻承诏真的能用,朱由栋也绝对不会委屈了他。

麻承诏之下,是五个千户。而托后世众多的关于明代后期穿越小说的福,朱由栋对这五个千户都有印象。

第一个是杜弘域,杜家祖籍昆山,但后来世镇延绥。此人虽说名声不显,但是他的父亲杜焕就比较有名气了。若是杜焕还不够出名,那他的叔祖基本上稍微对历史有常识的都知道:杜松。

第二个人实在是让朱由栋满心的纠结:祖大寿好吧,这会儿这位历史本位面的食人魔还只有二十九岁,其父祖承训目前还是李成梁麾下的参将。祖大寿年轻的时候各种顽劣,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的拿到官职。在辽东李家很自觉的不再往横海卫塞人后,老李把自己麾下大将的不成器的儿子塞了进来,似乎也是应有之意。

前面两个都是兵部调配过来的,朱由栋也没法拒绝:你得给兵部的人一定生发的机会,人家办起事来才稍微有点效率嘛。不然官僚们的惰性发作,不知道又要扯皮多久。

剩下的三个千户,都是朱由栋自己安排的。

刘招孙就不用说了。这个时候也该给人家一个正式的官职了。而第四、五个,那真的是朱由栋让温体仁在兵部反复折腾,才要来的人才。

第四个千户,曹诏。这个这会儿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此时还是辽东的一个小哨官。但是朱由栋给温体仁下了死命令:我就要此人,而且起步必须是千户。

老温为了完成朱由栋的指令也是花了好大力气:首先是从兵部武选司的军官名册中把曹诏的名字巴拉出来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其次是这个人的名字拿出来后兵部的官员一看就连连摇头:老爷这边各方军镇将领塞条子、塞钱来要横海卫千户职位的不知道多少,有许多都是守备、把总,你这么一个小哨官算啥?

这时候老温八面玲珑的特性就体现出来了。喝酒吃饭送女人送红包甚至送男人!总之是让朱由栋的目的实现了。

最后一个,赵率教。说起来赵率教此时已经中了武举,出任甘州甘肃张掖的都司了。但朱由栋又不是明史专家,哪里知道赵率教起步是在甘肃而不是辽东?他让温体仁在辽东镇的军官里找,结果温体仁折腾了近两月都一无所获。还好老温这些年有朱由栋给的银子,手里很是阔绰,因此和京城里的各路官员关系都处的不错。所以最后还是兵部武选司的一个小吏在陕西都司的军官名单中找到了赵率教。

至于李世忠?他已经是锦衣卫身份了,固定的朱由栋侍卫长。而且李家在李成梁致仕之前,始终都被臣们盯得紧紧的,所以无论如何,李世忠现在是没法再入军职的。

五个千户下面是五十个百户,这个层级朱由栋还是轻微的插了点手,亲点了三个人:马世龙15岁、满桂15岁、黄得功16岁。其他的四十七个百户,那就都随缘吧。

在北京给朱由栋办事的温体仁这几个月真的是满头包:这三个家伙前面两个还好一点,到底是将门世家出身。这黄得功一个普通军户,找起来真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温体仁比起孙承宗、熊廷弼来,其长处就在于:身段够软,姿态够低。只要是太孙交待的事情,不问任何问题,只管去做若是臭嘴熊廷弼在这里,估计就会说什么十几岁的孩子干百户成何体统之类的话了。

到了十一月,隔得最远的赵率教也赶到后,朱由栋把这五十六个人召集起来,并加上方山学校里年纪最大的,这一年有了十七岁的二十四个学生做总旗,一共是八十人,开了一个会。

当然,这个会议肯定是先要由南京守备勋臣、南京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相关官员先讲话的。不过这些家伙这会儿都有些忐忑:崇明沙的那些海匪已经够强了,操江提督也被太孙拿到了。太孙还嫌不足,还要在靖江岛这么关键的位置上再弄一支水军?看这个布局,太孙的意思是要垄断长江三角洲的丝绸、茶叶、瓷器外销了?

可是南京的官员们,只要等级高一点的,都是要么自己有商队,要么参了股。全都靠着海贸走私发家致富呢。这要是太孙要吃独食,以后可该怎么办?

所以,这一段时间,朱由栋们是集中精力办横海卫复建的事情。而南京的各级官员却是围着曹三喜各种献媚:大掌柜的,太孙对长江外贸到底是个啥意思?我们能入股么?

曹三喜发出的信号是:殿下是不会吃独食的,而且殿下建议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收货,统一定价,如此一来,大家赚钱不是更舒服?至于说,让谁入股,让谁滚蛋,就看谁支持殿下复建横海卫的工作了。毕竟,复建此卫,是太孙提的议,若是办得不好,太孙的脸上不好看啊。

这个风声放出去后,南京官场上下,稍微有点实力的大佬们纷纷叮嘱各自的手下和代言人:千万配合太孙的工作,一定不要招惹太孙啊!

所以,到了十一月十日这一天,朱由栋召集军官们开会的时候。南京各级官员很是知趣的全部出席捧场,在各自慷慨激昂的讲了一些场面话后又非常懂事的迅速退走。把舞台完整的留给了朱由栋。

第一四四章 横海卫的薪酬

“都坐吧,不用拘礼,随意些。你们看那几个小总旗,这坐姿可比你们什么指挥使、千户大人们放松多了。”

南京高级官员们退场后,朱由栋开始对这八十人讲话。

“今天呢,这横海卫算是宣告复建了。但是,到底复建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我大明值得倚靠的卫所兵,这个,还得在座的诸位好好的努力。”

首节 上一节 63/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