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64节

“我等愿为殿下效死力。”

“呵呵呵,那孤在这里多谢诸位了。”清了清嗓子,朱由栋点了指挥使的名:“麻都司,你久在大同边境,你来说说,若是我大明南方的卫所兵去了北边,遇上蒙古人,会是个什么情况?”

身材矮壮,额头上一道很长的刀疤,使得整个人都显得很是凶狠的横海卫新任指挥使麻承诏站了起来:“殿下,臣这个人从来不会说虚头巴脑的废话。隆庆年间,高襄公组织南北军镇卫所会操,南军里面也就四川兵、广西兵还能算有个样子,其他的,对上我大同镇兵,都是不堪一击。”

“很好,孤很喜欢你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在座的诸位也都听好了,以后,有什么话就直说,行伍里面,最招人厌的便是那些弯弯绕绕。”

“我等领命。”

“嗯。”微微点头后朱由栋再道:“复建横海卫的奏章是孤起草的,皇爷爷既然准了这道奏章,并把这个事情交给南京兵部来办,那实际上就是交给孤来办!而孤的目标,是要把横海卫建成我大明的第一强军!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偌大的会场,只有二十四个十七岁的少年齐刷刷的站起来大声回应,其他五十六人,却是表情各异。

“呵呵。”左手轻轻的下压,让方山的少年们都坐下,朱由栋道:“看来诸位现在没什么信心啊,这个没关系的。你们后面真正开始做事后,就知道孤所言不虚了。接下来,在你们没有正式就职之前,孤给你们定下几条规矩。”

“请殿下示下。”

“其一,关于横海卫的军饷。按照兵部的意思,头两年,横海卫的军饷由皇爷爷的内库负责,这个嘛,实际上就是孤来负责。孤在此定下规矩,指挥使,年俸三千两。”

“嘶”此话一出口,下面八十人里的五十六人齐齐吸气,很是形成了一个小的空气旋涡。

明初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让军队的士兵屯田,其产出国家收走一部分,剩下的全都是军队的。这个标准一开始是每户军户50亩土地,每年交给国家18石。到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么多土地分给士兵,所以从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开始规定,军户每户20亩土地,每年上缴国家6石,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自然,卫所兵是没有军饷的。

但是明代的卫所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比如说唐代的府兵虽然也是屯田兵,但是唐代整个社会都尚武,当兵是极光荣的事情,而且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在社会按照家庭财富划分的九个等级里,只有前六个等级的富人才有资格当兵。而且即便你有资格当兵,军队还要看你的家世是否清白,以及年龄、身材和武艺才考虑要不要你。当了兵之后,唐代的府兵可以直接继承国家划给你父辈的土地并且不需要缴纳赋税,每代只出一人当兵即可,就算你在地方上犯了罪,地方官府也管不了你府兵的事情属于兵部管,而历朝历代的军队护犊子那就是一种传统!如此种种,使得唐代的府兵社会地位高,经济利益好,有极强的荣誉感。这战斗力嘛,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唐代府兵制毁于唐朝皇室诸王、宦官、高级官僚们贪得无厌,吞了民间的土地还要去吞府兵的土地

而明代的卫所兵呢?又要打仗又要给国家缴税,而且明朝还主张以抑武,各级官员从明代中期起就可以把卫所兵当做仆役随便呼来换去。各级地方政府不但有权直接抓捕卫所兵,还会把社会上的杂碎们以充军作为惩罚。这没社会地位,经济上又不讨好,完全没有荣誉感的部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若是稍微有点门路,又有哪个家伙不想着逃离这个卫所兵的身份?

从洪武朝起,军户逃亡就有了苗头。到了宣德年间,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朱由栋去年在南京清查军户,发现实际军户只有理论上的百分之十多一点还算好的。最典型的是江西南昌左卫,满额4735名战兵,1502年明孝宗弘治15年,这一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到达南美洲出操的时候只有141人。也就是说只剩下了百分之三。

卫所兵本来就士气低迷战力低下,逃亡率还如此之高,真要碰上外敌入侵,那基本是没法指望的。所以自明代中期开始,政府就不得不采取募兵制来应对卫所制度糜烂所导致的国防力量下降的问题。而募兵,那就需要国家发放军饷了。

以戚继光为例,这位战神在嘉靖年间抵御倭寇,一开始率领卫所兵上战场差点被这些家伙给坑死。于是他经胡宗宪等人的支持在浙江募兵,当时由于浙江被倭寇祸害得很惨,浙江的老百姓有参军打击倭寇的强烈愿望。所以那时候募兵,戚继光不用给安家费,士兵入营后,每月饷银是9钱银子。

到了戚继光后来出任蓟镇总兵,把浙江兵拉到河北后,这军饷就涨到了每月一两五钱一个月至少可以买三石米,一年就是三十六石。这个收入比普通的佃农要好很多,也因此才有人愿意应募当兵。

而且这时候您要把浙江兵拉到那么远的地方,除了饷银要给的高以外,还得给安家费毕竟千山万水的,这一走可能就是永别。所以从明代中期开始,募兵要给安家费了。其标准,基本上募兵地与服役地隔得近的,安家费是三两,远的是五两。

募兵的战斗力毫无疑问是远远胜过卫所兵的,如此国防无力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大明的财政制度是老朱定下的,当时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军饷支出这一块!相反,朝廷还要从军户那里拿东西!而现在朝廷非但不能从募兵那里拿东西,每年还得倒贴!

这么一来,再加上明代的财政制度就是一坨屎十几个部门都各自收税,收来的钱互不统属,根本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自我改革的能力。所以,募兵制的占比越高,国家财政的压力也就越大,到了最后,欠饷又成为了新的社会现象。

按照隆庆年间户部尚书张守直所言:国家一年收入银两230万两,给九边重镇的军饷一年就是280万两。欠饷?那是必须的。

欠饷了怎么办?丘八们都是厮杀汉,火气是很大的。国家不发军饷,信不信老子们来个哗变?先把军官们宰了再说?

军官们也是两难:对外,国家不发军饷,军人们不肯卖命作战了,这外敌入侵怎么办?对内,士兵们造反怎么办?

于是家丁制就此应运而生。

国家每年发的钱不足是吧?卫所土地被地方兼并,产出不足是吧?没关系,这多少总是有一点的是不是?我就用这一点有限的资金,把部队里最能打的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人装备起来,让他们成为我的家丁。打仗的时候,这些家丁就是中坚力量。平时,就是镇压普通士兵和军户的倚靠!这家丁是如此的好用,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将领改任驻所,这些家丁也要跟着转换军籍,跟着将领到新的地方上任!

家丁的收入,一般每个月是三两到五两,而且衣服、兵器等装备也是主将选好的给。有赏赐的时候先拿,伤了要派人照顾,死了给抚恤也很及时。如此一来,各个边镇的士兵,那真是人人以做将领的家丁为荣!

兵为将有乃是军阀产生的苗头,熟读史书的大明臣们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有本事你们这些老爷把军饷发足啊!

万历年间,皇帝不要脸,各种挣钱充实内库,然后以募兵制为主的各军镇军饷差得狠了,内库便出钱进行补贴。如此,各军将的家丁队伍膨胀得还不算太厉害。等到了历史本位面的崇祯朝,朱由检听信东林君子们的建言,不再想办法从商税、矿税这些地方挣钱而完全依靠田税来维持国家运转的时候好吧,这个事情的顺序是:其一,崇祯朝前几年朝廷没钱给边军,边军将领的家丁开始缓慢膨胀。其二,袁崇焕无旨意斩杀毛龙后,崇祯皇帝居然不处置袁崇焕,由此使得武将们彻底对皇室离心离德,慢慢的变化为军阀。其三,军阀们开始肆无忌惮的朝着崇祯狮子大开口要钱,不给钱就不办事甚至投敌,逼得崇祯皇帝不断对老百姓进行加征,而军阀们则用这些民脂民膏把自己的家丁队伍扩充到几千甚至上万人!

历史本位面的天启年间,朝廷每年收入大约是330万两白银,支出在四、五百万两不等。皇室每年从内库补贴大约一二百万两,万历花了几十年才积累下的资金慢慢开始见底。天启五年,魏忠贤剿杀东林党,抄了各级官员的家后,其脏罚没有入刑部而是直接入了户部。于是国家收入在那一年暴涨到近八百万两,然后皇室再补贴200万两,全年光军费支出就近千万两。方才一次性填补完各军镇历年欠饷。

而到了崇祯十五年,国家征收各种赋税2300万两,其中田税大约2000万两。支出也是2300万两田税都敢收2000万两,老百姓不造反真的没有天理了

总之,这个时代的募兵,每月的饷银大概是1.5两,但是长期不能按时发放。军官的饷银按照等级各有不同,在军镇兵的都司这一级,每年能够捞到几十两也就差不多了,顶天不会超过一百两。而卫所兵?他们本来一直都没有军饷的好不好?

所以,朱由栋说横海卫的指挥使每年年俸三千两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惊诧莫名。

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

“指挥使以下,因为我们这个横海卫暂时还没有同知,佥事什么的。所以,孤直接说千户,千户的年俸,一千两!”

“嘶”

“百户年俸,五百两!”

“嘶”

“总旗年俸,三百两。”

“嘶”

“小旗年俸,一百两。”

“”

“普通士兵,新入伍的,每月饷银二两,之后每服役一年,增加五钱,涨到每月五两封顶。”

看着已经处于呆傻状态的众人,朱由栋笑盈盈的道:“诸位军爷,这样的俸禄可还满意?”

“不敢,殿下对我等实在是太厚了。多谢殿下!”

“哼!”在其中的一个百户乐呵呵的站起来表态后,指挥使麻承诏狠狠的哼了一声,直接把这个百户吓得坐下了。之后,麻承诏道:“殿下,这样的饷银,实在是过于丰厚了。末将一是怕真这样执行后,其他军镇也要求朝廷给予同样的待遇,会给皇上添麻烦。二是怕如此高的军饷不能长久持续,呃,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哦,从简朴到富贵很容易,若是富贵过了再回归简朴便很难。殿下,若是我们第一年这样发军饷,后来又发不起了,这士兵和将领可就很快就要堕落了。”

“麻都司刚才的话,足见忠义。”赞赏了一句后,朱由栋也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嘲笑麻承诏用典不正规,而是起身道:“孤先说第二点,诸位刚来江南,对孤的钱袋子可能不太了解。在孤看来,这点军饷,便是再翻一倍,孤也拿得起!”

按照横海卫额定的5600战兵,就算全部满额,目前这一块的支出一年也不过就是十三万四千四百两,就算这些家伙全部拿到每月五两的顶薪这是不可能的,也就三十三万六千两。实际上,即便加上各级军官的俸禄,在军饷这一块,一年支出大约二十万两上下应该才是常态。

朱由栋原先的各项产业,在给各方股东分完红利后余额是二百万两左右。在扣掉方山实验室、方山学校、崇明沙海军等支出后,每年盈余一百二三十万两。而在今年年初,香水、怀表,特别是青霉素上市后,再加上从徐家海贸那里拿到的分成,曹三喜的估算是,以后每年分完各种红利,利润将接近五百万两!

而且现在曹三喜正在隔壁的房间和南京诸多官员家里的商业代言人们会谈,要整合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带的所有官商,组建超级托拉斯。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只怕每年的利润会超过七八百万两。

所以,二十万两的薪水,虽然很贵,但真的不会让朱由栋为难。

而且,作为穿越者,朱由栋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在这时候对军人加以高薪厚禄,而是放任历史自由发展的话。在历史本位面,崇祯皇帝为了辽镇的那群军阀,每年就要支付上千万的军饷!

而上千万的军饷能换来什么?不断的丧师失地,让敌人不断的进入京师腹地。又或者斩首几百人就算大捷的莫名战报?

“至于麻都司说的第一点,嗯,如果有边镇就这个事情不满,孤就与他们行三年之约,三年之后,我横海卫与这些不满的边镇进行会操,若是那些边镇赢了,孤出钱,给他们同样的待遇。若是输了,呵呵,那就麻烦那些边镇的将领把官服给孤脱了!诸位,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殿下放心,这么丰厚的军饷,若是三年之后我们在会操中输了,自己抹脖子!”

“嗯,很好。”这次回答的声音比较多了,朱由栋很是满意:“好,既然诸位对这军饷没有异议了,那孤接着说。”

“请殿下示下。”

“诸位,这么丰厚的军饷可不是光拿不做事的,等你们就职后,孤的要求是,每天两操,每操不得少于一个时辰。稍后会有训练大纲发下,各千户要按照训练大纲,严格对士兵进行训练!”

“是,我等领命!”

近现代国家里,海军的薪水肯定是要比陆军高的,吃得也要比陆军好。朱由栋现在在崇明沙的水军,普通士兵每月军饷也是二两,而李国助这个游击就比麻承诏这个指挥使要高得多。非止如此,海军出海训练、执行任务都有额外的补贴,而陆军则是没有的。

这当然是兵种的特性决定的,朱由栋也习惯按照后世的方法来。而且陆军也有其他的补贴。

“平时野外拉练,士兵没有补贴。若是有战事,出行前加发一月饷银做开拔费。战事中,横海卫不以单人获取多少首级计算战功、分发赏银。而是以百户为单位,视作战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事先制定的规章进行奖赏。嗯,这规章嘛,袁先生已经制定好了,稍后你们可以直接拿去看。”

朱由栋说完这段话后,下面的会场稀稀拉拉的有了一些议论,但是这样的声音刚刚响起没多久,麻承诏再次站起身来,大家又都安静了。

对着麻承诏点点头表示赞许后,朱由栋继续道:“横海卫的士兵、军官,其住房、军服、武器,一日三餐等均由内库负责。其家属,嗯,这个家属的定义只限战兵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妻妾。总之,其家属呢,卫里是不会划拨耕地的,自然也不会收取粮食。但只要家里有战兵的,家属全家免一切赋税徭役!”

“哗!”下面又开始闹腾起来了,便是麻承诏也一脸震惊:这,这待遇也实在是太优厚了吧?

目前横海卫的士兵,其来源是黄河、淮河前几年发水灾产生的难民。而最近的一次水灾都过去两三年了,到现在还能活下来的难民,几乎不会有什么老弱病残,简而言之,基本都是青壮。而如此优厚的待遇,怕不是这些家伙来了这靖江岛上不久,就能把岛上未嫁的女孩子给全部娶干净!

这年头,整个大明的社会秩序还算稳定,一石粮食价值随着季节和地域的不同,在0.3到0.5两银子之间浮动本书里的明石统一为六十公斤。而一个战兵每月二两银子,自己还不用考虑吃饭穿衣等问题。加上家属不负担任何徭役赋税,那么,这二两银子足够养活一家七八口人。而所谓的二两银子,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也是会不停上涨的!

傻子才不嫁这样的军人呢!

“孤还没有说完。若是在战事中伤残不能继续服役的,卫里要一次性给予五十两补助,并尽力帮助其找一份差事。嗯,到时候孤带个头,孤以后南华宫的门房,优先使用横海卫的伤残士兵。”

“多谢殿下关爱士兵,我等必当紧随殿下其后。”

“好,孤接着说,战死了的,一次给予家属一百两补助,有未成年孩子的,一个孩子补贴五钱银子,女孩子卫里负责养到十五岁,男孩子负责养到十八岁。”

“殿下恩德,我等莫名感激!”

“还有,现在朝廷有将罪犯充军的习惯,对于这一点,毕竟是朝廷现行法度,孤不能多说什么。但是孤认为,军人,保家卫国,若是一点荣誉感都没有,这战力什么的也就不能做太多指望。所以,以后要想入横海卫当兵的,必须家世清白。若是朝廷非要把罪犯派进来充军,那这样的人,也只能在军中充当杂役和苦力,在其罪孽没有被赎清之前,绝对不能做战兵!”

这段话说完之后,屋子里的军官纷纷欢呼着起立:“殿下英明!”

“哈哈哈哈诸位,好处说完了,接下来说的规矩可能就不太好听了。”

“殿下如此厚待我等,我等哪里还有任何怨言,请殿下示下。”

“嗯,接下来第八条,不准以任何理由克扣士兵军饷,整个横海卫的军饷发放,将由孤的大掌柜曹三喜派专员来进行逐一发放。若是有敢克扣士兵军饷的,嘿嘿,斩首!嗯?曹诏,你有什么要说的?”

“殿下给了我等如此丰厚的年俸,若是哪个黑了心的还要想着喝兵血,斩首都是轻的。此条末将无异议。只是末将想的是,若是那些士兵表现不好,训练不出力,作战的时候畏缩不前,难道也要足额发放饷银?”

“曹千户这个问题正是孤要说的第九条,本卫严禁对士兵进行任何侮辱性惩罚,什么斩手、断脚、刖鼻、插箭游营等等,一律不准!士兵犯错,根据犯错轻重,只能用不等数量的军棍伺候!当然,上了战场不听号令,甚至畏敌不前乃至敌前逃跑的,一律斩首!简而言之,这个横海卫,只能因为战事导致残疾,决不允许我们自己把士兵弄残!可都听明白了?”

“是,我等领命!”

“第十条,各级军官,不准以任何名义收养家丁!所有士兵,必须一视同仁!如果发现有收养家丁的行为,军官退回原籍,士兵驱逐出营!”

这一条说出来后,军官们虽然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高级军官年俸那么高,养几十个家丁完全是可以的,但想到整个横海卫的士兵待遇都这么好,估计也没人愿意给人做家丁,所以,大家也还是认了。

“第十一条,孤知道,现在地方上那些臣,逢年过节都要给上官和两京诸部奉送各种额外收入。此事,孤现在也不能多说什么。但是在这横海卫里,军官、士兵晋升、奖励,只能按照实际贡献和战功进行,绝不能因为贿赂、献媚导致忠勇之士不得晋升,而奸猾无耻之徒反而官运亨通。孤会让袁先生在卫里设置宪兵队,除了管理军官、士兵的风纪言行外,重点就是查处各种贪污贿赂事宜!”

第一四六章 曹文诏的家信

“父亲大人钧鉴:

儿自去年九月初,接朝廷调令,惊诧莫名间迷迷糊糊行至北京。北京兵部武选司王大人告知,是吏部温大人指明调取孩儿到横海卫任职。孩儿遂至温大人处拜谢,而温大人曰,此调令乃是太孙殿下亲自要求。咋闻此言,孩儿只觉铭感五内。贱名得太孙殿下所闻并简拔之,日后非万死不能报矣!

十月末抵南京,十一月初,殿下亲临训话。告知军中俸禄、奖惩等诸事殿下待我武人之厚,闻所未闻矣!如此明君,必当竭尽忠诚,虽粉身碎骨而不能报万一矣!

当月遂入军营,孩儿忝任卫中五千户之一,位在指挥使麻都司承诏之下。麻都司,大同麻帅长子,其为人可谓面冷心热。一言一行,无愧将门虎子之称。虽在操练时始终面色严肃,士兵稍有不慎便遭军棍责罚。然操训结束,士兵归营后,时常能见麻都司陪同太孙殿下,逐营看望慰问士兵,有挨军棍至不能起身着,殿下与都司多有亲自敷药之举。孩儿近三月来,已多次为此而感至痛哭流涕。孩儿已是如此,士兵感恩之心,想来无需多言。

麻都司之下,孩儿与昆山杜弘域、宁远祖大寿、南昌刘招孙、陕西靖虏卫赵率教四人同为千户。各实领战兵一千人,其中步队八百,骑队二百。此四人者,皆将门子弟,父兄乃至叔祖均为我朝一时名将。于练兵之中,各有所长,并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虽然如此,孩儿亦有信心,儿所统领之千户,绝不落于四位同僚之下矣!

孩儿之千户内,有百户十,总旗二十,小旗一百。百户之中,有二人实乃良将之姿。其一曰马世龙,此子今年虽只十五岁,但骑射弓马无一不精熟,问其兵事韬略,亦能对答如流。虽然出身将门,加之年幼,但仍能每日于其百户中起身最早,下榻最晚。如此治军,精兵当在不远。

其二曰满桂,此子今年亦只十五岁,然,据闻其在宣府已多次提刀上阵,斩杀之北虏已逾十级,此子虽然不通墨,言行粗鲁,一身武艺却着实让人惊叹。孩儿惭愧,无论步战、马战,均非其敌手。以孩儿观之,全军之中,唯有殿下特聘之总教官程宗猷者方能在步战中将其擒下。然程教官之马战,不提也罢。满桂此子为人豪爽,性格赤诚,极得士兵拥戴。唯脾气过于粗直,时有顶撞上官甚至殿下之事发生。幸赖殿下宽宏大量,每次均是好言抚慰。麻都司虽然经常呵斥,但总归喜爱居多。然,殿下礼遇我等武人,我等武人亦不能忘记本份,此子孩儿定当多加关注,时时教导。使其不至荒废其天资,定要助其成为我大明一时良将也。

总旗之中,有三人为殿下方山学校之四年级学生,均为十七岁。此三子者,体魄强健,武艺却是平平,刀术更是不值一提。然论长枪直刺一招,却又占尽快、准、狠三字。论及火器操控,亦是极为精熟,鸟铳打靶,从无脱靶之事。且此三人,学识渊博,天地理历史经学乃至世界各国情势,均无一不曾涉。

呜呼!据闻马世龙、满桂二子以及刘招孙麾下曰黄得功者,皆殿下亲自点名抽调,儿听刘招孙言,黄得功此子亦是骁勇善战、心怀忠义之辈。再观方山三子之全能殿下识人之明,绝不能因孩儿表现而受损。故而孩儿每日晨起后,均心怀感恩奋进之心,唯愿日日精进,不负殿下厚望!

小旗之下,孩儿实领战兵一千。兵源一部来自徐州、淮安等地灾民。又有一部来自庐州府、徽州府之矿工。年长者二十七八岁,年幼者十七八岁。此等兵员,单身入行伍者逾九成,有家眷者不足一成。

孩儿在此数月,虽对殿下之财力早有耳闻,然真入军营后,方知殿下之富,当不下于昔年之陶朱公。以孩儿麾下士卒论,每人每季常服二、作训服二,战甲亦分季节,春秋板甲,夏季皮甲,冬季板甲下皆有厚棉布衬底,各类战甲,皆比辽东诸甲轻便之余,防备之力更远胜之。

首节 上一节 64/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