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庆余年

庆余年 第717节

  前有叶流云,后有四顾剑一往无前、凝集全身真气的一剑,就算是大宗师也无法应付,事情终于到了终局的这一刻。

  庆帝此时已经松开了洪公公的手,他不愿意让这位老太监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在宗师战中不得尽兴。他的右手颤抖着,面容却是无比平静,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

  人总是要死的,雨水进入皇帝陛下的双唇,微有苦涩之意。他身上龙袍上的那只龙淋了雨水,在盘云中挣扎,显得格外不甘。

  闪电之后,雷声终于降临山巅,咔嚓一声,轰隆连连。

  庆国皇帝傲然站在山顶,等待着死亡。

  此时那些庆国大臣与祭祀们已经跌坐在雨水中,看着这令人撕心裂肺的一幕,跪伏在地,哭喊着:“陛下……!”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京都的蝉鸣

  庆历七年的夏末,比往常的年头要来得更热一些。第一场秋雨迟迟未至,层叠三月的暑气全数郁积在民宅街道之中,风吹不散,让京都城都像在炕头的棉被里。

  京都的居民们晨起后,便会觉得身上全是浓度极高的汗液残留,略一梳洗,出门后又是一阵汗水涌出,一日之中,直让人觉得浑身上下无比粘稠,好不难受。

  蝉儿们却高兴了,拼命地高声嘶叫着,只是没有往年夏末秋初时节的声嘶力竭、生命最后的悲切,反而是一种留有余力,游刃有余的高亢。知了,知了的声音,在京都城内外的丛丛青树间此起彼伏,惊扰着人们的困意,嘲笑着人们的难堪。

  一枝青竹竿忽然分开树叶,准确地刺中树干上的某一处。那位正在引吭高歌的蝉兄只觉得眼前一白,感觉满脸被糊了一层东西,再也无法张嘴,情急之下想用触肢去扒拉,不料却连触肢也被糊上,再也无法挣脱。它只好在心里叹了口气,暗想得意确实不能太早。

  一位小太监得意地望着树上,回手将轻轻柔柔的竹竿收了回去,摘下被面筋缚住的蝉,扔进身边的大布袋里,正准备继续出手,余光里却瞥见了院墙旁边坐在竹椅上乘凉的那位,赶紧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凑在那位耳边说了几句什么,像献功一样地扯开布袋给对方看。

  躺竹椅上那位太监是洪竹。他斜乜着眼看了一下,嗯了一声,示意自己知道了。想了想后,皱着眉头,压低声音说道:“说了多少遍了?要你粘翅膀,非往那知了的头上粘……这半晌才粘了几个?呆会儿太后被吵醒了,你自己领板子去?”

  那名小太监赶紧请罪,带着青树下发呆的十几个太监赶紧继续去粘知了。

  洪竹半倚在竹椅上,眯眼看着那个小太监的身影,不知怎的,却想起了自己初进宫时的情况——皇宫里树木极多,蝉儿自然也多了起来,尤其是今年夏天太热,一直持续到今月,宫中的贵人们对这些知了的鸣叫已经烦不胜烦,也亏得洪竹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派了几拨小太监往各宫里去粘蝉。

  难怪皇帝和皇后都喜欢他,如此细心体贴的奴才,真是少见。

  洪竹苦笑了一下,心想这法子是小范大人教给自个儿的,小范大人如今应该在大东山,也不知道陛下祭天进行的如何了。

  庆国皇帝离京祭天,没有依照祖例由太子监国,而是请出了皇太后垂帘,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气息十分明显。皇宫里的人们都小心翼翼地等待着陛下归京的那一天,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传了又传。太后垂帘,而东宫此时早已失势,整个后宫竟然没有一位贵人出来领头,宫墙之中的平静,无法自抑地呈现出一种慌乱。

  而洪竹在这一片慌乱之中是个另类,他原意还是想留在东宫侍候皇后与太子殿下,但不知道为什么,太后将他调到了含光殿来。半年前东宫失火,整个皇宫的人都清楚,东宫与广信宫的太监宫女们全数离奇死亡,虽然众人不敢议论此事,但对于唯一活下来的洪竹,却是多了几分敬畏与疏离。

  所有人都死了,小洪公公还活着,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恐怖。

  洪竹站起身来,心里有些黯然。是的,他是一个奴才,但他是个有情有义的奴才,所以此时在宫中,他竟有些不知如何自处,看着东宫的颓凉,他竟有些伤感。

  他往含光殿里走去,微佝着身子,年纪轻轻的,却开始有了洪老太监那种死人的气味。

  ※※※

  十三城门司的官兵们在暑气中强打精神,细心地查验进京人们的关防文书。京都守备师的军队,在元台大营处提高了警戒。而守护皇宫的数千禁军更是站在高高的宫墙上,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脚下所有的一切。

  整个京都的防卫力量,便控制在这三部分军队的手中,在当前这样一个安静诡异的时态,稍有不慎,只怕便会引出大乱。

  三方都不敢有丝毫松懈,以大皇子为首,强力地压慑着所有人的异心与异动。

  京都的百姓,却没有官员和军队这般紧张,这般热的天气,富庶的庆国子民们不愿意呆在家中硬抗闷热,而是习惯躲进遮阴的茶楼里,喝着并不贵的凉茶,享用着内库出产的拉绳大叶扇,讲一讲最近朝廷里发生的事情,说一说邻居的家长里短。

  对于京都百姓来说,皇宫和自己的邻居似乎也没有太大区别。

  蝉儿在茶楼外的树中高声叫着,有几只甚至眼盲地停在了茶楼的青幡之上,把那个大大的茶字涂成了荼字。而这些嘶啦嘶啦的鸣叫,恰好掩住了茶楼里面好事者们的议论。

  议论的当然是陛下此行祭天事宜。风声早已传了数月,天下人都知道陛下这一次是下定决心要废储了,只是太子这两年来表现的仁厚安稳,和往年的模样有了极大的区别,所以包括官员和百姓们的心中都在犯嘀咕,为什么陛下要废储?

  没有几个人敢当面问这些,但总有人敢在背后议论些什么。总体而言,京都百姓们对于那位东宫太子投予了足够的同情和安慰,或许是因为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精神需要,又或许是身为死老百姓,总是希望天下太平一些,不愿意因为废储而产生太多的风波。

  当然,此时的京都百姓,包括朝中的文官,都没有想到,庆历七年夏秋之交的这场风波,竟以一种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方式,轰隆隆地如天雷卷过,卷进了所有的人,京都所有的土地。

  忽的一声,大风毫无先兆地从京都宽阔的街道,密集的民宅间升起,穿过,掠过!风势来得太突然,将那些在街上摆着果摊、低头发困的摊贩凉帽吹掉,露出那双浑浑噩噩的眼睛,吹的满街的果皮乱滚,吹是茶楼外青幡上是蝉只再也附着不住,啪嗒一声落到了地上。

  荼字又变成了茶字。

  坐在茶楼栏边的茶客们好奇地往外望去,心里纳闷,这已经闷了三月的天,难道终于要落下一场及时的秋雨了?

  然后他们看见本是一片碧蓝的天,忽然间被从东南方向涌来的层层积雨云覆盖,整座京都的上方,宛若加了一个极大的盖子,阴凉笼罩着城廓与其间的子民。

  云层不停地绞动翻滚,像无数巨龙正在排列着阵形,时有云丝扯出,看上去十分恐怖。如此浓厚的乌云,自然预兆着紧接而来的暴雨,看这云头,这场大雨只怕会异常凶猛。

  而那些茶客们不惊反喜,心想老天爷终于肯让这人间清明些了。

  咔嚓一声雷响,雨水终于哗啦啦地下了起来。街上的行人们纷纷走避,楼上的茶客们眯着眼,极为快活地欣赏着许久未见的雨水和宅落被打湿后沁出的些许别样美丽。

  雨下的并不特别大,但却特别凉。不一时功夫,茶客们便开始感觉到了丝丝寒意,不免有些意外,心想往年的秋雨只是淅淅下着,总要有个三场,才能尽袪暑意,今年怎么这雨水却如此之凉。

  以这个时代人们的知识,自然不知道,在十几天前,东海的海面上升腾起了今夏最大的一场飓风,这场风灾直冲大东山,在海畔五十余里的地面上空降无数雨水,然后势头未减,继续挟着海上蒸腾的水汽与湿气,直入庆国腹地。

  这场飓风很有趣,沿路之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灾害,却给酷热已久的庆国疆土带来了立竿见影的降温降雨。

  茶客们搓着手,喝着热茶,暗骂这老天爷太怪。众人出门都未带着伞,更不可能带着单衣,只好在这楼中硬抗着丝丝凉意。

  “出什么事了?”忽然有一个人望着城门的方向好奇说道。

  听着这话,好热闹的人们都凑到了茶楼的栏边,往城门的方向看去。隔着远远层层的雨雾,看不清楚那方出了何事,只隐约感觉到了一阵噪动与那些军士们的慌乱。京都四方城门,都由十三城司的兵马把守,向来军禁森严,极少出现眼下这种局面。所有茶客们都有些好奇。

  自然不会是有军队来攻城,首先不论这种想像本身足够荒谬,即便真的有军队攻到京都城下,外围的守备师也会率先迎敌,而城门司设在角楼里的了望卒,也会在第一时间内响起警讯。

  得得马蹄声响,踏破长街雨水,声声急促。

  茶客们定睛望去,只见城门处一匹骏马急速驶来,只有这一匹,众人明白肯定是哪方有急讯入城,纷纷放下心来。

  但看着那匹骏马嘴边的白沫,马上骑士满脸尘土的憔悴模样,众人心头再紧,纷纷暗想,难道是边关出了问题?

  雨水一直在下,疲惫到了极点的骏马奋起最后的气力,迎着风雨,拼命地奔驰着。马上衣衫破烂,神情严肃的骑士毫不爱惜自己坐骑的生死,狠狠地挥动着手中的马鞭,催促着身上骏马,保持着最快的速度,踏过茶楼下的长街,溅起一路雨水,向着皇宫的方向冲刺!

首节 上一节 717/10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臣

下一篇:风流名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