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铁路子弟

铁路子弟 第66节

齐栋梁双手接了过来,笑着说:“谢谢爸爸!”

年节好过,日子难熬!1988年的春节在热热闹闹之中很快就过去了,过了大年初五,铁路各单位就正式上班了,当然这是指做日勤工作的铁路干部职工,那些倒班和乘务员是没有年节之分的,上了班之后,铁路这部大联动机又开始高速的运转起来。

3月3日,辽东铁路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确定了今年为职工办十件好事儿,其中第一件也是就重要的一件,就是铁路局为了解决机车乘务员的住房问题,决定今年全局建8000户楼房,采取集资的方式建设,机车乘务员出一部分钱,铁路出一部分,一次性解决机车乘务员的住房问题,因为是专门给机车乘务员建的,大家形象的比喻为司机楼!

消息传出,全局上下的机车乘务员一片欢腾,很快这件事情就落实下来,桐水铁路分局决定在桐水和古江两大机务段所在地建设机车乘务员楼,古江铁路地区建设10栋480户,桐水铁路地区建设8栋384户。

文件规定,凡是机车乘务员职名的所有人员均可以报名,以集资建房的方式进行,个人出资2万元,从即日起开始报名,统一交款时间为3月22日至25日,4月份开工建设,10月中旬交工,楼房为六层统一供暖的暖气楼,面积为每户60平方米!

为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古江铁路地区从1977年开始,陆续拆迁了一些老旧平房,建设了一部分三层和四层的火炕楼房,但是为数不多,后来又建设了一部分集资楼,但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在古江铁路地区大部分职工还住在老旧的平房里,有的一家老少三代10多口人,仍然挤在20多平房的小平房里,60平方米的暖气楼已经是古江铁路地区最豪华的住宅了!

第103章 患得患失

第103章 患得患失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最高兴无疑是古江机务段的机车乘务员,这几年机车乘务员的待遇不断提高,工资已经高过了机务段长,路局专门解决机车乘务员的住房问题,其他站段的其它工种只有干眼馋的份儿。

桐水铁路分局关于解决机车乘务员住房问题的文件下发后,古江机务段立即忙了起来,首先,古江机务段有562名机车乘务员,而这次古江铁路地区只建480户住房,如果都报名根本不够分,段里立即召开了党委会,研究如何分配这480套住房的名额。

见党委班子成员都到齐了,党委书记张志坚说:“现在开会,今天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就是研究机车乘务员住房的分配方案,路局和路局党委为我们机车乘务员办了一件大好事儿,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儿办好。”

段长黄宪臣说:“我们段现有机车乘务员562名,而分局下达的建房方案古江铁路地区只建480套住房,就会有一部分机车乘务员分不到房子,因此,我们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这次的住房分配方案,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有杂音。”

段工会主席杨喜明一直负责职工住房的分配工作,先后几次集资建楼都是由他任分房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十分的有经验,他接上黄段长的话说:“这个简单,按以往的办法,从工龄上掐齐,让人事科把所有机车乘务员的档案都调出来,按工龄长短排序,找出工龄长的480人就行了,当然,按照以往的惯例,像省部级劳模、铁路局级先进生产工作者都是要加分,我那有现成分房方案,根本这次分房的实际改一下就行了。”

党委书记张志坚点了点头说:“我看杨主席的提议可行,以前咱们段的分房方案是成熟的,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可以用于这次分房。但是,这几年新入路的新职机车乘务员很多,同年同日报到上班的人也很多,如果遇到工龄相同的怎么办?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我们要事先制定出一个章程或办法,不然到时候很可能引起负面影响。”

副段长吴庆德说:“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如果工龄相同,可以看入路的时间长短,路龄长的排在前面,如果路龄也相同,就要看担任机车乘务员的时间长短,如果担任机车乘务员的时间也相同,可以看他们近几年的出勤率,出满勤干满点的当然要排在前面,没有干满勤的,按照病事假的天数来排序,病事假休的天数少的排在前面。”

段长黄宪臣说:“吴段长这个办法很好,想得也很细,可以做为一项规则写入住房分配办法中。当然,我们可以做得再细一些,比如,上述的条件都相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从是不否获得过分局级和段级先进生产工作者或安全标兵上做比较,工作干得好的,为段做过贡献的当然要优先。”

党委副书记韦明说:“这次路局和分局的文件都明确是为无房的机车乘务员解决住房问题,那么,原来分配到公有住房和报集资房的机车乘务员就不在这次分配之列,我没做过具体的统计,有住房的机车乘务员怎么的也得有四五十人,把这四五十人一刨出去,排不上司机楼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工会主席杨喜明说:“这个当然,这是分房的原则!”

主管后勤的副段长何长青说:“其实呢我们不用分得这么细,这次分配住房可是要交2万元钱集资款的。我们段500多名机车乘务员,能一下子拿出2万元钱的人不能说没有,应该没有几个人,剩下的就全靠向亲戚朋友借钱,最后一定有报了名交不上钱的,而且我估计还不在少数,交不上钱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弃权,这样一来,就可能把机车乘务员全覆盖到了。”

段长黄宪臣说:“何段长,你说的这种情况很现实,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到估计的结果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到时候措手不及,我们的工作就被动了。”

副段长何长青说:“黄段长说得对,我只是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向大家说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党委书记张志坚说:“黄段长,我看这么办吧。就由工会杨主席负责,以原来集资分房的办法为基础,把刚才大家的提出的具体想法和意见结合进去,制定出新的分配办法,然后分发给各位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再进行修改,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定稿。”

黄段长说:“我看行,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见大家都摇头表示没有意见,黄段长说:“杨主席,你就辛苦一下,最好明天早上就能把草稿拿出来,我们好尽快把方案定下来公布出去。”

杨喜明说:“好的,没问题,今天就算组织人加班加点,明早也得把草稿拿出来。”

听到要建司机楼,齐军的心里患得患失,晚上父亲齐世国过来的时候,就和他提起了这件事情,说:“爸,这次一下子建了这么多套司机楼,工龄超过5年的都能分到,可是我现在提了干了,不是乘务员了,不知道我能不能报名。”

齐世国问道:“段里没说你这种情况能不能报吗?”

齐军说:“听说段里正在研究分房方案,最快明天才能公布,我就怕我这种情况给划到非机车乘务员里去,那我就报不上了。唉,要知道有专门给机车乘务员建楼的这个事情,我晚提半年干就好了。”

齐世国说:“大军,这早提干或晚提干是你说得算的事情么?就算你知道半年之后要盖司机楼,提了你你能说不干吗?”

齐军说:“那到也是,提了干,谁能不干啊!”

齐世国说:“所以,你也不用在这儿瞎着急,等分房方案公布你就知道能不能报了。”

第104章 柳暗花明

第104章 柳暗花明

父亲和爷爷的谈话,齐栋梁只有听的份儿,他只是听父亲和爷爷讨论司机楼的问题,并没有看到分局下达的文件,只言片语之间很难分辨出什么,但是以他的想法,父亲现在虽然提了干当了指导司机,却是以工代干,没有铁路分局的正式红头干部令,他的职名还是司机长,应该有权利报房。

齐栋梁想到这里插话说:“爸,爷爷说得对,等明天段里的分房方案出来了再看,如果让你报房就啥也不用说了,如果不让报,可以把分局和段的相关文件找来看看,毕竟现在你只是以工代干,研究一下相关文件或许还有转机。”

齐世国说:“大军你看,孩子都懂这个道理,你就别瞎担心了,明天段里的分房方案出来了自然清楚了,不过,铁牛说得对,如果报不上你就把相关文件找出来,拿回来咱们一起研究一下。”

齐军说:“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第二天下午,古江机务机车乘务员住宅分配方案正式公布,同时,报名工作正式开始,分房工作由段工会和行政办公室负责,报名地方设在行政办公室,符合条件的机车乘务员都可以报名。

因为这次是专门解决机车乘务员住房困难的问题,段里把分配方案中的要点用大红纸写出来,张贴到运转派班室大厅的墙上进行公示,齐军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派班室观看分房方案的内容,看看自己能不能报上。

第一条内容就是已有住房的机车乘务员不享受此次分房的福利,经段分房工作领导小组核查确认,现职机车乘务员已有住房的人员为41人,已经在行政办公室备案。这种情况下,原来82人无法分配到住宅的就减少了一半,只有41人无法分配到住房了,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后以实际交纳集资房款为准。

当看到第三条内容时,齐军的心里就画了魂儿,第三条内容是凡是现职的机车乘务员均可以报房。这一条的关键字是“现职”二字,这个现职可以理解成为现在从事机车乘务员工作的,也可以理解成为现在是是机车乘务员职名的,齐军不知道段里规定的是哪一种情况,如果是前者,自己就不符合条件,如果是后者,就符合条件。

齐军把分房方案要点看完,立即就去了段行政办公室,负责报名工作的唐晓荣和张义都认识齐军,唐晓荣笑着说:“齐指导,来报房子啊?”

齐军心情忐忑的说:“是啊!”

张义却说:“齐指导,你可真能开玩笑,这次是给机车乘务员分房,你来凑啥热闹啊?”

齐军闻言心里就是“咯登”一下,预感到情况不好,不过,他还是平静的说:“张干事,这事我能开玩笑么,分房方案里不是写着现职的机车乘务员都可以报吗?”

张义说:“你是指导司机,不是现职的机车乘务员啊!”

齐军说:“我这个指导司机只是以工代干,我的职名还是司机长,这个人事科那边可以查到的。”

张义说:“那也不行,毕竟你现在干的是指导司机的工作,上午分房领导小组开会的时候,杨主席已经明确的说了,现职机车乘务员指的是现在从事机车乘务员工作的人员。”

齐军闻言心里十分的失落,说:“那我找杨主席问问。”

张义说:“行,杨主席就在他办公室呢。”

首节 上一节 66/6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1979

下一篇:崛起大导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