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水浒逐鹿传

水浒逐鹿传 第340节

君不见,大宋几百伙盗匪,其中大多数都渴望朝廷招安,因为只要受了招安,就不用再东躲西藏,就不用再担心被剿灭,进而送上刮刑台,还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总之,好处多多。

而受招安有这么多好处,自然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

那什么人能得到?

当然是杀人放火多的,在大宋作出了大名气的大寇才有资格,就像李衍,若非李衍将半个高丽都打下来了,大宋怎么会招安李衍,怎么会封李衍大都督之职?

所以说,名气对于强人而言,绝对是最好的东西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江又确认一遍:“此话当真?”

晁盖笑说:“我何时骗过贤弟?”

宋江迈着瘸腿激动的走来走去,道:“这是好事!好事!有了打下高唐州之名,我二龙山何愁不兴旺?”

不过,走了一会,宋江又停了下来,道:“大都督只给了咱们一个名,没说分些好处给咱们?”

晁盖道:“李衍兄弟还分了两成缴获给咱们。”

秦明撇嘴道:“才两成,也太不爽利了!”

白胜道:“别贪得无厌,莫要忘了,这高唐城是人家梁山军打下的,没有梁山军,你们早就灰溜溜的回二龙山了,就是这两成,还是李衍哥哥看在晁盖哥哥的面子上赏给咱们二龙山的。”

“你!”

秦明气得暴跳如雷!

晁盖看着秦明道:“兄弟慎言,李衍兄弟最开始时说分给咱们二龙山五成的,可我哪有这个脸面接?你们这仗打得真是……哎!你们可知,你们差点害死了柴大官人,若不是有一个仗义的当牢节级搭救,若不是梁山军只一夜便打下了高唐城,柴大官人此次必定是十死无生……我跟李衍兄弟推脱了许久,才勉强收下了这两成,实话与你们说,要不是咱们这次又折了三四千兵马,没有这两成缴获,非元气大伤不可,我是万万不会收李衍兄弟的馈赠的。”

听晁盖提起他们打得这仗,又听晁盖说起他们差点害死柴进,即使脸皮之厚如宋江,都觉得臊得慌!

与此同时,宋江也在心中埋怨晁盖:“你跟李衍客气甚么,他拔根毛都比你腰粗,这三成收获于他梁山泊而言是九牛一毛,于咱们二龙山而言可就太关键了,它能让咱们二龙山的实力翻上一倍!”

不过埋怨归埋怨,宋江嘴上却道:“不错,若是没有梁山军,咱们的确什么都得不到,这两成已经不少了,省一省,足够咱们招募一万人的了。”

晁盖道:“正是这个理,你们当慎言慎行,万万不可恶了梁山泊的人,进而坏了两家的交情。”

宋江等人齐声道:“是!”

……

……

PS:今天看到有人留言问“为啥对二龙山这么好”,小小的解释一下:因为需要宋江、吴用他们这些人逼一些人上山,比如朱仝,比如李应,比如卢俊义,虽然李衍也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么没底线的事,还是别让李衍干了,而且李衍如今的身份也不好干这些事,所以还是让宋江、吴用等人再发挥一下余热吧。

第二百七十六章 占城稻、玻璃和香皂(求订阅!)

《管子·七法》认为:“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

在战争中,武器是至关重要的,完备、先进的武器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

因此,“审器而识胜”,也就是说,在战争打响前,通过观察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优劣,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准备,很大一方面就是进行武器的准备,“备具,胜之厚”,如果在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敌人,即做到了“器无敌”,无疑就占据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取胜就更加有把握。

可见,管子对战争中的武器因素是非常重视的。

李衍虽然不知道管子曾有过这些言论,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一个现代军人,李衍自然是知道武器的重要性的,因此,这些年来李衍一直在致力于武器研发,而刘慧娘无疑就是李衍背后那个一直默默支持李衍的女人。

也正是因为有李衍对武器的重视,以及刘慧娘有通天盖地之才,梁山军才有了飞桥,才有了钢轮火柜,才有了轻而易举攻克坚城的能力,这是数年来的积累。

高唐城只是一个小城,李衍不可能将过多的经历放在它身上,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李衍做了,像研发更先进的武器,像赚更多的钱,像弄到更多的粮食。

先进的武器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但它绝不是致胜唯一的因素。

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势力的生产力为基础的,因而经济实力同样重要。

“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

“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故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弹,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战争于物资而言,耗费巨大,国弱民贫,战争就难以为继。

因此,强军首先要发展经济,要想打败敌人,首先要在物质财富上超过敌人,“为兵之数,存乎聚财……是以欲王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王天下”。

另外,欲王天下,必须“国富而粟多”,“众民、强兵、广地、富国,必生于粟也”,“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只有粮食充足,军队才可守可战,“有蓄积则久战而不鼠”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军队粮食不充足,“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突”,粮食在战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做到在物质财富上胜过敌人,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农业生产。

发展到了李衍如今这种程度,已经不可能单单靠抢了,必须得自己生产。

当年李衍从赵佶的书桌上拿的那竹筒稻子,经过试种,李衍早已得知那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引入宋国已经有些年头了,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后世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

它的有几个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四是占城稻与晚稻配合在一些地区还可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首节 上一节 340/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上)

下一篇:重生之资本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