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第482节
娄敏中道:“咱们先夺取没有重兵把守的金陵,扼守长江,顺便装出援救楚国,稳住楚王,免得楚王狗急跳墙,然后再夺取东南州……”
不等娄敏中说完,方腊就打断娄敏中道:“金陵自然是要取的,不过不急于一时,金陵是咱们口中的肉,跑不了,待宋军来攻打咱们江南,顺便占了即可,宋国如今已经失了东南的民心,不趁此机会扩张,待到何时?咱们所占的州县越多,咱们的战争潜力就越大,战略回旋空间也就越大……”
因为赵佶君臣在东南横征暴敛大兴花石纲,宋国的确已经失去了东南的民心,以至于方腊打到哪都有义军起义相应,很多地区都不攻自破,而且方腊的义军还越打越大,另外,各地都主动联系方腊,跟方腊说,只要方腊的义军一到,他们就起义响应方腊,可以说,方腊这边的形势是一片大好,这也就难怪方腊沉迷其中了。
见无法说服方腊,而且方腊的主张又全都有理有据,包康、陈箍桶、娄敏中等人,也只能放弃他们自己的主张。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方腊才是他们这些人的领袖,而且方腊又这么坚持。
包康、陈箍桶、娄敏中等人退出去了之后,方腊看向他的叔父宰相方肥和他的师父军师汪公老佛——此二人才是方腊最信任的人,前者是辅助他掌管所有国事之人,后者才是他真正的第一谋士。
方腊一改之前的坚决,道:“叔父、师父,我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汪公老佛道:“你与包康、陈箍桶、娄敏中之争,并非对错之争,而是天命之争,如果天命在你,你的选择就没有错,如果天命不在你,你怎么选择,都是错。”
方腊道:“我是应运而生,曾在水中看到过我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有天子福分,《推背图》就是佐证,天命自然在我。”
汪公老佛道:“恁地,你所做之事,自有天助,又何需有心结?”
方腊听罢,豁然开朗,然后冲汪公老佛一拜,道:“谢师父为我解惑。”
方肥道:“向南打也好,向北打也好,都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咱们教,不缺武将,谋士也勉强够用,唯缺治理之才,咱们占领的州县越多,治理之才缺的就越多,长此以往下去,必生大乱,十七,再打下州县,官吏不要再全杀了,在他们之中挑些口碑风评不错的,让他们戴罪立功暂时协助我等治理州县,免得酿成大祸。”
方腊道:“留下那些贪官污吏,除了让民众对我教失望,又能有甚么用?叔公又不是不知道,我教之所以到哪都从者如云,皆是因为我教帮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惩治贪官污吏。”
方肥道:“上个月仅杭州一地就发生了三百多起治安事件,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不能再放任不管了。”
方腊道:“这是难以避免的阵痛,等我将东南全境打下登基为帝,就会开科举选拔人才,目前且教各地驻军兼管一下吧。”
……
阅读网址:m.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为虎作伥(求订阅!)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为虎作伥(求订阅!)(第1/1页)
…
最近这段时间,赵佶的心情很不错——田虎被剿灭了,王庆包围东京汴梁的势力也被打掉了,赵佶就是再不关心朝事,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也难免高兴!
借着这样的大好心情,赵佶一口气完成了好几幅可以传世的佳作!
也就在这时,以卖马名义再次使金缔结联金攻辽盟约的赵良嗣回来了。
朝堂之上。
赵佶问:“金主可答应了将辽西京、平州、营州都包括进去?”
由于联金之策表面上仍是机密,与金国商量结盟的过程,宋国并没有使用国书,而是赵佶通过写亲笔信的方式与完颜阿骨打交往。
赵佶写的亲笔信里说:“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赵佶的意思是,燕京及其属地,原来是汉人的地盘,你们要是把它们还给我们宋国,我们主不将给辽国的岁币给你们,决不食言。
其实,赵佶打算收回的是燕云十六州。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给完颜阿骨打写信那天赵佶不在状态,竟然在信中只提了燕京所管州县,没提辽西京一带的事,自缚手脚。
后来,赵良嗣发现问题,忙命人送回来消息,赵佶君臣才知道御笔作茧自缚,然后赶紧再派马政报聘,并在国书中把燕云十六州一一注明。
尽管赵良嗣在谈判中尽量扩大燕京的辖区,要求将辽西京和平州、营州都包括进去,即恢复长城以南一切汉地,却被金人以不属燕京管辖为由断然驳回。
一开始完颜阿骨打认为辽西京平栾一带不要紧(这其实也不怪完颜阿骨打,因为那时他连辽西京在哪都不知道,而且辽西京还在辽国的手中,跟金国并毛钱关系都没有,他完全是慷辽国之慨),便和燕地一齐许与给了宋朝。
后来受到完颜阿骨打手下一众文臣武将(主要是降金的辽臣)的极力反对,有些人甚至表示,宋方如果要求过高,这盟约不结也罢。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金国人越来越明白燕云之地的重要性,金国内部对于是否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国,也有分歧。
有些金人认为,北地之所以强,在于拥有北地汉人之劳赋,如果还给宋朝,岂不是削弱己方,并且还燕云之地以后金人就只能退守关内,战略上变为劣势。
况且宋国有什么资本跟他们大金国谈论联盟之事,宋国想要用币帛换取燕地,难道这些财货在他们大金国灭了辽国之后,不能从宋国那里自取吗?
双方对此问题争论不休,文书往来,议论不绝。
可以说,此前一直都没有定论,所以,赵佶直接问此事。
赵良嗣答道:“金主高瞻远瞩,力排众议,欲与咱们大宋交好,答应了还燕地之事,还答应,待战事结束之后,根据战事结果,再议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交割。”——也就是说,看双方的战果,再商量这块地方的归属。
实话实说,在这种情况下,赵良嗣还能谈到这种程度,已属不易,以至于赵佶也很满意。
赵佶笑道:“爱卿此事办得不错,加官光禄大夫……朕听说,金主已经打下了辽上京?辽主逃往辽西京?”
赵良嗣道:“五月,金军进抵上京城下,派遣使者招降。辽上京留守挞不野自恃上京城池坚固,屯积丰厚,企图据城固守。金主亲临城下督战,大将阇母率军首先登城。臣亲眼所见,不到半天功夫,外城即被金军攻破,挞不野知城难保,遂率军出降,辽主在开战之前就逃去了辽西京。”
一众君臣听罢,皆大惊!
因为率兵保护东京汴梁,老将种师道此时也在大庆殿之中。
震惊于金兵战力的同时,种师道出列,道:“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种师道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就如同有强盗闯进了邻居家,我们本应该救助邻居,现在不救也就算了,还要和强盗一同分邻居家的财宝,这事儿咱们不能干,咱们应该念及宋辽百年和好,与辽一起抗金才对。
托李衍之福,李光也提前回到了朝中。
他也出列,道:“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李光的意思是,辽国虽然是夷狄,但是一百多年来,已经逐渐汉化了,很懂礼义,所以才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一直没跟宋国打过仗。
实际上,宋国与辽国之所以能维持百年和好,主要是因为宋国和辽国的力量趋于平衡——辽国的军事力量强,而宋国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打起来,谁都赢不了谁。
另外,先前辽国与宋国打仗,主要是为了抢点钱,双方议和了之后,宋国每年给辽国岁币,不打就有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绸缎,辽国当然不想打仗了。
再加上,辽国对于汉民族的文明是非常赞赏的,辽国的统治者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并且辽国的皇帝铸造佛像时,还命人在佛像后面刻上“愿世世代代生中国”的字样,也就是说,辽国虽然起源于草原,但现在其实已经彻底汉化了,就是说辽国人是汉人也不为过。
上一篇: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上)
下一篇:重生之资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