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第725节
后来,朝议刘延庆丧师辱国,皆认为不可不行法,于是贬刘延庆于筠州副节度使。
至于种师道那一败,童贯心理很清楚,如果不是他与种师道的矛盾由来已久,两人精诚合作,兴许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事了。
童贯真的很看好马扩,否则,只凭马扩当着童贯的面提起种师道和刘延庆,而且批评一个表扬一个,马扩的仕途很可能就此完蛋。
几天后,童贯向马扩和辛兴宗下达了“前去云中,跟女真人要回云地”的命令。
临行前,童贯特意召集李宗振、辛企宗、辛永宗、孙渥、姚友仲、杜常兰等十几名宣抚司的幕僚与将官举办了一场酒宴,为马扩与辛兴宗送行。
这十几个人环列在童贯周围,以金杯酌酒,逐次第饮。
童贯主动说道:“山前所任帅臣都非良材,现巳生弊病,如果能要回山后,选择帅臣不是一件小事,你们都说说看,谁适合当山后的帅臣?。”
李宗振等人于是将陕西六路,以及河东河北诸路武臣,全都细数了一遍。
童贯摇摇头,说:“此辈太平之地可作边帅,山后西临西夏,北接鞑靼,南为燕地依托,所以必须得一文武兼通,智勇以廉,识诸国人情者,才能堪此大用。”
说到这里,童贯看向马扩,道:“老夫以为,非吾马宣事不可也。”
谁也没想到,童贯竟然想举荐马扩为云地的帅臣,包括马扩自己。
说实话,见童贯有意让他领兵镇守云中,马扩心里感到很振奋,对童贯也很感激。
童贯看了马扩一眼,问道:“如果由子充你镇守云中,当用军马几何?”
马扩想了想,道:“当用三万。”
童贯道:“国家现在举步艰难,能不能再少些?”
马扩道:“不能少于两万,云中府屯一万,各个关隘分驻一万。”
童贯笑道:“两万则要好办得多,每岁当以三百万缗资军,凡有你所举荐之人材,老夫必一一依从。”
马扩道:“扩必不辜负太师所望!”
……
十一月底,马扩与辛兴宗来到云中。
不巧的是,完颜宗翰不在云中——他回上京去了。
代理元帅职务的完颜希尹,派高庆裔来跟马扩与辛兴宗扯皮。
高庆裔说:“大帅不在,我等不敢谈云地归属问题,而且,贵朝收了原辽国官员和燕地富民,誓书所载,各不得收纳叛逃,贵朝已先失约,所以依我看,就算大帅回来了,也不会归还你们山后之地。”
马扩辩说:“原辽国官员和燕地富民逃归燕京,乃张觉之罪,本朝已斩张觉之首函送。其余民户,多隐山谷,见者相继遣返,未见者已派人去捕捉,并非纳收叛逃。贵朝曾言,谭稹多有不适之举,我朝已经责贬谭稹,再委童太师,诚意与贵国交好,望贵国早还我大宋山后之地,使两界生灵安定。”
高庆裔道:“你朝若想要山后之地,先将辽国旧官和燕地富户发回,然后再议归还云地一事,否则休开此口。”
马扩与辛兴宗跟高庆裔一直耗到十二月上旬,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马扩与辛兴宗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回太原。
二人回到太原之后,童贯问:“你二人入境后有何所见?”
马扩道:“女真人现在在训习汉儿乡兵,并增加了飞狐、灵丘的守卫人数,与之交谈,他们数次指言张觉,并索要原辽国官员和燕地富户,下官感觉很不好,怕他们准备久占云地不还,甚至犯我河东之地,愿太师早做准备,加固国防。”
童贯听后,并没有表态。
童贯心里一直认为,金国此时不太可能会出兵进攻大宋,因为金国才刚刚建国,国内还不太平稳,经济上也缺乏支持,仅粮草一项,就够金国愁的,而且金国还没捉到天祚帝,另外有强邻水泊梁山在侧,所以,现在南下与大宋交战,是极为不智的,有可能会使金国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荡然无存。
……
第五百六十七章 相(求订阅!)
…
入冬以后,京东路一带盗贼蜂拥而起,北方各地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
这无疑让本就难过的大宋国,更加雪上加霜。
蔡京一党趁机吵嚷,白时中与李邦彦名望太轻,担当不了宰相大任,无力压服天下,他们呼吁请蔡京重新出山。
宋国现在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国家没钱,而且到处都需要用钱。
更为关键的是,会搞钱的王黼已经被赵佶拿下了,剩下的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人,溜须拍马样样在行,让他们搞钱就一块白瞪眼了。
这不禁让赵佶想起,当初蔡京在位时,他随便挥霍的幸福日子,进而动了重新启用蔡京为相的念头。
朱勔此时很得宠,当初他父子逼反东南民众一事早已翻篇,赵佶对他的宠信尤胜从前。
见赵佶有意复启蔡京为相,跟蔡京一直很亲近的朱勔力劝。
于是,宣和六年十二月,赵佶给蔡京写下一份手诏:“朕执权乘要,以正主道,赋事图功,责在大臣。比年以来,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发怵惕。念我烈考之谟训,修革蛊弊,庶几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讲议。太师致仕蔡京辅朕初,载诞著硕,肤属闵劳,以官职之事,即安里闾宪,其言行尚有赖焉。《书》不云乎:‘询兹黄朆,则罔所愆。’京可兼领讲议司,听就私第裁处,仍免签书,毋致勤劳,以称朕贵老贪贤之美。”
就这样,蔡京重新出山,兼领讲议司,仍领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请,至都堂治事,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宁元年七月,那年蔡京五十六岁,赵佶二十一岁。
当时,大宋正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要么走改革之路,要么走保守之路,新党与旧党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刚执政不久的赵佶,迫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绍述父兄”即走改革之路,并选择蔡京作为首辅大臣。
蔡京对赵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决心尽死以报。
蔡京上台后,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崇宁变法热潮,国家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上一篇: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上)
下一篇:重生之资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