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第1140节

“我们还可以讯问一下俘虏。俘虏能够给我们第一手的资料。”薛子良说道。

当下命令士兵将捉到的海女带进来讯问。薛子良一上岸就抓到光屁股女人的事情,让冯宗泽等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倒不是缺少女人:这三个都买了女仆,只不过对赤身**的潜入海中捞取海产的“海女”有一份遐想。

当然,在旧时空的海女们都是穿着紧身潜水衣的,至少也穿着泳衣。而且继续坚持这一行业的女性大多是中年以上的妇女――因为过于艰辛,旧时空的日本和韩国女性已经不再当海女了。

现在听说居然有符合他们遐想的“海女”的存在,也由不得这几个这几位内心骚动起来了。

海女还没带来,冯宗泽和南宫无敌先就谁得朝鲜语说得更好这一问题用初级朝鲜语进行了辩论,期间为了表示自己的朝鲜语更为精深,彼此又用朝鲜语中的某些单词互致问候。至于李海平这个根本和审讯不相干的海军提督也保持沉默的继续待在帐篷里巍然不动。.

海女们进来之后立刻低着头跪下,虽然济州岛天气暖和些,到底也是冬季。帐篷外面的气温不到十度,海女下海全靠着下水前在身上涂抹油脂,再用烈酒驱寒,加之常年下水,抗冻较之于常人要好一些,并非有特殊体质。虽然有草衫蔽体,但是半裸着的身子在寒风中一吹,一个个都要些熬不住。进到帐篷里一个个都舒了口气――里面要暖和多了。

海女们的头发都盘在头顶,**着的皮肤因为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又饱受日晒,呈现出古铜色。身材因为长期锻炼的关系倒是颇为健美。只是近距离一看就知道好几个年龄已然不小了――在本时空足够大妈的级别,只有二三个算是青年妇女。冯宗泽韩语水平要好一些,开口问了几句。

发觉这些穿着灰色蓝色短褂子,驾着大船而来得人能够说自己的语言的时候,海女们一个个抬起了头,瞪大了眼睛――眼前的人并不是她们最害怕的“倭寇”。济州岛本地有时候会有遭遇海难飘泊到此的“唐人”和“倭人”有时候也会有倭寇来袭扰,但是眼前显然全都不是。(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节 审俘

海女们眼前这几个人器宇不凡,大约是“秃发海寇”的大官。她们虽然没什么见识,但是威权之下只有服服帖帖方能少吃苦头保住小命还是明白的,一个个表情恭顺的跪伏在地。

双方交流了几句,21世纪的朝鲜语和17世纪的济州方言显然有很大差别,冯宗泽和南宫无敌的朝鲜话也就是初级水平,交流起来有些困难。双方连比划带说,幸好朝鲜语和日语一样,属于语言孤岛,封闭性又强,几百年来的变化不算很大。一番肢体加表情和“思密达”之后,冯宗泽终于能够顺利的和海女们沟通了。

从海女们口中他们知道这些海女的确是来自附近的渔村的。渔村里男人很少,大多数是女人。因为男人出海打渔经常会遇到风暴丧命于大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女性为主的海女村落。女人主要以当海女维生,捞取各种海货制成干货,再卖给商人。

生活自然极其困苦,晾晒的鲍鱼、海参等海味卖得的钱换取一点粮食加上渔获,勉强维生而已。和元老们设想的不同,济州岛的粮食不能自给,要靠从朝鲜半岛运入。海女们尽管谈不上有多少大局观点,但是年龄较长的海女都说最近十来年人口是在变少――许多人迁到了半岛上去。

前几年济州岛又连续遭遇自然灾害,朝廷的粮食救济即少又慢,饿死逃走了许多人。附近不少村子都荒废了。

至于岛上的具体状况,海女们所知不多――她们很少外出,收购海产,贩卖粮食的商人每个月都会到村里来。村里有人去过济州。旌义县因为距离近。去过得人倒是很多。

冯宗泽正襟危坐,问道:“旌义县人口多少,有多少士兵?城市方圆几何?”

“老爷,奴婢们都是无知下贱的白丁女子,老爷们问得事情不甚明白。答得不好的,请老爷们宽恕则个……”答话的海女大约二十五六岁年纪,模样比较伶俐,冯宗泽问话,都是她回答。她垂着头。恭恭敬敬的说道,“旌义县有多少人口奴婢不知道,只知道城里住户稀少,城外有二处村落。合计也不过二三千人。”

至于士兵,大约有二百名。城市方圆多少,海女没有尺寸概念,也说不清楚。不过她说城内有很大的官仓。储有许多粮食。

这倒是个重要的消息,冯宗泽和南宫无敌的眼睛都亮了――粮食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听说济州岛的

“听闻这里牛马很多,都在哪里。”

“牛马都在汉拿山那边的山里,漫山遍野都是。只是此处不多――”海女回答道。之所以不多,是因为海边缺少足够的水源。牛马需要大量饮水。而这一带只有泉眼而已。

冯宗泽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海女迟疑了下,说道:“回禀老爷:贱婢潘氏。”

这不算什么名字――不过中国女人一直到30年代也有很多偏远农村的妇女一辈子都是x氏而已。海女是白丁,只比公私贱人(奴婢)好一点而已。没有名字也很正常。

“你是上军么?”他忽然问道。

海女瞪大了眼睛看了他一眼,赶紧又低下头去:

“贱婢年轻,只是中军。”

所谓中军上军。是济州岛海女群落中的一种等级,从“儿童上军”开始,经过下军、中军、上军。最后才能做到大上军。

但是这种称呼只在济州岛的海女中流传,即使是李朝的官吏、士大夫们也未必知道,这样一个外来的海寇居然会知道,令海女们颇为吃惊。

南宫无敌和薛子良又问了些当地的情况,海女们有知道的又不知道的,显然已经没什么询问的价值了。

冯宗泽关照把她们都带下去:“每人发一块救济饼干。再给碗热汤喝。让她们把衣服和捕鱼工具都找回来。”

“怎么,还留着她们?”南宫无敌对海女的热情已经降低了不少――尽管海女们身材还不错。有二个还算年轻,但是长相让他不甚喜欢。

“暂时留着,一会审完了士兵再一起发落。”冯宗泽说,他倒不是对海女们有什么绮念,而是打算利用她们开展民政工作。要按照杜雯撰写的《民事工作中如何使用阶级论》一文的看法:被压迫的阶级是天然反抗者加带路党。海女地位低下,生活困苦,有翻身的**和动力。

接着又审问了士兵,按照特侦队的报告,烽火台上只有五名屯戍兵而已。特侦队突然出现的时候,他们连反抗的企图都没有做,只是试图逃跑而已。看起来根本没有战斗意志。

看士兵们的模样,也知道他们的战斗意志不会高到哪里去。士兵们一个个形容枯噶,一副长期吃不饱饭的模样。身穿穿得战袄破破烂烂,已经褪了色。他们没有盔甲,带得不过是一顶斗笠,所用的武器也粗劣不堪,元老们见过澄迈之战中缴获的明军武器,也看过过海盗抛弃的各种杂式装备。但是眼前的李朝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准,连大股的海盗都比不上。没有明朝军队中已经很常见的火器,装备的长枪的柄极短,充其量只有1.70米。除了充作仪仗之外,基本没什么用处。刀也很粗劣。稍微好些的倒是他们的弓箭,看上去制作精良。

李朝统治下的朝鲜号称“小中华”,在对军队的无视上不但向大明看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明好歹还有少量的精锐家丁作为军队的核心。

南宫无敌看了这士兵和武器心道我要是木下藤吉朗也得来打朝鲜――这军队和稻草人有什么两样?

士兵们很快就供出了他们知道的一切。作为士兵他们在岛上经常会被调动。而且台兵的头目在这里当兵已经二十多年了,全岛各地的防所几乎都待过。知道的要比海女们多得多。

从士兵们的口中,南宫无敌知道岛上一共有三司士兵,每一司是五百人。也就是说全岛的正规军是一千五百人,低于他们原先掌握的二千人的数字。

岛上的牧使一直请求朝廷将济州的驻军扩大到五司,凑齐一营人马。奈何这些年来天灾**不断,朝廷焦头烂额,根本无心也无力来加强济州岛的防御。幸好自从德川锁国之后,倭寇的祸害要比以前少了许多,勉强也就对付下来了。

因为济州岛的敌情主要来自海上,所以这三司士兵分散配置在全岛各地,济州有五百人,大静和旌义两县各有二百多人。此外,还有九个屯戍处――“浦”,类似于大明的卫所。每浦各有屯戍兵三十到五十人。这些屯戍处都设在济州岛出入的港湾上,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充分表现守口岸的海防思维。另外有烽火台十八处,每处台兵五人。

李朝军队有火炮的装备,各处屯戍和城池都有少量的火炮,不过并无明军红夷大炮这样的重型装备。

这样看来,最大的重兵集团不过是济州的五百人而已。一个步兵连就能够轻松将其歼灭。

至于水军,李朝在岛上基本没有水军。只有少量小船沿岸巡逻而已。

“岛上的官长都有哪些人,一一供述上来!”冯宗泽喝道。

“是。济州观察是李真卿大人,判官是李大厦大人,大静县监是李球大人,旌义县监是崔仁健大人。”

济州观察使是李朝在岛上的最高长官,三品文官,判官则是岛上的最高武官。

“岛上的官奴婢有多少人,都在何处?”

官奴婢是元老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他们是带路党的绝佳人选。退一步说,即使官奴婢们觉悟不高,也是使用起来最方便的劳动力。

“济州、大静、旌义三城的监营都有官奴婢,总数小的们不知道,总有几万人。前几年闹饥荒,饿死逃走了不少……”

首节 上一节 1140/2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资本帝国

下一篇:生于19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