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第1225节

三部“验重摆一式”钟机在经过一个月的测试之后正式投入了使用――原本钟博士并不打算让这种试验品进入实用阶段,只打算保留安装在试验钟楼上的一台做教学展示用。但是企划院认为既然已经造出来了,就此废弃太过浪费:仅为生产这三部钟机就消耗了大量元老技工的工作时间。于是有两部就被正式安装到空置的钟楼里。“验重摆一式”它只有一侧钟面,也没有灯光照明。后来又经过改装添加了夜间照明系统。

事实证明青铜钟机的寿命很长,虽然有些小毛病,但是在良好的维护下一直运行正常。在连续运行了三十年之后这三部“验重摆一式”钟机才被替换下来,作为澳宋钟表业的始祖,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钟利时在第四部钟机上做了一些大的修改:他给钟机设计了两个同步的钟面,并且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整点击锤装置,用来在整点敲响一口铜钟。这个简单报时装置只能发出一响。这种可以勉强报时的钟机被称为“验重摆二式”。

“验重摆二式”刚刚在实验钟楼上安装完成,正在测试中。不过钟博士对这款钟机并不满意,只是验证下自己的思路是否可行。

“每到整点,钟都响了吗?”钟利时看了看工作室里的一台钟。这台钟看上去很有本时空的风格:瓷器烧制的钟面,木制的钟壳,黄铜的指针。也的确是由科技部的钟表车间装配的。但是里面却是另一个时空产得石英机芯。

钟的背后突兀的拖出电线来,接在一个木盒子上。木盒子里是钟博士发明的“钟氏一号”电池,临高没有干电池,只能采用外接电池的方式给石英钟供电。

石英钟表在旧时空就是廉价货的代名词,普通的成品表零售价才只有几十元。但是在走时准确上却完胜一切机械表。元老院在d日前曾经采购了大量的计时器材,除了成品钟表之外,还有大量的零散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石英钟的机芯和石英振荡器。外壳是在本时空制造的,以充分的节约船上的空间。

这些本地组装的石英钟分布在一些需要精确掌握时间的重要的车间――作为管控物资每一台石英钟都有编号,元老和得到授权的科技部职工之外严禁任何人触动。

钟利时间之所以如此重视石英钟,是因为石英钟是他们掌握的计时器中最为精确的。一个计时系统需要精确的校表器作为基准。他当初建议大量购置石英振荡器就准备用它来制造本时空基准校表器,在电子元件失效前用带来的半导体元件做放大器。

钟博士的计划是以石英校表器作为母本,再制造一批高精度的机械校表器,本地制造的钟表就是用机械校表器来进行校对。这个分级的校对系统对维持计时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旧时空,广播电台的无线电授时是主要校时方式。临高这里暂时还做不到普及这一体系,必须使用校表器。

“是,女儿每到整点都听了,每次都能敲响。”钟小英恭恭敬敬的说着呈上一个文件板夹,上面精确的记录了每次敲钟的确切时间。

钟利时看了下,每次的钟声都比石英钟显示的时间延后一些,有的甚至延后一二秒之多。这不只是声波速度的问题――他在安装钟机之后曾经测试过,走时误差没有这么大,显然敲钟的机械传动还有些问题。

“传动还是有问题啊。”钟博士低声说着,放下了板夹。他看了看外面的雨势,似乎没有减弱的趋势。看来对钟机进行检查的事情得留在明天做了。

他在自己的记事板上写了一句:在工作室和实验钟楼间架设有顶廊檐。

现在是十一点,钟利时准备在零点的时候去太白天文台校准一下时间。现在还有一点时间,钟博士看着自己桌上的一大堆零件和图纸,决定先把机械校表器的试制工作继续做下去。

第三百七十七节 太白天文台

ff37;ww.ff35;ff18;xff33;.ff23;om u85c0f;8bf4;66f4;65b0;6700;5feb;5c0f;8bf4;9605;8bfb;7f51; 宽大的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工具和小型专业设备,夹具、虎钳、桌面车床……当然也少不了专业修表工具。这些东西要是给某个做模型的人看到肯定会羡慕到死:其中不乏花了大价钱购买的高级设备。

工作台前就是面向大院的大型玻璃窗,用铁质方框镶嵌玻璃,即保证玻璃的强度又确保了窗户足够大,能够为整个工作室提供充足的光线。

似乎还嫌光线不足,在工作室的屋顶上还设有大幅的天窗,外罩木制的百叶窗,即能投射下足够的光线,又不至于阳光过于灼热刺眼。

工作室的墙壁上是如同中药铺一般的整排的小抽屉和整齐的货架。种类繁多的各种工具、配件全部分门别类的收纳在内。这些都是专门从广州雇来得细木匠精心制作的,上好的木材,全部用卯榫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内外都用桐油涂刷过再彻底阴干。确保工具和元器件的绝对安全。

除了他的工作台之外,还有四张设备齐全的小型工作台,分别是钟小英和自己的徒弟们的。

钟博士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室内度过。在工作台的侧面是设备齐全的大型绘图板,在旧时空他早就不用绘图板了--都用cad,但是当年念书的时候留下的底子还在,因而画起来还算得心应手。所有的验证设备都是先绘图再着手制造的。之所以要如此一丝不苟,除了他的工作惯性之外,还有借此教育自己的养女和徒弟的目的在内――元老中能用cad的人很多,但是用过使用绘图板制图的人却很少。

钟博士打开工作台灯,着手制作他的“完全知识版权”的校表器。这个校表器的所有部件都是临高的工业目前能够自产或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自产的。

这个“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校表器上用得放大器是一只电子管――临高的工业体系还造不出这东西,钟博士的电子管是从企划院的仓库里领来得:邬德很郑重的告诉他要小心使用,因为储备中电子管的数量并不多。

至于传统的校表器上的纸带,他改用磨砂玻璃滚筒代替纸,打点头用水在磨砂玻璃滚筒上打水点。为此他专门到萧白郎那里定做了一批高精度的磨砂玻璃滚筒。原理很简单的东西。装配起来并不容易,钟博士又不是高级钳工出身,在修配研磨上的水平相当的业余。损耗很大,试制的时候得准备比较多的备件。

钟小英在他工作的时候,悄悄的在自己的工作台上开始修磨工具。作为一个钟表技师,虽然有现成的全套工具可以购置,但是还需要自己进行修磨。會磨鑷子、螺絲刀之类基本工具是钟表技师的基本功。

鑷子要修整到平整尖銳,夾取零件才不易導致零件四處飛散或者傷及零件,導致刮傷基板等零件。

每只钟表的機心螺絲刀口的口徑都不一样。要修整口徑大小,才能不傷到螺丝。螺絲刀厚度視不同螺絲而定,磨到能使螺絲與螺絲刀能密合,插頂到螺絲刀口底部才算合乎要求。

钟小英做这件事颇有造诣,所以现在钟博士的工具修磨都归她做了。

“你先去睡觉好了,已经很晚了。”钟利时背着身子说道,“明天还有一整天的工作呢。”

“父亲大人没有休息,女儿怎么敢休息?女儿不累。为父亲大人做点小事也好。”

钟利时无声的笑了笑:“那好,一会和我一起去天文台看看吧。”

这并不是心血来潮,钟博士的这个想法已经呈交上去有一段日子了。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需要让养女接触到元老院的核心装备。为此他专门递交了申请,随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几天前。他才收到了同意申请的书面文件。

钟小英激动的脸都红了――天文台一直是他们的“禁地”,她知道那里除了元老之外。还没有哪个归化民能够踏足其内。

父亲大人如此的信任自己,显然已经把她看做真正的女儿了。一股热潮在钟小英胸中涌动,她放下工具,走到钟利时身边噗通一声跪下,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多谢父亲大人!”

钟博士吃了一惊,差点没把手中的工具都掉了。虽然很突兀,但是心中也是一阵温暖。当下温言道:“你起来吧,我们父女之间不用这么客气。”

正说着话,桌子上的电子定时器鸣叫起来。已经是23:45了。要赶在0点之前到天文台去校对时间。钟博士站起身来。将桌子上的一个木盒子装到口袋里。

钟小英已经取来了风衣,从工作室到天文台之间有长廊连接,不过不是完全封闭的。刮风下雨的时候难免被风雨侵袭。

钟博士默默的穿上,说:“你也穿上外套。外面风大。”

“是,谢谢父亲大人关心。”钟小英也穿上了风衣,又取了马灯在前面照明――长廊里没有照明的。

外面风雨交加,又黑又冷。两人摸着黑走过长廊,来到天文台。天文台是座三层的红砖建筑,正门外面的砖铺广场上用青铜镶嵌出“元初子午线”――实际就是通过此地的东经110度线。

长廊通往的是天文台的后门。钟博士掏出随身的一串钥匙,凭手感摸出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钢制防盗门。

天文台的底部是一个天花板直达三楼的空间,二楼是走马楼,通过环形楼梯可以直接走到三楼的楼顶。楼顶可手工打开屋顶的简易观测台。观测台上安装着元老院手中最好的天文望远镜――当然要按照天文学的标准来说也就是业余级水准,不过按照本时空标准来说就是“神器”了。

钟博士很少摆弄那台神器,他平时关注的是一旁精确安装在东经110度线上的中星仪。中星仪通过观测恒星过上中天(过观测站的子午圈)来精确测定恒星过上中天的时刻,以求得恒星钟的钟差,从而确定世界时、恒星赤经和基本天文点的经度。

此物发明于17世纪,不过在目前的时段里,临高的中星仪就是全世界独一份的。更不用说它还是在21世纪的时空里制造的。

天文学在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定时。用中星仪作为测时/测定经纬度是个成熟的方法。在天文台使用人工观测的条件下,也可以做到秒级的精确度。

科技部拥有完备的经纬度资料,再加上天文软件,可以做出精确的恒星表来。再配合上太阳升降时间的观测,就能够提供准确到秒级的定时。即使到了21世纪有了精确的原子时,但是仍然要用天文时间来核对。

这些工作,迄今为止都是钟博士自己做得。天文观测是非常枯燥又耗时的事情,他不能一天到晚在这上面消耗时间。否则他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他还有无线电项目需要去攻克。

小英是个非常仔细的女孩子,又很“坐得住”。他打算慢慢的培养她来做天文观测,将授时的原理讲授给她,而不是当个钟表技师。

首节 上一节 1225/2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资本帝国

下一篇:生于19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