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第1264节

就在维斯特里案件的汇报送到执委会和元老院常委会的时候,向郑芝龙宣战,借此铲除这一福建沿海的庞大势力的动议就已经出现了。

虽然双方通过私盐贸易结成了松散的商业伙伴关系,但是双方显然谈不上有多少互信关系。郑芝龙不外乎是慑于澳洲人的船队和本身十分落后的远海作战能力才保持着克制的态度。长远来说双方迟早是要拉破脸皮的。

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管是郑芝龙还是元老院,都在打这个算盘。

维斯特里案件的材料在被详细报告到了临高之后,一时间对郑芝龙宣战的舆论尘嚣甚上――这其中也少不了魏八尺的暗中运作。

要减轻自己的责任,就得转移大家的目标,魏八尺对这套思路早有领悟。自己在高雄的套路在元老院已经被人批判过,眼下又出了这么一档之丢人现眼的事情。想要避免“休假式治疗”,只有把舆论搞大,越大越好,让郑芝龙去吸引元老院的火力。

元老院只要一和郑芝龙开战,高雄就是战争前线。为了保证这一基地的运作稳定,执委会是绝不会临阵换人的。等到仗一打完,普天同庆,谁都顾不得来追究他这个高雄市长有什么问题了――就算追究也就是意思意思。无非来个“态度端正深刻的检讨”就能了事了

魏八尺写完报告之后在一次高雄元老们的会餐中对柳正等人大谈了一番对郑芝龙暗箭伤人,耍弄阴谋云云,表现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

柳正虽然是个皇汉,对他来说荷兰人这种“白皮大猩猩”比郑芝龙更可恶,死个“白皮小崽子”他是一点也不会有啥伤感可惜之情,但是他更在意“元老院之威仪”,一听说郑氏集团来这种阴得手段,严重的损害了元老院的面子和形象,顿时勃然大怒。

作为元老院皇汉社团“华夏社”的总瓢把子,柳正当即发了一封电报给华夏社人员,要他们在元老院会议上提出立刻消灭郑芝龙的提案。

随后他又派出一名信使,带着自己的密信,搭乘转运难民的船只回临高。送信给常师德。信中除了简单的问候之后,谈了下这次事件的大致经过,并就目前高雄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广雷派的灵魂人物常师德心领神会,马上就去暗中运作了。

于是元老院对郑芝龙开战的呼声便愈来愈大起来――不过在元老院内部,具体到如何制定对郑政策一直存在争议。

大多数元老是所谓的“摧毁派”,要求彻底无情的“碾碎”郑氏海商集团,从福建沿海将郑氏集团连根拔起,在清洗掉郑氏核心之后收编其残部和船只,直接控制马尼拉和日本航线。

另一派是以殖民和贸易部长斯凯德为首的少数元老,认为应该以此为契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郑氏集团承认元老院的宗主权,称臣纳贡,同时交出每年收益的一半。

采取这一“压服”策略的主要理由是可以利用郑芝龙现有的运作模式和商业网络,毋须自己动手组织贸易就可以坐收厚利。不管是在执委会会议上还是在元老院常委会的会议上他都强烈的推荐自己的这个方案。

但是司凯德掌握的票仓太少,在元老院就如何处置郑芝龙海上集团的最终投票中,他的方案遭到了否决。于是对郑氏集团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成为了正式的决议。

司凯德灰溜溜的从百仞城露天电影院回来了――这个最早修建的“群众文化娱乐”项目迄今依然是元老院召开全体大会的场所。

提案在大会上遭到否决让他很是不快,在心底里暗骂了无数遍“民主就是暴徒的狂欢”之类的话之后,他回到了殖民和贸易部自己的办公室里,从窗户里俯瞰着下面大厅里巨大的沙盘,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既然他原本计划中的利用郑芝龙的势力的方案已经被否决,老郑就不会再蹦跶多久了――下面的事情就是军务总管的业务了。

执委会按照元老院通过的决议已经发出了命令:向台湾海峡派遣二个特侦分队――特侦分队的调动必须由执委会签发命令,而不是军务总管庭。第一舰队停泊在高雄的蒸汽动力战舰也得到了命令:“即刻前往香港基地接受全面维护。”

这节奏,怎么看都是要动武的前奏。

司凯德从骨子里发对动武,为此在元老院大会上被人喷“右倾投降主义”。虽说被议长钱水廷现场制止了,但是他知道元老院里这帮人肯定会就此大造舆论,不用说本周的《启明星》上肯定又要有人撰文批判“投降主义”了。

不过司凯德作为殖民和贸易部长,对整个海运运行图完全了然在胸,就目前阶段来说,要登陆金、厦,就后勤和运输方面来说并无太大的困难――反正按照执委会的意思,这是一次打了就走的行动,不会长期占据金厦地区。也不会在当地驻军,那么现在的海上运力无需多承担额外的补给任务。

再说以企划院的属性和具体的天气海况来看,最终发动对金、厦的进攻很有可能是在今年的冬季:第一,冬季没有台风,不论是航渡还是两栖登陆都很安全;第二,去日本贸易的安平船是夏季出发的,冬季正好带着从日本够得的金银、铜料和海味干货返回港口歇冬,这个时候发动进攻,能够有最大的收获。

但是这么一来,郑芝龙集团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司凯德很担心,去了郑芝龙,在福建又出了个李芝龙、刘芝龙,再者郑氏集团人口不少,除了郑芝龙的亲兄弟,他还有好几个堂兄弟和养兄弟,后来都是郑氏集团的骨干。一次突袭是没法把他们一网打尽的,跑出去几个说不定就会打着郑家的大旗出来重整旗鼓。

当然,他可以就此撒手不管,顺便看看戏。不过作为殖民和贸易部的部长,看戏的结果就是被冷落在旁。他对本部门就此被挤出对郑工作感到不甘心。最好能够在这件事里插一脚,充分的刷出殖民和贸易部的存在感才行。

司凯德盯着自己对面的东亚海域的大地图,上面标注着各方的势力和他们的贸易线路图。

要怎么才能刷出殖民和贸易部门的存在感呢?

第四百一十七节 釜底抽薪

他的目光落在了最近送来得各驻外站的工作报告上了。他想起最近的赵引弓送来得关于设法开辟上海-天津的海上航线的报告。赵引弓在报告中提出,大明的沿海航运业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下。以元老院目前的航海技术来说,即使使用上海本地的沙船也可以大量的运输货物,加快南北双向的物流贸易。特别是漕粮运输这块,不但有很大的利润,更能进一步扰乱大明的社会经济基础。

不过他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这件事,而是赵引弓提到的上海。

上海作为贸易口岸,不但在中国沿海贸易中有重要的意义,更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司凯德一直疑惑,为什么上海这个口岸在明代的重要性比不过福建?明代的主要对外贸易口岸,从最早的双屿、月港到明末的安平、厦门,无一例外都在福建沿海。

从贸易角度来说,福建三面环山,平原很少,除了食糖和靛蓝之外自身也不是当大宗贸易商品的生产基地。许多商品都是从外省千里转运到福建再出口的。明代的克拉克瓷早先是江西烧造,后来因为从江西转运到福建路途艰难,损耗大,运费大,这才有人在福建就地设窑烧制。

但是这一情况又是当时中国已经开始落后的海上定位导航技术所局限的。中国的传统航海导航术,主要是依靠“针路”,以指南针配合海上地标航行,因而航海一般都是沿着岛链进行。当时去日本的海船。都是按照走台湾方向沿着第一岛链航行到日本的路线。所以往日本去得航路,自古以来就以浙江和福建两省的港口为主。

由于从明代开始在天文定位法上开始落后。航海愈发依赖海上地标定位,以至于中国沿海的南北航行,元代海船可进黑水洋,到了明代反而倒退到只能在沿海群岛间航行了。

这条航线的最大问题就是绕路,从福建航到日本的航线多走夏季航线,乘东南季风,先到台湾,再顺着东南季风沿着琉球到长崎。全程1000海里。而从上海出发就可以选择在冬季乘着西北季风,直航长崎只要400海里,如果从上海网,帆船十天就可以到长崎了。路程缩短一大半不说,还避开了夏季常见的台风。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上海都是比安平好一百倍的港口。上海处于长江入海口,背靠长江和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而且自身又是物产最丰富,社会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管是江西的瓷器,浙江的生丝,松江的棉布,要运到走上海均可通过便捷廉价的内河水路航运,广东福建的砂糖和靛蓝也可以走沿海航线。

如果赵引弓的杭州站能够大规模的开展对日贸易。不但这块肥肉可以落入元老院之口,而且从根子就上切断了郑芝龙、李芝龙等福建大海商重整旗鼓的可能性。

这个方案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过,司凯德也动过心,但是他觉得这个项目未免太费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可观。而且很可能激化和郑氏集团的矛盾――完全可以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先利用郑芝龙的势力获得收益,以后再慢慢图谋不迟。

现在看来和平改编利用的前景已经不存在。从上海开辟对日贸易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与其被动的等人来提,不如自己先开展起来。好歹这也是一招对付郑氏集团的“釜底抽薪”之计。

虽然这算不上直接行动,但是在整体战略上的意义可比一次单纯的战术袭击价值要大得多了。

何况现在他们还掌握了济州岛这个中继基地,不管船只避风补给还是屯积货物都是有利的条件――何况还可以以济州为基地出口朝鲜和辽东的特产到日本。司凯德知道当时的高丽参在日本是“特效神药”,价比黄金还供不应求。许多日本少女为了给亲人治病而卖身为娼。

司凯德想,怎么看开展对日贸易都是件要紧的事情,问题是这件事该派谁去呢?

思来想去,他决定派从东南亚回来的平秋盛去日本――关于这件事平秋盛已经恳求了他很久了。现在平秋盛是他手下的干将――自从去了一趟东南亚,顺利的打开了和暹罗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一贸易路线给为粮食问题捉襟见肘的元老院运来了大量的稻米,平秋盛在元老院的人气值大涨。成了最近冒头的一批实干型人才――他的意见和愿望,司凯德不能不认真考虑。

再者眼下元老院里颇有一股要把他“干下去”的势力存在。平秋盛在殖民和贸易部里要专业有专业,要功勋有功勋,很可能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合适“新人选”。被人拉过去当炮弹就不妙了。不如乘此机会把他弄到他最喜欢的日本业务上,做他的“平将军”、“平幕府”的梦,只要离开中央几年,自然这股风就散了。

平秋盛哪里知道司部长肚子里的弯弯绕,听说要他去主持对日贸易,不由得精神大振,表示自己准备一下立刻就出发。

“我打算先去趟济州――这个地方对开展对日贸易非常重要。”平秋盛早就研究过当时的中日朝三方贸易,早已经成竹在胸说起自己的方案来,头头是道。

日本并非人人可以去贸易的地方――按照幕府的锁国令,只有大明、荷兰和葡萄牙商人准许到日本进行贸易。荷兰人因为滨田弥兵卫事件暂时被停止了贸易,得今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消气之旅”奏效之后才会重开商路。至于大明商人,也只有那些得到幕府的朱印状的商人才能到长崎去贸易。

赵引弓就算马上派出商船去日本,也会因为没有朱印状而无法展开贸易。

当然了,按照殖民主义者的派头,元老院大可搞一次17世纪的“黑船来访”,问题是现在元老院的海上实力毕竟有限,不宜大放群嘲技能。比起郑芝龙、刘香这样的腹心之患,日本到底只算是一个可以刷钱的地方而已。

首节 上一节 1264/2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资本帝国

下一篇:生于198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