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汉末大明星

汉末大明星 第103节

因为在别人眼中张平就是一个幸进之臣,在这种有色眼镜之下,多数人都是排斥与他,就算他想要融入其他朝臣之中,也难得到这些眼高于顶的士人的认可,毕竟儒、道有分。更为重要的是汉帝绝不会愿意看见自己与朝臣过从甚密,作为一个幸臣,越在朝中处于孤立之势,越得帝王之喜,因为其所有的依靠只能是帝王,能被帝王掌控的死死的。当然作为重生者的张平知道之后的历史,审时度势之下,抱紧汉帝的大腿才是最好的选择。

汉帝听了张平的主意先是眼前一亮,然后又皱了皱眉,有些犹豫,毕竟公然卖官鬻爵似乎有些不好,这事私下里干也就罢了,摆到明面上来,始终不妥。

张让听了张平的主意倒是眼中精光一闪,上前奏道:“陛下,奴婢有个想法。”

“哦?说。”

“奴婢刚才听了国师所言,倒是觉得颇有可取之处,只是这封爵赐勋怕是多有不妥。因此上,奴婢想来,倒是这众筹之法可取,陛下不若下旨,要求天下加征田赋,也不用多,只需每亩十文,想我大汉沃野万里,凑成这修缮宫殿之所需怕是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多出不少以填补国库亏空。如此即能有钱修缮宫殿,又无需陛下封爵赐勋,岂不是一举两得。”张让喜笑颜开面有谄媚的向汉帝进言道。

汉帝听了眼前一亮,张让此计甚妙,即筹到了钱,又避开了封爵的风险,当真是妙计。当下汉帝抚掌称赞道:“好好好,阿父此计甚秒,张爱卿也是不错,真是出了个好点子。”

下面众臣面面相觑,这计策说好呢?却是能完成修缮所需,但是这可是加税,乃是暴政可是你要说他是横征暴敛、是暴政吧,每亩十文,确实并不算多。因此众臣一时却不知该如何反驳。

反倒是几名众臣露出了思索之色。譬如袁隗、杨赐、何进都低头沉思不语。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出言的却是御史中丞陆康。

汉帝闻言眉皱起,脸上甚是不悦。

陆康却是丝毫不惧,依然进言道:“陛下,此非仁政,于我大汉有百害而无一利,还请陛下容臣一禀。”

汉帝虽然心中不悦,但见陆康如此,也只好压下心头不满,点了点头,示意陆康继续。

陆康到没有直接说理由,反倒上来讲起了故事:“陛下,春秋之时,鲁宣公十五年,欲在鲁国推行田亩制,立马发生了叛乱,因此宣公收回其旨意,并下令其后绝不能再行此举。而及至哀公之时,再提税亩增赋一事,当时孔圣上疏奏言此乃夺民财物,聚富敛财,违背祖宗之遗训,绝对视没有道理的事情,必然会自取灭亡之举。哀公不听,鲁国国力因此日渐衰落,再也无法称雄世间。”

陆康讲完了鲁国的故事又继续说道:“陛下,这税亩之头绝不可开,虽然每亩十文看似不多,可是这税亩一开,动摇的乃是我大汉之根基。且不说各地对田亩数量是否清楚,就算田亩数量清楚,如此一来,是否坐实了这些土地便为私人所有?那时若是交不出钱粮,这土地必为他人所夺,如此大汉之土地都为私有,那何处有陛下之土地呢?要知道这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若是如此,不多时这梁田便沦为世家豪族之私产,陛下之江山也必为世家豪族所瓜分。因此,臣请斩提此意见、霍乱陛下江山、动摇大汉国本之人。”陆康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语气铿锵有力。

其实这也好理解,自光武帝刘秀始,为了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实行“度田”。而其所行田制为“井田制”,即以井字为格将田地画为九块,其中心一块为公田,其上收成用于交税,即是九税其一。而若是按照张让所言,则是改变了田制,即“亩田制”,相当于在九税其一上再收一遍税,看来所收不多,但其所加却绝对不少。而且如此税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原本九田中一块公田完全的变成了全部的私田。而且如此加重的税赋,再加上连连灾祸收成锐减,必然导致很多人无法交上,而此时有钱的豪强地主便可借此兼并田亩,扩大私产。长此以往,百姓将再无土地,而土地都收归道地主豪强手中,到那时,等待汉帝的必将是国破朝灭。

汉帝听了,默然无语,道理他算是明白了,陆康这番言论他算是听了进去。

张让听了,却是吓了一跳,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主意回带来如此可怕的后果。张让再次噗通一声跪倒于地,向汉帝磕头求饶道:“陛下,奴婢实不知会有如此后果,陛下恕罪啊,陛下恕罪啊。”

汉帝挥了挥手,让其起来,“行了,阿父,罪不在你,你也是考虑不周。”然后汉帝转向陆康,郑重的点了点头,“陆爱卿所言,朕明白了,多亏有陆爱卿及时指出,放免我大汉有失,否则朕罪过大亦。”

第五十九章 南宫大火(五)

“陛下英名。”陆康见汉帝如此,心中倒是一定。

张平听得云山雾绕,不太明白,虽然陆康的话他都听明白了,但他对大汉的田制实在是不了解,因此一脸茫然。

“陆爱卿,既然此法不行,却不知你还有何主意啊?”汉帝见此法行不通,便向陆康问道。

“这陛下,臣一时无甚办法。”陆康一个御史中丞,挑刺可以,赚钱?那当真是举手无措。

“张爱卿,不知你可还有什么好主意?”汉帝不由又看向了张平,心中此时已经把张平当做了救命稻草,指着他给个好办法。

张平心里卧了个大艹,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闻明帝时,佛家修建庙宇,其费皆由信徒所出,而庙宇成时,立碑留字,将捐赠信徒之名刻与其上,以彰显其功。陛下不若,昭告天下,捐款修建宫殿,殿成后将捐款者之名立碑刻与其上立于宫门之前。陛下以为如何?”

其实这主意和刚才张平说的还是一回事,只不过将封爵赐勋换成了刻碑留名而已。

灵帝听了略一思索,抚掌哈哈大笑,“妙,妙,妙,爱卿不亏朕之股肱,此计甚妙。”

堂下众臣这回却不好说什么,这不过是立个碑而已,也挨不着谁的事,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出钱的不是自己。这会再没人出来反对,此事也算就此定下。

“国师大人,请留步。”下得朝来,却有一人来到张平身前。

张平转头看去,却是大司农周忠,忙拱手道:“周大人,不知唤我何事?”

“国师大人今日所提众筹之法甚妙,我想向国师大人请教一二。”

“周大人客气。那不若随我到府上一叙?”张平邀请道。

周忠大喜,忙不迭的答应。

你道张平为何如此热情邀请周忠,是想拉拢于他吗?非也,张平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之前见到了周忠的侄子周瑜,如此名人张平怎肯放过,不说收归麾下,至少也要打好了关系不是。

“要说这众筹啊,说白了就是集大家的钱办自己的事,但是还得让出钱的人得利,让人出得心甘情愿。因此,只要掌握两点:一是要有利可图,二是要让人愿意。”张平向周忠解释着什么叫众筹,当然这岂是都是张平的随口胡诌,至于真正的众筹是什么,他哪知道,再说就算不管他怎么胡说,还不是他说什么是什么?

周忠听了却不住的点头,从中领悟学习到不少。

“嘉谋兄可是还有一弟啊?”

周忠不知张平怎么聊的好好的突然问起自己弟弟来,但还是答道:“永安怎知?我确有一弟,叫做周异。”

张平微微一笑:“上元节那日,有幸与令弟相遇,聊了几句,甚感投缘,当时提起嘉谋兄,所以有此一问。”

周忠却是未曾听弟弟周异提起此事,不由有些惊讶的笑了笑,“原来如此,倒是有缘。我这弟弟偶尔有些书卷气,还望国师多多见谅。”

“对了,永安那日祭天当真是道法高深,艳惊四座啊。让我看了心生仰慕。不知永安可否为我讲讲这道法?”

“哪里哪里,我这不过是些小道,哪及周大人这般经纬之才,掌大汉之粮帛。要说起这道法来,自是得从我道家的由来讲起”

当下张平便向周忠讲解了道家由来、发展,太平道的创教理念,目标等等一些,直听得周忠双眼冒光,不住点头。

张平将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嘉谋兄,平有一不情之请,还请嘉谋兄成全。”

周忠听张平介绍道家倒是听得心头兴起,此时见张平如此问,便拍着胸脯让张平但说无妨。

“嘉谋兄,那日我巧遇令侄,觉得与我甚是投缘,更见其颇为机敏聪慧,更是心喜,因此动了惜才之念,想要收其为徒,不知嘉谋兄意下如何?”

周忠听了,认真思索起来,这事按理说是个好事,更何况那日见了张平确实道法高深,让周瑜拜其为师到也没什么不好,而且以张平位居国师高位,若是结此师徒之谊,日后也能在朝中也能有所照应,与周家也是一臂助。只是自己那个弟弟,颇为固执不花,怕是未必会同意此时。还有瑜儿生性跳脱,若是不服管教闯出祸来反为不美。只可惜永安想收的不是晖儿。

“能得永安垂怜,此乃瑜儿的福分。只是此事还需问过我弟周异意见,才能答复永安,还请永安见谅。”

张平笑了笑,“我自省得,还请嘉谋兄帮忙转到我收徒之意。”

“好说,好说。”

首节 上一节 103/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妻为大都督

下一篇:曹操的主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