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448节
太仆,蒯良。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顾雍。掌管司法审判。
鸿胪,许靖。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刘璋。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司农,国渊。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马钧。总掌国家工程。
给足了各方名士和士族面子,却把重要职位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地方州郡官员一直沿用汉制,人员也配备合理,不需调整。
最主要的就是这三公九卿,有了他们便有了一个国家、一个皇城正常运转的所有机构。至于再下面的官员刘琦就没有挨个挨个去审查任命了,交由荀彧田丰去处理,安排好报他审批就好了。
这玩意儿官制其实很不合理,队伍庞大臃肿,且分工不明。效率不高且耗费大量政府资源。确实应该改改!
不过,在此之前的中央政府就是需要这么多部门去运转,也是很无奈的事。
长安本就是东汉皇城,刘琦也早已入主未央宫。称帝,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罢了。
新帝登基,那也不可能随便。政府机制完善后,便是皇宫、祭坛等重要设施的修缮维护。
怎么也得到春暖花开时。
帝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琦其实不喜欢这种感觉,哪怕他是万万人之上,九五至尊,那也改变不了他成为孤家寡人的事实。
不愿做昏君,便只能是寡人。
不但与臣疏远,后宫家人一样不能如当年一般亲近。不是他不能,而是自古后宫不太平!
住的地方大了,人与人的距离便远了。几位夫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院子、孩子,便不再那么亲密了。
没有太大的矛盾,便是因为之前在晋阳那个小小的州牧府里相处了很长时间的缘故。
对于储君世子大家倒也没刻意地要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什么,因为刘琦的第一个孩子本就出自发妻蔡琰。发妻长子,本就理所应当。
最主要刘铮那小子从小就知书达理,谦逊有礼;还遗传了刘琦和蔡琰的良优基因,聪慧过人。加上外公蔡邕的从小培养,和后来爷爷刘表的点拔,才六岁,就落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颇有大家风范。
虽然刘奉在勇武上更有超人之资,但总比不得刘铮各方面来得优秀。众多孩子中,刘琦也更喜欢刘铮多一些。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许多。就连曾经一见到刘琦就往怀里钻的宝贝刘玥,现在见到刘琦也有些害羞了。
一年四季在外面到处跑,回到家,刘琦才发现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甚至比不上自己的父亲刘表。
孩子们没太多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
现在倒好,估计以后在长安的时间将会非常之多。但身份地位变了,空裕的时间想必也不会太多。希望孩子们别像手下的臣子和后宫的妃子们一样疏远自己吧!
……
公元203年春,司徒蔡邕搬出献帝刘协密诏,召告天下:刘协被曹操谋害,刘琦领旨继帝位。
三月初九,太常荀彧组织文武百官祭祀天,刘琦身着龙袍皇冠,腰悬仁道帝王之剑——湛泸亲临祭坛封禅。
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贤能,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能,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这把剑怎么出现的没人知道,在长安多年,也没在任何地方看到过。就在刘琦宣布登基称帝时,进入皇宫翻查典籍,它便出现在刘琦眼前。
便成了刘琦的配剑。
大赦天下,宣五湖来朝。
然后由鸿胪许靖宣读颁布诏书登基。
传国王玺是唯一的缺陷,这个真没有,在曹操那儿呢。只能由刘巴择良玉雕玉玺一枚代替。
宫中乐手演奏,由内侍扶着,登上皇位,音乐停下,接受百官朝贺,以及四方朝贺。
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
礼成,刘琦正式登上帝位。国号“汉”,年号“开元”。
第420章 分封
刘琦登帝位,当然少不了大肆分封麾下文武。
他们才是刘琦走到今天的功臣。怎么少得了论功行赏?
前将军,关羽,赐爵汉寿亭候。
后将军,赵云,赐爵永昌亭侯。
左将军,郭嘉,赐爵高阳亭侯。
右将军,徐庶,赐爵苍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