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逆天铁骑

逆天铁骑 第292节

“哈哈哈!”额哲气极反笑,“杀胡口商路又如何?还不是给归化的土默特人赚了?俄木布首鼠两端,本汗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李将军,你是个汉人,今后草原上的事你就不要管了!通过此事,本汗已经看透了,无论是土默特人,还是喀尔喀人,还有你们汉人,就没有一个是可靠的!我们察哈尔人还得靠我们自己!对你们汉人的大明朝廷,本汗也看透了!”

额哲马鞭往北一指:“儿郎们,随我回草原!”

看着额哲绝尘而去的背影,李国栋心中感觉一阵悲凉,自从己巳之变至今已经七年了,七年来,他极力把蒙古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建奴,可是大明朝廷却一点不配合,外面又有岳托的阴谋诡计,七年之功毁于一旦啊!蒙古逐部注定还要分裂,最终被满清各个击破,李国栋对此只能无能为力。

“塞外放弃吧,我们都回大明。”李国栋传令下去。

“大哥,就这样放弃了?”韩大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在塞外精心布局了七年,已经取得巨大成果,斩杀建奴无数,可是如今却要这样放弃了,岂不可惜?”

“七年之功毁于一旦,我难道不痛心吗?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朝廷没钱,连该给额哲的都给不了。我还审讯过俘虏的降军士卒,他们在大明这边,穿着破破烂烂,脏得已经看不穿颜色的鸳鸯战袄,上面克扣军饷,连饭都吃不上,就连一个小小的秀才都能欺负他们!孔有德叛乱,就是手下的兵偷了鸡,结果打了八十军棍,插箭游营,受尽侮辱。可是他们投降了建奴,建奴给了他们田地,送了银子,分了奴隶,还给了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大明这里毫无战斗力可言,去了建奴那,一下就变了个人的缘故。”

并非是大明的兵真的那么垃圾,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每个人就只能拿二两银子就要给朝廷卖命,而且这二两银子还要七扣八扣的,剩下的有一两都不错了,这一两除了养家糊口,还要买军服盔甲兵器,还能剩下多少?为了一两银子卖命?命也太不值钱了吧?可是投靠了满清之后,待遇比在大明这里强了百倍都不止。

这个年代的人们又没有民族观念,至于剃发易服?普通的兵根本就不在乎剃发留辫,他们只要吃饱肚子,娶个媳妇就好了。真正拒绝剃发易服的是江南士绅。可是那些江南士绅在目前这个时代,他们还没看到满清会吞了大明,仍然侵吞国家的财富来养肥自己。等到以后,满清的屠刀架在他们脖子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卢象升不久之后就回大同了,他给李国栋带来了朝廷的诏书和封赏,崇祯诏令李国栋回塞内,驻扎襄陵一带,封为襄陵总兵,原本李国栋认为,凭借自己的功劳,封个伯之类的都不过分,但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爵位。

这时候崇祯还没有开始大肆封爵,真实历史上崇祯皇帝是到了崇祯十七年三月份,李自成大军接近京城的时候,才开始大肆批发爵位,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唐通,黄得功,一个个都封了伯,只希望他们能够进京勤王,可是没有一个人进京勤王,黄得功和左良玉距离太远也就算了,距离最近的唐通投了贼,吴三桂和刘泽清拖拖拉拉就是不进京勤王,导致崇祯去找了煤山歪脖树。

有没有封爵,李国栋也无所谓了,这时候的爵位还很值钱,估计等崇祯能给自己封爵的时候,爵位已经开始泛滥了。

“弟兄们,准备回去了,过完年放弃塞外,全部搬家回大明!”韩大山拉开嗓门大喊道。

“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大明了!”不少已经跟随了李国栋七年的老兵热泪盈眶,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己巳之变之后被李国栋所救,带出塞外的,还有些人是陕北活不下去的灾民和军户,也跟了李国栋。虽然跟着李国栋去了塞外,肚子可以吃饱了,生活也好过了许多,可是毕竟汉人恋家,外面的世界再好也不如贫穷的大明啊,毕竟是自己的家。

三千重骑兵和三千骆驼火器兵浩浩荡荡出关,这次出去是最后一次回斗湖城寨了,过完年,外面的城寨和卫所全部放弃,李国栋的一万人马,两千匠人和两万余家眷要全部搬回大明,驻扎太原以南的襄陵,随时听候宣大总督卢象升调遣。

清军回了辽东,恢复了蒙古名苏布德的李宏带着投降的汉人牧奴和土默特人,跟随清军去了朵颜草原,脱离了土默特部,建立了新的土默特东部。这里紧挨着科尔沁部,事实上是让他们接受蒙八旗的监督。李宏带着六百人入了旗,成为蒙八旗,有不少亲卫军特工也跟着李宏入了蒙八旗,成为李国栋在大清的内应。

等到清军都回了辽东,科尔沁蒙八旗也回了自己的部落,大清国的满蒙汉旗人准备过新年的时候,科尔沁蒙八旗放松了对李宏的土默特东部的箭矢,张炜提出要趁机逃回去:“二哥,快过年了,建奴对我们的监视松了,我们兄弟几个得回去了。”

李宏点了点头道:“六弟,你和我不一样,我已经和蒙古人女真人混迹了快七年了,早已习惯了同他们接触,而你应该是冲锋陷阵的战将,你留在这里也没有用,等到天黑,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几个赶紧偷了马回去吧。”

天气寒冷,朵颜草原天寒地冻千里冰封,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死忠于大清的科尔沁人觉得在这种天气下,归顺的土默特部也不会给他们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放松了警惕。但是考虑到归顺满清的土默特东部之中有杭高和他的亲信,他们可是真心归顺大清国的,张炜他们几个要逃回去,还是小心为妙,得避开那帮人的耳目。

天色黑下来后,张炜带着几十名弟兄,悄悄的出了帐篷,悄然无声的摸向马厩。不多时,他们就牵了一百多匹马,离开土默特东部,踏上了回大明的道路。

第434章 大搬家(下)

新年到来之前,张炜带着几十名弟兄从朵颜草原回来了。

从小年开始,沙背沟城寨开始忙碌,这是他们在这里的最后一次新年了,城寨内杀猪宰羊,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新年。

大明迎来了崇祯十年的新年,新年刚过没多久,李国栋在塞外的两座城寨就开始搬家了,虽说回归大明,众人归心似箭,可是要离开他们亲手建造的,已经居住了七年的“家”,心中居然有几分不舍。

冬小麦在秋天的时候已经种下了,目前暂时不用管它们,等到开春之后,李国栋会让一部分人回来管理小麦,等到小麦收成之后,这里的田地就几乎完全放弃了,只留下哨兵兼职种植一些番薯玉米之类的高产植物。

“高炉拆了运回去,地窝子就不用管了,回到大明,我们可以住更好的房子。”韩大山指挥官兵、工匠和家眷,拆除高炉。

每个人都紧张的忙碌着,收拾家当,瓶瓶罐罐都给搬上了雪橇车。来到这里的老百姓这几年来日子过得都还算不错,但汉人百姓节俭惯了,就算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破烂罐子都舍不得丢掉,全部装上车带走。

塞外积了厚厚的积雪,雪橇车可以行驶到杀胡口,这也就给李国栋的大搬家提供了许多便利。雪橇车队到了杀胡口之后,百姓们的家当被装上大车,再先到镇安堡休息,然后运去襄陵。

家眷们行走的速度十分缓慢,老老少少的走起来本来就不快,又带着瓶瓶罐罐,从正月十六开始,整整搬了一个多月,才算是把所有人全部安置到了襄陵兵营。

原本襄陵大营内安置了三万流民,李国栋把两万多流民安排给了王全,送去较湿润的江淮一带,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比西北要温暖多了,农作物产量高,同样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腾出襄陵大营的地盘,刚好安置从塞外撤回的官兵、匠户和家眷。

襄陵大营开始了大建设,原本只有一座不高的土城,上面是一圈木栅栏,现在开始加高土城。不仅如此,李国栋还对城墙进行加固。周围的砖窑不断冒烟,源源不断的烧出青砖,烧出来坚硬的青砖冷却之后,就被覆盖在夯土外面,成为坚固的城池。只是这座城池还是比较怪,城墙长宽各一里,开了四座城门,每一座城门两边都有凸出外面的空心堡垒,堡垒外面开有射击孔,火铳手可以躲在里面向外面射击;堡垒上方是女墙垛口,弓箭手可以在上面居高临下射箭。城墙的四个角上,也各有一座棱堡,和城门两侧的棱堡一样,都是空心堡垒。城墙上方,后面还有一堵城墙,两堵城墙成阶梯状,构成了立体火力防御。

因为城池是依托地形修建,内高外低,形成了多重居高临下的火力。城内还留有多条可以突出城外的地下通道。如此浩大的工程,施工难度却不是非常大,因为这里的土质和黄土高原一样,泥土粘性好,容易挖掘,气候又干燥,便于施工。更加上李国栋烧制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晾干之后就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

城内,一座座房子拔地而起,按照各种功能,分为家眷和匠户住宅区,军官府邸,士兵居住区、食堂、浴室、仓库、铁厂、商铺等建筑,布置得井井有条。城池面积虽然不大,但都修建三层到四层的楼房,所以这座不大的城池内可以容纳三万多人,而且每一栋建筑物都坚固无比,那些房屋只要略加改造,就能成为一座座堡垒。即便是敌人破了城墙攻入城内,也得面临惨烈的巷战。

能够那么快建成坚固的楼房,都要归功于李国栋烧制出的那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此外,黄土地中砂石粘土多,普通的粘土少,而李国栋想出的砂石粘土烧砖法,以砂石粘土、页岩和煤灰混合了烧砖,烧制出来的青砖坚硬异常。

“这砖真硬啊,简直就和石头一样坚硬。”工匠们需要把大砖块敲打成小砖块的时候才发现,这种青砖坚硬异常,砸了半天才能砸下来一块,以这种砖块混合上新式建筑材料造成的房子和城墙,简直就是铜墙铁壁。

其实按照李国栋的计划,今后他的防御重点是在江淮一带的斗湖城寨。为了应对将来的清军入关,他的战略思想是守住两淮之地,方可保证长江防线。即使是江北四镇都丢掉了,他也能在清军背后插入一颗拔不掉的钉子!特别是在洪泽湖的上方修建的城寨,随时可以炸开高家堰,水淹淮扬,切断运河交通。

但山西的防御也不能放松,山西是华北平原的屋脊,只要山西在汉人手里,无论是在大明手中,还是在闯军手里,都能让占领了华北平原的清军惶惶不安。

下一步计划是在山东各丘陵地区修建城寨,山东和山西夹击华北平原,在战略上对入关的清军形成包围之势。

目前的襄陵大营,也是最重要的兵器生产基地,山西煤多,李国栋麾下的匠户们已经在他的提示之下,摸索出了炼焦技术,有了炼焦技术之后,就能以焦炭来生产钢铁,成本远低于木炭炼铁。有了低成本的炼铁技术,李国栋就能考虑生产铁丝网了。有了铁丝网,就能阻挡清军骑兵的冲击。

至于如何对付乌真超哈兵、天佑兵、天助军之类的清军火器兵,李国栋只能考虑以超过清军火力的火器来压制。今后的战事,汉八旗火器兵必然是李国栋最大的敌人。

襄陵这块地方是好地方,煤炭资源丰富,又有汾河流过,打造了一批水车,就能灌溉农田。此地原本被流贼洗劫过,大批的土地都成为无主之地,李国栋在此地屯军,卢象升也有在汾河谷地屯军。而孙传庭则是在渭河谷地屯军。

李国栋还有一个打算,就是在襄陵城池完工之后,他想要带人去一趟巨鹿,准备在那里挖掘几条地道,再修建一座仓库,为迎接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寇提前做好准备,他要在巨鹿先勘察好地形。等到清军入寇的时候,将会把大批铁丝网运往巨鹿。

也就在李国栋大力兴建襄陵大营的时候,驻守在洪泽湖上游的王全也在大兴土木,扩大他的城寨。从表面上看,王全有他自己的职务,因为屡立战功,他这个买来的千户已经升为卫指挥使司,属于军户编制,不属于募兵。而李国栋的军队属于募兵,两人分属两个系统。当然了,王全真正的上级长官可不是都司,而是李国栋,只是外面的人不知道罢了。

斗湖城寨经过六年多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一座方圆六里的大型城池,偌大的城池,是在原来的土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不过并非是一座单独的城池,而是由八座长宽各二里的城池组合而成,每座城池之间有城墙和壕沟连接,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呼应,每一座城池内,都盖了坚固的石头房子,每一座房子都是御敌的堡垒。

第435章 卢象升来访

崇祯十年八月,金秋八月,是收成的季节。

李国栋正在指挥屯兵组织秋收,却听说卢象升来了。

卢象升向来勤勉,上任之后,就很少留在阳和卫的总督府(卢象升总督府设在阳和卫,而不是在宣府),却经常在他治下的宣府、大同和山西两镇一省跑动,把治下各城各卫各营跑了个遍。

这次卢象升先去了太原,下一站就是襄陵的李国栋晋阳军大营。这晋阳军的大旗,还是卢象升向朝廷讨要的,皇帝陛下赐给李国栋晋阳军的大旗,这支军队这才有了正式名称。

刚到大营门口,卢象升就被迎接出来的士卒震惊了:只见站在路口两旁的卫兵站得笔直,像雕像一般纹丝不动,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废话,李国栋的训练,那可是697,别的明军精锐,五日一操都算是精锐了,哪怕是那些当家奴的精锐家丁,也不过三日一操,而李国栋的晋阳军是每日一操,而且都是早上六点就出操了,晚上六点吃饭,吃完饭还要一个半时辰的文化教育。这697的工作制度,比后世某些黑心老板还心黑了。

如果是一般的大明军队这样训练,无论是军户还是募兵,早就辞职不干了,或者干脆当了流贼。但在李国栋麾下当兵,每日米饭馒头管饱,每顿饭三菜一汤,每三日可以吃到一次大鱼大肉。另外两日,虽然没有鱼肉,但也有肉沫烧豆腐、土豆炖茄子之类的菜,还有鸡蛋豆腐汤、蔬菜豆腐汤之类的,伙食条件比起普通的明军好多了,达到了别人家丁的水平,而且他们还是普通的兵,并非卖身为奴的家丁。

首节 上一节 292/7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带着手机闯大明

下一篇:大明之五好青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