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891节
另外作为对南方人的示好,九千岁已经准备让徐光启入阁,另外还引入他的亲信黄立极,以此维持内阁的五人,这个也是北直隶人,这样新的内阁就是三个北方人两个南方人,其中还有一个南方人是正牌阉党。
但无论怎样,大明朝廷的主导权,已经完全落入北方人手中。
而在这些纷纷扰扰中,河间侯继续沉默中,在上了警察制奏折和改革方案后他就不再管了,而是迅速和天启一起,把皇城的照明和监听两大体系完成,另外就是继续训练他的援朝军。这支军队已经初具战斗力,实际上就是上战场也已经足够了,尤其是那些骑兵,已经有了真正精锐骑兵的样子,甚至皇帝陛下都在杨信保护下亲自去检阅过。
而且在朝鲜王的再次请求下,皇帝陛下已经决定五月正式出兵。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很显然杨都督终于认输了,他终究没办法一人敌天下。
在皇帝不支持,九千岁不支持,满朝文武全都反对,地方士绅口诛笔伐,仿佛整个大明都在阻挡他的情况下,他终究还是无能为力,在这场一人敌天下的战斗中,他只能选择认输。
他不认输又能怎样?
强行民兵化?
除非他自己跑去江南,否则根本没法做,但皇帝不会允许他私自南下,更不会允许他带着军队南下,而南方的杨寰没有这个能力,杨寰敢这么做,苏州士绅就能让他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无非就是盗匪袭击而已,把人杀光,发生了什么还不是地方官随便说。
总之在上下齐心协力中,大明的衮衮诸公们,最终还是心情愉快地享受到了他们第一次胜利的喜悦。
然而……
有一种人叫猪队友。
第四九零章 大明之莱克星敦
东阳画溪。
“玛的,虚惊一场!”
杨寰站在满载的小船上,看着远去的人群长出了一口气。
他的抄家有惊无险,虽然难免遭到围堵谩骂甚至扔烂白菜,但终究还是没有人敢于公然攻击锦衣卫。
好在他也习惯了。
这些日子他基本上都是这样度过的。
实际上他也明白,只要不搞民兵化,那些士绅不会失去理智的,单纯抄个家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东阳这个地方还是特殊些,这一带算是浙江民风最为淳朴的,毕竟戚家军就是这一带的。包括他刚刚离开的这片乡村,戚家军的核心就来自义乌赤岸,距离他此刻所在处不足二十里,嘉靖年间为争夺银矿械斗,死亡上千人足以证明此地民风之淳朴。
在这种地方抓人,而且还是抓地方上的望族,他也提心吊胆啊。
“佥事多虑了,他们还敢造反是怎么着?
卑职算是明白了,这些世家大族也就那么回事,吓唬人他们有胆子,真动手全缩回去了,这些日子咱们抄了这么多家,不都是这样虚张声势,最后还是看着咱们抓人抄家?
不过这许家油水不多啊!
好歹也是个按察司副使家,还有个当尚书的兄弟,居然就才几万两家产,这地方还是穷啊,看看文家一下子就抄了上百万,那才是世家。”
旁边手下颇有些不满地说道。
他们的确在文震孟家抄了上百万,毕竟那也是文征明家。
实际上他们在之前几家哪家也没少于几十万,太湖东岸这些世家都是几百年传承,几百年的富可敌国,随随便便拎出一家来,家产低于十万的都不好意思见人。只要能有一万亩良田,一年光收租就不只两万两,毕竟他们的地租通常都是一亩地一石半以上,而且这是一季的,就目前江南粮价,一万亩良田真是随随便便年入两万两以上。
但实际上苏州士绅根本不靠土地。
一座半个城市都是纺织工的城市谁会只靠种地为生?
但许都家财产的确不多,总共抄了不足十万,他原本历史上就是因为地方官故意嫁祸并索贿一万,还说他藏匿吴昌时家产十万两,正好他老妈病死,各地朋友上万人会葬,有人见此声势趁机诬告他谋反,地方官昏头昏脑地派兵抓。结果冯龙友,戴法聪二人为保护他和官兵打起来,都到这种地步了当然也就刹不住,干脆打出诛贪官旗号,迅速控制东阳,义乌并包围金华。
正好朱大典罢官在家。
他儿子和许都是好友,出城谈判许都撤军。
之后就是官军围剿,陈子龙就是围剿的主帅,他和许都都是复社的,许都干脆找他投降,说愿意为国效力,他也想办法维护。
但巡按御史左光先,就是左光斗的弟弟,与当时东阳知县交情很好,为了掩盖许都被逼反的事实,隐瞒他实际上是自首的事实,强行将他和同时自首的六十多人全部斩首。
不过整个事件说到底其实还是党争的延续。
许都被逼反的关键,其实他还是他和吴昌时的关系,或者说朝中那些吴昌时和周延儒的政敌,对他们在外面这些亲信的穷追猛打,尤其是许都实际上那时候就已经是复社中掌握军事力量的希望了。他的那上万朋友,都是在陈子龙和何刚,徐孚远这些人支持下,准备用来组建团练的,何刚在他起兵前,已经在京城向崇祯举荐他了。
甚至崇祯看到他的名字时候,他就已经起兵了。
所以这件事里面,有没有那些政敌知道这一切,故意激他造反,然后清除这一支可以说复社武装的可能,这个后世就很难知道了,但一个地方官,这样陷害逼迫一个前兵部尚书的侄孙,这的确有点不太合理。
尤其是事后左光先匆忙杀死他的行为,同样也有些不正常。
“这种地方能有几万两还少啊!整个东阳才多少田地,整个东阳县的地加起来都没董其昌家多呢,许家就算是世家还能多少,更何况东阳头号世家是王家还轮不到他许家。”
杨寰说道。
说话间他脚下小船进入山林。
而在他们身后数十艘同样的小船,载着许家的家产和男丁,在这条风景如画的河流中排成蜿蜒的长龙,顺流向前准备穿过二十多里的山林,然后进入东阳江继续一路顺流直下的航程。
很快他们进入一片峡谷。
因为太阳偏西,整个峡谷一片幽暗。
“减慢速度,别拖得太远!”
杨寰警惕地说道。
就在同时下游一艘小船逆流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