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 第542节
李苏褔道:“先上车后补票嘛,我一直在找补票的机会。”
王传孚瞬间无语,并对李苏褔刮目相看,他觉得这位老兄的胆子也太肥了点。
王传孚想了想说:“电动汽车跟传统汽车,恐怕结构有很大不同,我们该从哪方面着手?”
李苏褔说:“这个简单。通用就上市了一款电动汽车,我们买过来拆了研究,摸清这种车的工作原理,然后再换上我们研发的电池。其实造车很简单的,多拆几辆就会了,我以前就拆了十几辆练手。现在的问题是电池,比亚迪的电池够用吗?”
“这个需要做研发。”王传孚道。
宋维扬虽然对汽车行业不了解,但却知道特斯拉是怎么脱颖而出的。特斯拉的创始人买来通用电动车,把人家的原版电池扔了,用几千块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做成电池包给塞进去,续航能力居然比通用汽车的电池增加三倍有余!
宋维扬说:“我还是那个主意,把几千块电池连在一起,功效肯定比单个电池更牛逼。”
王传孚说:“可以试试。”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问题,”宋维扬说,“电动车直接面向大众,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我们不能走数量路线,而是要走高端路线,直接做电动跑车算了。”
李苏褔道:“你开玩笑吧。跑车牵扯到的技术太多,反正我做不出来,至少十年内我做不出来。”
“慢慢来呗,”宋维扬道,“先把通用电动车买来,拆了熟悉相关技术,再潜心研发我们的电池。等这些都搞定了,再来解决跑车的问题。先别搞太大,投资几百万就可以了,等有了成果再追加投资进去。”
“我认为还是要走大众路线。”王传孚道。
宋维扬笑道:“那你自己收购一个汽车厂,自己用电池慢慢玩。”
王传孚说:“也行,咱们三人先投资,走宋老板说的跑车路线。等哪天我有足够的资金,再收购一家汽车厂,做大众民用版的电动汽车。”
历史上,比亚迪真没想过造汽车,王传孚一心一意的想做电池。
当时电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恰好国家又在扶持新能源车,于是王传孚就想把电池业务引向汽车行业。但他放眼一瞧,嘿,国内全是合资车,吉利才刚拿到生产牌照,根本就没有车企买他的电池。
无奈之下,想卖汽车电池的王传孚,就只能自己把汽车造出来。他先是收购了吉普的模具厂,又收购了秦川汽车公司,终于花费两三年时间让比亚迪F3问世。
比亚迪F3推出来之后,王传孚立即把这款车弄成电动的,一年之后便推出比亚迪F3e(电动)。
一个只想卖汽车电池的企业家,就这样被中国糟糕的汽车产业,生生逼成了一个汽车公司的老板。
咖啡喝完,合作也谈定了。
宋维扬、王传孚和李苏褔各出资500万元,组建一个“特斯拉新能源技术研发公司”,各占三分之一股份。公司地址就设在吉利汽车厂内,由吉利和比亚迪派出技术人员,买来一辆通用电动车,共同研究电动汽车技术。
第461章 【电动车领域的柯尼塞格】
造跑车难吗?
很难。
再问一次,造跑车难吗?
不难!
那得看你怎么造了,就像造电脑一样。如果你自己设计生产CPU内存,自己设计生产主板,那么非常非常困难。但如果你到处买配件搞组装,那么轻松得很,小学生都能组装出来一台电脑。
历史上的第一款特斯拉电动跑车,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首先获得ACP的电动车核心技术授权,再买来一辆莲花跑车进行改装,把松下的三锂电池做成电池包塞进去,并重新设计这辆车的外型。OK,全球首款特斯拉跑车就这样问世了,当时特斯拉甚至都没有相对完善的电池控制系统。
可惜这样的跑车,只能算是概念车,拿出来卖就涉嫌侵权。那怎么办呢?先是花钱采购莲花的底盘,接着找奔驰合作呗,直接用这两家的跑车技术就行了。
问题是特斯拉的变速箱也有问题,怎么办呢?又买别人的技术呗。
电动机也不合格啊,于是又找到一家弯弯企业,大家一起开发三相交流感应电机呗。
缺哪儿补哪儿,要么直接买配件,要么获得技术授权,要么花钱请人开发,特斯拉其实就是跑车领域的“组装机”。
早期的特斯拉,也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研发,但主攻方向都集中在如何让电池包安全工作上。因为特斯拉采用的是18650型三锂电池,是一种其他车企看不上的“老旧电池技术”,优点是功率大、价钱低,缺点是稍不注意就起火爆炸。
特斯拉宣称自己的车子有多么安全,其实全是扯淡,从头到尾都各种出问题。曾经五个星期内发生三次起火事故,特斯拉ModelS成为美国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甚至被亏钱的美国股民起诉至法院,指控特斯拉故意发布误导性陈述,对其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所隐瞒,涉嫌证券欺诈。
特斯拉能够做大,是因为用IT行业的模式造车:首先弄出环保和高科技概念,拼接改装做出样品,吸引投资人砸钱和政策倾斜,再把钱用于“研发”,其实这些钱很多都用于获得技术授权。不断购买别人的技术,不断推出概念车,不断获得融资,再拿钱去购买技术,用概念吸引顶级汽车公司合作,接着再疯狂宣传概念并上市融资,融资之后又吸引来大企业注资并合作。哇,咱终于不缺钱了,终于不缺名气了,那开始自主研发底盘和电动机吧,总不能一直用别人的技术啊。
一个伟大的电动跑车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宋维扬说什么小打小闹,其实是准备弄一个造车小作坊。至少在三五年内,都只做电池和概念车,跑车底盘和电动机都花钱买,电动车核心技术也付费获得授权。
这是新兴跑车品牌的固有套路,咱不说特斯拉了,就用“柯尼塞格”来举例吧。
1994年,一个退役赛车手,带着几个设计师和工程师办起了汽车作坊。其实就是拿别人的车子做改装,同时还自己设计外型,用了整整四年的时候,做出一款既帅气又霸气的概念车,立即引起业界轰动。又用了四年,做出第二款概念车,再次引起业界轰动,终于开始量产跑车。
说是量产,其实都几辆十几辆的卖,因为人手不够。即便后来发展了20多年,这个跑车品牌也才30位员工,剩下的全是临时招聘的兼职人员。但这并不妨碍“柯尼塞格”成为顶级跑车品牌,每次都全球限售百十来辆,还没开始生产,车子就已经预售完了,富二代们有钱都买不到。
甚至样品展示车,都全球仅有一辆。欧洲展出之后运到美洲,美洲展出之后运到亚洲,无数车迷坐着飞机去看展览,有钱想买却只能干着急,因为他们听到新车消息的时候已经没货了。
宋维扬要做的不是“特斯拉”,而是电动车领域的“柯尼塞格”。初期专门研究电池,其他核心技术全靠买,然后做一个下属品牌,专门卖电动自行车圈钱,接着再招退役赛车手、设计师和工程师做概念跑车。
无知者无畏,宋维扬对电池一窍不通,他甚至都不知道特斯拉采用的是易燃易爆炸的“落后电池技术”。
于是,当宋维扬、李苏褔和王传孚合作建厂后,使用的并非“松下镍钴铝酸锂电池”,而是“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的价钱更贵,安全性能更高,但可提供的能量却更低一些。
不过管它呢,能用就可以了,比亚迪的专家很快行动,把几千块电池连起来使用。结果当然是问题百出,一次次改进电路,然后发现仅靠电池专家无法解决问题,只能找来计算机专家编写控制程序。
这个就够花时间的,一年之内都得跟电池打交道,研究车子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老板,你这样造车真能造成吗?”沈思好奇的问。
宋维扬说:“试试看呗,失败了也无所谓。现在三人合计投资1500万元,足够让几个专家霍霍一年了,等一年之后再看项目进度。”
沈思笑道:“李老板和王老板都当真了呢,他们要知道你是这个想法,肯定后悔这一次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