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战国魏武卒

战国魏武卒 第137节

所以,被青豚饶恕了罪责的周义,向青豚委质效忠,当周家明白这件事的原委后,以这时代人们的道德品行,不但不会怪罪周义,反而还会赞叹周义明白道义之所在。

此时,周义作为青豚的家臣中官职最高者,当即第一个发话道:“家主,秦军势大,吾等若不想伤亡过大,势必不能久战,故而,还需要家主定下抵抗的程度。”

青豚笑道:“此事吾亦了然,汝且放心,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为了商讨——吾等欲要激起秦军的怒火,如此前提之下,吾等当抵抗到什么程度为宜!”

左车作为最了解秦军内部情况的人员,此时理应由其前来解释,其当即开口道:

“家主,秦军计算军功是这样的,若是大战得胜,其等需要先减去和自身伤亡同样数量的敌军首级,余下的才算作军功。

而吾等虽有七百人,但是刚招收的一百五十名新卒,并没有配备旗帜,吾军的旌旗,相对应的却是只有五百士卒的数量。

以秦军临战经验的老道,必然会判断出吾等只有五百人左右。

是以,吾等杀死两百名秦军时,秦军就算全歼吾等,也只有三百人头,达不到秦军本身数量的一成,也就是说秦将不但没有功劳可拿,反而还有可能获得斥责。

若是,吾等击杀五百秦卒,秦将就要抓狂了!

所以,吾等应当抵抗到此区间为宜。”

听了左车的话,众人纷纷点头,这厮乃是秦军五百主出身,虽然贪墨无数,但!毕竟算得上是秦军中层军官了,其的这番话,乃是实情。

青豚等人起身太低,对秦军内部的情况,只能算是道听途说。

疾乃是普通士卒,对这种军功计算上的了解,难免会管中窥豹。

唯一算是了解秦军内情的韩奴,又被调往箭塔那里。

有了左车的解惑,倒也算是弥补了其等的短板。

疾也在列,其因为数次有功,已经被提拔为屯长了,这厮一贯善于搬弄言舌,没想到却因为善于言辞,反而成了降卒中升级最快的。

其作为降卒中的代表性人物,当即被青豚示意其也讲讲看法。

疾道:“军将,吾数了数秦军的旌旗,发现其等大约为三千人左右,若是按照左车屯长的话,吾等需要消灭掉两百名秦人左右,才能成功的激起秦将的怒火,使得其疯狂攻城!

如此,才好将秦军更多的吸引到城内。”

青豚点头,道:“如此,吾等就定下杀敌两百之数后,再退往内寨的时机了。

下面吾等来讨论一下,各部的防守区域。”

虎作为短兵百将,这厮又一惯没脑子,当即开口道:“俺没意见,军将让俺去哪里打,俺就去哪里。”

这厮的话,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不过不得不说,这厮虽然没脑子,但是单兵作战的确是一把好手,一般的三五个人,还真的不一定能干的过他。

周义先前犯了错,虽然青豚仍然让其做代理百主,但是,这时候,其却不能先说话,于是,同样被升职为百将的成舟,接过话题道:

“军将,此次大战,城门楼那一面城墙,必然是秦军的攻击重点,如此,吾就负责城门楼左侧的那半面城墙吧!”

青豚点头,答应了其的请求。

成舟错过了一次大战,虽然青豚将其提拔为百将,但是早有言在先,其的功勋并不够。

所以,其只是暂时代理百将职位,若想正式成为百将,尚需要其积累足够的军功。

成舟明白,青云这是为了防止麾下将领一人独大,从关系远近上来说,其等百将都是魏国人,唯有韩奴一人乃是外国之人。

而周义犯错,难以同韩奴抗衡,虎这厮又神经大条,根本派不上用场。

青豚之所以用韩奴替代其回来,就是存了这个心思了!

其作为魏人将领,必须要担负起制衡韩奴的作用。

不论是为了青豚麾下派系的平衡,还是为了其自身的发展,其都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所以,最艰难的那一面,其义不容辞。

左车身为后勤军卒中,官职最高者,又是青豚家将,其也当即表示表态道:

“家主,吾就带领麾下,仔细检查营寨内的各处布置,再次详细检查一番,看看可有遗漏。”

青豚点头,就算左车不说,其也会命令左车如此做。

左车身为此时青豚麾下,第一个懂制造的人才,若是放在战场上,万一有个折损,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所以,查漏补缺这件事,就交给了左车。

当日出了大梁城后,第一次在密林之中,诱杀一什秦军时的那个鱼夫,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功勋,被提拔成了屯长。

这厮乃是从大梁带出来的那一屯武卒之中,魏国出身,被提拔者起来的最高将领,自然也要代表老武卒们讲话,其道:

“军将,秦人必然会佯攻其他三面城墙。虽然这三面的攻势不会太大,但是,也不得不防,所以,吾就负责其他三面城防吧!”

青豚道:“好!其他三面城墙,吾就交给汝了!”

鱼夫大喜,其作为一个不上不下的将领,又身为善战的老武卒,这处境着实有些尴尬,此次能够独当一面,其升职的功勋也即将到来了!

……

秦军大营。

有几百名士卒的忙碌,这营盘早早就被扎好了。

此时,在军营内,最大的那个军帐之中,秦军将领们济济一堂。

其等的官职比城内的青豚等人大多了,因此,此时营帐内,身穿青铜战甲的将领,比比皆是。

首节 上一节 137/9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绝代小书生

下一篇:时空穿越少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