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 第3节
此锐士,非彼锐士。
本书若无特殊说明,秦锐士也指的是秦国精锐士兵,并非相当于特种部队的秦锐士。
战国初期,魏武卒曾做到以五万兵力,大败五十万秦锐士的逆天战绩。
此时,虽然魏国国力已衰,对外战争输多赢少。
尤其是与秦国的战争,几乎就没赢过。
虽然客观上来讲,魏国朝堂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魏武卒人数太少,无法与耕战体系下,狂暴兵力的秦国军队争锋。
若论单兵素质,魏武卒并不差于这时代的任何军种,当然秦锐士除外。
秦锐士稍强,但人数太少。
这一点,可以看双方选拔情况就知道了:武卒选拔时负重五十斤,百里长跑,锐士负重八十斤,百五十里长跑。
此时,青豚一方足足有六个武卒,而秦国,不过是三个游骑罢了。因此,战斗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可言了。
待青豚反应过来,想要开口让武卒留下俘虏时,身后的士卒在周义、虎的带领下,早已砍下了秦卒的头颅,并拦住了先前逃走的那个武卒,正压着他,朝青豚走来。
青豚定定神,强压下浓烈的血腥味带来的不适,开口问道:“汝是何人?何故如此狼狈?”
周义放开了那人的胳膊,后退一步站立,半抽出随身佩剑,眯着眼睛,冷冰冰的注视着他。
只要此人稍有异动,周义的短剑,就会狠狠的斩向彼的脖颈。
那人看了看青豚的装束,发现是个伍长,遂双手前举合拢,下拜道:“舟谢过伍长的救命之恩,吾乃丁屯戌什士卒成舟,什长带领吾等前出为探,遇上了秦卒一个什的游骑,吾等将秦卒斩杀将半时,却被了另一什秦卒闻声赶到,几经缠斗后,吾等虽然将秦卒斩杀大半,奈何彼辈游走射击,最终仅剩吾一人……”
原来,这人是魏军的探子,奉命侦查敌情时,和秦军探子相遇,正厮杀着,秦军却又来了一个什的游骑。
几番战斗之后,这一个什的魏卒,就只剩下他们两人,而那个叫“布”的,也在即将进入青豚等人的埋伏圈前,用生命,给成舟拖来了获救的机会。
“壮矣!虎狼之士也!”
虎赞叹着,将收缴的兵器递还给这叫成舟的士兵,并朝他深鞠一躬。
是啊!
壮哉!
这一个什,不愧于武卒的威名。
以一个什的兵力,面对秦军两个什的围殴,竟然和对方拼了个近乎同归于尽,这魏武卒,不愧武卒之名啊!
透过成舟的讲述,青豚几人明白了刚才的那三个秦卒,就是那两什秦卒仅剩的最后人员了。
秦法规定:战及失吏,而轻短兵。
秦军军法过于严苛,在战场上,倘若有士卒逃走,军官不能抓获或杀死他,那么军官就贬为奴隶或被砍头;军官手下士卒伤亡过大,若军官不能斩首和自方死亡人数相当的敌军,军官就要被处罚;若军官战死,士卒不能将对方杀死,下辖军官不能斩获跟战死军官,同样等级的敌军将领,则必死无疑。
因此,虽然那两个什的士卒,仅剩下三人,却不得不继续追杀成舟两人。
成舟接过虎递来的兵器,佩戴在身上后,疑惑的问道:“汝等怎么会在这里设伏呢?按照军令,不应该是汝什长带领汝等前出侦查吗?”
青豚苦笑。
虎却愤恨不平道:“甭提那孬种,其懦夫也。”
成舟不解,再三追问,才知道,原来青豚这一个什也是奉命侦查的,结果走到半路,什长带着自己的伍,以闹肚子为名跑了。
魏武卒军制,五人一伍,两伍一什,以什为基准作战单位,其中什长带一伍士卒,伍长带一伍士卒。
本来完整地的一个作战单位,却被那什长带跑了一半兵力。
兵力不足,无奈之下,青豚只好带着自己的那个伍,选择了这大路旁边的小路设伏。
因为这个时代大军出动,道路周围十里之内,都是游骑的侦查范围。
青豚思量,越是靠近大路,秦军的侦查兵力必然会越密集,而远离了道路,相应的侦查兵力会少很多。
他在远离道路的小径旁设伏,肯定不会遇上大队秦军。
结果,果然如此。
青豚此行,斩获三人,解救一个同袍,他率领的这个伍,已经超过了“盈论”的标准。
魏军制:指挥作战,斩杀敌军人达到己方兵力一半,就算完成作战任务,军官就可以升上一级,有斩获的士卒也能升官。
战国时期各国爵位,除秦、楚外,其他五国大体相当。
魏国爵位分为上卿、亚卿,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通常下大夫只有县一级主官才会获封。
因此,青豚倒也不纠结会获得什么爵位,毕竟他想要获得封爵,级别还差得远呢!
青豚吩咐手下众人收缴战利品,并吩咐虎和周义带上秦军头颅。
虽然两人不解青豚的安排,但看在这小子给众人带来了军功的份上,两人倒也配合。
成舟疑惑的问道:“青豚伍长,汝要秦卒首级何用?”
青豚笑笑:“无他,此乃证明吾等上战场的证物耳。若什长逃走便罢,若是他倒打一耙,还要成舟兄帮忙证明一番。”
“此事自然照办,不说伍长救命之恩,单为武卒荣誉,成舟也会如此。”
成舟颌首答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