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 第383节
算了,等以后砖窑弄成了,这东西可以批量制作出来,再提这件事。
青豚明知:这水车,可是抗旱的利器!
能够尽早的多试验试验,积累下使用的经验,到时候推广开来,必然是富国强邦的利器!
……
视察了砖窑,又将水车图纸交给左车,青豚忽然发现自己没事可做了。
这厮转悠一圈,心想:算了,还是去陈平那里看看吧!
陈平可算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了,应当时常笼络一下感情才对。
不愿埋首与案牍之间的青豚,当即又转悠到陈平处。
制止了短兵欲要通传的举动,青豚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房间内,陈平正跪坐在案几后面,埋首在竹卷上书写着什么。
那张特意制作的大案几,上面堆满了一堆堆的竹简、竹卷。
青豚知道,竹简是各地传来的军文,竹卷则是下面属吏清点出来的各种物资的整理归总文书。
……
来到了这个时代,青豚才知道,原来在战国时代,各种制度都已经发展到了最高峰,甚至这时候很多制度,远比后世的那些大一统王朝还要先进。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在这时代,六国普遍在山区的矿产出产地,使用上了马拉轨道车,就不是后世的王朝能够玩得转的。
青豚想起了后世在桐柏山,有着一段世界上最早的木质火车道路,各种专家学者研究之后,这才知晓这种像极了后世火车轨道一样的东西,正是用来运送矿产的。
甚至,有学者得出结论:秦始皇的制定的车同轨,为的就是这个。
当天下所有的马车,车距都一样的时候,任何一辆马车,在紧急情况下,都能拉到轨道上,运输物资。
这可是后世才有的制度,后世的大型机械,通常都要做到一定比例的零件通用,为的就是在紧急情况下(主要是战时)能够互换配件。
甚至,在洛阳周王仓,出土了带有定向棘轮性质的青铜齿轮!
正因为有了这些埋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举措,这个总人口不过顶多四千万的时代,才能修建起了万里长城、开挖出了鸿沟、灵渠、郑国渠、都江堰……
完成了一个个在人类历史上值得骄傲与称赞的壮举!
要知道万里长城可不是单单秦国修建的,不值是秦国,七国之间,哪个国家没有修建长城?
燕、赵、秦,在北方修建了防范胡人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将其连接起来,成为了后世闻名全球的万里长城!
魏国在大河沿岸,修建了抗秦的长城,齐国在胶东地区,后世还有齐长城遗存于世。
韩国的长城虽然被秦国拆除了,但是,在一些山区,后世也还能见到长城修筑的迹象。
至于楚国,更是留下了方城,这座因为楚长城而闻名的城市。
要知道,后世的楚长城,历经两千多年后,到了二十一世纪,那可是都完好无损的!
至于平顶山一代的山上,更是有着很多长城遗迹耸立在山头……
这个时代的人口,可是只有四千万左右!
短短战国三四百年内,这么多的大型工程,没有轨道车,没有那些诸如齿轮之类的逆天东西辅助,这该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全靠人力,纵然再增加一倍人口,也难以完成!
……
可惜的是,秦国一统六国后,为了各地的长治久安,为了防备六国遗族利用这些设施,再起波澜,秦始皇悍然下令将各地的设施尽数销毁了。
到了秦亡之后,西汉又实行近百年的无为而治,黔首们将各地设施的根基尽数挖掘干净,开垦成了田地。
至此,能够节省人力的轨道车,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此后两千年,再也没有出现……
纵然是后世遗留下了桐柏山的那一点轨道遗迹,但是受着“孤证不立”的世界准则,秦朝轨道马车,这一先进的设施,竟然不曾被世人得知,不被世界承认……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不然,有着轨道车的辅助,华夏先民的脚步,势必将迈出的更远!
第两百九十二章:滔天大功下的暗流
“东西放下吧!顺便帮吾倒点热水,水凉了,谢谢。”
陈平头也不抬,开口吩咐了一句,继续奋笔疾书。
“中……”
身边的短兵刚开了口,就被青豚制止。
这厮心惊胆战的看了青豚一眼,乖乖,中庶子要公大夫帮忙倒水,这胆子真肥!
青豚摆摆手,示意短兵不要声张,其走到案几前方,从泥炉上取下早已煮沸的开水,帮陈平的水杯填满。
然后便站在那里,去看这厮在写什么。
“放下东西,恁可以出去了。”
陈平察觉这“短兵”依然没有出去,遂再次吩咐道,并伸手去拿桌上的水杯。
陈平忙碌了半天,口中早就饥渴难耐了,杯中水早已凉透,是以,其便让这“短兵“倒了水,放下东西就可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