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武卒 第40节
青铜带着剩下的四十四名士卒,熄灭了火把,往左边山坳而去。
这里是几座大山的交汇处,青豚他们翻山越岭过来的。
而实际上,若是肯绕少许路程,走两山山脚过来,道路还要好走几分。
待到了山坳的另一面,此处已经可以看到来时那座山峰全貌了。
只见那座山坡上,影影绰绰的有着好几支人马,细细数去,这些打着火把的队列恰好分成五队,正成扇形朝这边搜索过来。
他们前面还有一座小山,小山与旁边几座山峰相夹,正好将秦军分开。
而看秦军分开后的队列,最左边一支,恰好能踏进青豚的伏击圈。
而山坳的走势,恰恰将五支秦军隔开,离他最近的秦军,需要绕过一座大山,才能赶来。
这最低需要两炷香时间。
这时间,却是青豚最需要的。
青豚吩咐士卒布成口袋型的埋伏圈,若是秦军如约进入他们的阵地,嘿嘿!青豚冷笑,只怕是以武卒的善射,只需要一波齐射,就足以干掉一半秦军。
青豚抽出五支箭矢,插在身前的地上,手掌厮磨着手中的强弓。
武卒本是持弩士兵,但离开军营时,他特意将强弩换成了强弓。
为的就是弓箭比弩机射速快,装填简单,而武卒又是职业兵种,十八般武器,可以说是样样精通。
毕竟他们不需要生产,唯一打消时间的方式就是战斗与训练。
这也导致了,武卒众人,无论拿到了什么兵器,都可以闲手拈来。
月已中天,清辉洒在大地上,倒是不显得那么阴暗了。
吃得好,练的足的武卒,却是不存在有夜盲症的士兵,众人倒是可以清楚的看到坡底的一草一木。
而他们则躲在灌木丛里,从地下朝上看,恰好被隐藏在树木的阴影里。
而秦军却打着火把,在火光的照应下,更是看不清坡上埋伏着的魏军了。
第三十二章:斩一路
ps:不好意思各位,今天的晚了,待会还有一章。
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咱说过了,收藏破百,就加更,推荐破百也加更,只要支持够多,能维持生计,我就会全职写作。
哭,实体好难做,快饿死了。
另外给各位透个底,本书完本字数当在五百万左右,甚至以上。
所以,太监不会的,断更,正常情况不会的,就算是再晚,起码也要有一更吧,所以各位放心收藏。
求收藏,求支持,求推荐,求书单!
。。。。。。。。。。。。。。。。。。
野外的荒山,道路崎岖难行,行走速度很是缓慢。
青豚等人足足等了近一个时辰,秦军才踏入伏击圈。
魏武卒精神一振,疲惫一扫而空,当即攥紧了手中强弓,聚精会神的盯着五丈外的山谷。
这几座大山,虽不甚高,却很是陡峭,虽然放在他处,只不过是几座不起眼的小土包。
但,在这一展平原的黄河沿岸,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山了。
青豚站在山坡上,打量着周围的地形,脑海在快速转动着。
用后世的说法来讲,这几座大山的山坡陡峭度,绝对超过了七十度。
他又扫视一番山下打着火把的秦军,默默等待着最佳的发起伏击时间。
山坡半山腰往上长满了原始丛林,但山脚朝下,由于光照不足,只有低矮的灌木丛,而谷底,更是只有一些叫不上来名字的低矮多年生植物。
这环境,秦军莫说寻找掩体了,就算是一只山猫,也难以隐藏。
不知怎的,青豚竟然有点同情秦军了……
又等了半柱香时间,秦军终于全部走进了山坳,踏入了青豚的伏击圈。
青豚当即拉圆了强弓,“嗖”的一声,射出了手中箭矢,同时大吼道:“射!”
众多武卒士兵,松开了早已拉圆的弓弦。
四十四支箭矢,遮天蔽日,齐齐朝八丈之外的秦军飞去。
八丈的距离,换成后世长度单位,也不过二十五六米的样子,这个距离下,魏军可以说人人都可“百步穿杨”。
毫无防备的秦军,听到吼声,集体楞了一下:这是甚人发话?甚意思?
由于交通条件、通讯条件的落后,很多秦人一辈子都没有听过魏人的话语。
就算是在后世,若是讲家乡话,某些山区,还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呢!
魏国那粗重的中原话,让他们这群讲着外国语言的秦卒愣住了。
秦国抢夺了太多国家的属地,秦国士兵来源很杂,最远的甚至有来自川蜀地区的蜀国征服地的士兵。
因此,到了此时,大部分士兵还以为是秦地的屯长,下达了什么命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