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第45节
朱重八同志为自己的创举志得意满,一开始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奈何后来各卫所的将领们贪腐越来越严重。
不但把这些军户的良田霸占去,还让这些兵士给他们种地,兵士反倒成了这些将领们的佃户,吃不饱穿不暖不说,还经常被将领责骂。
导致明后期军户逃亡成风,一个卫所五千来人,几乎能跑一半,而这些卫所将领正好拿着这些空额,吃空饷,而空额的大头就是这些都督府的权贵们。
所谓的征兵,征的是普通老百姓,可一旦入了卫所,户籍就会被改成军户,军户无法考取功名,无法经商,世世代代只能是军户。
鬼才愿意当兵呢!李邦华叹了口气,为自己的草率懊悔。
刘鸿渐听了李邦华的解释,随即便明了了问题根源,朱重八也许对这个创举得意非常,可在他看来这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馊主意。
刘鸿渐让李邦华大胆放手去整顿,玛的,勋戚又如何?你老老实实的做你的官儿还好,如果跳出来蹦跶,出来一个老子突突一个。
军队不去训练,却去种地,指望着扛着锄头的农民,临时抱佛脚去打仗,没有任何积极性,能有什么战斗力?
种地就种地吧,不仅要受将官剥削,搞到后来还无地可重,没吃没穿,傻子才跟你混呢!
相信为了大明,崇祯大帝是不会在意整治几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的。
刘鸿渐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告诉李邦华,让他征兵以十年为限,所征士兵在这十年之内家中不仅不需要缴纳赋税,且十年期满可放归原籍,不用去当军户。
国库有钱了,军饷也开的高一点,具体可以参照辽东的边军,毕竟以后可指望这支部队南征北战呢!不舍得给钱谁给你卖命!
李邦华自是知道这样肯定能征到兵,但是……如何向朝廷、向崇祯交代,这可是有违祖制呀!
祖制,祖制又是祖制,刘鸿渐叹了口气说自己会去找皇上商讨此事,让李邦华不必担心,先把兵征齐了再说。
“还有一件事情,现在四处动乱,马户凋零,国内已无良马,而如果只是征步兵的话,事必难以为继!”
崇祯征兵大抵上是为了防范北方立意不明的吴三桂,以及建州女真,那可都是铁骑呀,只征些步兵,对付对付农民军倒还凑乎,打骑兵估计连毛都沾不到。
“嗯这倒是个问题!以往朝廷都是从哪里买马?”刘鸿渐皱了皱眉说道。
“前些年,大明军马均从蒙古那边交易,但自从蒙古插汉部西迁,其余蒙古无法抵御后金,都已降了建虏,我大明也从此几无良马可买!”
想起这些年大明走的烂棋,李邦华便心中不忿,建虏崛起后,蒙古本是亲明的,但却被那些不干事的朝臣愣是逼走了一个,逼反了一堆。
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李邦华叹了口气。
“倒是还有个买马的渠道,山西有好些商人,他们可以买到马,只不过……有些贵!”李邦华皱了皱眉,想起了山西那些商人。
“八大晋商吗?”刘鸿渐皱了皱眉,冷笑道!
第49章 将枷锁打碎
在刘府中堂里,李邦华又与刘鸿渐说了不少现在兵部的弊端,见老头滔滔不绝半小时,连茶水都没动,还神采奕奕的,刘鸿渐也是敬佩不已。
大明正是缺乏这样刚正不阿一心为国的老臣呀,刘鸿渐对面前的老爷爷充满尊敬。
而刘鸿渐不时也表达自己的见解,虽然刘鸿渐思维跳跃,几乎总是说的老尚书一愣一愣的,但老尚书人老成精,稍微一思索便觉是这么个理,不由得对面前的小辈刮目相看。
两个忘年交一聊就聊了半个多时辰,知道小兰说厨房的柳姐已经备好了饭菜,刘鸿渐才邀请老尚书一起用餐。
可老尚书固执的紧,说啥也不同意,一番寒蝉后就要打道回府,刘鸿渐忽又想起一事,忙叫住李邦华。
“老大人!晚辈还有一事相求!”刘鸿渐拱了拱手道。
李邦华面露疑惑,示意刘鸿渐直言。
“皇上命我组建万岁山千户所,晚辈并不想从普通百姓中征丁,而是想从京营战死的士兵家里挑选子弟。”
刘鸿渐思索了一下,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李邦华随即也皱起了眉头。
从原有军户里征丁,虽然从律法上再合适不过,但问题是这些军户对朝廷存有偏见,积极性不高,战斗力也十分低下。
军户世代被将官剥削,家中长辈战死,朝廷没钱,也拿不到任何抚恤金,而且就算有钱发下来,各级将官层层剥削下,又能有多少发到无权无势的军户手里?
无田可种不说,每日里苦呵呵的吃不饱穿不暖受人欺辱,可以说没有军户是不想摆脱这种枷锁般的身份。
“老大人,为了不与兵部征兵相冲突,此次征兵晚辈不仅要在战死士兵家中挑选,且年纪须在十六岁以下,十四岁以上。”
军户积极性战斗力固然不高,但刘鸿渐相信这些都可以改变,况且他这一个千户所对战局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准备用两年时间来训练自己的第一支军队,两年后这些士兵刚好十六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而且我会向皇上禀明,只要经过考核满足万岁山千户所的证并要求,士兵即可到五军都督府更改户籍,至于是走是留全凭他们个人意愿!”刘鸿渐想了想补充道。
明朝征兵入伍的年龄是十六岁,士兵战死,从自家的子嗣中选取次丁入伍,次丁死,余丁入伍,自家死绝,从本家族抽取。
既然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那么就应尽早裁撤,军人是一个国家力量的象征,生为军人应该是光荣的,而不是被百姓趋之若鹜,避之不及,这枷锁也存在了两百年了,那么,就由我将这枷锁打碎吧!
李邦华也有些意动了,但随即也只能叹了口气,也许只有眼前这个年轻人能撬动百年来的祖制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夫答应了就是了。
随即老尚书心满意足的拱手离去。
刚吃过饭,下人又禀告说是皇后派人来,说是要嘉奖他的小妻子,刘鸿渐颇为纳闷,不是才嘉奖过吗?
外院,早有一个太监守候在此,身后还有两排宫女,每个宫女手中都抱着些东西。
周皇后的懿旨很简单,就是待皇上感激刘家,还带来了御赐的诰命官服,以及诰命文书,又闻孙秀秀有伤在身,特赐了老山参两株,以及几套一看就不是凡品的首饰。
现在崇祯大帝的内帑放满了从东林党高官家里抄出来的金银珠宝,以往连个金首饰都不怎么带的周皇后也是出手阔绰了许多。
按理说受了皇后的赏赐,是要马上进宫谢恩的,可周皇后不知孙秀秀伤势如何,只是说等身体无碍让她去宫中叙叙旧。
周皇后还算善解人意,这让刘鸿渐也很舒服,现在爱妻有伤在身,只要孙秀秀不想去,别说周皇后,崇祯大帝的面子刘鸿渐也不会给。
但孙秀秀自觉身体已无大碍,仍然坚持要马上去宫中谢恩,刘鸿渐也没办法,只得让小兰一路上好生照应。
见孙秀秀马上就要入宫谢恩,随行的小太监忽又走近刘鸿渐几步,一脸的低声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