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第634节
为了以示皇恩让万民同欢,崇祯大笔一挥直接免除了上半年大明各行省一半的税赋。
圣旨自西山送到皇宫内时,太子朱慈烺正坐在文华殿处理内阁承上来了的奏疏。
得知自己妹妹真的要嫁与安国郡王,朱慈烺高兴的奏疏往桌子上一甩,干脆跑到没人的地儿自己乐去了。
皇家皆是没有任何异议,连带着受了惠泽的天下万民也皆是其乐融融,唯有夹在中间的朝臣膈应的难受。
嫁娶乃是人伦大事,寻常百姓家都要珍而重之,更别说是嫁当朝公主这等国朝大事。
凡嫁娶之事,定要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番流程下来没个把月根本别想。
而崇祯皇帝给的期限是,半个月,半个月之内要将一应事务全部办妥,否则,后果自负!
一开始还真有几个官员一怒之下想上书弹劾,奏明此有违祖制,但马上便被次辅范景文拦了下来。
范景文历经三朝什么世面没见过,意气用事没有一点用,皇上定然不会听他们的。
若说有违祖制,最近两年来违反的祖制还少吗?
再看看首辅李邦华、东阁大学士韩郁、建极殿大学士孟兆祥,以及侍候在一旁眼神儿冷厉的东缉事厂曹化淳,这都是坚定的皇党、安国郡王一系。
奏疏呈上去莫说崇祯,即便是监国的太子都不会理睬,况且首辅李邦华会让将这等无用的奏疏呈上去吗?
此本就是皇上的家事,虽然皇上重新丈量土地让他们不爽,但不也给他们大幅提高了薪俸吗?
如今天下承平,万民皆在颂扬得遇圣君、盛世降临,若此时还去生事,飞蛾扑火、螳臂当车,岂不是里外不是人?
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其实那些个官员心里又岂能不明白,只是他们心里实在憋闷的难受,如今朝廷几乎成了皇家的一言堂,朝臣再没有往年般挥斥方遒的威仪。
想想以后,日子难过呀!
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韩郁才没那般无聊,在得了崇祯旨意之后,便直接急匆匆的出了衙门。
皇家婚娶礼部是最忙碌的,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他要办妥一切事项。
主管祭祀的太常寺、负责则选良辰吉日的钦天监、主管宴享的光禄寺、负责皇室宗亲族册的宗人府都要他来一一协调。
但韩郁少有的神采奕奕,安国郡王是他的座主,世袭郡王迎娶国朝公主,大明三百年从未有之,此是座主恩宠以及、权位稳固的表现。
他才不管那些葡萄酸心里又憋闷的闲杂同僚如何想,反正他就是高兴。
而在西山的山脚下,讲武堂和工学院的第一期弟子们,也同一时间得知了他们的山长、校长大人,将在不日迎娶当朝的公主殿下。
以至于当刘鸿渐第二天莅临讲武堂时,那群曾跟着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过的将领们,皆是欢呼声雷动瞬间便炸了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刘鸿渐也从不是那古板之人,当即宣布迎亲之日,工学院、讲武堂休假一天,弟子可下山去观礼,而后在西山大摆宴席以示庆贺。
婚礼自然不能在西山别苑举办,京城内闲置已久安国郡王府装饰一新,一家人连带崇祯也回了宫。
嫁得是自己女儿,所嫁之人又是自己所赖的臂膀,财大气粗的崇祯大叔自然不舍委屈了女儿。
他大笔一挥只一应费用便批了两百万两,而陪送的所有器物、锦缎、财帛不仅皆为大明礼制的双倍,还都是用最好的料子、手艺最棒的匠人出品。
五月初八,良辰吉日,天朗气清,刘鸿渐给自己放了五天假,骑上了宫中御赐的高头大白马,带着亲卫营客串的仪仗队、一大帮子迎亲队伍向着皇宫出发。
……
第537章 坤兴大婚
紫禁城,皇极殿。
周皇后盛装与崇祯少有的同时驾临皇极殿,大殿内站满各地接到请帖的勋贵,鸿胪官、礼部、宗人府大宗正皆侍候左右。
崇祯身披皇袍头戴鎏金翼善冠,一身华服掩盖不住苍老的面庞,只是今日气色却着实不错。
大明朝公主出嫁与历朝历代皆不同,乃是皇帝亲自任主婚人,而龙椅左侧周皇后也是威仪之中露着喜色。
“宣坤兴公主进殿受封!”司礼监王二喜高喊。
早便侯在殿外的坤兴公主身着凤冠霞帔,在宫娥的搀扶之下步入大殿对着崇祯、周皇后各拜了四拜。
随即崇祯起身给坤兴公主受爵,宗人府大宗正福王朱由崧递交金册,
福王朱由崧心情看着比崇祯还好,大宗正本来一直是由秦王一脉担任,秦王封地西安早在前两年便被闯贼灭了门。
而后接任的乃是山西的晋王,好巧不巧才干了几个月也被闯贼一锅端,再之后轮到荆州的辽王,这厮倒是没被闯贼灭,却因为鸿门宴之事太过抠门被降了爵。
而后才轮到福王朱由崧来干,大宗正掌管大明皇室宗册可谓风光无两,朱由崧第一次行婚嫁大事表现的比谁都积极。
坤兴公主从叔叔辈的朱由崧手中接过金册,对着崇祯和周皇后谢恩再拜。
按照大明礼制,坤兴受了爵后帝后需对待嫁之女加以训诫,周皇后扭头看了一眼崇祯,见崇祯并无表示,只得自己站起身来。
“坤兴,嫁为人妇,需遵三从四德,好生相夫教子……”周皇后看着自己的女儿一身大红色凤袍盈盈站在身前,刚说了两句便红了眼睛。
到底是亲生的闺女,抛却皇家的身份之后便是血浓于水,待到训诫完周皇后竟再也忍不住转身偷偷擦了擦眼角。
坤兴同样心有不舍低头接受训诫,而后又四拜继而被几个诰命夫人送出殿外升凤辇,向着内东门行去。
而在内东门之外,同样身着新郎官华服的刘鸿渐早已等候多时了。
“王爷,待会儿公主殿下的凤辇到此,当有执雁人授雁,一应礼节下官已经告知切莫忘怀。”刘鸿渐身边一个礼部小官儿再次出言提醒。
虽然由于时间仓促,二人成婚的礼节一再压缩,但相比于民间还是多出不少步骤。
礼部尚书韩郁知道刘鸿渐不怎么熟悉大明礼制,专门派了个主事负责提醒,而看刘鸿渐的样子,压根就没听进去。
“来了,来了!”一个眼尖的眼瞅着前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