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第683节
俄罗斯矿产资源、石油资源都很丰富这他是知道的,虽然他目前还不知道都哪儿有,但他相信,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只要说那地儿有银矿,大叔肯定上心。
“哦?在哪儿?”崇祯面色一变果然上了道。
哈答山银矿地处广阔的草原,运输方便产量还不低,这就令他高兴的好几日合不拢嘴,如果再有银矿,简直是天佑大明呀!
“嘿嘿,臣还在着人探寻,但臣保证,这片疆域定然有能帮助大明腾飞的战略资源!”刘鸿渐信誓旦旦的道。
“嗯……既然已经是大明的疆域了,黄鹤,且去将这条约交给太子,让其余内阁商议,派遣官员前去协助吧,顺便将王元霸的任命书一并带上。”崇祯琢磨了一下道。
虽然刘鸿渐早便将那边的情况派人告知了朝廷,但崇祯不发话朱慈烺即便同意也不敢贸然行事。
“那皇上,这地儿幅员广袤定然是要以行省为建制,只是咱叫个啥名儿呢?”刘鸿渐顺口道。
“就叫北海行省吧!”崇祯似乎早已有了定意,直接说道。
“贝加尔湖,北海,极地,北海行省,皇上,这名儿好。”刘鸿渐一路上不是没想过,什么贝加尔省、极北省、北极省,但都没这北海省来得贴切。
“少贫!这次回来可不能再往外头乱跑了,好生在京城呆着辅佐太子。”崇祯又道。
“是,皇上,微臣遵命。”刘鸿渐回道。
天可怜见,家有娇妻,鬼才想带着数万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喂蚊子呢!就这两个多月,他身上除了私密之处外几乎每个地方都被蚊子叮了十次、百次。
哦,不对,那地儿也特么被叮过,想挠又不方便挠,那个难受呀!
最可怕的是晚上,躺在大帐里头又没有蚊香,那大个头的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一晚上他都要给自己来好几个嘴巴子。
真不知道那群盟古汉子们都是怎么入睡的。
“皇上,禅位之事……”刘鸿渐欲言又止。
“此事朕已经定下了,再过几日朕便会发圣旨昭告天下,朕……老了,佑明你也不必劝。”崇祯还以为刘鸿渐是要劝他三思,咳嗽着道。
如今的崇祯不仅头发全白,蓄着的不长的胡须也是白的,满脸的皱纹除却眼睛仍旧炯炯有神外,老态龙钟的像个年逾古稀的孱弱老人。
刘鸿渐心有戚戚然沉默不语。
“朕只盼朕去之后,你能尽心辅佐慈烺,成就大明中兴盛世,道阻且长,物力维艰呀。”崇祯叹道。
“皇上勿需担忧,如今大明四海承平,今年又风调雨顺,只要这样的光景再有三年,不,两年!大明必然又是一番情景。
至于您的病,臣定当与太医院的太医们商议,尽全力给您施治。”刘鸿渐虽然知道很难,但又不忍妄语相加。
“呵呵,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佑明你知道吗?朕活了近四十岁,到今年才发现工理之学竟如此有趣,万物之道真是难究其理。
如今朕只想在离去之前,将这蒸汽机的马力再作提升,亲眼看到这神奇的机器造福万民。”崇祯反倒是一点也不沮丧,他早已看透了这些。
“若朕禅位,朝中之事怕是要你多担待了,慈烺年少,他若是有处置不周之处,你需谏言指正,勿要因其尊而惘。”
崇祯似乎站的有点累,边说边走到一处凉亭坐下。
“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忠尽智辅佐太子。”见崇祯如此认真,刘鸿渐只得应下。
看这样子,大叔怕是又要放大招呀,唉,钱多事少离家近是离他越来越遥远,他的周游世界之旅,何时能实现。
时间一晃而过,九月初八,崇祯重又回到乾清宫,第二日,重阳节。
“夫君,该起床上朝了。”坤兴穿戴好衣服推了推死猪般的刘鸿渐道。
今日她父皇临朝要宣布大事,昨日离去之前还专门来了他们院子,要她夫君务必准时入宫觐见。
只是要叫醒夫君简直比叫醒昭仁都难,眼见着时候已经不早了,坤兴没得法子,向桌子上一壶已经冷了的茶水走去。
……
第586章 崇祯禅位,行文天下(第五更,为盟主天忉酬勤加更3/3)
皇极殿内,崇祯一身龙袍,苍老的面庞盖不住二十年来身为帝王的威严,老而弥坚,不怒自威。
今日崇祯将要宣布禅位诏书,本来他心情还不错,可眼睛往殿内瞄了好几次,愣是没发现刘鸿渐的身影,崇祯立马便把脸拉了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内阁首辅李邦华、次辅范景文当先跪倒,他们知道属于崇祯皇帝的时代即将终结。
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崇祯手底下为官,虽说他们对于崇祯的某些决议持反对意见,但是凭良心讲,崇祯确实是大明近百年来最勤勉的帝王。
一个多月不见,当他们再次看到崇祯那苍老的脸时,心中竟再无一丝芥蒂。
这个皇帝的一生,经历了大明最困窘的年月,但他们敢发誓,这个皇帝是绝对是最希望汉人天下得以延续、最希望朝廷能度过劫难、最希望大明能中兴的人。
“众卿平身!”崇祯苍老的声音响彻大殿,浑厚而悲怆。
“诸臣奏事!”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声高吼格外嘹亮。
“陛下,臣冒死以闻,禅位乃我朝三百年从未有过之事,还望陛下三思!”首辅李邦华第一个拜倒,郑重的再次规劝崇祯。
“望陛下三思!”满朝文武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似的皆数跪倒,希望崇祯收回成命。
崇祯摆摆手,示意朝臣们都起身来。
“尔等觉得,朕还有多少时日可活?”崇祯微微笑着道。
倘若大明是三年前的大明,崇祯定然是心有不甘、畏死而惧见泉下先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内忧外患几近消除、国库充盈、百姓有可果腹之粮、官员有报国之心……
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化,向着中兴的方向前行,向着崛起的方向挺进。
上天垂怜,赐给大明如此英才,驱除鞑虏,攘外安内,他还能有什么不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