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扛着AK闯大明

扛着AK闯大明 第780节

“哦,对了皇上,臣近日思前想后,似乎那事儿时机已经成熟了。”刘鸿渐放下筷子郑重的道。

“哦?刘兄可想明白了,这事儿可非同小可,若宣了出去,朝臣势必会决死反对,不亚于一场刀兵之战。”朱慈烺马上便知刘鸿渐所说的是何事了。

还能有什么事,如今关外虽有虎狼,短时间亦不敢妄动,南洋虽乱但也乱不到大明内地,朝廷又大肆见面了田税,百姓衣食无忧,各地承平。

若说二人心里真正的心事儿,唯有科举一途也。

早在崇祯大叔在时,刘鸿渐边与之分析了大明科举制度的不妥之处,往大了说,之所以大叔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还不都是读书人在作怪。

而这些读书人无一不是通过科举爬上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近百年来,科举每三年自全国遴选出来两百多位翘楚,奈何这些人除却之乎者也就只会争权夺利。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远见卓识之人,但不得不说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其实于国无益。

崇祯大叔当时气的便是这些朝臣不办事,还只会合起伙来与他作对,只是当时内忧外患,到处都在着火需要救援,二人也顾不上此事。

而后两年虽又曾提起,也总因为这事儿那事儿都给耽搁了,直到崇祯临终前,还跟朱慈烺念叨待时机成熟,定要改制科举云云。

崇祯的想法很简单,遴选出来的要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做些酸诗的腐儒。

朱慈烺的想法更简单,父皇肯定是对的,刘兄既然是当是人,他为大明做出那般大的贡献,所思所想定然是为大明长久计,他肯定也是对的。

所以,他只需要采纳意见就行了。

只是科举改制可不是京营改制,科举到如今已经实行了一千年,科举制度早已经刻到了天下万民的心中,读书人更以科举为奋斗目标。

真要拿科举下刀,势必面对是天下读书人的怒火。

“咱们只是改制,又不是取消,况且皇上若真下令取消科举,臣可是第一个不答应的。”刘鸿渐沉声道。

科举制度从长远来看,实在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可以这么说,在取仕制度上,华夏民族远超西方一千多年也毫不为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贫苦百姓对于上层阶级的质问,而科举制度便是平民的上升渠道。

这条上升渠道实在是太重要了,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依然如此,刘鸿渐倒是没有说假话,倘若朱慈烺一怒之下真将科举取消,他第一个就会站出来反对。

只是,科举发展到现在,实在是有些畸形了。

科举自隋而始,完善于唐,兴盛于宋明清,虽大体章程没有变,无外乎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书生名号不外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但是所考内容却是有很大的改变,唐朝时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到了两宋便逐渐偏向于诗赋、文章还有明经,明经者,说白了就是背书。

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让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然后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

后来老赵家也意识到了问题,对于科举也进行了一次改革,把背书和作诗给取消了,只考时政问答,提出对时政的想法然后给出解决办法,最后再从四书五经中挑一句话让考试写一篇作文。

可到了明朝,老朱家一开始的俩开国皇帝吃了没学问的亏,使得科举又重回了背书时代。

明朝乃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也是最严苛的,程朱理学大行其道之后,明朝文人更是使出了杀手锏——八股文。

八股取士正是明朝的杰作,其始于明朝,被废除于清末。

八股文实在是当时的官员闲的没事给后人找麻烦弄出来的,想想也是啊,自己那么辛苦寒窗十年爬上了高位,自然也就想让后来人知道自己有多不容易,科举有多困难。

而八股文便是卖弄自己才学的最好手段。

所谓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科举写作文时有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骊四骈六,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甚至字数都有严格的限制。

说句祖国的花朵不大喜欢听的话,如果将高考比作地狱,那么明朝科举肯定是第十八层。

如果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科举便是走钢丝。

问题就出在这里,考这些有个蛋用!

你骊四骈六写的牛逼,你会打仗吗?

你之乎者也玩的贼溜,你会做蛋炒饭吗?

两手不沾阳春水,开口孔子曰、孟子曰,连知道身上穿的、手里用的怎么来的都不清楚,就这些人除了个别的本来脑子就牛掰的大佬外,考出来的都是衣冠禽兽尔。

问题还不完全在这里,科举若要改革,八股文倒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只是文章格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内容。

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可都是儒家的经典,倒不是说儒家有多不好,儒家其实完全没有问题,放在百家之中也是翘楚,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统治阶级。

但是,从长久来看只注重儒家就得不偿失了,中国古代自宋时科技发展速度达到顶峰而后开始走下坡路,从制度上讲,就跟独尊儒术脱不了干系。

儒家注重的是修身、齐家与治国,然而这只是针对上层建筑,工业发展需要墨家的工程学、需要法家的律法学、需要、需要农家的农学、更需要兵家、纵横家……

缺了哪一样,这个社会便是不健全的,即便朝廷以儒家治国,也不应舍弃这么多的门类。

倘若千年来当政者不过分打压,华夏民族必然不会变成后世所言不注重统计总结的民族。

这锅,儒家不用背,儒生们得背。

“此乃千年来的定制,朕怎会取消科举,只是刘兄以为,这科举当从何改起?”朱慈烺知道刘鸿渐是在开玩笑,只是身为局中人,他还真不知道这科举怎么个改法儿。

第676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听了朱慈烺的话,刘鸿渐真想给这厮一个糖炒栗子(脑瓜崩),且不说其他方面,在关键问题上小朱与老朱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依稀记得两三年前,每逢遇到难办的事儿,崇祯大叔都是一句怎么办,或者直接是你看着办。

现在到了小朱这里,竟然还是这样,这真是让刘鸿渐蛋疼。

首节 上一节 780/10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时空穿越少年

下一篇:回到古代做神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