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713节

技术人员看重的则是专业能力,甚至很多人都有藐视权威的心理,但是他们缺乏管理能力,一个个心高气傲,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结果就是各自为战如同一盘散沙。

第八百二十七章 五年任务与二十年规划

陈伟这些人提出要到刘琅的公司工作,虽然他没有明说,到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说明,现在华夏工业已经就有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很可能就是因为某些原因引起了一些领导的不满,比如说工资待遇过高等等。

刘琅在时,自然没有人提出意见,熊教授在时也能压住阵脚,但两个人都离开后显然他们就群龙无首,现在一群年轻人还在一起靠着热血努力工作,但时间久了,恐怕就不好说了。

这些人都是人才,但没有一个领导人带队,这些人才是无法凝聚在一起的,陈伟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可并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熊怀志其实也不是,但他有威望,别人都听他的,就像是一个家族中的大家长。

做为一个企业,即便是科研型的企业,它终究是要面对市场的,现在华夏工业还没有直接面对市场,很多问题都没有显现出来,如果以后走向市场,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刘琅都帮不上忙,这就需要领头人的“真功夫”。

刘琅可不希望好好的一个华夏工业还没辉煌过就开始衰败,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自己来管。

可是华夏工业毕竟是国家的,就算自己如何受到国家重视,也不能说抢就抢吧,要是自己真的把陈伟这些人都挖到自己的公司,即便别人表面上不说什么,也会在背后说三道四,觉得刘琅是为了私利,好处都是让你占了,国家却损失惨重。

预想取之,必先予之,刘琅两世为人智力超群,要是这点道理都不懂,就白活四十多年了。

刘琅要做的就是暗度陈仓,第一步是让华夏工业和北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起来一同进行阜城的改革,可以达成合作协议,统一归自己管理。

自己全权负责工业特区的一切改革,这话可是白为任说得,而且王振东还是以工业部的“副部长”为自己“保驾护航”,这就如同古代的钦差大臣,包括华夏大学和地方政府谁敢不服?然后刘琅再慢慢渗透,让陈伟这些人为我所用。

但华夏工业科技也不能就“荒废”,刘琅还是会大力培养新一代的机械技术人才,依托华夏大学,人才永远不会缺。

这就是刘琅的第二步,同时他还有第三步,那就是北方工业集团取得成绩后,那时所有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是唯一一家可以和美国、德国、英国、岛国相抗衡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他企业都不成。

到那时,他就可以开始“吞下”对方了,好的成绩才是谈条件的准则,没有成绩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人听你的,吞掉你的国企,高层们还会非常高兴,这才上上之计。

当然,这些事现在还不能说,只能慢慢布局,首先还是要把华夏工业拉过来,两家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阜城的工业建设,这个提议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国家建立工业特区可不仅仅只是个名字而已,也不是说只让刘琅在阜城“折腾”,那是要让整个国家的工业行动起来。

看看国家对工业特区的规划就知道了,未来的阜城将会是拥有国家工业企业最多的城市,这些企业各自生产不同的工业产品,同时又形成产业链条,进而提成产品科技含量。

然后以阜城为中心向外辐射,释放技术优势,带动辽北省的工业水平整体提高,将辽北省打造成国家的工业大省、工业强省,争取在二十年之内把国家的机械工业技术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

这就是国家对阜城和辽北省的二十年规划设计目标。

当然,这是长远的目标,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完成一个五年短期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阜城要在五年内整合全市的工业企业,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制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完成阜城工业由老久落后向国内一流水平的转化。

这个五年目标就是国家交给刘琅的任务了。

实现五年目标任务,那么辽北省二十年目标就开始实施,如果完不成五年目标任务,那就要看五年后阜城达到什么水平,要是差一点,或许接下来的二十年任务也会实施,如果差很多,那这个任务恐怕就会半路夭折了。

国家也知道工业是强大之本,辽北省原本就是工业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国家也知道,自己的工业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西德的一家三流机械制造公司做出来的机床就比国内最好的机床厂产品还要好,这种差距都有种绝望的感觉。

如何提升国家的机械制造水平?这就很复杂了,金钱、人才、技术,政策等等,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整体工程,各种因素缺一不可,但是如何具体实施,这就不是谁都知道的了,要进行具体的尝试。

这个尝试的人就是刘琅,地点则是阜城,刘琅是人才,而且是公认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天才,是最适合的人选,之所以选在阜城,这里面有刘琅的因素,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国家高层可不会因为阜城是刘琅的家乡就二话不说把工业特区的地点放在这里。

如果论工业基础,沈城比阜城强的多,它应该是最适合的地方,但是沈城可是一座大城市,拥有数百万的人口,工人的人数就有两百多万,尤其是西铁区,里面都是国家规模的大工厂,每年创造的利润高达百亿,谁敢拿它们做实验?做好了还行,做不好那就成了罪人。

相比较之下阜城就有很多优势了,工业品类不少,但是没有几家盈利的,就是不改革用不来多久也要倒闭,另外这里的机械加工行业不算是支柱产业,煤炭才是,即便搞砸了,只要煤矿不黄,老百姓的生活就没问题。

搞好了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搞不好对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充其量也就是几亿块钱白扔了,损失虽然不小,但国家还是能够承受的。

所以把阜城当做工业特区还是国家平衡利益的结果,当然,辽北省还有几个城市也具备条件,比如安山市、福顺市,但刘琅是阜城人,最后就把定下了阜城。

虽说阜城是个小地方,但既然定位工业特区,那麻雀虽小也要五脏俱全,各种条件一个都不能少投入、人才、政策都要给予。

第八百二十八章 还得靠自己趟出一条路来

国家已经通过工业部号召全国的工业企业支援阜城。

但国家这种号召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口号,并没有具体行动方案,你说让南京机床厂办到阜城?人家干的好好的,你让搬走就搬走?这不太现实,一个不小心就要弄巧成拙。

就像当初的深市,国家也说要支持他们,但是最后只给了三千万人民币,其他的毛都没给一根,更多的还是在政策上的支持。

即便是政策上的支持,也得你自己去要,要一些符合自己发展的特区,因为是特区嘛,没有人会知道特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阜城就是这样,国家给你每年两个亿的资金,又给你很多财税政策,这些比当初的深市还要多,毕竟现在国家有钱了,比当初深市起步时要好得多。

那如何发展呢?还得靠阜城自己趟出路来,你自己能搞定的就自己搞定,实在是自己搞不定的再去找国家,但这也要有一个限度,不能狮子大开口。

比如刘琅说要把沈城的某些大型企业帮忙,找一些技术人员过来帮忙没问题,如果要把整座企业都搬过来,这就有点过分了。

不过刘琅要把华夏工业搬过去,这件事难度就很小了,要是在阜城成立一家分公司就更容易了,基本上不会有人反对。

因为华夏工业和那些企业不同,原本就没有多少人,满打满算才六十多人,还都是科研人员,再说了,华夏工业的宗旨就是成为全国最好的机械工程的科研机构,跟着刘琅到阜城参与工业特区的建设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刘琅提议让华夏工业在阜城成立一家分公司时,陈伟等人都是连连点头,这样他们就可以和刘琅一起工作了,不过这件事要华夏大学同意,还得交给刘琅去说,别人没有这个力度,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刘琅当然“义不容辞”,他都不需要找华夏大学的校长,直接去找高层说一下就ok了。

接下来刘琅又在车间和实验室里走了走,然后又随意提出了一些现在华夏工业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惊得大家逗啧啧称奇。

神童果然厉害,怪不得那些老人儿们看到他就好像看到了“亲爹”,那些新人们一下就服气了,而陈伟等人更是确信跟着刘琅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他的本领高深莫测,远远超过自己,熊教授也不成。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看港岛一位名叫金庸的人写的武侠小说,陈伟心里就有了一种感觉,觉得刘琅的水平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王重阳,一身本事高绝天下无人能敌,至于说自己这些人,恐怕也就是江南七怪的水平,普通人跟他们没法比,但到了洪七公这种高手面前连逃跑的能力都没有,至于说跟王重阳相比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或许熊教授能相当于洪七公、黄药师这样的高手?

陈伟也不确定,毕竟这几个高手跟王重阳相差不远,但通过刘琅随意提出的那几个问题看来,可能熊教授跟他也有很大的差距!

陈伟的猜测没错,如今刘琅的水平真的比熊教授高出很多,在他眼里,华夏工业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很好解决的,要是由他带领大家,只要一年时间,华夏工业就可以再次突破几项关键技术,如果让熊教授带领大家,恐怕五六年也取得不了这么多的成绩。

这是一定的,刘琅在美国接触到的都是世界顶尖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数都是最近二三十年才成型的,熊教授再厉害,这些年也只待在国内,对世界机械领域的发展知之甚少,他的知识结构已经过时了,两者的差距自然是不小。

别说是跟刘琅相比了,就是陈伟这些年轻人再跟着刘琅学上一两年,他们的水平也会超过教授,这就是发展的趋势,不是说谁的年龄大他都本领就大。

但是熊教授他对知识刨根问底的探究和对国家工业的贡献不是谁都能有的,这不是靠着学习就能学到的,而是要有一颗对工业的执着心和对国家的忠心,是一种崇高的信念,知识谁都能学,但信念不是谁都有的。

中午刘琅在这里跟着大家吃了一顿中午饭,华夏工业的食堂原本就很好,平时都是三菜一汤,每餐必有一样肉,这伙食不亚于高官别的食堂了,今天陈伟特意让食堂的大师傅多加了两个硬菜,一个是酱猪头肉,一个是红烧牛肉,还买了几箱健力保饮料,因为老人儿们都知道刘琅喜欢喝可乐,只是刘琅现在改了习惯,开始支持国货了,所以就买了几箱健力保,这个饮料的知名度在国内已经超过可乐了,如此丰盛的午餐让所有员工也跟着沾了光。

首节 上一节 713/7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在90年代

下一篇:重生大唐当奶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