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736节

而且在着一个月时间里,他几乎每一天都下面调研,阜城市三县五区让他走了个遍,尤其对煤矿格外的重视,有一次还下到矿底和工人们聊天,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也了解了不少问题,在外人来看矿务局是一个好地方,工人们的工资很高,但实际上矿务局已经在很多方面有了问题,比如基层工人们对平均主义很不满意,他们工作最艰苦,理应得到的最多,但是到手的工资并不比那些坐办公室人多多少,跟双方的贡献完全不匹配。

这的确不公平,可也没办法,矿务局数万职工,八成以上是办公室人员,这么多人是很有话语权的,说白了,工资就是由他们定的,他们总不能自己给自己定的太低吧,每年国家给矿务局的钱就那么多,一线工人多了,其他人就少,所以最后只能平均主义。

如果这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好好工作也可以,但是宋立峰发现很多人都不务正业,天天无所事事,甚至还存在偷偷把公家东西拿回家的现象,并且还是普遍现象,这样的企业能长久吗?才怪!

而且宋立峰做为工业部的干部,他知道很多国家层面的事情,现在国家发展很快,能源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对石油、煤炭的需求几率增加,以前国家还是石油出口国,甚至十年前石油出口额占到了国家外汇的四五成,但这几年石油出口越来越少,八成以上都自己用了,再这么下去,国家就会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

煤炭倒是够用,但可也是一个大问题,国家在煤炭采购方面还是采取计划经济,一吨煤炭的采购价格大约是一百块钱左右,改革开放后,有一些国外的煤炭企业想加入到国内的煤炭市场中,他们的价格低的吓人,一吨煤炭从本国挖掘出来,再运上船,穿过数千公里的海洋之后到岸的价格也才七十多块人民币,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煤炭成本远小于国内,如果真的放这些企业进来,那么国内所有的煤矿都将倒闭,一个不剩。

当然,国家不会对这样的企业开放,可问题是他们的煤炭价格真的是很低,国家也希望自己煤炭价格降下去。

国家的煤炭价格为什么远高于国外的煤炭?宋立峰通过这一阵子的调研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

很简单,国外的生产力很高,现代化挖掘降低了大量的成本,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同样年产百万吨的煤矿,国外先进的企业也要一两千人就足够了,而国内企业至少得万人以上,如阜城矿务局这样的年产七八百万吨的企业,职工都有五六万人,这是多么大的人力成本?是国外的十倍都不止。

宋立峰发现了这些问题,也在思考如何解决,这就非常难了,需要继续研究,他自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阜城矿务局的方案,即便不能完全解决,能解决一部分也是好的,这自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要考虑方方面面,制定一个完善的规划,工业特区就要做出个特区的样子来。

当然,他现阶段的任务还是协助刘琅将工业集团建立起来,这件事做的很好,尤其是赵先锋,别看一副官场老油条的样子,但做事还是不含糊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让这五百亩的荒地焕然一新。

“刘总,我看到十一月份这建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时我们做什么?”

宋立峰询问道。

“只要可以使用,我的设备就能搬进来,我已经在全国购买了不少设备,这些设备应该在一个月内就会运到阜城,另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收购阜城的企业,只要将这些企业的设备和工人消化掉,工业特区第一步就算实现了,这是基础的一步,只要能够完成,接下来就好办了!”

刘琅拥有十二套国内最先进的机床,再加上他脑海中的知识,他的公司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但北方工业集团能否成功他却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为北方工业集团不仅仅是要制造出好的机床,关键还是要带动整个阜城的工业发展,这才是最关键的。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是人才,这种人才不是光靠什么专门的培训能够得到的,而是要建立起成熟的工业体系,在体系中培养人才才是长效机制,这样的人才才能自我提升。

这个工业体系就是通过改进阜城现有的设备来实现,让那些工人在设备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刘琅的要求。

宋立峰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我明天就召开全市大会,阜城正式进入改革阶段………对了,刘总,第一批收购的企业有哪几家?”

“这是名单,这几家企业一定是要收购的!”

刘琅递给宋立峰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名字。

第八百六十二章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重工业城市

“阜城市轴承厂、阜城市床一厂,阜城市轧钢厂、阜城市轻工械厂!”

一共是四家企业,不算多,而且这四家企业都处在半停产状态,工人的工资只开百分之十。

宋立峰挺感动,因为这四家企业经营状况很糟糕,完全够得上“特企”的标准,达到“特企”标准的企业完全可以将其卖给私人,只是阜城没人有那么多的资金,也没有人有那么大的魄力,刘琅只是顺推舟买下它们,这不会引起任何争议。

如果刘琅开口要那些效益不错的企业,比如总厂、矿山设备厂、冶金配件厂等,那宋立峰也会毫不犹豫,特区嘛,就是要走一些“不寻常”的道路,可要是那样的话就会引来一些麻烦,比如说贱卖国有资产了、让企业员工受到损失了等等,刘琅没有这么做,足以显示他的品德,当然,这也是刘琅的自信,收购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干什么?那显示不出本领,用一堆破烂拼出一件宝贝才叫本领。

“这些企业没有任何问题,我明天就开会落实安排,顺利的话,等这些厂房建完,工厂里的设备就会拉过来!”

宋立峰毫不犹豫的回答。

“设备不重要,重要的人才,只要有人才,一家企业才会成功。”

“嗯,没错!”

宋立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刘琅和宋立峰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又是一个难题。

半年前王振东就带着一帮人和熊教授来到阜城开始进行一次持续个多月的工人培训,参加培训的人数有近两千人。

这些人接受了系统的械工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只要用心学都能有很大提高,最后二百多人学的不错,其有几个人还受到了熊教授的重点培养,一直跟在了他身边。

这些人的名字和所在单位都被记录在案,不过那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次培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还以为是首都高校搞的“扶贫”活动,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了工业集团的储备干部。

但要想让这些人到北方工业集团工作并不容易,当初孙明凡成立“格美空调厂”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即便孙明凡答应给那些留下来的工人更高的工资,最后也有一大半人选择离开重新回到其他国企工作。

他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有更高的收入,但是更担心的还是以后的养老问题,国企虽然工资不多,可退休后起码有保障,你私人企业说得天花乱坠,谁知道以后怎么样?万一干两年破产了他们怎么办?国家企业总不会破产吧。

就是这种思维模式让很多人都对那些私人企业有着顾虑,首都都如此,更不用说阜城这种地方,这里个体户才刚刚起步,所谓的个体户就是私人小卖部,买点烟酒糖茶这样的副食品,连私人企业都不算,而且这样的个体户是会受到其他人歧视的,觉得这是一种很卑贱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你让那些工人放弃原有的工作跑到一家私企工作,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这就是老百姓的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在老百姓心,带“国”字头的企业就代表着国家,那是万万不会有问题的,可是他们却忘了,带“国”字不假,但后面可是还有企业呢,是企业就有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企业的性质才是最显著的,除非这家企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这样的企业国家宁可赔钱也不会让它破产,除了这些企业外,其他的企业当不能盈利时,短期还能坚持,时间一长国家也受不了,最后只能放弃。

其实现在很多国家企业就已经有了这种趋势,厂原来的职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先不说养老问题,就是工资已经差了将近两倍,算是其他待遇那双方的收入基本上差了倍左右,也就是人家干一年相当于你干年时间,那人家干上十年基本上把你的养老金都赚了回来,所以格美空调厂的职工是很有优越感的,有的工资高的工人都不去想什么退休金了,他们觉得自己用几年的时间就能把退休金都赚回来,这些钱放在银行里每年利息都能够自己吃喝。

但是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在阜城还没有,要想劝说那些工人到北方工业工作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情,不过即便难也要做,宋立峰准备要开一个企业动员大会。

两天后,阜城市最大的,能容纳五百多人的工人化宫里座无虚席,

阜城市的领导班长都坐在主席台上,另外王振东和刘琅也坐在第一排。

主席台上空拉着一个巨大的条幅,上面写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重工业城市,向国家和人民汇报,这个标语非常超前了,放在全国来说也是很罕见的。

解放思想是全国各地都在喊的口号,也是改革开放最核心所在,只有放开思想上的禁锢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让国家和人民富强起来。

向全国和人民汇报,这句话非常具有时代的气息,从建国时就常常使用,比如:大干百天,向国庆节献礼………。

在这个时代,你走在任何一个城市这两句标语都随处可见,这是时代的烙印。

但是大胆创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句话就没有那个城市能够写出了,即便是做为改革最前沿的深市,也只是写出: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标语,比较之下跟阜城的标语还有不小差距的。

在其他城市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国外落后的技术赚钱时,阜城已经把创新放在了首要位置,其他城市还在努力增加收入让老百姓过上温饱生活时,阜城已经提出要建立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口号,这样的口号其实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二十年后倒是随处可见。

这两句口号其实是刘琅提出来的,看似很超前,但对于工业城市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阜城跟深市不一样,深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商业优势,这一点不是阜城,乃至整个北方城市所能相比的,跟他们比商业纯属找死,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要比只能比工业制造,而工业制造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技术,如何提升技术?那就是要创新,创造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创造出连美国人、岛国人和德国人都没有的技术,这样的工业企业才会长盛不衰。

首节 上一节 736/7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在90年代

下一篇:重生大唐当奶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