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第1379节
他思来想去,既然这江山注定不能在罗氏手中了,他宁可给张轩,也不愿意丢给鞑子。不管怎么说,张轩也是罗家的女婿。但是而今罗玉龙这个大夏皇帝仅仅是一个空头皇帝而已。能做的,仅仅是尽量给张轩一些助力。
那怕是名义上的。
更多就要看张轩自己了。
武昌城中。
张轩处理着各处政务。
首先是重庆之战,吴三桂已经退兵,面对贺虎头的坚壁,吴三桂攻之不下,不得不撤退。但是夏军在四川之内的所有势力也被清除了,只剩下重庆一府,这个桥头堡了。
吴三桂占据川中大半,一时间不像是当初在成都城中气息奄奄的样子,张牙舞爪,到处招兵买马。看上去实力雄厚,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还有就是襄阳之战。或者说,第二次襄阳之战,再次打响。
清军郑亲王面对襄阳坚城,猛攻不已。而襄阳自从上次大战之后,重修过来了。可以说是大夏的重点工程。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修建成这襄阳坚城。
此事的襄阳与樊城隔江相望,中间有浮桥相连,水道之上又有不少的船只。可以说是铜墙铁壁。但是清军郑亲王也不是吃素的,打起仗,都是裹挟百姓,八旗士卒仅仅是在后面压阵而已。
一波一波的大战。
面对敌我双方数量上的差距。
张轩不得不派许都在襄阳以南接应,随时准备水道支援。或者防备清军绕过襄阳南下。
同时,在信阳战事也打响了。
清军一支偏师想要拔掉信阳这个钉子,袁时中主力尚在,而且清军的仅仅是偏师,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并不是太大的。故而信阳之战,却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
一时间好像分不出胜负来。
但是这里的局势很容易受到其他方向战事的影响。
张轩要处理的还有江西方面的事情。
也辛亏张素一直在江西任职,在江西本地相当有影响力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张轩广东军队,进入赣州之后,就被挡住了。
听说,为了这一件事情,张素也用雷霆手段,杀了好几个大员才压了下来。
只是大军进入江西之后,张轩这边的准备也被清军两面夹击拖延住了,只能暂时停下脚步。
这个时候,对张轩来说一个好消息来了。那就是李辅国终于来到武昌。
说起来,李辅国也不容易。他从扬州城中出来,到达武昌城下,可以说是千辛万苦,不仅仅要躲清军,也要躲夏朝官府,谁知道而今各地官府之中到底听谁的。
钱谦益能一力把持朝政,可以说门生故吏遍天下。大部分文官都是钱谦益门下的。
这份影响力从不能小窥的。
所以李辅国来到比预计的要晚上数日。
不过,来了就好。
李辅国到了武昌之后,连忙沐浴更衣,换上了宦官服色,与他的干儿子一起,对张轩宣旨。
张轩立即请了武昌城之中所有的文武官员来接旨。
李辅国朗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事艰难,贼人犯阙,征南大将军郑国公忠勇可嘉,特以召以勤王,望大将军能深解朕忧。”
如是等等。
也不是太长,就是一封勤王诏。
不过这封勤王诏一出来,却帮了张轩大忙了。
张轩从广东一路而来,说实话,是非法行为,违反朝廷体制的,只能说事急从权而已,虽然王龙愿意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张轩继续东进的话,其他人就愿意合作了。
否则张素为了这一件事情,也不会动用刀兵解决问题了。
而今有这一封勤王诏,张轩的所做所为,就是合理合法了。
即便钱谦益阻拦,张轩也有说法了。
张轩接过圣旨之后,一番谢恩就不用说了,李辅国似乎也着急了,直接问道:“大将军,陛下在扬州日夜盼着将军,却不知道将军何时南下?”
张轩说道:“此去东进,是要防清军渡江,故而我已经派了周辅臣将军带领本部人马东进,只要有周辅臣将军在,清军决计不可飞跃长江的。”
李辅国笑道:“如此甚好,却不知道大将军何时去主持大局?”
张轩心中一叹,暗道李辅国果然是一个激灵人,听出了张轩的推托之意。
并非张轩有意推托,他家人老小,都在南京,张轩岂有不担心的道理。只是而今湖北的压力也不小,清军大举压上来,第一波攻势还没有过去。张轩这边轻举妄动,一旦清军打破襄阳,张轩非但不能救东南,恐怕湖广之地,也不能保全了。
只是道理是这个道理,在这种君臣氛围之内,却不好直说,张轩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说?难道说湖北战事危机,皇帝哪里就先放一放?
第三十章 天下震动二(修)
这话是万万说不出口的。张轩说道:“不日大军出动之后,我就会去主持大局。”
但是李辅国是什么人,他或许在国家大事之上没有天分,但是在察言观色,揣测人心上,却是一等一的高手。张轩搪塞的话,如何听不明白,但是他更明白眼前的局势。
太监的权力从来是源于皇帝的。
或许之前,张轩要给李辅国几分面子,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不管张轩是真话还是假话,他只能接着。
“大将军,大事不好了。”一个人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
张轩勃然大怒,说道:“怎么回事?”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