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末求生记

明末求生记 第1624节

“不过,说起了各地的税吏就差了一截了。”

刘文秀问道:“如何差了一截?”

船老大说道:“这些税吏们虽然也有一些从军中退伍下来的老爷们。但是还有一些是旧人。他们在前朝伸手惯了,虽然陛下在西京登基的时候,大杀了一批。但是这才一年左右,就固态萌发了。不过,总就被之前那些人的下场给吓到了,不敢多伸手。也不是揩油几个铜板而已。就当是辛苦钱了。”

刘文秀说道:“当真如此?”

船老大说道:“我骗主家干嘛?主家如果不信,到了夷陵可以看看。”

刘文秀说道:“倒要见识一番。”

真因为刘文秀了解世情,才知道各关口的税吏是多么的可恶。

长江上,有不知道多少关口。有国家设的常关,数量不多,都在险要之处,比如鄱阳湖与长江交接的地方湖口,就有一个关卡。

在明朝的时候,这些关卡一年能有十几两银子的进项,也算是国家正税之一。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关卡,甚至一些官员太监私设的关卡。

刘文秀从朝廷公文之中,有撤除私设关卡,整理地方关卡,一律归为户部直辖的命令。

还有一些细则,不过刘文秀没有太注意。

只是没有想到,张轩能遏制住了这样的情况。

毕竟以刘文秀的了解,明代各关卡要交给胥吏与官员的贿赂,甚至比正税要多好几倍。

随着张轩的登基,他之前的一些政策,也被人翻了出来,比如大规模清洗胥吏阶层。

刘文秀心中冷笑,暗道:“不过是义父等前辈的故计而已。”

的确,不管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罗汝才等人,破城之后,穷苦百姓受难不多,富裕人家或许破财,但是如果抵抗不顽强的话,性命或许能保全。乃至如果是一个清官的话,连官员的性命未必不能留下。

但是有一种人,是决计活不了的,就是胥吏。

盖因这些胥吏是直接接触百姓的,种种刻薄之处,被百姓恨之入骨。义军万万是不可能放过他的。

张轩不过是将这一件事情,扩大化,规模化而已。但是刘文秀却骗不了自己。

毕竟当初他们在成都秉政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杀胥吏,甚至张献忠杀人更多。但是光杀人管用吗?

刘文秀太明白过了。

他也知道,他看见的仅仅是杀人。而不是杀人后面的体系。

刘文秀骗不了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新朝新气象吗?”刘文秀暗道。

因为张轩麾下有大部分士卒都出自社会底层,如刘文秀一般熟知民间疾苦。故而张轩以这些人为根基,清理胥吏,将一些伤残老兵安置在这些看似位不高,但是权很重的地方上。

再加上张轩合理的安排统合,才有这样的效果,不知道费了张轩多少心力,当然这也是因为长江水道是夏朝的血脉所在,对于立足南方的政权来说,这一条长江水道再重要不过了,是张轩重点的关注地方,沿江所有的税卡,知县,等官员,每一个人的履历,张轩都一一过目,才有而今的气象。

但是这种运动式的清理,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就是张轩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

不多对于刘文秀来说,这已经够震撼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刘文秀说道:“这张轩莫非真有天命不成。”

张轩毕竟不是在大明民间长大的,对明朝的社会底层了解不够,很多事情他看不眼。但是刘文秀却知道,天下百姓要求的不多。

张轩这样大清理,看似没有减税,但是实际上,已经相当是减税了。

南方的底子比北方好,百姓大喘这一口气,就能缓过劲来。在张轩的政令之下,社会秩序仅仅是简单的恢复,就让百姓满足了。

而且刘文秀也知道,张献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他同样也做不到。

刘文秀望着滚滚长江,长出一口气,连心中那一口气也出了。

第四十三章 盐商

“如此真的好吗?”张轩皱眉说道。

“陛下,欲在短时间凑够供应全国的盐。恐怕只有这个办法了。”姚启圣说道。

此刻的姚启圣脸上有一分风霜之色。

短短一两月之间,姚启圣从浙江到广东打了一个来回,将三省所有的关于盐业的文书都查了一个遍。所有盐场都视察了一下,虽然这种视察,只能说是走马观花一般。

但是也让姚启圣对大夏境内的盐业有了充分的了解。

所以他在回来的路上,他就提出了自己的盐政方案。

他这个户部尚书,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产盐太少,因为中国产盐最多,价格最便宜的就是两淮盐,号称两淮盐,天下咸。虽然明代盐政划分销盐区,但是两淮盐常常有跨境销盐的举动,就可见是两淮盐业产盐最多,成本最低。

第二盐课太少,虽然盐乃是大明朝廷最重要的一项收入,但是这一项收入,比起宋,比起清来得并不多。甚至要少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就朝廷来说,最重要的是两淮盐,浙江盐,福建盐,广东盐,山东盐,河东盐,四川盐,一般都是被压制的。

河东盐与四川盐,还好,并不是海盐。但是其他地方的海盐,朝廷的投入也不够,收入自然也不多。

当然了以明朝烂成一团的政事,想来真正入朝廷手中的盐课,未必比得上官吏上下其手所得的多。、

姚启圣作为户部尚书,虽然很多权力被张轩侵夺了。比如清丈田亩,整顿赋税,这事情本该是户部尚书来做,却被张轩分给了阎应元。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并不为朝廷的财政问题负责。

故而姚启圣也一心想办法,为朝廷多征一些赋税。

故而保证并扩大盐课,是他一心想做的事情。总就不可能,为了百姓吃上盐,朝廷不征税,反而倒贴好多银两。

第三,就是投入太少了。

首节 上一节 1624/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