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第1629节
张轩固然念及旧情,想提拔杨绳祖。但是也不能乱来。
毕竟张轩秉政大权,最重要的不是私情,而是法度公平。纵然张轩想提拔他,也只能给他多安排一些立功的机会,而不是硬生生的拔上来。
所以杨绳祖在地位上,比其他将领低了不少。
如今想想,这个机会的确不错。
对杨绳祖的眼力,张轩是信得过的。张轩与杨绳祖并肩作战多年,对杨绳祖的能力还是信得过的。
“好。”张轩说道:“就他了。”
在张轩的督促之下,双方在重庆的谈判进展很是顺利。不过这顺利都是在盐上面。
刘玄初来之前已经得到了吴三桂嘱咐,故而见价格差不了多少,自然要答应下来。
双方一商议好,源源不断的川盐,就顺着长江东流而下,进入两湖之地。
两湖的盐价顿时下降了不少。
不过,并没有下降多少。因为长江之上,夏军水师都从北岸走私过来的两淮盐,大加查抄,倒是查抄了十几船之多。
两淮盐进入江南的渠道顿时断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轩不过是用川盐换了淮盐,每月外流的银钱并没有减少了多少。
但是给谁不给谁。却是大有问题。
只是,谈到马。刘玄初却没有答应下来。毕竟这一件事情他没有得到授权。
于是杨绳祖赶到了重庆,传达了想要去成都与吴三桂谈的意思。
刘玄初不敢擅自答应下来。只能说回去回禀吴三桂。
成都蜀王宫。
吴三桂将这一件事情,告诉方光琛。方光琛说道:“夏帝醉翁之意不在酒。”
“马也是要谈的,但是本意恐怕就是离间朝廷与王爷。”
方光琛本想说王爷万万不可上当,但是回想起之前的种种,语气微微一转,说道:“何去何从,还请王爷善加思量。”
方光琛对清廷没有什么忠心。但是他之前与吴三桂之前,说得上是亦幕亦友。
但是时间变迁,却回不到过去了。方光琛越发感觉,吴三桂的心思越是莫测。
方光琛,也变得慎言慎行起来。很多心理话都要藏在心中了。
吴三桂起身在宫殿之中踱步,空荡荡的宫殿之上,唯有宫殿上地板光可鉴人。倒影出吴三桂低沉变幻的脸色。
忽而,吴三桂的脚步猛地一停,说道:“就让他来,我倒要看看张轩弄什么把戏。”
方光琛说道:“那朝廷?”
吴三桂冷笑说道:“朝廷能耐我何?”
方光琛心中却不这样想。他看出吴三桂不是成大事的人,心中没有定见。见清廷而今势弱,心中就有其他心思,但是让他直接反正,投靠张轩,吴三桂又不敢。如果北上反攻清廷,也是断然不会做决定的。
这种拖拖拉拉,当断不断的作风,能成就什么大事。只是方光琛已经上了吴三桂的船,下不来了。
第四十七章 顺治纳妃
正如之前所言,这么大规模的川盐出川,根本是瞒不过人的。
这边第二批食盐还没有到达重庆,两处奏报就已经飞报北京。一处是扬州,一处是洛阳。甚至扬州的奏疏来的还快上一些。洪承畴说得是南朝在长江之中的巡查忽然收紧,盐商损失惨重,汪氏族长汪文德被扣押。
多尔衮对这个汪文德还是有些印象的。
多铎的奏报之中说过,打到扬州之中,这个汪文德曾出家产资助大军,至于是几十万两了,多尔衮一时间想不出起来,他的脑袋似乎一想到关于多铎的事情,都会偏离重点。
他索性不去想了,不过一奴才而已。
虽然向江南出购食盐。几乎是清廷的官方行为了。但是有些事情,清廷还是不好出面,自然要一个人操持,汪文德这个人选就出现在清廷的眼中。不过,正如多尔衮所想。
这人损失了也就损失了。在多尔衮心中并没有什么分量。
多尔衮再看了洛阳的奏疏。
其实洛阳的奏疏是转呈的。乃是清廷埋伏在湖北的细作,将川盐大规模出川的事情,传给了清廷,从洛阳转呈上来。
“吴三桂。”多尔衮手中掂量着两封奏疏,用手指轻轻的敲着。心中暗道:“你挑的倒是好时候。”
什么好时候?
正是顺治纳妃的好时候。
之前商议过了,为了拉拢汉臣,顺治纳两个妃子,一个是孔四贞,一个是左氏。
孔四贞就不用说了,之前说过了,乃是孔有德的女儿,而左氏正是出自西北将门之中。爷爷乃是明代名将左光先,父亲乃是从孙传庭出征的左勷。不过,左光先先投李自成,后与白广恩等人一起投降了清廷。
这些人在清廷眼中都是要被压制了。故而都被收拢在京师挂一个闲职而已,还收入汉军旗之中。
这些老将打了一辈子仗,而今这种近乎阶下囚的局面,很多人都心情郁郁,乃至于一病不起,其中就有左光先,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左光先就一命归西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左光先死了。清廷才选中了左氏。
原因很简单,左光先与其他人不同。左光先乃是榆林将门出身,在西北将门之中,广有声威。当然了左家在西北将门之中,并非第一流之门户,第一流门户是谁?是尤家。
只是尤家抗衡李自成榆林血战,全家殉国了,连一个遗孤都没有了。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