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的美利坚

我的美利坚 第263节

所以很多报纸仍然采取明显偏向帝俄的态度,对日俄战争进行关注。拉蒙赫斯像是很多南方的人一样,看到的都是这种报纸。

“啊,不是,是联邦政府推行的反托拉斯法。”谢菲尔德一阵卡壳,好不容易才重新组织好语言道,“现在北方证券公司正在和明尼苏达州打官司,现在是在明尼苏达州,但实际上是对上了联邦政府,联合公司也是合众国其中之一的大企业,而且和杜邦公司的价格大战还在继续,一定要关注这件事。我本人现在走不开,你负责的汽车行业,联合汽车公司的市占率已经到了百分之八十,虽然我们并没有使用不正当的手段,阻止竞争对手的出现。但是你应该明白,确实很容易被盯上。”

“所以呢,你需要跟进这个案子的进展。”谢菲尔德盯着拉蒙赫斯的眼睛道,“你是代表我去的,带上联合公司的法务部,从当中积累一点经验,别到时候轮到我们了,再被弄的手忙脚乱。”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老板,那我是等你参观工厂之后去,还是马上就启程。”拉蒙赫斯答应下来,但像是想起来什么,开口问道。

“我就是去随便看看,还是这场官司比较重要。”谢菲尔德摆摆手道,“别搞得像是多多么郑重是的。”

奴隶主在总统女儿面前,竭力的塑造着理想大于财富。虽然财富是最直观的优点,但是思想上更高一筹的良心资本家形象,汽车行业虽然已经不怎么新了,但还是很适合作为联合汽车公司的实力展示。

休斯顿的汽车工厂和新奥尔良的汽车工厂定位不同,新奥尔良的汽车工厂是生产走量的车,同时肩负着吸引人口的作用,虽然城市强大肯定会开地图炮的土壤,但为了利益这都管不了了。而休斯顿的汽车工厂,则是生产中高端的汽车。

福特汽车的外形,实际上是没有马的马车,汽车最早期的型号,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后世共和国需要面对各种百年车企的竞争,奴隶主这个年代就非常的幸福,不是说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但这个技术含量也不怎么高。

对于汽车方面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就是换壳,换壳就是创新,多么幸福的时代啊。

走到一个安保明显严格的厂房,谢菲尔德牵着爱丽丝罗斯福的手,让人揭开了上面的帆布,一辆标准的换壳创新,抄袭甲壳虫汽车的新车,直接出现在了爱丽丝罗斯福的眼前,谢菲尔德开口道,“爱丽丝,我知道你喜欢新事物,这辆甲壳虫汽车马上就要投产了。现在市面上还没有销售,就送给你。”

这辆甲壳虫汽车通体红色,加上可爱的甲壳虫车体,一下子就吸引了爱丽丝罗斯福的目光,一双眼睛怎么也移不开了,爱丽丝罗斯福直接走上前,摸着新车的车体,摇头道,“我不能要,这样不是暴露了联合公司的拳头产品了么。这样公民的期待感就会下降。”

“不会的,你是纽约的公主,第一女儿,纽约的报纸多么疼爱你。这辆汽车在你的手里,只会让人们翘首以盼新车的问世。”谢菲尔德深知,纽约有很多报纸热衷于报道爱丽丝罗斯福的新闻,堪称自带流量的超级网红,“在说我们本就从汽车结缘,你的汽车已经被圣路易斯的警察局没收了,我也应该补偿你一辆新车。”

因为爱丽丝罗斯福绝对堪称是美女,在报纸上的形象非常好,几乎没有负面新闻。

第一女儿身上的关注度,奴隶主把这辆汽车送出去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事情,在说甲壳虫汽车马上就要面世,再有一个月时间就批量生产,时间上别人想要对着抄袭大王抄袭,基本上是来不及了。

“你给我的惊喜,比我成长的二十年还要多。”爱丽丝罗斯福很是感动的开口,“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

这句话谢菲尔德的脑海直接翻译成,见过的舔狗倒不是没有,这么有钱还这么会舔的,目前为止就见到了这么一个。

“还有新鲜的东西呢,只要你喜欢,联合公司对你没有秘密。”谢菲尔德觉得还差一点火候,还有再加一把劲的必要,所谓趁热打铁,一定要趁着这段主动权在手的时候,取得更多的成果。

第四百零一章 返回白宫

“那到底是多么令人好奇的秘密呢?”爱丽丝罗斯福很感兴趣的迈了一步,脚尖踩在了谢菲尔德的叫上,“一定要足够新奇哦!”

这算调情么?谢菲尔德的脸上浮现荡漾之色,作为总统女婿的步伐是不是又迈出了关键一步?要不说在女人面前,男人就没有理智。奴隶主拍着胸脯道,“不敢说全世界没有,但是在合众国,我的产品最成熟,天上飞的海底游的,都处在时代的前沿。”

休斯顿造船厂因为实力不能和其他船厂相提并论,只能走个捷径,弄的弯道超车什么的,航母和潜艇被作为船厂这边的主要规划,航母被定位为战列舰的辅助船只,潜艇被定为驱逐舰的辅助力量。

这样定计划既符合了时代特点,也容易让奴隶主脑坏水的时候,进行夏季伯操作。

对合众国体制非常不满的莱克,就是潜艇项目的负责人,新型的雪茄型潜艇,完全放弃了水面上的试航性,注重于水下性能。至于为什么不适用水滴型,这完全是因为休斯顿造船厂的工艺不足,而且好东西都要留到最后分享,不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绝不更新。

如果濒海战斗舰是谢菲尔德的作品,就算是知道这玩意对大国屁用没有,只能对付对付什么委内瑞拉、洪都拉斯,他也不会让国会轻易砍单。没军费可以征税,实在不行就举债,但砍单不行,至于性能落后也不能砍单,不然企业不是赔钱了么。

莱克负责的潜艇一号型,首批一共四艘,排水量四百吨,已经安装了鱼雷发射器。水面性能那自然是非常的差,只能说过得去,至于动力方面,自然是采用蓄电池,蓄电池早已经不是新鲜的技术,技术储备相当成熟,更何况这里还有特斯拉坐镇的404研究所,有特斯拉在,奴隶主自然可以说,“没有人比我更懂电。”

这款潜艇有当今世界上技术最为先进的法国团队帮助建造,这是谢菲尔德拜托老头子,从法国挖来的人才,至于一战让人闻风丧胆的德国,目前德国海军并不存在潜艇。

德国人刚开始还是怀着追逐大洋的心的,至于法国,因为干不过老牌敌人大英帝国,和新崛起的工业强国德国,在二十世纪初倾向于,符合时代的海军发展。用一句后世的词汇,那就是法国版的空潜快。

这个年代的潜艇本身就没有速度,谢菲尔德就和爱丽丝罗斯福登上了一艘轮船,跟着潜艇出海,此时又是谢菲尔德卖弄学识的时候了,认为潜艇拥有改变世界的潜质。

这个东西就怕一个突然性,一战时期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三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

不是谢菲尔德瞧不起现在的合众国,虽说美国世纪越来越名副其实了,但在一些领域当中,合众国的判断力还不行,对新兴行业还没有前瞻性。现有的技术引领,面对实力仍在欧洲也不行。潜艇和飞机出现的都很早,但性能上并不如欧洲。

目前欧洲大陆国家当中的飞机强国,也是法国人,要不说空潜快么!

休斯顿附近的海域水质极好,爱丽丝罗斯福甚至能看到水下隐隐的潜艇轮廓,捂着嘴惊呼道,“这就是海底两万里的世界嘛?我要是能够上去看看就好了。”

“那可不行!”抓着围栏的谢菲尔德摇头道,“新出现的技术都有不确定性,只有确定足够安全才能投入使用,虽然有些对新技术的攻击就是在污蔑,比如一些马车商人攻击汽车,认为汽车造成车祸的后果严重,可为什么没人统计马车的车祸率,如果我在公路上,我宁可相信开车的人踩刹车,也不相信一个畜生会及时躲避。”

手臂被爱丽丝罗斯福拽着一阵摇摆,谢菲尔德才无奈的妥协道,“上岸之后才可以进入潜艇内部参观,下海不行,别摇了,为了你的安全。”

虽然正处在蜜月期,但在安全问题上,谢菲尔德是不会妥协的。哪怕爱丽丝罗斯福说,要帮忙让父亲还有海军部注意潜艇发展,他都没有点头。

“我要是觉得这个潜艇不错,肯定会让父亲关注的,他这么热爱海军。”爱丽丝罗斯福这么说道,这让一边一直对合众国自有国情在此的莱克眼睛一亮。

赶紧对爱丽丝罗斯福介绍潜艇的优点和发展前景,并且表示自己也是海底两万里的爱好者!谢菲尔德的眉毛一挑,他好像记得,莱克对合众国海军部的固执深恶痛绝,现在竟然这么殷勤,果然是并不憎恨特权,只是憎恨自己没有特权么?

这一次的潜艇试航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靠岸之后爱丽丝罗斯福便兴高采烈的下了船,准备亲自登上潜艇,边走边对莱克道,“我一定要和父亲讲今天见到的事情。”

谢菲尔德并没有马上下船,看着设计师跟着爱丽丝罗斯福下去,勾着手指道,“杰斯拉!”

“老板!”杰斯拉应声而来,同样站在谢菲尔德的旁边把着围栏,像是在看风景。

“如果有一天海军部的人要过来观察试航,别忘在试航潜艇蓄电池的机组按上定时炸弹,爆炸的时候一定要让海军部的观察员亲眼看见,我太忙怕到时候忘了,你记着点。”谢菲尔德迎着海风眯着眼睛道。

“知道,记在心里了。”杰斯拉同样硬着海风点头,两人就像是看风景一样。

联邦海军部心里是看不起潜艇的,这倒不能说是一个错误,水面舰队的规模一旦上来了,战力确实超过潜艇部队。联邦海军不过是复制其他国家海军对潜艇的傲慢,虽然因为国情这个傲慢又上升了一层。

谢菲尔德也不希望联邦政府走上正路,不过是几十万美元上下的潜艇,炸了谢菲尔德也不心疼,让联邦海军认为潜艇没多大用更好。

通过一次爆炸,合众国的其他船厂就明白,潜艇是不会有订单的,他们自然就不会研究了。奴隶主因为遭受到了挫折,一定要证明海军部错了,所以加大投入继续研究,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联邦海军铁了心的不要,那就卖给古巴、海地,都是左右到右手,又不是没有干过。

要说制造出来个战舰,然后卖给古巴、海地打擦边球,首先他自己的船厂制造万吨舰不行,再者有点低估了联邦政府的智商,说不定会引起阻止,处理一批海军看不上的残次品,应该还是可以的。

一直认为自己被合众国打压,才刚刚见到了希望曙光的设计师莱克,要是知道自己的老板,准备在海军部观察员面前,放一个大烟花,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太令人惊奇了,原来水下航行也有这么多的设计。”爱丽丝罗斯福满是赞叹的回来,也已经登陆的谢菲尔德,又换上了阳光的一面。

“你才是上天最为成功的设计!”谢菲尔德的阳光一面,就等同于舔狗的一面。

“别闹!”爱丽丝罗斯福笑颜如花,就算真的是这样,也不能就这么说出来啊。

首节 上一节 263/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求生记

下一篇: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