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的美利坚

我的美利坚 第520节

可布尔什维克以及苏联,甚至被苏联影响到的国家则完全不同,美利坚合众国真正意义上的挑战者,其实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两个。

从个人角度上来说,以谢菲尔德的身份,这是根本不需要解释的问题。奴隶主所希望的是阶级凝固,最好是世界永远不会出现变化,甚至科技都不要再进步,这样才能永远的保持现在的地位,可布尔什维克的最大特征是人人平等,先不说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但确实是真的尝试去做过。

直白的说一点,如果现在谢菲尔德手里有一种叫做核弹的东西,立刻就会扔到彼得格勒。

“我希望协约国和同盟国立刻停手,先把这个最大的问题解决。”谢菲尔德轻轻一叹,再看向墙壁上挂着的地图,满脸都是愁容。

可惜他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当今的世界霸主英国,谢菲尔德甚至无法让合众国对这件事做出反应,原因非常简单,还是那个世界霸主的问题。

不达到那种地位,就不会在那个角度考虑事情,现在的世界霸主是英国,那么镇压布尔什维克的事情,就只能指望英国人。如果英国人做不到,合众国也根本不会去做。

这和二战之后合众国态度就不同的,二战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是没有争议的世界霸主,那个时候的苏联就不是英国人的问题,而是合众国的问题。自然围堵打压遏制的责任,就落在了合众国身上。

简单来说就是,不做世界霸主的合众国,就算知道了苏联出现,也是关我屁事的态度,有问题请去找英国。当上了世界霸主的合众国就不会这么想了,标准的屁股决定脑袋。

就算是干涉苏俄的入侵战争,合众国出兵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出兵了我不出兵,会显得不合群,纯粹是为了维护帝国主义之间团结。

比起隔着一个大西洋都心神不宁的奴隶主,以及兔死狐悲的协约国阵营,至少在现在,德国上下对帝俄的崩盘是欢呼雀跃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似乎德国已经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了,至于刚刚宣布要参战的美利坚合众国,那群乡巴佬能打仗么?

对合众国的轻视,是这个时代普遍的想法,尤其是帝国主义列强大家庭当中,对合众国的轻视更是普遍现象。不管是威廉二世,还是德国军官团上下,都不认为美国人能代替帝俄在协约国的地位。

只要赶在美国人登陆欧洲之前,一鼓作气将协约国打垮,美国人就自然会知难而退。

不提德国人怎么想,面对英法频频催促合众国拿出具体行动的要求,联邦政府以及谢菲尔德本人的态度并不会出现改变,世界出现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非常大,但这个大问题英国人必须想办法解决,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合众国没有这个责任冲锋在前。

英法两国的催促结果,无非是让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威廉·本森率领实力最强大的大西洋舰队吹响了汽笛,带着已经在吨位上成为事实第二海军的美国海军,赶往欧洲战场。

这是奴隶主和战争部长、海军部长之前就说好的,大西洋舰队将进入地中海,和英法舰队一起,恢复协约国阵营在地中海的完全制海权。

至于其他的,一切照旧,西海岸,运兵船满载着士兵出发,目的地是波斯湾。在本土的士兵出发之前,美属菲律宾的作战部队已经首先出发,成为了参战之后首次踏入战场的部队。不要看不起从殖民军改组而来的远征军,菲律宾的殖民军,至少比毫无战争经验的本土士兵,战斗力还要更高一些。

东线的同盟国大军,并没有因为帝俄崩盘就停止进攻,仍然在穷追猛打。西线的英法联军趁着德国主力军团不在的机会,仍然尝试取得突破。

而在波斯湾,却出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战争方式,星条旗和南方十字旗遥相呼应,已经到达波斯湾的第四十二师师长,师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正在科威特城,奥斯曼第八集团军的指挥部,和约翰康纳谈笑风生。

至于整个第四十二步兵师,驻地就在第二十七军的对面,双方的阵地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对方的军旗,两支军队不开一枪,面对面的展开了一场静坐战。

“麦克阿瑟上校,国内的意思是让你们在这里进行训练,而不是真的打仗。联邦政府的意思十分明显,尽可能的保存实力。而且我们也不会让你通过我们的防线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就算是我们这些合众国的公民同意,下面的士兵仍然要考虑到北方的同胞,让你们通过无意是反叛行为,这样士兵们的同胞就会有危险。”约翰康纳为麦克阿瑟倒上了一杯威士忌,和颜悦色的开口道,“等到你的部下整训完毕,应该就会去欧洲战场了,但我估计,怎么也要半年的时间,潘兴将军是一个严格的人,时间只会长不会短。”

“难道我回去告诉我们的士兵,接下来的战斗就是坐下来和你们对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无奈一笑道,“这算什么战争?”

“静坐战!”布朗走过来用手中的酒杯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碰了一下,意有所指道,“但我相信士兵们喜欢这种作战方式。根据国内的计划,还有派出十万左右的士兵,来到波斯湾进行训练,我们已经在这里几年了,欢迎国内的公民到来。”

“好吧,也许对士兵们来说,静坐战真的是让他们开心的战争。”麦克阿瑟扶着额头道,“就当是到达欧洲之前的必要过程。”

第七百四十章 十四点原则(修)

“我非常同意道格拉斯上校的判断,这绝对不是什么避战。”约翰康纳强调着这一点,“在我们的见证下,第四十二师表现出来了巨大的勇气,恢复了波斯湾的和平。至于欧洲战场,潘兴将军不是已经率领了两千人的部队到了么?”

现阶段潘兴将军的主要工作并不是对德国怎么样,他率领的两千人第一是表明,合众国已经履行了参战承诺,另外的主要任务就是和英法两国讨论,美国远征军要英法联军的同等地位,绝对不能和什么澳新军团、阿尔及利亚军团一样,把指挥权拱手让出。

美利坚合众国必须和英法两国平起平坐,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欧洲战场上的美国远征军很长时间内都会是现在这个规模。

所以目前美国远征军的主要目的地仍然是波斯湾,于是就出现了波斯湾这里,出现了美国人对阵美国人,联盟国国旗对阵合众国国旗的奇特一幕。

“现在远征军到达波斯湾,我们可以更加没有顾忌了。”等到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离开之后,约翰康纳才和布朗心照不宣的道,“中东站在英国人那边的阿拉伯人,老板一直不愿意大动干戈,尤其是在我们眼皮底下的那个哈希姆家族长子率领的反抗军。”

“调集枪口镇压他们。”布朗想都不想的道,“现在正是时候,实在不行可以把这个功劳送给第四十二师,我想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会喜欢的。”

“他啊!”纽约谢菲尔德的别墅之内,刚刚听完保镖头子的介绍,奴隶主一听还是一个故人之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谢菲尔德对他只是在历史书上比较熟悉,不过对他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是真的合作过,在菲律宾的时候,双方的关系还不错。

想了一下让杰斯拉回电,“我们尽可能的帮助麦克阿瑟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马尼拉的业务可能还要这个人帮忙。”

至于麦加守护者的反抗队伍,谢菲尔德一直是没什么恶感,可人家要把手伸到波斯湾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有汉志、叙利亚这么多好地方不占领,非要来波斯湾闹事,不可原谅。

目前的英法两国已经发现,刚刚参战的合众国,可不是帝俄那个铁憨憨。比起欧洲国家履行盟约的态度,这些美洲的乡巴佬从刚刚开始就很令人失望,只有两千人规模的军队到达欧洲,剩下就是海军力量了。而更多的军队却到达了波斯湾,和同样由美国公民组成主干力量的所谓同盟国军队,沿着早已经停战的占领线大眼瞪小眼。

既没有帮助波斯湾的英军收复一寸土地,也没有带来正面影响,相反随着美国远征军到达波斯湾,这支雇佣军开始调转枪口,对亲英的阿拉伯民族武装开启镇压模式。

可这个特别需要美国的时候,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国人,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阿拉伯武装的求救视而不见。

这种忍气吞声的表现,在过去三百年来,对英法尤其是英国人而言,是十分陌生的感觉。对此谢菲尔德心知肚明。

年底谢菲尔德联合公司,开始对自从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的贸易额进行了清账。一共三十二亿美元的协约国军火贸易数字,表明了战争对于军火商是多么一本万利的买卖。还有同盟国,自从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联合公司和同盟国还有五点四亿美元的贸易。

这可以和原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对比,不同方面主要在同盟国阵营上面。奴隶主记得比起真实的历史,和几十亿规模的和协约国贸易相比,一百五十万美元的贸易额,非常能看出来合众国在两个阵营当中的倾向性,有了联合公司存在就不一样了,直接变成了五点四亿美元的贸易额。

谢菲尔德联合公司以一己之力,坐实了合众国的中立地位,让爱与和平的宣称更加名副其实,这还没有算在战争期间,联合公司对海外德国企业的并购。

到了现在,巩固了自由贸易地位的联合公司,完全是自由贸易理念的实践者。

至于所谓的高利贷,这就和奴隶主无关了,要问洛克菲勒家族手中的花旗银行,以及摩根家族手中的摩根银行到底放出去了多少钱。

“平时没有感觉,一算下来令人震惊,可是利润率并不高。”和谢菲尔德熬电话粥的安妮有些狐疑的道,“看来在波斯湾的投入过多了。”

“那亿点点就不要算了。”谢菲尔德开口安慰道,“虽然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片不毛之地,但我相信我的眼光不会错。”

新年的阿灵顿庄园,比往年更加的热闹一些,谢菲尔德带领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归来,以及十四个孩子,看着众多后代打打闹闹,甚至威廉洛克菲勒、玛格丽特卡耐基这对新婚夫妇往那一站,都令人十分感怀。

“到了今天,这里终于像是一个大家族了。”安娜贝尔看着众多后代济济一堂十分高兴,在外出散步的时候,冲着谢菲尔德道,“哈里的两个女儿,你想怎么处理。”

“没什么想法,我都没怎么见过。”谢菲尔德皱着眉实话实说道,“就算她们有什么要求,只要不太过分的话,从血缘关系上也无可厚非。”

“没想过杀了她们?”安娜贝尔斜了继承人一眼,满不在乎的道,“那样安全一些。”

“额?并没有,她们对我真的没有威胁。”谢菲尔德苦笑道,“我现在有很多孩子,名义上就有亚历山大和道格拉斯,就算是出事了,联合公司也不会落到她们手中。祖母,为什么总是把事情想的这么多极端呢?”

“因为不是想的极端,我真的这么做过。”安娜贝尔一点没开玩笑的道,“你祖父本来是有兄弟的,但后来没了。”

首节 上一节 520/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求生记

下一篇: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