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697节
在这时候万峰还婉转地告诉秦光辉去年厂子里科技人员的奖金情况。
秦光辉听明白情况后差点昏过去,去年南湾厂的科技人员每个人分到了六万多元的科技奖金。
这个数字是他做梦都不敢去想的,这更让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是英明之举。
从登记注册到分配宿舍后,万峰把秦光辉带到了顾红忠他们的电子小组办公室。
“这位秦师傅年前来过,大家也都见过了。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参观者,但是今天他已经是我们工厂的一员,是你们电子小组的参与者,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秦光辉师傅的到来!”
万峰带头鼓掌,电子小组的人在明白什么意思拼命的鼓掌。
顾红忠激动地上前一把握住秦光辉的手,使劲儿地摇着:“我以诚挚的心情代表电子组欢迎您的到来!”
“秦师傅,你的工作就是负责教会南湾厂工人电脑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个屋子里的人是重中之重。除了教授知识外在这期间你和电子小组的人若是能弄出什么发明创造,年底就会获得丰厚的奖金。”
秦光辉激动的小脸通红,打从学校毕业他还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所学知识得到了尊重。
虽然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找工作不是问题,但也并非能所学所用。
就像他本来是计算机毕业的高材生,却只能到少年宫去用纸壳板教小学生电脑知识,虽然也和电脑有关,但性质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虽然南湾厂是民营企业,但在这里他才感觉自己是受到了真正的重视。
“秦师傅,初十我要的电脑就会到来,到时候大家人手一台电脑学得也就快了,你先和大家熟悉熟悉,我去写个广告。”
万峰一溜烟回到办公室,亲手起草了一份公告。
然后贴到了工厂门口告示栏的醒目处。
内容如下:本厂新到一名电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将在每晚的七点到八点之间进行一个小时的电脑知识辅导,对电脑有兴趣的本厂职工都可以报名参加,授课地点:工厂礼堂,开课时间,初十晚间正式开始。
到了中午吃午饭时分,南湾厂里的工人几乎都看到了这条告示,因为报名者踊跃,竟然有上百名男女职工报名。
杨丽和她的四名大学同学在诸勇的陪同下参观了南湾厂的所有车间。
杨丽这是第二次参观南湾厂了,依然像第一次一样地感到震撼和新奇。
因为她已经被震撼和新奇过一回了,所以她的反应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她的那几位同学则像她第一次来那样,被震撼的小心肝都工作不平衡了。
“丽丽,这真的是刚才那个青年一手创办的企业吗?”一个叫魏涵的女同学小声问杨丽。
“他叫万峰,不但是这个机械厂的老总,同时也是整个将威发生变化的创始人,等有功夫我带你们到洼后大集去看看,保证你们还得被震撼一回,洼后的大集可比渤海的天晶街繁华多了。”
“你说他要招募一些人搞电池,知道他要搞什么电池吗?”
“我光知道是搞蓄电池,至于他要搞什么样的蓄电池我也不清楚。”
整个工厂参观完毕后,也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中午食堂的依然两个菜,一荤一素,豆腐炖土豆,猪肉炖粉条。
万峰招待了这几位到他们工厂视察的大学生。
吃完午饭后,万峰就接受了这几个大学生的采访。
“万总,杨丽说你要成立一个电池研究小组,我们几个就是被杨丽拉来的,我们可以提几个问题吗?”
在万峰的办公室,几个大学生开始提问了。
“当然可以,有什么疑问你们尽管问。”
“首先我们想知道你要研究什么类型的蓄电池?”
万峰想了一下开口道:“在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前,我想反问一下你们对蓄电池有多大的了解?”
几个同学互相看了一眼后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回答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导师也讲过蓄电池的发明和工作原理已经发展轨迹等,但它毕竟不是主课,所以说实话我们对蓄电池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
万峰点点头,这些学生说话很诚实。
“既然你们了解蓄电池的发展轨迹,那么蓄电池的历史咱们就不回顾了,现在我们只说一下将来它要发展的方向…”
万峰还没开始掰活,叫魏涵的女生开口打断了万峰的话:“万总,我想先问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贵厂的一切都发展良好,似乎没有研究蓄电池的必要,万总能否先说明一下你要研究蓄电池的初衷?”
“这位女同志的问题非常好,那么我先说一下南湾厂要投资电池的理由。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南湾厂主要是一个造车的企业,我们现在有摩托车和农用车,大家知道是车都离不开蓄电池,从启动到照明。我们现在的车用电池都是外购的,这需要很大的成本,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我们当然想自己造电池了,这个理由可以吗?”
万峰当然不会告诉他们他现在就开始压就蓄电池是为了什么,如果他告诉这些学生他研究电池是为了将来造电动摩托乃至电动轿车,他们一定会笑掉大牙。
第1289章 钱的锁链(五更完毕)
排除几十年前爱迪生研究的那些电动汽车外,真正意义上第一辆现代的电动汽车是在八年后的九六年诞生的。
当时米国的加州政府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公众的危害,颁布了《零排放法案》。
法令规定到2003年,加州零排放车辆的销量要达到汽车总销量的10%。
这就是在这种前提下,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通用EV1诞生了。
通用EV1第一代是由32块铅酸电池作为主能源,车体自重一吨,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44公里,最高时速八十公里。
但是这款汽车并没有在米国流行起来,因为动了石油巨头们奶酪的原因,它最后被扼杀在摇篮里。
在电动汽车领域,华国的研究并不比米国人落后,相反还有提前。
因为在EV1出现的前两年,国防科工委、北京理工大学和米国西屋公司已经造出了华国第一辆新能源客车:远望号。
可惜的是,由于受制于价格、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该产品最终没有成功推向市场,但却为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提供了技术储备,其中一项就是动力电池技术。
万峰这个时候如果说他要造电动汽车,确实有被人嘲笑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