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77 第374节
“所以我觉得,保健酒会越来越受人重视,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倒不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但至少会有一部分非常稳定的客源。
“而最关键的是,没有太多竞争对手。”
老吴一番话说完后,所有人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
果然有两把刷子啊!
他这些话大家在心里默默品味着,发现确实不无道理。
“我补充一点。”这时,郭永坤突然开口,“还有一件事也很关键,以我们厂现在的条件设施,生产这种酒可谓无缝对接,几乎不用改造。”
药酒对于基酒的标准并不高,只要够纯就行,甚至杂粮酿造的基酒,更适合调配药酒。
反正郭永坤就从没见过用茅台泡药酒的,这跟壕不壕没关系,很多富豪特意物色上好的高粱酒炮制药酒。
“没错。”老吴点头附和。
这下别说其他人,就连彭海林的眼神都亮了。既然如此,试一试也无所谓嘛,根本没什么损失,好不好卖,一试便知。
万一真成了呢?
毕竟他这种酒量的人,终究是少数。至少这位吴总有一句话没说错,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胜酒力。
“我觉得可以试试,反正咱们现在的酒也卖不动。”有人建议。
得到大家的纷纷附和。
郭永坤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老吴同志落座。
他今天小试牛刀,已然得到大家的一部分认可,那么郭永坤的目的就达到了。
“既然大家都同意试试,那么就立刻执行,我这个人最不喜欢做事拖拖拉拉。相关计划由吴总这边来安排,希望大家齐心协力配合好他。”
说完这话后,他摊开手中的文件夹,从里面取出一份资料。
这是他近两天抽空弄的,然后让健力宝那边的设计员,刻版印刷出来。
“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关于产品包装的设计,大家看看吧。”说着,便将资料往旁边一递,先交到老吴手中。
包装,这种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实则非常关键。
好的产品包装,能够一直流传,成为经典,甚至人们一看到这个包装,不用看字,就知道它是什么产品。
带给大家一种强烈的记忆认知。
比如……健力宝。再比如茅台、五粮液。
就算超脱酒水的范畴,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如同后世汽车品牌不断追逐的家族式脸谱,它其实也是一种产品包装,试图让消费者通过一个深刻的记忆点,很好记住该品牌。
而往往,一个好的、适合某品牌的包装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形的。
就说茅台,作为国酒,它与白瓷结合,自然相得益彰,大气非凡。
而如果把劲酒装在那种瓶子里面……就显得有些违和了。
但你还别说,曾经真装过。
上辈子劲酒有多少种包装,郭永坤已经记不清,但有一种类似于青花瓷瓶的装束,他倒现在都记忆犹新。
蓦然回想……居然感觉有点难受。
既然是更偏大众的产品,根本无须刻意雕琢,一旦这样,反而显得不近人情。
所以他拿出来的产品包装,就是后世成熟之后的劲酒包装设计,扁扁的透明玻璃瓶,既特殊,又符合产品定位。
毕竟酒劲对于原材料的要求不高,想把它卖得多贵也不可能。
分两种,一种500毫升,也就是一斤装;一种是125毫升,也就是二两半装。
别看这个二两半,劲酒开辟市场全靠它,小巧便携,价格实惠,一餐刚好,不多不少。简直就是大老爷们儿们出门在外的最好伴侣。
这年头还没有这样的小瓶酒,推向市场不火才怪。
郭永坤甚至都能想象到,火车上、公园里……某个大兄弟摸出一张揉成一团的报纸,从里面取出一只鸡腿,然后再从兜里掏出一瓶小劲酒,优哉游哉有吃有喝的场景。
靠,口水差点掉下来了……幸好这帮家伙没注意到。
“这么小瓶?”老吴愣了愣,一斤是主流,二两半是个什么鬼。
郭永坤笑了笑,懒得解释。
大家逐一看完后,对设计都没什么意见,瓶子扁扁的,还挺好看,也特殊。只是,都对这个二两半耿耿于怀。
“就这么办吧,跟玻璃厂那边提前沟通好,还有药材方面的渠道,也要尽快落实。我希望最迟一个月内,能看到劲酒上市销售。”
一个月,要换到御品酒厂那边,完全足够,但这边……自己今天才第一次过来,什么都不熟。老吴同志顿觉压力山大。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好!”
……
郭永坤难得在家里休息一天,三家承包厂总算初步规划了一下,现在就等计划落实到位,不出意外的话,应该都能直接扭亏为盈。
至于御品酒厂那边,暂时就不用理会了,该干嘛还是干嘛,以前的副厂长,现在升为厂长,跟老吴同志关系也挺好,一起生产劲酒就是。
投建分厂的事情,已经安排人在负责,反正离得不远,有时间再跟进一下。
另外,今年也挺忙的,首都和羊城那边的工厂早就开建,他打算抽时间去看看,然后年底,还有一个健力宝体育节,他自然要参加的。
这还只是健力宝的事情。
港城那边的业务,他虽然一直在远程遥控,但等稍微空闲点,肯定也要过去瞧瞧。
果然一入商海不得闲,重生之后,他本想安安静静做条咸鱼,可不知不觉之间,还是重操旧业了。
所幸,上辈子最大的遗憾,今世他觉得弥补得还算不错。
一家人现在各有各的发展,各有各的事业,有两个还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日子过得很幸福。就是姐姐,也成功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正徜徉在她所钟爱的知识海洋中。
母亲这一块的话,身体健康,儿孙在侧,笑容比上辈子多了多,也算尽享天伦。
所以郭永坤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嘟嘟……”
老郭家的院门白天基本都不关,一辆清洗得一尘不染的桑塔纳缓缓驶入。
自然不是郭永坤那辆,他的车正停在墙边,满是泥土。
这不能怪他,这年头根本没有洗车行,全靠自己动手,而他又比较……嗯,忙。
大哥大嫂从车上走下,郭永坤抬手看了看表,问,“什么情况?”
这才下午三点一刻,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么早收工,以前可都要忙活到晚上八点后才回来。
小秋秋还经常觉得委屈,说他爸妈爱钱不爱他。
“什么什么情况啊?”郭永年笑道。
“这么早回。”
“货卖得差不多,这不就收摊了。这个月铁头负责进货。”郭永年笑容灿烂,显然很开心。
郭永坤诧异,“货卖光了?”
永年商行讲道理还是挺大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超市,要把它掏空,那生意真不是一般的好。
“对呀,这段时间都这样,货一上架基本都是抢的。”郭永年稍微解释了一下。
说最近在搞改革,市体育馆那边,以前举办什么活动才启用,但现在天天开门,每天都在那里开大会,外面各单位的车辆停得满满当当。
会议基本都是下午举行,而每当开完后,各大商店就必须打烊,等到第二天早上开铺,看通知再对商品重新定价。
“其实根本不用强制打烊,基本货买到中午就差不多了。”郭永年笑嘿嘿道。
物价改革,价格闯关……郭永坤终于意识到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正因为物价不稳定,人们都觉得钱不值钱,只有商品才是值钱的,所以各大商店的货物急剧减少,形成抢购潮。
他犹记得上辈子听说的一句话,叫作“一斤肉两斤蛋三斤鱼”,也就是说,一斤肉等于两斤蛋等于三斤鱼,老百姓自己估出了一个换算比例,如果今天发现肉涨了,蛋没涨,那就赶紧抢购蛋。
市场有些乱套。
而当人们越想买,就会出现越买不到的现象。
这在1991年的春晚小品《着急》里,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价闯关都开始了,倒春寒还会晚吗?
郭永坤楞了一下,感觉很惊讶,他居然……忧国忧民起来。刚才那一瞬间,他想的是:等到明年,天知道有多少企业要破产?有多少工人要下岗?
第319章 喜帖
橘红色的阳光透过白白的云朵,为城市送来新一天的第一缕温暖。
郭永坤还没起床,朦朦胧胧中听到窗外传来一些嘈杂声,揉着有些浮肿的眼泡,来到窗户前面。
他这个二楼卧室的位置非常好,自上而下,刚好可以越过院墙将马路上的景象一览无遗。
当看清是什么状况后,他瞬间清醒过来,脸上也有了笑容。
只见马路旁边停着一辆绿皮解放车,车侧拉着红色横幅,上书八个大字:牛奶订购,送货上门。
车尾边的人行道上,摆起一张长条桌,有工作人员置于后方,前面围聚着咨询的街坊邻居。还有工作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在扫街发传单,一组在挨家挨户上门推销。
毫无疑问,高山牛奶厂的宣传队伍来到了他们街道。
他们这条街住的基本都是有钱人,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收获。
“嗯,得打个样,支持一下。”
这样一想着,郭永坤冲到卫生间火速洗漱了一下,也就下了楼。
时间还挺早,最近由于报纸上的“科普”报道取得明显成效,高山牛奶厂那边正在趁热打铁地搞推销,一直在加班。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通常早上很多人都在家,可过了八点之后就说不定,家里赚钱的人应该都去上班了。
“妈,你怎么不去订牛奶?”看见母亲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郭永坤不由问道。
“那不就是你承包的那家牛奶厂吗?”
原来你知道呀。
在李秀梅看来,儿子自己的牛奶厂,喝个牛奶还要订吗?她现在没订,家里牛奶也没断过呀,儿子隔三差五地过去,总会带两件回来。何必掏这个冤枉钱?
她要过去订牛奶,人家可不认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