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逆流1977

逆流1977 第61节

  为啥?

  因为不敢,他还想活。

  没看六点钟方向站着的两名工作人员都一动不动么。这伙人绝对不止三个,一旦招惹,在对方的地盘上,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中年男人当然掏了钱,至于那两张车票能不能用,就不得而知了。

  花了半个小时,车票总算买到,九点一刻发车,还有四五十分钟的样子。

  郭永坤自然不会四处晃悠,一路沿人流集中的地方,绝不进过道,直接来到候车厅。

  一水的木板长凳,不过没座位。

  主要这年头火车出行还是个大事,不少人提前很久就到了,这会儿正躺在凳子上呼呼大睡呢。

  当然,旁边肯定有人守着,轮流照看行李。

  找了个无人的墙角站定,从裤袋里摸出一包两撇胡……呃,也就是大前门。左手捏着,伸出右手食指,在顶部一侧弹了两下,叼起一根。

  他不是不想抽555,或是万宝路、健牌、黑猫之类的外烟,可惜荷包不允许。

  这年头外烟还很少,主要因为走私的行当缺职工,正规渠道只能在一些高档酒店里买到,价格很不亲民,跟日后刚好反过来。

  譬如555,得要50块一条,喜来路更贵,58。就是红万,都得40,健牌37,黑猫22……

  而且人民币还不能直接买,得用兑换券。

  兑换券也算一种票据,黑市有售,只是那价格,就更甭提了。

  所以这年头的外烟,不是像年傻子那样的人,根本抽不起。

  得到80年代中后期,羊城开放后,那外烟就多了,而且因邮局可以寄,瞬间泛滥全国,价格也开始暴跌。

  只不过烟民们都挺任性的,降价后反而不乐意抽了。

  到了90年代,就开始流行红塔山和云烟,再往后两千年……那就甭提了,谁也牛不过大中华。

  抽完四根烟,才终于到点。

  但检票入场后,一看那火车,郭永坤突然有点懵……

  妈蛋,居然是辆闷罐车!

  这要是夏天,他指定扭头就走了,还好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寻思退票也麻烦,便打算硬着头皮憋一阵。

  而刚上车,他又后悔了……

  就算是短途车不讲究好了,但丫的能不能别带猪上来呀!

  赶紧跑到门口,找到工作人员,结果一打听,到江州只有这种车,我……

  什么叫闷罐车?

  就是过去运物资和牲口的车,抗战时也运过兵。后来由于人口流动加快,客车不够用,便将一些铁路棚车进行简单改造,变成代客车——这就是它的官方称谓。

  一种历史遗留产物,直到2008年才正式宣布取消。

  每个货运柜就是一节车厢,里面仅有两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都不能称之为窗户的东西,顶多叫通风口。

  上车得搭木梯,门倒是挺高级,还是推拉式的,凳子也时髦,可拆卸的纯实木家具,沿着两侧柜壁一字排开……

  郭永坤找到一个空位坐下后,瞅了瞅,左边一头百多斤的二师兄,右边一笼不停“个个大”的家伙……

  简直欲哭无泪,后悔没带只口罩。

  谁有,我买,多少钱都行!

  “我有。”

  随便一问,倒还真有聪明人带了。

  顿时大喜。

  “大哥,匀一只,多少钱?”

  “就一只,不卖。”

  那你说个鸟。

  “一张大团结!”

  “……真不行,我有过敏性鼻炎。”

  “大哥,哪个单位的?”

  “没单位,就自己……养点鸡鸭。”

  “哦。一个新希望换不换?”

  “你有病吧?”

  “……”

  对,我是有病,我特么快疯了。

第51章 江州

  如果说绿皮火车,库器库器得很慢,那闷罐车……简直就是乌龟在爬。

  才两百多公里的路程,开了足足四个钟头,这你敢信?

  郭永坤感觉自己蹬自行车都比这快。

  而且还能活着下车,得承蒙老天爷的关照。

  别以为这是什么大话,这年头在火车上,憋死人、踩死人的事情,屡有发生,特别是在羊城那边。

  江州,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有着“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美誉。

  郭永坤刚出站口,便瞅见举牌迎接他的大兄弟。

  从这一点上看,80年代至少还保留了一些,真挚淳朴的东西。

  拿出介绍信,让对方过目……

  这是必要程序。

  要知道,在80年代初期之前,我国可没有身份证那种玩意儿。那出门办事,该怎样确认身份呢?

  这时,就要用到单位的介绍信。

  甚至到1985年,第一代身份证开始普及时,介绍信依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其作用也远大于身份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买机票,光有户口簿和身份证,那可行不通,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提前很久开始申请。

  总而言之,一信在手,天下我有;没信在手,寸步难走。

  有了介绍信,才可以在热门景点找到住宿的地方,才能购买团体火车票、汽车票……

  介绍信上的红色印戳,没人会怀疑它的真伪,拥有绝对权威性。

  而且最具时代特色的是,此时我国各体系内的关系十分友好,譬如粮食系统、工商系统……手持介绍信,就可以直接去对口单位的介绍所下榻,甚至免费吃住。

  更有热情的单位,还会派专人接待,陪同去景区参观,游山玩水什么的。

  而显然,郭永坤此行运气就很不错,恰好碰到一个纺织体系内的热情单位。

  “小郭同志,这次公干的地点是?”

  负责接待的,是一个面容和善的青年人,约莫三十左右,边分头,笑起来嘴角有两个酒窝,确实很适合这份工作。

  他得先问清对方的目的地,这才好安排接下来的行程。

  “庐山。”

  “哦?”

  康博先是一怔,继而恍然,到庐山,那明显不是公干,而是公派旅游的嘛,脸上,甚至多出几分敬意与艳羡。

  要知道,通常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基本都是老同志,如此年轻的,实属罕见。

  这说明啥?

  说明对方绝非常人,指不定到自己这个年纪时,已手握相当权柄了,顿时打定主意,必定好生接待。

  “行,那就直接去庐山,我们厂是那边的老相识单位,有些关系,不难安排。”

  郭永坤笑了笑,如此正和他心意。

  至于他为什么去庐山……

  当然是去拍照的,不然带相机干嘛,对吧?

  庐山距离江州城区并不远,也就十来公里的样子,所以康博并不着急,强烈建议先吃个午饭,尽一下地主之谊,那……

  都已经半下午了,这种要求,岂能不满足他?

  不过,大鱼大肉郭永坤没啥兴趣,提议尝尝地方特色。

  康博想了想,也在情理之中,自然却之不恭。

  不愧是地头蛇,边边角角都很熟悉,而一座城市的真正美食,藏在哪?

  自然是胡同巷子。

  “小郭同志,你别看这地有点破,但整个江州最好吃的小食,全在这。”

  到地后,望着周围嘈杂的坏境,康博还忍不住解释了一下。

  但郭永坤这种老饕,岂能不懂这个?

  当即表示自己就好这口。

  康博大喜,带着他不作停留,直奔目的地——江州茶饼。

  来到江州,若没吃过茶饼,大概就是白来的,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深受当地人喜爱。

  而这家灶台架在门口的小店,敢以地市冠名,想来手艺那是相当了得的。

  郭永坤顿生期待。

  “劳假,来裹擦病、一封修水哨子,一裹炒米粑,再来两弯炒粉,一聘汾酒!”

  江州方言属于地道的淮南官话,很令老百姓骄傲,倒也不难听懂,基本就是普通话降个调、错个音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61/5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主播开演唱会了

下一篇:大国制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