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酋长到球长 第785节
采风官能感觉出来,这就是一种娱乐,因为那道题他看了一眼就发现自己看不懂,而这两个年轻人却算的津津有味,就像是沉浸在游戏之中一样。
旁边的水泥地上还有很多或是被擦去或是留下的石膏笔的印记,竟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这里当成了纸笔书本,或许只是闲暇休息的时候娱乐一番。
采风官咽了口唾沫,觉得在南安很容易看到疯子,这种事在别处肯定要被当成疯子的,可在这里,旁边的人视若无睹显然已经习惯。
更为可怕的是……旁边的人经过的时候,会小心地错过地上那些石膏笔的印记,脸上露出的表情不是嫌弃或是嘲弄,而像是一种羡慕。
采风官觉得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看到那两个年轻人的身后有个小布兜,里面装着几本书。
两个人正埋头苦算,采风官便当了一刻钟的妙手公子,从那书兜中拿出了一本书,看看名称叫《自然小识》,应该是南安这些学堂用的书,他并不曾在别处见过。
翻看第一页,扉页上写着一段话。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究自然之道,知幽明之故。”
采风官之道幽明这两个字的意思,是能够觉察到的和不可能觉察到的,细细一品这句话,觉得很有味道。
随意翻开了一页,上面画着一副简单的河川图,看上去像是地图,但简陋的很。
这一页介绍了上游、下游、山的正面、反斜面这些词汇。再翻一页则是假设存在一个冶铁作坊,在地图上标准了上下游、城市、煤炭产地、人口聚集的村庄、风向等,询问看书的人这个冶铁作坊最好建在哪里。
采风官暗吸一口凉气,心道这里面教的东西,怎么这么古怪?可是细细一想,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却又真的暗合一些天地之道。
只是,这些东西教给年轻人,真的好吗?或者说,教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
然而这本名为《自然小识》的略高于开蒙水平的书本,却让采风官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翻看了几页,暗暗记下其中的几句话。
等再翻一页的时候,发现书里面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歪歪扭扭的稚嫩字迹。
“下次选伙食委员的时候别选张小明,旬休日我见他偷偷在街上吃炒米。”
采风官嗤的一声笑了出来,不知道这张纸条是这本书的主人写的,还是同窗的“御史大夫”写的用来揭发的,倒是有趣。
笑过之后,又隐隐觉得不对。
低头再看看那个埋头验算的年轻人,心想,不论是谁写的,这个张小明,恐怕真的当不上这个什么伙食委员了。
多可怕。
第一百五十八章 采风见闻(下)
好好放下那本轻盈的、只有几十页的、但却因为那张字条而仿佛有几十个人那样沉重的书本塞回到那个年轻人的书兜。
采风官没有打扰还在借着微弱的夕阳演算的年轻人,轻轻绕过那长长的一排算式。
放眼看了一圈,发现几个小一点的孩子正在旁边玩花绳,嘴里似乎正嘟嘟囔囔地唱着什么。
他顿时来了兴致。
童谣是采风官最喜欢的东西,也是最为古怪的东西。明明交通不便,可是童谣却可以很快地传到各地,往往相邻的两个郡,有些童谣竟是相似的。
这些童谣有的是懵懂的两性之间的那些事用孩子所熟悉的事物说出来,有些是郡县中出了什么让人难以忘怀的共同记忆。
总之,对采风官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东西。
他想听听这些更小的孩子在唱什么,尤其是玩花绳的时候孩子们总会嘀嘀咕咕地唱一些不押韵但却朗朗上口、听起来毫无瓜葛但是仔细想想却细思极恐的东西。
“学习不努力,长大出大力。学堂不学习,将来拌水泥……”
采风官愣在那里,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些童谣是关于学习的,这可算是让他开了眼。
从南到北,他还真的没听过这样的童谣,就算有鼓励学习的也都是以大人的口吻说出来的。
这一篇五字童谣,并不押韵,许多地方还是用的重字,显然不是什么高人所为,但也不太像是孩子们编出来的。
拌水泥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采风官大抵猜到了,甚至猜到一定是这些孩子们平日见过的、十分疲累的一项工作。
放到别处,这童谣肯定传不起来,可是在这片水泥地上,倒是传的飞快。
采风官趁着几个蒙童被替换下来的时候,笑眯眯地问道:“你们刚才玩花绳的那些话挺好,你们愿意上学吗?”
一个孩子嗯了一声道:“当然愿意了,我大姨家的哥哥学的挖井,如今一年能拿三十个银币。他家每旬都能吃上肉。”
“挖井三十个银币?”
采风官吓了一跳,心说这是挖的什么井?
“你们的开蒙先生,就没告诉你们识文断字本身就是值得的吗?”
“没有,我们的开蒙先生没说,就说好好学习将来能吃肉。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去搬砖。”
“搬砖?”
孩子指了指远处的那些低矮的红砖楼道:“哝。”
采风官哭笑不得,心说这开蒙先生当真是恶俗至极俗不可耐,不过却也活学活用,还真是活灵活现。
“怎么能不搬砖呢?”
“考上蓝翔。”
孩子指了指就在不远处的那座看起来很普通的学堂,采风官伸着脖子看顺着孩子的手指看了看,心说这群人为了骗孩子上学可真是下了血本……其心可诛啊。
挖个破井,还用去学堂学那些东西?学自然、俯仰地理天文,与挖井何干?挖井的人何曾值得三十个银币一年?这样苦心地欺骗孩子上学,其心术必然不正。
识文断字本是神圣事,被这群人愣生生变成了吃肉这样的理由,采风官越想越觉得这群人心怀鬼胎。
看看天色不早,便别了这群孩子,心说去看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