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125节

曹化淳也是一脸疑惑:跟着太孙这么多年,可以说殿下是极为自律的。如此重要的场合,殿下怎么可能迟到呢?

官员和宦官们都如此疑惑了,新科进士们当然更感觉茫然。

据说自从北宋的落榜进士张元去了西夏,帮助李元昊大败宋军,并写下“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这样的诗句后,历代中原王朝的殿试上,对会试出来的进士们都是排个名次,不再有黜落之事。所以这个时候,新科进士们总体的心情是放松的:会试过了,进士资格就已经到手,入仕做官是稳了的。

虽说总体心情比较放松,但大家还是多少有些期待的:读书人嘛,哪个不想一篇文章直达天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出将入相平步青云?再说了,明代的科举早就形成了新的惯例:非庶吉士不可入阁。而要成为庶吉士,至少得在殿试中拿到二甲才比较稳啊!

所以,这殿试还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能够成为一甲三人乃至状元,骑马游街的荣耀,又是哪个读书人不想要的呢?

可,原本说好代替皇帝来主持这一仪式的太孙殿下,居然迟到了?

大约又过了二十多分钟,皇极殿后面传来了一阵阵稍显急促的脚步声。待得众人引颈观望中,却有小宦官扯开嗓子叫道:“皇次孙到~~”

皇次孙?就是惠仁太子的次子朱由校吧?怎么会是他?!

这时候还不满十一岁的朱由校明显的是经过了较长距离的小跑,他进入大殿的时候,脸颊发红,呼吸急促。在诸多新科进士跟着礼部官员对其行礼的时候,早有眼明手快的小宦官为其端上了温茶。

一饮而尽后,朱由校长舒了一口气:“诸位,今日卯时,山东布政司急报入京,山东境内九成以上州县出现大量跳蝻。卯时二刻,河南布政司奏报境内发现大量跳蝻的奏报也到了。此外,据闻顺天府那里也接到了北直隶南部一些州县关于跳蝻的奏报。按照去年冬天的降雪情况,估计陕西、山西的类似奏报也在路上了总之,今年华北,极有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蝗灾!”

“啊?”

“监国兄长闻知此事后,立刻召集国家重臣举行临时国务会议,便是皇爷爷也出席了。所以,今日之殿试,由孤来为大家主持。因为孤昨夜不在宫内,而是在方山学校。虽说接到兄长通知后便紧急回赶,但到底还是迟到了,怠慢了各位杏榜中人,孤先道个歉。”

“不敢,殿下辛苦了。”

“嗯,诸位,孤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这殿试时间极为有限。所以这便开始吧,诸位请入座。”

待得众人坐定后,朱由校朗声道:“奉监国兄长令,今日殿试策论题目临时更改,请诸位以蝗灾为题,试论蝗灾的起因、发生之前如何预防,发生之后如何灭杀、蝗灾之后的饥荒如何应对。各位可都听清楚了?”

“殿下说得明白,我等无疑义。”

“好,那请诸位开始做论。请各位放心,孤这个年纪是不能评卷的,今日夜间诸位交卷后,读卷官初审完毕,成绩优秀者监国兄长会亲自阅卷。”

“岂敢,多谢殿下。”

皇极殿大殿上的秩序是稳定下来了,三百多名新科进士大都抱着一丝忧虑开始认真思考。而在皇极殿的后殿,万历、朱由栋以降,以前参加国务会议的高官们全都聚在一起,彼此都觉得头痛欲裂。

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乃是世界上少见的蝗灾高发地。在历史本位面的明清两代,这些地方是平均28年就发生一次蝗灾。但是得益于中华帝国国土之广袤,虽说蝗灾频繁,但波及到整个帝国北方的蝗灾还是非常罕见的。

所以,在今年年初的国务会议上,虽然大家因为暖冬对蝗灾的发生早有预感。但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次蝗灾,居然是席卷整个华北的大灾!

颓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除了头痛欲裂,朱由栋还觉得欲哭无泪:太不容易了,辛苦了这么多年,国家刚刚看到一点起色,各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起步,结果老天爷就给了他一记这么狠的耳光。

不过,颓完了还得振作精神干事:小冰河气候越来越厉害,这样的自然灾害绝不是最后一次,也不是最厉害的一次。

“大司马,现在杨镐、曹文诏的部队走到哪里了?”

“是,皇上,殿下。自两月前我军在遵化大胜,斩首虎墩兔憨麾下两万余级后,虎墩兔憨已经北遁。曹指挥率军北上追击七百余里,据臣昨晚接到的消息,曹指挥已经在十二天前抵达昔年开平王到过的捷胜冈,在那里对开平王进行了祭祀。”

“哎功亏一篑!”长叹了一声后,朱由栋转身对万历道:“皇爷爷,孙儿的意思,是把这支大军暂时召回来。毕竟,如此一支军队,每日的损耗极为惊人,而现在国家需要集中一切力量准备赈灾。”

“可,栋儿啊,朕已经多年不问国事了。若不是今日之事太过重大,朕都懒得从乾清宫过来。接下来的布置,你尽管放手去做。”

“是,多谢皇爷爷。”多余的客套就没有了,毕竟,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大司马?”

“可惜啊!就差一点点,不过经此一战,蒙古三十年之内不敢再犯我大明边境了。臣明白了,请皇上、殿下放心,会后兵部就马上发令,让杨制军和曹指挥准备撤军事宜。”

“好,大司徒。”

“皇上、殿下,臣从今年一月开始,就着手从南方调运粮食。目前,太仓库内有存粮一千万零二百五十三万石。”

“我大明的人口普查已经结束,现在北方诸省有多少人口首发

“呃,不算辽东的话,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含甘肃)五省加在一起,有三千六百五十八万口。”

“三千多万口,料事从宽,就算这次有两千万人受灾并且颗粒无收吧。太仓库内的存粮加上北方五省民间存粮,是不够的。”

“确实如此,臣会后连夜制定方案,让南京户部紧急调运存粮入京。”

“还是不够,孤在南京多年,深知由于江南极少发生饥荒,所以南京户部的存粮很少超过三百万石。现在是四月,田里还只是跳蝻,加上百姓家里多少有点存粮,所以还不太要命。真要到了五六月,成虫振翅一飞,沿途为祸千里不说。百姓家里的存粮也吃的差不多了,那才是真的要命了!”

“殿下,那便只有让南方诸省加征了。”

“不可!孤现在正在重造黄册,此时加征,必然使得黄册重建工作受阻。”

说完这话朱由栋又是一阵莫名的烦躁:td!真是什么事都碰到一起了!

“殿下,不加征不行啊,按照荒年只给百姓施粥来计算,一石粮食可以给一名百姓吊命六七月,但我户部现在只有一千多万石存粮,这点粮食还要供应九边重镇无论怎么算都是不够的。入冬之后,恐怕今年颗粒无收的百姓们会大量死亡”

朱由栋知道,许弘纲说的是实话。按照一名百姓每月只有10公斤米做口粮计算(在缺乏油脂、辅食的情况下这个真的就是吊命了),两千万受灾百姓,要从今年六七月开始坚持到明年四五月冬小麦收获。

这么算下来,十个月的时间,至少要准备3500万石粮食才能保证灾民们都不会饿死!

这么大的粮食需求量,是既往的中华帝国历史上,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中古时期的中华帝国,哪一次大灾不会饿死个几百万?

至于剩下的?哎,哪一次大灾不是士绅们扩张自己隐户的大好时机?

可是我费了那么多心血才刚刚完成人口普查啊!难不成一次蝗灾就把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

不行!身为穿越者,这点困难都解决不了,还怎么做其他的事情?

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

“皇爷爷,孙臣有一整套方案想要奏报。”

“你是监国,无所谓奏报,只管直接吩咐大家去做。”

“是,孙臣遵旨。”

深吸了一口气,朱由栋转过身来:“众卿,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面积蝗灾,现在朝廷最难的就是储备的粮食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开源节流。开源的事情待会在说,孤先说节流。”

“请殿下示下。”

“曹三喜。”

“臣在。”

“现在我大明所有的官方仓库已经取消,全部归到你银行管,各部在你那里不过是有个账目,而东西都是在你那里的。孤今日在这里定个规矩,凡是仓库失火的,孤不问原因,主管仓库的人员一律以贪墨治罪!这个规矩,今日就开始生效。”

“是,臣明白了,决然执行殿下教令。”

“另外,银行要迅速的指令各个分行,提前设置赈济点和招工点。”

“招工点?啊~,臣明白了。”

“很好。”点点头,朱由栋又面向孙玮道:“总宪?”

“臣在。”

“从今年开始,全国所有文臣、吏员的薪俸涨了那么多。这薪俸标准,吏员过起日子来可能需要计算着来,但是官员们手里可是足够宽裕了。若是还要在国家如此危急的时刻搞贪墨,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以前国家发放赈灾物资,各级政府逐级收取三成作为漂没的规矩绝对是要废了!还请都察院这边集中御史对华北诸省提前进行布局,一旦真的蝗灾爆发,赈济开始,都察院要对赈灾物资的使用进行严格督查!敢在这个时候伸手的,总宪可提前传下话去:抄没家产,严惩不贷!”

“臣领命,只是这次受灾范围如此之广,光靠都察院的御史来清查,恐怕力有未逮。”

“无妨。”朱由栋手指朝着前殿指了指:“殿试结束后,今年的所有新科进士,全部暂时交给你们都察院使唤至少半年。半年之后,查出贪墨金额多的进士,吏部那边优先安排好的差事。大冢宰,你看此事如何?”

“殿下此议绝妙。臣一直都觉得新科进士一入仕就直接进部不妥。正好让他们去底层看看我大明最辛苦的百姓,回到朝中做官心里也有警醒。”

“既然大冢宰都同意此事了,那就这么定了。总宪?你可满意?”

“满意!臣极满意!如此臣就不用担心人力了,而且新科进士进取之心最为高涨,面对贪官污吏也敢于不留情面。请殿下放心,有了这三百多新科进士,此次都察,不浪费一元国帑臣可能做不到,但此次赈灾,被贪墨的钱粮,肯定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首发

“嗯。”孙玮本人的能力和操守朱由栋是不担心的。但是架不住他手下大多数一群只会打嘴炮不能做实事的家伙,这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实在是难说。不过不要紧,到时候锦衣卫、东厂全部都要动起来。这一次赈灾,不是简单的给灾民吃饭,而是要想尽办法预防产生流民——如果百姓们因为没饭吃就自发性逃荒,那前些年花了那么多力气做的人口普查起码在北中国就前功尽弃了!

也就是说,这次赈灾的难度比起既往的赈灾来说,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除了加强仓库管理,优化赈灾地点,严查贪污等节流手段外。还需要开源。

“一会儿孤给颜思齐、李国助、俞咨皋三人下令,让他们分别护卫大明海贸的海船到朝鲜、吕宋和安南购粮。现在西班牙人盘踞在吕宋,不太好相与。而朝鲜、安南又是我大明的属国。所以这购粮是真的要去购的。大司徒,还请给这三支舰队准备一千万元的预算。这三个地方体量不大,总共能够购买两千万石的粮食就是极限了。”

“是,臣领命。”

“另外,云南那边,今年木邦的翡翠公司所有获利都不要分红了,全部去找缅甸买粮。给熊廷弼下令,让他尽快办成此事。云南现有的存粮要尽快北运,否则缓不济急。”

“是,稍后臣就去给云南发令。”

“如此算下来,大概就有三千五百万石粮食,不过这只是总量。在具体的运输中,这损耗、贪墨甚至有人顶风烧毁烧毁粮仓的事情也是有的。而且北京户部的一千多万石存粮还得供应九边驻军,北方五省的官员、没有受灾的百姓还得吃饭。所以,还得再准备起码一千万石!”

朱由栋这话一出口,连同万历在内,大家都非常诧异:怎么,这次赈灾,你还想救全部?我华夏那么多王朝,碰上如此大灾,做得好的出个几百万石意思意思。做得不好的?那就身死国灭呗。这就全部受灾百姓?小灾是可以的,但如此大灾,怎么可能?

所以,在本次会议开始的时候,大家想的是,趁着这两年国家有钱,出个一千万石左右的粮食,尽量多救一些人也便是了。

可看朱由栋的意思,那是一个都不能少?这怎么可能?

不过太孙殿下这些年做了那么多事,基本上都达到了他原先制定的目标。所以这一次?

“孤会写信给江南的士绅,向他们借粮。这些家伙的存粮可多得很。不光是江南,湖广、两广、四川,这些地方其实存粮也很多。便是受灾的北方五省,士绅们的粮库里其实也是不缺粮的!”

“殿下,光是借,恐怕效果很差。”

“孤知道,所以孤准备让大明银行作保,孤借粮食,以后银行还给他们,粮食或者银元,都行!年息我给他们一成!”

“嗯”自李三才后担任首辅的方从哲捻须盘算了一下后道:“殿下,如此算来,估计也就有个三五百万石,毕竟,北方士绅也要存粮备灾。而南方的士绅若是此时把粮食运往北方售卖,这获利比殿下给的利息高多了。”

“不要紧,只要他们肯卖,孤可以买!最近我们不是定了粮食购买最低价和最高价么,他们要是敢超出最高价售卖,孤就杀他们全家!”

又拿刀子威胁人!哎,直接掌控兵权的皇族就是惹不起啊。

话说到这里,参会的相当一部分文臣们都不想说话了——所谓士绅,领袖士绅的不就是他们嘛?说不得,这次大灾,可不能像以前不然太孙的刀就要砍过来!

会开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众臣心情复杂的起身,向万历祖孙二人行礼告辞。

待得众臣退走后,朱由栋贴近万历道:“皇爷爷,虽说这次大灾,即便如往常那般准备个几百万石赈灾,也不会让我大明有社稷倾覆的危险。但既然孙臣都做到这种程度了,还请皇爷爷下旨,诏令全国所有藩王入京!”

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

“栋儿,招全国藩王进京是什么意思呢?”

“皇爷爷,这个大明乃是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打下来的,所谓历代得国之正,数我朝太祖为第一。当此国家面临大灾之时,各地藩王难道不该踊跃捐献钱粮,帮助朝廷共度难关么?”

朱由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万历神情一阵恍惚,然后傻了一般看着他。

天可怜见!大明由于财政吃紧,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足额发放亲王以及各级宗室的俸禄了。以前影响力大的宗室还可以通过盐引来补贴一部分,但是现在你太孙殿下除了个别大型盐矿以外,把所有的盐矿都卖给了私人。宗室们这一块的收入也没有了!

最近户部超级有钱,宗室们都在嚷嚷着要朝廷一次把以前的欠款给补齐。结果你皇太孙充耳不闻不说,居然还想着借着这次大灾朝他们身上割肉?

这怎么可能呢?这些宗室可都是滚刀肉啊!你真把他们逼急了,信不信他们成千上万人集体跑到南京的孝陵哭坟?到时候你怎么办?派出军队镇压?

可是在朱由栋看来,宗室里的那些将军、中尉啥的其爵位在不断的降等,确实没多少钱。但是亲王、郡王是世袭的啊。而且这些王爷由于政权、仕途全都无望,所以一门心思全在搂钱。一般来说,只要经营得好,几百年积累下来,至少开国就封并且延绵至今的那些亲王,就没有哪个王爷的身价没超过一千万银元的!

当然,这会儿大明要面对的是灾荒。所以至少今年,朱由栋不要他们的钱。但是说到粮食,哪个藩王没有数万亩乃至更多的良田?大明皇家银行是把国家政权各个部门的仓库收拢到一起了,但是藩王的仓库可管不了啊。别的不说,就说号称藩王里面最富有的蜀王吧,据称他家的良田遍布全川,粮仓也遍布全川。

首节 上一节 125/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