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第233节

“通知港口外的船队,不管装了多少,马上撤走!”

“是!”

“收拢部队,沿着铁轨南撤至少两公里。”

“遵命!”

“通知殿后的二营,全部进入机枪阵地。”

“是!”

作为一名从暹罗打到日本再打到马尼拉的经验丰富的军官,罗雄马上一叠声的下达了各项命令。而训练有素的大明官兵,也紧张而有序的开始将这些命令逐条的落实。

......

“上帝,我看见了什么?”

半个多小时后,西班牙人的舰队抵近了鲁马奈村。在新的卡斯蒂号上,这支分舰队的指挥官阿尔瓦公爵惊诧的在自己的望远镜里,看到了一个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港口。

而港口中心的一支桅杆上,一面日月并排的火红色旗帜正在迎风飘扬。

“该死的!居然是中国人!他们居然在这里有港口!”

“阁下,早就听说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援助奥斯曼,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哼!”作为在马尼拉被李国助很是教了一番怎么做人的阿尔瓦公爵,其头脑里并没有普通的欧洲人这些年被马卡报等报刊强行灌输的诸如中国人都是撒播病毒的恶魔的观念。相反,他很是尊重这个强大的对手。但是,这么强大的对手居然在大规模的支援奥斯曼?

“命令,本方舰队里速度最快的二级战舰支队立刻向东北方向前进,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前面一定有正在逃跑的运输舰队。如果真的抓到了,不要全部击沉,我要看看中国人到底给奥斯曼人送来了什么东西。”

“是!”

“嗯。”下达完这道命令后,阿尔瓦又举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起这个港口:“看起来,地面上的敌人正在撤退。我们的运输船还有多久才能跟上来?”

“阁下,舰队这段时间一直把航速压制在四节左右,就是要保证我们离那些缓慢的运输船不会太远。所以,最多二十分钟,他们就能靠上来了。”

“我记得,这些运输船上面装的是一个团吧?”

“是的,阁下。第17师第三步兵团,不过他们只有轻武器,没有重炮。”

“那不要紧,通知后方运输船,他们上来后,放步兵团上去登陆,然后向南进行侦查!”

......

作为鲁道夫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这个西班牙的步兵团自然是训练有素的。在运输船将其放上岸后,他们很快的就完成了展开、重新编组等工作。不过,这一个步兵团到底是只有三千人,所以,待得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后,太阳已经彻底没入地平线,天色迅速的黯淡了下来。

“快快快,马上构筑简单的机枪工事,袋子呢,赶紧装沙,堆起来。”

指挥这个步兵团的,是一个名叫加西亚的巴斯克人。作为最早跟随鲁道夫的青年军官之一,他的军事素养是无需质疑的。在下了岸,粗略的观察了地形和天色后。他马上自主的纠正了阿尔瓦公爵的命令:这个时候侦查个屁!天晓得对方有多少人?还是先稳固本方登陆阵地,等到明天天色大亮后再说吧。

但是,他有基本的军官素养。对面的罗雄也一样的有。

一开初罗雄的撤退,是害怕对方的舰炮:大明自己铁甲舰上的150mm舰炮,是能打到五公里之外的。现在对方的铁甲舰来了,还是退出去多一点比较好。

但是,等到了太阳西沉,夜幕降临后,他的心思就又不一样了。

“我们团自己的炮都拉上来吧?”

“团长,三门75mm大炮,十门迫击炮,全部拉上来了。”

“嗯,可惜啊,炮团不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炮还是太少了。不管了,先把炮架起来,至于坐标嘛,哈哈,我们才从村子里撤出来呀!命令我们的炮兵,全部朝着村子中心,开炮!”

第五三二章 大明陆军参战(二)

“嗯,这报纸的纸张质量不错,比咱们的好。可是这么好的纸张,这成本?”

三月十一日,东林日报创刊。早就盯着东林书院动静的无锡锦衣卫在报纸出来后便买了十份,当天下午就送到了朱由栋的案头。

然后朱由栋便将曹化淳、张以诚、王承恩、张世泽、李纯忠、田尔耕等人召集起来,一起来观赏东林日报的创刊号。

这份报纸目前只有两页八版,看得出来,顾宪成等人还是比较慎重的:宁肯版面少一点,但一定要把内容做瓷实。

具体来说,八版内容的分配是:

第一版,国内大事,也夹带一些无锡县内的琐事。第二版,儒学圣人生平介绍,这创刊号上刊载的是周公。第三版,是杂,主要是东林书院的大佬们对朝政发表点评。第四版,物考据,历史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第五、六版,。这一期刊载的是以唐代虬髯客的生平为基础,加以发挥出来的类似于志怪类的东西。第七、八版,诗词歌赋专版。

“殿下。”在翻来覆去的把东林日报翻了几遍后,张世泽抬头:“这报纸,没有广告啊。他们要把这报纸卖到多少钱一份才能回本?”

张世泽这一年也十岁多了,除了继续跟着张以诚、徐光启等人学习外,他的主要精力就是协助张以诚办报。所以,虽然年纪小,但对报社经营已经是很有经验了。

“世子,据下官的无锡同行们报告说,这东林的报纸,是每三份一个铜板。”

“啊?那不亏死了么?就算他们得到江南诸多士绅的支持,这么持续的亏下去,又能坚持多久?”

说江南士绅支持,那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在这期创刊号,东林书院明确的说明:本报主编是高攀龙,责编是钱一本等东林诸君子。在创刊词里,光是为了感谢那些出资赞助的士绅,将其一一列名,就用了将近一半的版面。和金陵日报的创刊号根本就没有感谢赞助商比起来,人家的支持者可不是一般的多。

“嗯,东林这样做下去,无非三种可能。”朱由栋微微一笑:“其一,报纸办得好,江南的士绅们觉得可以靠着报纸获得好名声,便愿意一直持续不断的投钱支持。其二,士绅们的支持不能持久,最后东林便开始在自己的报纸上做广告。你们看,这创刊词可没有说本报绝不做广告之类的话是吧?其三,办不下去,又拉不下脸做广告。或者说销量太差,连普通商人都不愿意在东林做广告。最后不得已倒闭”

“那殿下以为那种可能比较大呢?”

“这个嘛,吾也不知道啊。毕竟人家才刚刚开始嘛。”

“殿下。”

“张先生何事?”

“你看到第七版没有?东林在挑战我们呢。”

“嗯?还有这样的事,吾来看看。”

在东林的第七版上,该版的责任编辑薛敷教在致词中说明,本版欢迎各路才子又或者佳人投稿,投稿种类诗词歌赋均不限。一旦采用刊载,一律给予稿酬二分银子。

本来这样的致词没什么毛病,但讨厌的东西在后面。

薛敷教在致词的后半部分特意说到,本版除了他这个号称“藏书家”的书虫做责编外,协助他工作的几个编辑,全都是十五岁以前就中了秀才的少年才俊。其思路最是敏捷不过,其前程也无比远大这就是在影射金陵日报的普通编辑都是几十岁还无法中举甚至无法过童子试的学渣。

如果这还只是隐晦攻击的话,那么接下来,薛敷教又说:学作品,要互相借鉴。最好在某一期或者某几期的报纸上,刊载的都是同一主题的作品。千万不要像金陵日报的那所谓学版,每一期都没有固定的主题。结果同一天的报纸上,咏梅的,咏荷的,赞花的,写菊的,乱麻麻的挤在一起。这就根本无从比较,无从彼此借鉴嘛。我们东林日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近期,冬去春来,诸位朋友如果要来投稿,不管写花鸟虫鱼或者景色人物都可以,但一定要以春天为主题。

话说到这里虽然已经是红果果的挑衅了,但薛敷教似乎还没过瘾。他在最后直白的说明:写春天的诗词,要有生机。不要把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样的靡靡之词拿出来这会儿季节不合适!

“呵呵,有意思。”

仔细的看完薛敷教的宣战书后,朱由栋略微思索,然后朗声道:“王承恩,笔墨伺候。”

经过张以诚几年的教导,朱由栋的一手毛笔字已经很有章法了。吸饱了墨汁的狼毫在宣纸上运笔如飞,很快就是一首七绝完成。

众人迅速的凑上前去,李纯忠干脆就读了起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发声。

“大气!”

“殿下,霸气侧漏,真是人君之像啊!”

“呵呵,惭愧,惭愧。”抄公朱由栋这会儿讪讪一笑:主席的诗词都没霸气,那就真的找不出有霸气的了。这首诗是主席的第一首七绝,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志向最高绝,胸襟最伟大的,非他莫属。

虽说这是主席16岁时的作品,字浅白,几乎没啥典故在里面。但朱由栋深信,就凭这首诗,就足够吊打东林的那群所谓的天才。

“田尔耕,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是,臣一定要让东林书院的那些腐儒在他们自己的报纸上刊登太孙殿下的大作。”

“你去了东林可以跟顾宪成讲,我们金陵日报欢迎东林日报加入报业市场,若是他们在报纸销售渠道方面有困难。我们的方山杂货铺已经遍布江南四省各个县城,他们可以用我们杂货铺的渠道进行销售、收取各地稿件以及支付稿酬。”

“啊?殿下,这样做,岂不是”

“呵呵呵,你们啊。”朱由栋站起身来:“在吾看来,东林的这群书呆子办报,完全就是脑袋发热的胡闹之举。最简单的,不打广告,还把价钱搞得这么低,完全赔本赚吆喝,这样的事情是无法持久的。其次呢,报纸办出来了,这销售渠道呢?吾不知道江南士绅们给了东林多少银子,但不管多少,要重新铺设遍布江南甚至全国的销售渠道,没有几十万两银子是不行的。而且这东西不光是银子的问题,需要的时间也是海量。毕竟,现在大明没有任何一家商铺可以像我们方山杂货铺那样在各个县城都设分店。可以说,没有我们帮他们一把,这东林日报要不了多久就会退化成无锡的地方报纸。甚至于它会和现在东林书院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一样,成为一群书呆子们的内部刊物。”

“那殿下为何还要”

“就是要帮他们啊,有竞争是好事嘛。再说了,如果东林日报在短时间内借助我们的网络铺开到江南四省,但是四省的百姓们却更喜欢我们的报纸呢?”

“哈哈哈哈殿下说的极是。要想把人摔疼,得先把他捧上去!”

“李纯忠,有你这么说殿下的吗?这叫扶上马,再送一程!”

“哈哈哈,张世泽,你才叫阴险呢。送一程?送到哪儿?”

众人一起大笑一阵后,朱由栋拍拍手:“所以说,帮东林是有必要的。不过,既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接下来,我们自己更要好好做事了。张先生,吾的意思,近期的报纸,要多给射雕一个版面,力争七日之内将射雕结尾。”

“殿下,射雕要是完结了,我们的报纸销量?”

“呵呵呵,射雕本来就进入尾声了嘛。最后的结局很多猜都猜得到了,这样的射雕无法凝聚更多人气了。必须得推出新的主角,新的故事。”

“新的主角?”

“是啊,这次的主角是杨康的儿子。”

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

日本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很长时期,都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他的政权模式,更接近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模式。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征夷大将军是最大的军阀兼总盟主,下面是几十上百个独立性很高的大名县长、乡长以及数量更多的所谓豪族村长。

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当时的总盟主足利家彻底失势,日本进入所谓的战国时代,全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

1560年,织田信长崛起。二十年间,织田家实力迅速增长,已经可以碾压其他所有诸侯。但是在1582年,织田信长遭遇部将明智光秀背叛,遇袭身亡。织田家迅速分裂、衰败。

丰臣秀吉作为织田信长的另一名部将,继承了织田家最大的遗产。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迅速的迫使日本其他诸侯降服,在名义上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日本的战国乱世。

但是丰臣家的根基极不牢固,在其统一过程中,外交手段多过军事手段。这就导致日本的诸多大名虽然名义上臣服于丰臣家,但是自身实力没有太多的削弱。仅以那个时代最能体现日本大名实力的领地粮食产量为例。丰臣家的直辖领地不过二百二十万石,而身为丰臣家大老的德川家康,却有二百五十万石的领地。

所以,在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开始各种搞事情,终于使得以丰臣家保护人,道义守护者自居的石田三成无法忍受,纠集了一批丰臣家臣对德川家康发动战争。起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就是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后,石田三成被斩首,以他为首的丰臣家治派灰飞烟灭。丰臣家的直辖领地被削减到了80万石,以前对德川家不满的几个实力较大,领地超过百万石的大名,其领地也不同程度的遭到了削减。而德川家康及其亲属的领地,猛增到了六百万石。占全日本总石高的六分之一强。

西元1603年,德川家康进位征夷大将军,成为日本事实上的统治者。

但是,这种统治比起中国的中央集权帝国体制而言,就松散得多了:德川家不过是又一个日本封建领主总盟主而已。虽说这个总盟主比前一任要有力得多,但总盟主之下,各个大名仍然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而且,此时的前一任总盟主丰臣家只是被极大削弱,却没有灭亡。虽说此时的丰臣家表面上石高只有80万石,但是人家有底蕴丰臣秀吉搂钱的本事一流,有商业丰臣家的核心大阪,从这个时代起一直到二战初期,都是日本的经济中心,有同情者丰臣家以前的家臣,在战乱中失去了领地的浪人。

所以,对于德川家康也好,身为穿越者的德川竹千代也罢,都视丰臣家为眼中钉,务必要除之而后快。

而且此时的德川家和历史本位面比起来,还存在一个隐患:竹千代的年龄太小了。

看看德川家的前任丰臣家吧,丰臣秀吉早年无子,立了自己的侄子丰臣秀次做继承人。结果等到秀吉晚年得到了儿子秀赖后,居然急不可耐的把培养了好多年,已经具备一定统治者素质的秀次给杀了。杀了也就杀了吧,关键是秀吉杀了秀次后,自己也没活多久他死的时候丰臣秀赖才五岁!

所以在历史本位面,即便德川秀忠在决战时刻主力不至,捅了那么大一个篓子,家康还是忍了下来:一个成年的,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继承人,对家族的存续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在这个位面,由于须佐能乎在天空中的出现,导致德川家康一时心血来潮,直接给这个新生儿取名为竹千代。由此导致德川秀忠会错了家康的意思而切腹自杀。这就造成德川家的继承人也和丰臣家一样:掌舵者已经老了,继任人还是孩童。

别提什么须佐能乎的事情,日本人对宗教的态度是要比中国人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好一点点。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战国乱世,此时的日本武士阶层们,更看中的是谁能让自己的领地得以保全,家名得以存续。在大家不知道这位竹千代其实是一位心智成熟的穿越者的前提下,由不得各路大名对德川家的未来心存疑虑。

所以,竹千代才对德川家康说,这种燧发火枪得到量产后,干脆提早出兵灭了丰臣家。既断了有些野心家的念想,又能通过这场战役展现德川家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这位竹千代还想当总大将出征,由此奠定在诸多大名、武士中的威望。

“竹千代啊,你为什么对丰臣家如此的敌视呢?”

我其实对丰臣家并不敌视啊,相反,在我们那个时代的日本,大家更喜欢丰臣秀吉而不是喜欢你这样的老乌龟啊。可是我有什么办法?立场在这里了,没得选啊。

首节 上一节 233/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之下

下一篇:重生寡头199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