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744节
“你说的是……”
“墨西哥的土匪头子微拉和沙巴达已经占领墨西哥城了。他们是最危险的革命党和反美派,我几乎可以肯定,为了夺取全国政权,他们不会拒绝中国人的援助,而中国人也绝不会做亏本买卖,想想看。就在我们的南部边疆,突然多出一个两千万人口的敌对国家,这个国家还会向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开放军事通行权,后果不堪设想啊。”
万斯摇头道:“土匪就是土匪,他们只知道破坏旧秩序,却无力去建立一个新秩序,墨西哥革命的大势已经无法动摇,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较能符合美国利益的革命者,卡兰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万斯口中所说的墨西哥革命,已在曲折与血腥中前进到了第五年。
墨西哥人民推翻大独裁者狄亚士的黑暗统治后,地主资家出身的马德罗当选为墨西哥总统。马德罗一方面限制外国资本,一方面却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停滞不前,前者引起了美国的仇视,后者则招致代表贫农利益的查巴塔起义军反对美国,一手策划了颠覆德罗政权的军事政变,扶植反动军官韦尔塔上台,这直接导致了墨西哥内战的爆发,查尔塔的农民军和马德罗助手卡兰沙组织的立宪军联手推翻了韦尔塔政权,在此期间,美国借口水兵被扣,派兵在韦腊克鲁斯湾登陆,直接干涉墨西哥革命进程,随着太平洋形势的日渐严峻,美军撤出了墨西哥。共同战胜韦尔塔后的农民军和立宪军却立即反目成仇,农民军将领维拉和沙巴达虽然一时失利,却得到了国内中上阶层的大力支持,双方一时相持不下。
“卡兰沙?他比马德罗更反美,马德罗只是要限制我们的资本,他却想把我们从墨西哥的矿山里全赶出去。”
腊斯克送出一个略带讥讽的微笑:“你差点忘了,你的家族在墨西哥的确有大笔投资——”
万斯被戳中软肋,又气又急:“现在不是提这个的时候!”
“好了好了,看在上帝的份上,把你们的矛头掉过来对准敌人。”约翰逊装作老好人,忙站出来做和事佬。“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西海岸吃紧的时候,又让南部边疆面临被侵略地危险,现在的情况,不是支持土匪就是支持卡兰沙,我看还是卡兰沙比较有前途,你们觉得如何?”
腊斯克点点头:“我认为,相比那些率领乞丐与流氓大军的土匪头子,得到教会和中产阶级支持的卡兰沙才是真正稳重的政治家,只有他能带领墨西哥走出革命的混乱,完成国家的重建,一个稳定、保守的墨西哥符合美国的利益。我们必须在中国对他产生影响之前,把他拉拢到我们这边来。”
“给他军火,美元,全力支持他,不要提出太多附加条件,只要他不投向中国,一切都好说——半年就可以了,半年以后,就算卡兰沙投向了中国,我们也有余力把他干掉,所以这个时候就随便许诺好了。”
“这件事就交给我好了。”腊斯克自信满满道。
美利坚合政府定制,不设外交部长,外交事务一向由国务卿赞襄总统而行,腊斯克对画金饼忽悠人这类事情可谓驾轻就熟,自然当仁不让。
“还有一件事,就是英国国日前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对行驶于南太平洋范围的任何舰船不经警告即行击沉——”西姆斯接着报告道。
“看到我们被中国人打得喘不过气来,也终于忍不住伸手了,很好,既然他们这么期待,我们也以外交名义发布公告,对盟国的决定表示欢迎,巴黎和伦敦该放焰火庆祝了。不过英国人真够狡猾的,他们在南太平洋还有像样的军舰吗?所谓的无限制潜艇战只不过是想哄美国高兴罢了。”约翰逊摘下夹鼻眼镜,眯着眼看了看腊斯克。
“那个会议安排得怎么样了?”
“都联系好了,3月的最后一天如期举行,英国首相,法国总理,苏联政府和比利时国王的全权代表,还有相关的将军和官员,卡萨布兰卡的旅馆已经预订一空了。”
“很好,正义必将战争邪恶,这是上帝的意愿。作为正义的一方,大家也该坐在一起谈谈了。”
墨西哥东海岸,韦拉克鲁斯湾,星条旗飘扬,上百艘舰船齐聚于此,约翰潘兴中将的美国干涉军正一队接一队,趾高气昂地开过韦拉克鲁斯城的街道,接受卡兰沙立宪派市民的夹道欢迎,其中一支由各种轮式和履带车辆组成的队伍引发了围观群众的好奇,不住地指指点点,惊叹不已。
卡兰沙的立宪军与维拉、沙巴达农民军之间的内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农民军虽然占领了首都墨西哥城,其推行的激进平均主义政策却令自身陷入了孤立,而两位农民军领袖维拉与沙巴达之间因路线分歧发生分裂后,农民军的处境更是每况愈下,虽然偶尔还能得到从中国越洋偷运来的军火,但相对而言,卡拉沙的立宪军可以更方便地从近在身旁的美国得到更多的援助。而这一次,不耐烦的美国更是亲自赤膊上阵,企图一鼓作气铲灭这个威胁到美国后院的“溃疡”。
在那条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龙里,一辆车身宽大、线条流畅的雪佛兰轿车敞开的车窗里,两位英气*人的青年军官正不住地向外张望。
“乔治,我觉得你不应该在这里。”
一眼看去更年轻又更沉稳的那位突然对同伴开口道。
“那你为什么在这里?”
看起来略显年长而冲劲十足的那位,却头也不回,毫不在意地反问道。
“因为您是我的长官,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上校。”
“那不就结了?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我们是被天赋的使命推动着前进的,这个使命,就是战争——我们是为战争而生的,所以我们就应该站在战争的第一线,带领我们的军队,我们的铁甲骑兵,冲向敌人,接受上帝的考验。告诉我,你难道不是为战争而来的?乔治史密斯巴顿少校?”
“我们的对手只是一群农民……我觉得这并没有多少荣誉感可言,也很难获取什么有益的经验。”当年三十五岁的巴顿少校还是有些不甘心地咕哝道。毕业于西点军校,家境贫寒的他与加州豪门出身的马歇尔恐怕也只能通过军队这个大熔炉才有机会成为知交吧,当初还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获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管他是什么,只要是美国的敌人,我们就必须摧毁他们!不管是用步枪、大炮还是坦克的履带!”
马歇尔气势汹汹的一摆手,一副舍我其谁的傲气,现在四十岁的他早年也是从西点毕业,先后在第15骑兵团、陆军参谋部任职,一度担任潘兴将军的副官。
珍珠港事件后,马歇尔受陆军参谋部委托,率团赴欧洲考察英法的装甲部队,在法国接受了*作坦克的基本训练,参观了英法的坦克工厂,并跟随英国皇家装甲兵司令部的作战官富勒上校学习和探讨坦克作战的准则、战术。回国后,马歇尔立即着手展开美军首批装甲部队的组建和训练,虽然当时英法已经将各自的坦克图纸和专利授予美方,但缺乏经验的美国工业界还需要时间消化技术和改造工厂,马歇尔只能暂时利用英法提供的少量轻型坦克,辅以利用普通民用拖拉机和汽车临时改装的非制式装甲车辆,组建了首批第一座“陆军坦克学校”。随着制式装甲汽车的批量生产,马歇尔随后组建了6个“装甲汽车机枪连”和“陆军装甲车辆学校”。
第一个作战装甲营,由1个雷诺轻型坦克连、1个装备机枪的装甲汽车连、1个装备37毫米火炮的装甲汽车连和1个卡车牵引的炮兵连组成,恰逢潘兴将军受命率军出征墨西哥,马歇尔便凭借与潘兴的关系,把这个还带有实验性质的装甲营塞进了远征军的作战序列内。
“我的意思是,就算是要获取经验,也应该是在中美战争的正面战场。至于镇压农民军的经验,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可有可无的吗?”巴顿解释道。
马歇尔朝车窗外挥挥手,侧脸冷笑道:“别小看了那些家伙,他们曾经控制了半个墨西哥,现在还盘踞在这个国家的首都,光是给卡兰沙提供军火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才不得不亲自动手——据说他们的队伍里有不少中国来的军事顾问,我们得把眼睛睁大一点,中国人给我们的惊喜已经足够多了。战争,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都是军人的生命,巴顿,想要扬名立万吗?请加入到战争中来吧!”
巨龙的怒吼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麦克阿瑟
中太平洋,美属东萨摩亚岛。群山环绕的帕果帕果港正笼罩在大团铅灰色的热带雨云中,瓢泼大雨冲刷着港内“米苏拉”号装甲巡洋舰的柚木甲板,两层甲板之下的某间军官舱室内,四十岁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少将正隔着厚厚的玻璃舷窗,手端一杯热气氤氲的咖啡欣赏山海雨景。
脸庞宽阔,眉眼清锐,鼻梁稍显平直,一双窄而长的佛陀耳,正值壮年的麦克阿瑟少将出身名门:爷爷阿瑟一世曾任联邦最高法院*官,父亲阿瑟二世作为步兵团中尉副官在南北战争中获国家最高奖赏——国会荣誉勋章,并在三十多年后的美西战争中出征菲律宾,亲率先锋步兵旅攻占马尼拉,随即被任命为驻菲律宾美军总司令和军事总督,以集中营、火刑等残酷手段血腥镇压菲律宾人民的抗美独立斗争,同时巧施手段引诱和培养亲美上层人士,奠定了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的基础。只不过在美国彻底失去菲律宾之前就已经退休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阿瑟二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美国南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陆军军营,童年时并不出众,上中学以后才渐渐崭露头角,成为各方面成绩都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年,顺利考入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西点军校,并以全校第一、同时也是25年来西点学员取得的最高分数华丽毕业。
毕业后,他进入工兵第3营服役,赴菲律宾参与镇压游击队,并在战斗中亲手射杀两名游击队员。二战爆发后,其父阿瑟二世被指派为驻华军事观察员,道格拉斯作为随从副官一并赴任,父子俩搜集了大量价值非凡的军事情报,也会见过不少中华帝国的军政高官,这些人给他们留下了诸如:“思维活跃,语出惊人,不拘小节……具有一种超越时代、透视未来的超凡气质”之类的印象。
二战结束前后,父子俩又相继游历了朝鲜、日本、香港、印度、新加坡、暹罗、越南各地,详细分析评估了远东局势的发展,断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将会独霸远东,下一步势必要征服太平洋和亚洲大陆,争夺世界霸权,以期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顶点,也即是其自古以来强调的“华夷秩序”。然而,这番论断在时任陆军部长,日后更当选第27届美国总统的威廉塔夫脱看来,纯粹是杞人忧天,这也跟阿瑟二世在担任菲律宾军事总督时,与派来组织文官政府的四人组主席塔夫脱之间结下的嫌隙不无关系。
小麦克阿瑟被选派到华盛顿工兵学校进修,期间曾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低级副官,因沉溺于官场社交活动而影响了学业,成绩排在同班第一名的乔治马歇尔之后,这显然影响了军方对他的评价。进修结束后他被任命为工兵营中尉连长,直到1908年才晋升上尉。次年父亲去世,他却时来运转,在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的帮助下进入陆军部工作,次年正式成为陆军参谋部额定的三十六名成员之一,并在月攻占墨西哥东海岸最大城市韦拉克鲁斯的战役中大出风头,却因擅自行动而失去了有可能到手的国会荣誉勋章,为此他竟写信质问陆军部官员,可见其虚荣心之强。
随着中国在亚洲的频频出兵征伐,太平洋局势也日趋紧张,上月7日约翰逊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有必要要进行“战争准备”,并下令舰队主力进驻珍珠港,以“确保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陆海军开始制订和推行大规模扩军计划。归国后晋升少将的麦克阿瑟,作为陆军参谋长和陆军部长的助手,积极参与了扩建陆军的行动。
珍珠港事件之后,麦克阿瑟几度要求“上前线”,均被上级以“工作需要”强加挽留,并让他兼职陆军部的新闻检查官,负责联络报界,在他任职期间,精心组织和策划,以温和诚恳的态度向新闻界解释陆军的各项政策,受到了多数记者的好评。
终于,在制订反攻阿拉斯加的作战计划时,拗不过麦克阿瑟的热情,上级放手任命他为步兵第7集团军的作战参谋,随威尔罗宾逊中将的阿拉斯加军团登上了科迪亚克岛。
此时此刻,刚刚随“米苏拉”号跨越了半个太平洋的麦克阿瑟依旧是罗宾逊中将的麾下,只不过这一次,他已经是罗宾逊改率的澳洲军团的作战参谋,作为司令部参谋班子的先遣联络员,先行赶往悉尼“踩点”。
去年下半年,英法美等国召开的第二次尚蒂伊会议中,英美达成了关于美军协助防御澳洲和西印度洋的约定,为协防澳洲而在上年11月编组完成的美军澳洲军团,下辖美国陆军第第第6旅,加上其他独立支援部队,总兵力近十万人,预定在4月之前完成在澳洲大陆和萨摩亚、斐济等地的部署。
“守住澳洲,可能的话,从侧面敲打敲打敌人,别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太轻松。”临行前,新任陆军参谋长斯科特上将交代的话还在麦克阿瑟耳边萦绕不绝。
“嘿,道格,你一个人在这里发什么呆?”一位额头饱满、鼻梁高耸,小眼睛小耳朵,年纪与麦克阿瑟不相上下的上校,从半敞开的舱门外探身而入,语气亲密地打起招呼来。
“比利,你来得正好,快坐——来杯咖啡?”
麦克阿瑟也显得很亲热,来者与他渊源不浅,两人既是威斯康星州的同乡,又是从小认识的朋友,两人的父亲在南北战争时都曾服役于威斯康星第24步兵团,而对方本人还曾在阿瑟二世麾下参与镇压菲律宾游击队的行动,他就是现任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司令的威廉比利米切尔。
“这正是我想要的——怎么样?没晕船吧?”米切尔边摘下军帽搁在桌上边关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