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187节
大人手头比较松了,小孩子就是最开心的。在大市场里面专门有一条儿童街,道路两旁除了卖儿童用品的铺子外,还设置了许多供儿童玩耍用的器材,什么滑滑梯,跷跷板,旋转木马之类。父母可以把小孩子放在这里玩耍,自己放心去买东西,自有专人维护和照看。
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不过根据顾客心理学的原则,大多数人在享受了服务之后,出于补偿心理,肯定都会到附近铺子里消费一点。反正这边的东西同样也很好,诸如糖果,零食,小玩具之类,都是精品。至于价钱么……父母在孩子身上永远是最舍得花钱的,这方面古今皆同。就连“萌萌熊”铺子里那些高价布娃娃,这段时间也卖掉不少。
到了傍晚,一家人采购完毕,也差不多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这些“老乡”们一大早出门,中午时候多半是挤在铺子里挑挑拣拣,顾不上吃饭的,再要饿着肚子走回去实在太辛苦。反正大钱都花了,还在乎几个小银角么?难得出来一趟,干脆开心到底……往往这时候当家男人就大手一挥:走,下馆子去!
于是开在大市场外围,靠近海边的那个“服务区”始终生意兴隆。这年头保鲜措施较差,就算是沿海地区,离开海边三五十里路就不大容易吃到新鲜的海产了。然而这里的菜馆却都是直接跟海边渔村定点挂钩,渔民可以直接把船停靠到饭店码头旁边,收获的海货用木桶转一下手,很快就倒进了饭馆后院的鱼池子里,根据短毛的教导,还专门有人踩动木头翻板,不停的拍打水花,这样可以让鱼多活上几天……菜肴的原材料都保证是活鱼活虾,那个新鲜美味,恐怕现代人也享受不到——这时候海里可没有污染。
点上一条清蒸大黄鱼,或是来几个红烧海螺,一家人坐在一起,眺望那夕阳海景……多少人一辈子的期望也不过如此了。
这是较为富裕的人家。而那些实在缺钱进不了饭馆的,也可以去沽一些短毛那种非常好的烈性白酒,切一碟咸鱼腌肉之类,再花几个大子儿到旁边摊子上买些咸菜豆腐汤的碗碟,随便找块草坪空地就能坐,短毛在这些空地上都布置了许多用大石头,或是树桩子粗制的桌子板凳,都是供人歇息用的,不用花钱。弄脏也不怕,有专人会擦洗收拾。
女人往往会趁这时候算算账,原以为会大破费的,仔细算下来却无非多花了三五吊而已。身边可是多了那么些实实在在的好东西,拿回去可以用好久呢。在街坊邻居,三姑六婆面前吹嘘起来,那也是极有体面的乐事。
而男人则多半是聚在一起喝上几口,不管认识不认识,坐一起就算缘分。彼此间聊聊说说,无非是些年景不错,运气不错之类。偶尔也会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以前收成比这还好时,却没有这样的好日子?答案则是显而易见——那群短毛。
“这要是天下官府都像短毛这样,那该多好啊……”
难免有人发出这样不切实际的憧憬,当然立即也会有“消息灵通”人士凑上来提醒:
“嘘,小声些,别乱说——他们还算是反贼,听说朝廷要派大军来讨伐呢。”
“反贼?哪有这样的反贼?梁山好汉还要杀富济贫呢,他们可是连富都没怎么杀,就把全府的贫都给济了,这份本事,我看比朝廷要强!”
“就是,要是朝廷真把短毛给平了,还回到从前那样子,我们家可又要遭穷了。”
“没说的,朝廷真要派大军来,俺们就跟着短毛走。俺才不管什么朝廷不朝廷呢,谁能让俺们家吃饱饭,俺就给谁卖命!”
……散乱的谈话当然不会有什么真正议决案。等到酒喝干了,饭吃过了,各人拉上牲口,推上小车,各自返回自己的乡村。大市场则一如既往,等到第二天,又会有一批新的客人来到,再次品尝到同样的惊喜和欢愉……这样的景象每一天都在市场中发生,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代言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岛上居民渐渐开始适应短毛所带来的种种转变。说起来海南岛现在也算是“沦陷贼手”了,换了其它地方肯定是早就水深火热。不过到现在,就算是再怎么死硬古板的老学究,抑或是不通世事的底层民众,也不得不承认:这伙“反贼”与众不同。
除了与大明朝做对这一点还比较“正常”外,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完全不象是一群反贼应该干的事情。人民群众总是朴实的,既然这群人一方面杀官造反,另一方面却又于民间无害,那么很自然的,老百姓们开始把短毛看作当年梁山好汉那种类型,诸如“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之类的赞誉之词开始出现在短毛头上。
而那些读书较多的士绅之流则另有想法,他们比一般平民百姓见识多些,知道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所谓“侠盗”——少数心肠比较软,而且不愁吃穿的独行侠偶尔会把得来的财物分给老百姓。但却绝对不会有劫富济贫的“侠匪”——这种团体想要生存下去,就肯定要跟官府对抗,而这种对抗成本很高,必须要从外界攫取资源来支持。如果要想发展壮大,那更需要大量物资和人力,容不得半点浪漫主义存在。
只是这群短毛跟朝廷对抗起来似乎很轻松,所以非但不需要从民间搜刮财物,还能拿出不少东西来收买人心——这帮人胸怀大志!未来能不能成就大业不知道,但至少,从当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他们的统治能力要超过大明官府,这一点毫无疑问。
“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如此罢……?”
王璞王介山最近就养成了这么个习惯:每到傍晚的时候,他总喜欢走到大市场边缘,或者是吃饭的酒楼附近,看着市场里面的人在讨价还价,肩挑手提;又或是那边高楼上的觥筹交错,欢声笑语……这一看就能看上半天。
有一天林峰碰上他又在发呆,不由问道:
“王大人,不至于吧。你好歹也是在北京城待过的,那地方有钱人多了,花钱享受什么肯定比这边厉害。”
“论起一掷千金的豪客,京师当然是比这里要多得多,花费也厉害得多。但是能让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这么开开心心的花钱——王某游学多年,走过不少地方,却还从没来见到过。”
王璞一边悠然回应,一边回过头来,忽然弯下腰去,朝林峰深施一礼,可把后者吓了一跳,连忙躲开。
“王大人,这什么意思?别开玩笑啊!”
“下官心中有一惑,百思而不得其解,还望林先生为我解之。”
“哦?”
林峰一愣,王璞听说年纪其实不大,但整天留一部长胡子,看起来少说也四十来岁的人,在他们这帮天天刮胡子的小白脸面前总是摆出一副长辈架势。向来只有在李明远教授面前才比较恭敬些,象今天这么礼貌的样子可不多见。
“请直说吧。”
王璞的疑惑倒是很能代表这个年代读书人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要想让民间经济发展起来,只能是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之类政策,官府要尽量少收税,才能让民间变得富裕。象汉朝文景之治,或者仁宗时期那样,才是读书人心目中的仁政。
然而这群短毛的做法却是完全相反——自打占领琼州以后,这帮人采取的政策和“休养生息”压根儿是南辕北辙,简直一刻不停都在折腾!而且最令王璞感到纳闷的是——短毛的官府收起税来可一点都不轻,下面都送上刮地三尺的牌匾了,完全称得上是横征暴敛。可奇怪也正在这里——即使在这一连串的折腾外加重税之下,民生非但不见凋敝,反而愈发热闹红火起来。
而从今天所看到的地步,这里的景象简直比广州府都要繁华!王璞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从最初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主动参加,短毛对琼州府的整个控制过程,他都是亲眼看得清清楚楚,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王介山费了不少口舌才把他的疑惑说明白,因为用他所习惯的那种之乎者也的古代词汇和语法,实在是不太方便表达。不过林峰倒是没费多大劲就听明白了他的问题,当即哈哈一笑。
“这个问题很简单……请跟我来。”
他把王璞带到了府衙仓库,以前用来储存收税物资的地方,随手推开几扇门让他看——里面都是空空荡荡。
“我们收税是很重,可收上来的东西并没有放在仓库里发霉啊,东西在我们手里绕一圈,又都回到民间去啦。只不过是由我们来决定分配方向——政府可以利用这个重新分配的过程,刺激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劳力,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多财富,吸引到更多投资……”
林峰简单向对方阐述了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只听得王介山眉飞色舞,特别是其中关于政府调控的部分,居然还摸出本小册子来做笔记。这一聊就聊到半夜,到最后林峰实在吃不消,找个理由去睡觉了,王璞却还坐在那儿,口中念念有词的一边研究一边记录……
自打那次之后,王璞就经常去找林峰请教关于“经济之学”的疑问,而且还经常拿大明朝的状况来同这边相比较,林峰对此倒并不藏私,乐得有个人能跟他谈谈说说。不过,对于王璞的那点小心思,他也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
“我知道你的想法,王大人。不过经济学这种理论,是研究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其前提条件是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作出比较理性的选择。而明帝国……说老实话,我不认为我学的经济理论能对大明王朝有效。”
“是这样么……”
王璞果然有一度变得很失望,但很快他就摆脱了这种消极情绪,又继续开始努力钻研。
“无论有没有用,多学一些总是没坏处的。我辈读书之人白首穷经,日夜琢磨圣人微言大意,不就是为了追求这治理天下的道理么。既然你们这些海外异乡之人精通此术,我若不学,岂不是入宝山却空手而回?”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璞反而学习的愈发用心。他不但向林峰请教,对于李老教授,庞雨阿德等人,在政策上有看不懂的地方也去提问,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狂热地步。
……
“我想我们恐怕正在给大明帝国培养一个经济学家……或者说,一个对于经济学概念有系统了解的官僚。”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林峰这样评论道。
“如果他将来能回到明朝官场,并且掌握权力的话,也许真会给大明王朝带来很大改变也说不定。”
“不可能的,明帝国的官场……哼哼,连张居正那样圆滑聪明的人都没好下场,更不用说王璞这种书呆子,他根本不会有上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