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359节

眼珠子一转,忽然看到旁边笔挺站着的一个小伙子,立刻招手将他唤过来:

“对了,小五子,现在能联络到岸上吗?问问解老大庞军师他们是个什么意思,岸边孩子们还要来来回回折腾多久?”

那名被特派至郑芝虎身边的联络员立即行了个礼,然后再次跑向船桅,信号弹,信号旗……诸如此类一整套通讯手段发出去,过了片刻,便见沙滩上陆军阵地那边,一名通讯员手持两面鲜艳小红旗,走到一处醒目高坡上,双臂挥动,象做广播体操似的摆出一连串动作。

那位联络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岸上人员动作,郑芝虎也拉开自家的千里镜看着那边,当然是看不懂——尽管上次合作时解席就曾经给过他一套琼海军联络信号的说明书,要他抽空多看看,可郑芝虎有空了宁肯去练武潜水,要他老实坐书桌旁边简直相当于上刑——反正打仗时人家会给他派联络员的。

果然,那边信号一结束,那名联络员就向他禀报了:

“报告长官,接受讯息如下:敌军大部已出城,欺敌任务已完成,贵军可自行决定此后行动,解。”

“哈哈,好!”

郑芝虎一声狞笑,丢下手中千里镜,重新执起武器,金背大砍刀在空中高高扬起:

“小子们,别演他娘的戏啦,跟我上,叫那帮山东侉子知道什么叫海龙王!”

……

正当海面上一片硝烟缭绕,拼杀得如火如荼之时,岸边陆上两军也终于进入阵战对垒阶段。望着一队队人马仿佛无穷无尽般不断从城门口涌出,头一次面对这种战阵的解席终于显出有点紧张的样子:

“不是说叛军主力都围攻莱州府去了吗?这儿咋还有这么多?……你估摸着对面有多少人?”

最后一句话当然是对庞雨所言,后者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不太肯定道:

“三千到五千左右吧,人都挤在一起看不太清。”

“应该有四千二百人——如果他们没有虚设旌旗的话,到目前为止我共数到了三十六面百户旗。我大明一个百户麾下连兵带将,实数应为百二十人。”

旁边举着千里镜的周晟插了一句口,作为明朝军队“行内人士”,他对于代表大明军队数量的旗号划分肯定比现代人熟悉得多。叛军的一切制度都是源于明军,想必不会有太大更改。当然这种部队在战场上肯定会有缺额或超编现象,不过此时只能看旗帜为准。

廖勇和赵翼,孙昊等三人在后面急得抓耳挠腮——他们没有望远镜可看。这年头虽然西洋千里镜已经传到大明,但还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只有少数高官可用,琼州府大市场上也不出售这类军用品。周晟手里那只还是当初西洋舰队败退返回广州后,从某个船长俘虏手中得来——当王尊德下令把那些曾经的盟友收监后,那些幸存者身上物品自是被搜刮一空。赵翼等三人没赶上那次“好机会”,此时只能望着远处一团模模糊糊人影干瞪眼。

发现有内行人士可以咨询,解席想了想,把自己手中高倍望远镜借给周晟:

“你先用这个看吧,帮忙盯紧点,若是对方拖了大炮出来就说一声。”

解席手里那个特供军品可比千里镜好得多,周晟兴高采烈接过,道一声谢,随手把原来那个单筒货递给了旁边已觊觎多时的廖勇,后面赵翼孙昊也顾不得文官的矜持,挤上前来轮流借看,甚是兴奋。

随着敌军渐进,前锋已进入这边火炮射程,而其后续还在不断从城门中涌出。马千山过来询问炮兵是立即开火,还是等敌人大部队更靠近之后再打?解席略加考虑后回应道:

“可以开火,但悠着点,别一下子打太猛把人给吓回去了。”

老马笑笑,回去下了一条命令:

“各炮位注意,使用贰号乙型弹,射速不妨放缓些,先进行定位射击好了。”

贰号弹分类为实心弹种,乙型则是球状弹的代号,平时多用于炮兵训练和前期校射,没什么威力,但每一个炮兵连都有些配备。此时一个个圆滚滚的球形铁弹或铅弹被从弹药箱里搬出来,装在木制弹托上塞入炮膛,下面已放上计算好数量的发射药包,待炮务长确定好射击角度并点燃引线……隆隆炮声中,琼海军主阵地上泛起道道白烟,一个个仿佛保龄球似的金属球呼啸而出,朝着对面叛军阵地飞去。

对面叛军显然没料到这边的火炮射程如此之远,前军尚在集结列阵时便遭遇炮击,登时发出一片惊呼。实心弹不能爆炸,但却会在地面上翻滚弹跳,这些炮弹在空中原本是看不出轨迹的,但落入人群之后连翻带滚,马上便在敌军阵列中犁出一道道血色沟槽来。

在巨大化学能带来的动量面前,人体就如同豆腐一般脆弱,披再厚的重甲都没用,这种炮击基本产生不了伤者——要么没被碰到,一点没事。只要稍微被炮弹沾上一点边,即使当场没送命,碎骨裂肢之伤,以这个年代的救护技术也多半是必死无疑。

十二门火炮,十二发球形弹,一下子就在叛军阵中制造出约七八十人的伤亡——这还是因为海边地上松软,砂土吸收能量较多的缘故,若是在硬地上铁球多滚几下带来的伤亡恐怕更大。这边庞雨等人在望远镜中看到如此惨景难免乍舌,难怪早在拿破仑时期就把火炮称为战争之神了,对于传统密集阵列的作战方式,连实心炮弹就能造成这么大的杀伤力,若换了高爆弹上来呢?

马千山吴季等人很想试一试,不过现在却不敢,怕把对手给吓回去。

炮击意味着陆上战斗正式开打,虽然此时距离那些叛军惯常熟悉的冲锋距离还很远,但他们不可能顶着对方的火炮轰击还从容排兵布阵。仓促上阵也没办法了——当然也可以灰溜溜逃回城里去。

对方数千人的大军显然不会因为遭到一次炮击就承认失败,原本队形密集,还在缓缓前进的敌军进攻阵列稍稍在原地停了那么一下,随后,在一阵喧天战鼓和号炮声中,庞大战阵骤然加速,在金鼓声中快步朝琼海军阵地逼近过来。

这支敢于主动出城作战的叛乱军队显然很有经验,他们并没有象琼海军从前对付过的海贼山匪那样,一挨打就疯狂向前冲锋——步兵作战全靠体力,眼下两军相距至少还在千米以上,那叛军前排步兵都披着甲的,加上武器头盔,每个人负重至少也有二三十斤,若是他们不管不顾往前冲,等跑完这一千米来到琼州军阵地前,大概也没什么力气肉搏了。

所以这支部队仍在走路,只是走得比较快一些,相互之间距离也拉得很开,再用实心弹打过去能波及的人数就很少了,一弹不过三四人,运气不好时只放翻两个也是有的。

不过这边炮兵组并不着急,还没到他们发力的时候。各个炮组只是用一两发实心弹校准了射击参数之后便不再开火,默默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在长官的指令下,他们还从物资箱中拿出一件古怪设备安装在炮身上,使得原本光溜溜修长的炮身一下子变得蓬松松,宛如雄狮的鬃毛。

第三百七十二章 走马取登州(八)

“这又是什么好东西?”

赵翼对于琼海军火器是最着迷的,炮击一开始就跑到吴季那边混着不肯走,吴季跟他还算熟悉——这一路上关于火枪的问题赵翼总盯着庞雨问,关于火炮就找上吴季了,基本上只要不是什么核心秘密都能得到回应。此刻也是一样。

“散热片,用来延缓快速射击时炮身发热的速度……别乱摸,小心割伤手指头,铜片挺锋利的。”

用紧贴在炮身上的金属散热片来降低炮管温度是个很好的创意,在第一门十二磅炮刚刚装备部队,被拖去攻打琼州府时就已经证明了这种设备确实有效。不过后来实用的不多,因为打那以后琼海军的步兵很少遭遇需要快速射击的高强度战斗,而且基层炮兵操作时往往粗手粗脚,经常会被散热片割伤,所以他们都不爱用。

但这回由马千山吴季这些人亲自指挥的炮组在操作规程上最是严格不过,应该不会发生误伤。而且这一次面对面的阵地战,炮兵射速越快,能够冲到己方阵地上的敌人越少。关系到全军所承受的压力,自是要把所有先进技术都用上。

当敌军前锋进入到七八百米的步枪射程时,琼海步枪的枪声也断断续续响了起来,敢在这个距离上开枪的都是些神射手,使用特制加长了枪管和配备瞄准镜的狙击枪,专门盯着对方的指挥官,旗手,或是甲胄比较好,看起来比较高大威猛的壮士……全部是优先狙击目标。

北纬的特战大队这次并没有另外寻找攻击位置,就混杂在一线步兵中协助防御。随着敌军越发接近,到五六百米时,普通步枪手也开始加入到射击队列中,琼海步枪的最佳射击范围是四百米之内,不过眼下面对非常密集的战阵,并不要求士兵打得如何精准——流弹也一样可以伤人的。

其间几个在后方待命的预备连队还集中起来,测试了一下琼海步枪上某个专门为这种情况设置的小玩意儿——齐射瞄准具。那是一片标有刻度的薄铁片,翻转竖起之后,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射手判断出射击诸元,然后告知方阵中所有步兵,士兵们按同样标尺朝斜上方举起手中步枪,齐射,一大片枪弹呼啸而出,朝着目标范围覆盖过去……用来作为远程曲射火力的补充。

效果还凑合,每一次齐射都会导致敌军战阵中齐刷刷倒下一批。不过相比起直瞄的干脆利落,士兵们对这种完全依赖概率,又特别浪费子弹的射击方式还是不太适应——整整一个连队,两百多发子弹同时打出去,一般也就能打翻十来个,而且对方很快就把进攻间距拉得更大,使得齐射效率更进一步下降。这对于在“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苛刻观念下训练出的琼州步兵来说,实在太浪费了。

……

虽然遭受到这种种打击,叛军依然在沉默着向前逼近,除了后方金鼓之声和伤亡兵卒的惨叫声外,战阵中居然没什么嘈杂之音。身旁同伴时不时忽然倒地的恐怖景象似乎并不能吓阻他们,依旧硬着头皮往前冲。

不过他们之所以能这么镇定,却并不是因为这些叛军的战斗意志特别坚强,而只是琼州军前沿阻击部队和炮兵一样,都得到了解大长官“悠着点打”的最高指示:步枪的射击间隔都在三到五分钟以上,而火炮就更离谱了,每隔十到十五分钟才会响上一声,就连步枪远程齐射活动,搞了几次之后都暂时中止——唯恐这边火力过猛,把还没完全出城的叛军给吓回去了。

因此在对面叛军眼中,虽然诧异于眼前这支古怪官军的火器射程之远,对于另一个重要指标射速却没什么意外感受,反而觉得比自家的熟练火铳手要慢了不少,不过想想看也能理解——能打这么远的火铳,装药上弹肯定更麻烦一些,射速慢些也正常。

尽管这边刻意的减轻了攻击强度,但正遭受打击的山东叛军可不这么想,他们只有拿出最大勇气,才能顶着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次飞来的枪子炮弹继续前进,而不是当场溃散——且先忍耐一下,等到了己方兵力能发挥的地方,就狠狠给他们一个教训,叫这帮仗着器械精利欺负人的混蛋知道什么叫数量优势——叛军中从头目到小兵,无不这样恶狠狠念叨着。

而在山头上举着千里镜观战的那几位大明使者对此也是深有感触,在第三次交换千里镜时,赵翼一边恋恋不舍将手中金属圆筒递给孙昊,一边在他耳旁悄悄评论道:

首节 上一节 359/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