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443节

……

——既然没人敢献,自然也没人愿意提起——各级情报部门的主管都是人精子,对于哪些消息应该上报,哪些消息应该隐瞒,那都是有着近乎于本能般的直觉。一看到是这种消息,想都不想便给“淹”掉了——万一报上去之后天子一看来了食欲,批上一句“挺好的,去弄些来尝尝吧”,他们岂不是自找麻烦。就算皇帝老子没把这任务交代到自己头上,回头另外找人办这事儿,那也是给别人找了麻烦,会树敌的——这种蠢事可不能做!

所以曹如意最近不敢登门的原因也很清楚了——他不来,就不知道,当然也没什么事情。可若是过来了,看到有这些东西却不上报,那不大不小也是个罪过。至于陈涛打算送他的那些好货更是不敢收了——太监和外面大臣不一样,你再得意也不过是个奴才,主子都没能享受到的东西,你一个狗奴才居然吃上了?若是运气不好,碰到上头心情不愉快,随便找个理由活活打死都有可能。

若是先前九千岁魏忠贤那个级别的大太监,肯定不会在乎这等事情,但眼下崇祯初年的太监们才刚刚被收拾过,还都比较谨慎,不敢犯这忌讳的。曹如意的身份不高不低,上面还有个干爹和一堆大貂珰在,自是更不敢出这头。

所以哪怕他曹胖子嘴巴再馋,这段时候也只能忍着,只希望等这股风潮过去了,陈涛那边还有点存货,可以让他过过瘾,尝个鲜儿。

……

大家都不提起,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这事儿本来也就该结束了。可偏偏到了正月十六这天,宫廷里却是横生枝节……这天下永远都不缺不按常理出牌,喜欢走捷径抄小路的“聪明人”,别人都守的规矩,总有人偏偏要去打破,以求从中获取利益。

当然有资格破坏规矩的多半不会是普通人,只有那些上位者才有这胆子——因为他们可以不受惩罚。御膳房不敢做的事情,那些一心想要争宠的嫔妃们却敢——西宫娘娘田妃在正月十六这天,皇帝驾临她所居住的承乾宫时,端上了一碗据说是她亲手制作的面条……

如果有个现代人在场,肯定会说这面条做得实在太简陋了!——汤头只放了些葱花,漂了几根青菜,几片黄瓜,另外还有几片番茄,红红绿绿的倒煞是好看,可全是素的,压根儿没啥好东西啊!

但崇祯皇帝却吃的胃口大开,连面汤都给喝了个干干净净。饭后田妃又端上了一盘子水果,颜色也搭配得很漂亮:红色的西瓜,黄色的菠萝,以及橙色的甜柚子,果然令皇帝看得眼花缭乱,吃起来味道也确实不错。

事后少不得也要问一声,说大冬天的哪儿来这些新鲜果蔬?田妃对此只是一言带过,说是家里人送进宫让自己尝尝鲜的。想着陛下终日为国事操劳,自己身处后宫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饮食上细心一些了。

于是崇祯就夸赞了几句,说这虽然只有一碗面,感觉上却要胜过昨天的元宵正宴呢。卿之心意可见一斑……随即夫妇两人其乐融融,一夜温馨自不待提。

田妃这边开心了,周皇后那里可就恼火了——宫廷里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对元宵御宴的评价很快传到周后耳中。身为后宫之主,周皇后负责执掌天子家务,天子说御筵办得不好当然就是对她的管理水平不满意了。

想那周皇后做事情也一直勤勤恳恳,元宵节的宴会本就是按规矩行事,这平白无故却被人踩了一脚,岂不暴怒——就你田妃家有钱是吧?京师地面上谁不知道是短毛从南方运来了蔬菜水果,只是恪于旧规不好让这些东西入宫罢了。真要拼势力,咱们周家也不是吃素的!

于是周皇后当即让心腹回了一趟娘家,她父亲嘉定伯周奎在京城里也算是有钱有势的主儿,要弄些鲜货并不难,随后也在坤宁宫小厨房里安排了几次新鲜小菜,同样让皇帝吃的甚为开心,很快把在天子那里的失分抢了回来。

她们这一后一妃玩宫斗,互拼家世拼得不亦乐乎,宫廷里其他人可看不过去了。崇祯皇帝的三位后妃中,贵妃袁氏一向忠厚勤谨,很少参与周田二妃的后宫斗争,但这次也受了池鱼之殃——皇帝被好饭好菜“钓”着,已经好几天不去她那里了,不得不站出来说句话。

袁氏家中没有那两位的显赫,指望不了后方的支援,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宫廷本身。于是她找个机会,跟负责御膳房的管事太监轻飘飘说了一句——你们御膳房乃是天下第一厨房,不能过于墨守陈规啊,搞得现在天子经常去吃妃嫔们的后宫小厨房,总也不像个样子。

这句话一压下来,御膳房的管事太监顿时傻眼了。咱能怎么办?御膳房的材料都是有专人固定采买,不像那些小厨房自己搞,机制灵活啊。

但领导交待下来的事情必须办好,这是没有任何理由能推脱的。有条件要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在这方面,不管古今中外,宫廷民间,都是一样。

第四百七十五章 把大市场开到北京去!

于是他们只好找到宫里着名的“热心人”曹化淳帮忙,又通过曹化淳找上了曹如意,之后又一起去仪宾馆找短毛使者陈涛……陈涛这边很好说话,说既然你宫里要用,那这边还剩半车你们先拖走,但再多也没有了。

可那御膳房大太监经验丰富,却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的——这官场上向来讲究个“无例不兴,有例不废”。你御膳房要么完全不进鲜货,这一旦进了第一批,有了成例,若再断掉……虽说当前上头袁妃也没说要一直持续下去,可到时候上面吃顺嘴了,一旦御膳房停止供应鲜货,多半就会引来询问——为啥先前天冷时还能弄来,现在反倒没有呢了?

即使可以把责任推到短毛头上,但上头如果找不了短毛麻烦,那这股气多半还是会撒到自己头上的——作奴才就是这点不好,固然有很多时候可以狐假虎威,但成为出气筒被迁怒的时候也不少。

她们只好厚着脸皮问陈涛,能否让琼州那边今后继续送菜过来?陈涛这下子有点不高兴了——这是后方兄弟送来给咱改善生活的,让人是情份,不让是本份。结果我自己都没吃上多少,几乎全让给你们了,居然还想让我再去要?

总算陈涛经过这段日子的磨练,为人处世也圆滑了一些,没有直接开口拒绝,只说自己这边已经要求过一回,不好意思再给后方朋友添麻烦了。你们若有需求,直接派人去琼州府采买就是,只要价格出高点,想必海南那边会很愿意源源不断把菜送来的。

那两太监一听之下就暗自撇嘴——虽然现在还只是崇祯五年,紫禁城里上上下下却都已知道他们的皇帝是个极端俭省之人。别的不说,就连日常穿着衣服都是宫妃在替他缝缝补补,田妃之所以受宠就是因为在针线活儿上特别好,补过的衣服一点看不出痕迹来,皇帝的日常衣裳往往是她亲手缝补。

时鲜菜是个好东西,可要当今天子同意花钱去买那可太不现实了。他们御膳房压根儿没这笔额外款项,也不可能向上头要求拨款。袁妃那边开口提要求很简单,真问她要钱肯定被一脚踢回来。找骂的事情他们才不干。

于是这两太监掉头又去找了钱谦益,希望他能出面跟琼海军的人谈谈,让那些短毛再表现一下忠君爱国态度,搞个进贡算了。老钱一听这笑话了,我堂堂士大夫闲着没事干去帮你们御膳房要菜?虽说他现在为人处世灵活了很多,知道跟内宦们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但也不可能去做这种低三下四的事情,那不成了整个士林的笑柄么!肯定会被政敌们大肆宣扬攻击,这种蠢事可不能干。

不过钱谦益当然更不会直接拒绝对方了,只是笑眯眯一句话:在下近日不便出京啊。但是倒可以修书一封,两位不妨再派人专程去一趟海南,和琼海镇的人面谈,把当前状况说清楚,琼海镇那边几位首脑都是通情达理,更兼足智多谋之辈,必定可以为你们解决困难。

老钱的口才何等了得,一番话说得那御膳房首领太监和曹化淳两人都晕晕乎乎,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两人一合计,各自派了个干儿子出马,带着钱谦益的介绍信直奔天津……明朝对太监的管制比较松,不像后世清朝,严格规定太监不能出北京城,违者立斩。

……

天津这边的港口原本只供军队和漕运之用,因为靠北京太近,管制极其严格,基本上不对外面民船开放的。有段时间海漕开启时还热闹些,一旦大运河恢复通行,海漕关闭,天津港的作用就大大减小了。而且在明朝无论官员还是商人,大都没有坐海船旅行的习惯,所以这里对外的航线很少。

但俗话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形成路——海上航线也是如此。自打琼海军的船几次三番从海南直奔天津靠岸之后,当地人也开始正视这条海路的便捷了。两位太监持着京城里大员的手书到来,在这边很容易便找到了一条船,扬帆起航,虽然速度不像琼海军的纵帆船那么惊人,却也总算一路顺风的到了海南岛……

下得船来,两人到处询问琼海军首脑,听说在这短短个把月内竟然全部换了一批,两个人顿时一身冷汗,还以为这里发生政变了,不知道自己小命能不能保住——和先前王璞一样,看来明朝人的想法都差不多。

不过后来这边派了和他们熟悉的茱莉与林锋二人出面交流,总算澄清误会,大家正式坐下来谈判。曹如意拿出钱谦益的书信,并说明来意。海南岛上的大伙儿这才知道,他们为陈涛送去的那区区两船果蔬,居然会在京城里引发了如此巨大风波,并且还惹出这么一档子事情来……

按照惯例,在岛上的委员会成员都要聚在一起商讨此事,其他人虽然也有权利参加会议并发表意见。不过大多数人平时都懒得来的,毕竟所谓“委员会”的权力主要在于管理各种杂务琐事,如果事不关己,愿意这样浪费时间的人不是很多。

从前还有几个对集体事务感兴趣的闲人,如今却都成为委员会正式成员了。而上一届委员由于老爷子说要尽量锻炼新成员,也大都不在这种时候露面——只有胡雯例外,只要有时间她都尽量抽空参加此类会议。

会议开始后,肖朗对那两位太监的要求立即表明了反对意见——他们压根儿没想过要付钱,依然是打着想要让这边“进贡”的念头。总觉得堂堂大明天朝,要你短毛几船蔬菜不算过份吧?

殊不知这边都是习惯用市场经济头脑考虑问题的人,对于大明的权威也从没什么畏惧之心。如果是上一届管理委员,还普遍对明帝国抱有相当好感,对于大明的一些额外要求也还可能接受。但这一届新选上来的却大都属于实用派,看问题很直接:有没有好处?没好处的事情坚决不干!

首先询问起农业组和海军两方面同志的态度,毕竟提供蔬菜以及相关运输是他们直接负责。一番咨询下来,吴有福和王若彬对于向北方额外多提供一批蔬菜水果都持无所谓态度——反正他们本来就要定时定量向山东威海那边输送补给。到时候只需要把补给船队的规模放大一点,安排几条船跑远一点,很容易就能抵达天津。

技术上不成问题,那就要看经济以及政治上是否值得这样做了,对此参与讨论的人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点蔬菜是不值钱,可这样张口就白要,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况且我们的纵帆船也不可能老用来干这种事情,叫我说让他们滚蛋算了。”

肖朗一上来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得到了几个人的附和,在他们看来对于大明根本不必那么客气,反正这是一个迟早要灭亡的朝代,即使不想与它为敌,也没必要象前任委员会那样对其几乎是有求必应,待在海岛上安心发展,等它完蛋后去接收遗产就好了。

不过也有人想法与其相反的,比如茱莉,胡雯,林锋,以及石亦生等过去与大明打交道较多的人,都主张不要这么生硬的对待明使——这两个太监虽然不代表朝廷,却也能算是皇帝的使者了。眼下与他们的关系还不错,平白无故为这种小事败坏掉,岂不白白浪费了先前的努力?

另一方面,作为大明帝都,北京城的商贸圈子可不是那么好进的。他们先前虽然几次放船到天津,但想在那里建立一个正式商品转运点的努力一直很难实现。而眼下既然是紫禁城里面有求于这边,正好可以正大光明把海南——天津——北京的贸易航路建立起来。

只用几船蔬菜作为敲门砖,便能进入北京市场,那简直太便宜了!

“如果你们能设法把蔬菜卖给他们,而不是白送,那我就没意见!”

肖朗难得表现出通情达理的态度,对此茱莉也表现的胸有成竹:

“放心,我来跟他们谈好了。”

……

首节 上一节 443/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