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456节

“没错,最大最显眼的车厢虽然可以由各家作坊自己制作,但垫在车厢下面的避震底盘……就是一个装了弹簧的钢铁架子,还包括车子前头的转向轴,车轮主轴……这些配件都只有短毛的工场里才能做。他们虽然肯零卖,各家做的车箱却也要符合其尺寸才能装得上,所以大小其实都差不多。载重量也都是按标准划分,否则配件会承受不住。”

王石头看来对此很有研究,说起来如数家珍,指着外面那一辆辆车道:

“短毛提供的配件标准是按拉车的马匹数划分:一匹,两匹,四匹,还有六匹和八匹,不过需要用六匹和八匹马拖拉的属于大货车。其实一般载人的咱们这种两匹马力就足够了,四匹的多半是要用来跑长途。还有就是一些富家子弟闲极无聊玩飚车——但是这里路上的规矩非常严,抓超速抓得很厉害。而且在硬质车路上跑快了容易伤牲口,所以真要有急事的话,还是直接骑马比较方便。”

说着他指了指道路中间,是一条较为宽阔的,种植了草皮的绿化带,把左右两个方向的车道分开,同时偶尔有骑马奔跑的人也都走中间那条道——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马路。

“这路面可是非同寻常啊……”

史可法和师爷其实早就注意到了他们车轮下的路面,这些天来也没少研究。毫无疑问,马车现在能走得这么稳当平顺,人坐在车上居然感受不到多少颠簸,除了车子本身有特殊装置外,这种硬质路面也是功不可没。

这路面乍看上去灰扑扑,用硬质灰泥铺筑成一块块路板,虽然偶见裂纹,但总体上都是四四方方的一大块,除了较为坚硬平滑之外似乎也没什么特殊。若是在大明朝,只要狠狠心不怕花钱费工,大概也能用石头铺一段差不多的出来。可他们先前从码头过来时就是走的这条路,再从这里通到州府,脚下一路延伸出去也还是同样的路面,更听人说起过——这路甚至一直都通到了临高县城!

要知道除了硬质路面与中央草皮,在道路两旁还设置有排水沟和行道树呢,这个工程量……光是想一想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这条道路,铺下来花费可是不得了啊,大概也就短毛才能支撑得起了。”

史可法赞叹道,不料王石头听见这话却撇了撇嘴:

“是很了不得呢,所以不会让咱们白白走的……”

这边三人有些不解,但很快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不久之后车辆来到一条河边,河面上有一座很宽广的大桥,桥面与路面材质完全一样,想来也是出自短毛之手。

桥和路都做得很好,只是在桥口处却设立了一道关卡。旁边迎面立着一块石碑,史可法还没来得及看那石碑上的文字,目光却先被石碑前面不知道是谁插着的一块木头牌子上几行鲜红字迹所吸引: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之后才看到石碑上面,张牙舞爪刻着三个大字——短毛所特有的简体字:

“收费站”!

……

所有过收费站的车子都要交费,管你一匹两匹,哪怕四匹快马拉的赛车到这种地方也只能慢下来一辆一辆通过,于是车辆颇有积压。

王石头和车把式在前头排队缴费,史可法等人趁机下来松松腿脚,绕着那块石碑转了一圈。对于短毛的这处收费站和整条公路倒是有了更多了解。

那块木头牌子想来不是短毛自己所竖立,他们还不至于自己嘲讽自己。不过上面的打油诗倒是挺贴切的,史可法这样向来严肃的人在看到这些文字时都禁不住笑出声来,大概就连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心有同感,才一直没把它拔掉。

而在收费站石碑背面,史可法倒是看到了短毛本身关于这处收费站的一段解释性文字,名字叫做《某年某月某日,重修西线高速公路题记》,落款人竟然正是今天早晨刚刚跟他打过招呼的应荣威,他在这块碑上留下的头衔是“西线高速工程部总指挥”。

碑上文字一如史可法这些天来已经渐渐熟悉的短毛风格:无趣而死板,没什么文采,但是提供的数据非常准确,不用任何典故与隐语。作者想让别人知道的所有信息都在上面,绝对不会造成阅读者的误解。

题记上仔细介绍了这段从琼州府通到临高县的高等级公路详细情况,包括里程数,设计通行能力,道路的宽度与质量,以及在中沿途新建与改建的桥梁,加固与拉直的路段,甚至还有炸出的山岗隘口状况也一一写明……

史可法在看到那个“炸”字时眼皮不禁一跳,眼前仿佛出现那么一支队伍:他们不知疲倦,永不休息,只是挥舞着手中钢钎与铁锹不断向前。无论河流还是高山都无法阻拦他们,哪怕再怎么坚硬的岩石拦路,也会用火药将其轰隆隆炸平。而在他们身后,就是这样一条朴实无华的灰扑扑硬质路面,仿佛永无止境一样不断延伸下去。甚至一直通往京师,通往紫禁城里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宝座……

第四百九十三章 车与路(下)

“东翁,光是这么一条路,就可见这些短毛……其志不小啊。”

旁边幕僚师爷也一直在盯着那段题记看,读书人的想法总是类似,那位师爷居然也得出了与史可法差不多的结论。而他的东翁则是怅然无言——史可法对于明帝国的忠诚自是无与伦比,若是在其它环境下,得知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会威胁到大明的未来,肯定是不惜一切也要扑上去咬一口。但偏偏在这时候,他的潜意识中除了紧张,还隐隐有一丝兴奋……

——短毛所开辟的这条路,会不会同时也为大明指出了未来的方向呢?

史可法站在原地沉吟了许久,王石头那边早已缴费过关,等了半天实在耐不住,让小跟班儿过来催促了,一行人才又匆匆上车继续前行。

临走前史可法又瞄了一眼那石碑文字的结尾,最后一段就是说收费的理由——这条道路工程造价太高,虽有琼海贸易公司事先垫资,但终究不能完全承受。且道路主体工程完工以后,后续路面维护,绿化管理,以及排水沟行道树等各类辅助设施的增加添补也要不断投钱进去,故此将以收费公路方式投入使用。所得款项用于支付日常维护人员开支,以及逐年偿还当初建造道路所借的垫款。

收费规则在上面也写得很清楚:仅对车辆收费,对于行人免费。载货车则根据其重量收费,最后还有一条是收费年限定为二十年。

在看完这则题记之后,史可法再看到“收费站”那三个字倒觉得不是很刺眼了。想想看也有道理——整条路上这么干干净净,两边绿树成荫,中间马道上绿草皮始终保持繁茂,要说不安排专人管理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如果专门安排一批人干这种事情肯定要保障他们的生活,养他们的钱粮从哪里来?想来短毛的官府再有钱也不可能一直这样平白赔本下去。

况且以这条公路的铺设难度之大,档次之高,题记上虽然没具体说明造价,以史可法这个对工程和经济全无认识的明代儒生,也能猜度到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短毛的那家贸易商行肯一次性出借这么一大笔钱用来修路,二十年以后才收回款项已是殊为不易,要说让他们完全白送,连史可法这等与其完全无关的路人也觉得不现实。

不过他又由此想到这借款修路,收费还钱倒是个好主意,倘若大明也能这么搞一下的话……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且不说大明不可能有哪家富户愿意借出一笔长达几十年的款子。就算真借到了钱,明王朝也不可能将其用在修路上——每年都那么多的灾民要赈济,那么多的欠饷要补发,关外还有大片失土等着收回……比区区一条道路重要的事情可太多了。

可是……若大明内陆真有这么一条高等级公路的话,将会对朝政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啊!——同样是差不多的距离,倘若眼前这条道路不是被修建在偏僻荒远的海南岛,而是在京师和天津卫之间,一向令朝廷上下头痛不已的漕运想必马上就可以彻底改成海漕,从此再不用受缺粮之苦了。

又或者转移到京师和德州之间,那每年春夏两季京城里的粮价至少也能下降个三四成吧。而若是大明两京十三省都能用这种道路连接起来的话……

史可法用力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恐怕是陷入妄想——就是短毛也没这能力,至少现在不可能有。

“除非他们得了天下……”

未来的南明东阁大学士,大明最后的四镇督师嘴里忽然咕哝出这么一句,但他立即有些仓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四下看看——好在没人注意到他的失态。小跟班儿正跟王石头聊的热烈,而旁边那位一向细致的幕僚师爷居然也双眉紧锁,不知道在考虑着什么。

“在想什么呢?”

为了避免被人看出破绽,史可法索性先开口提问,那幕僚一愣,随即拱手道:

“东翁,学生只是在想:为何在那髡人首脑笔下会写出‘重修西线高速公路题记’的名目,难道这里以前竟有一条与此相类似的道路么?想想看也不可能啊。”

史可法一怔,想都不想便应道:

“当然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两人又合计了一阵,死活猜不出那位总指挥应荣威为啥要这么写。师爷建议说既然那位应先生今天早晨才和您打过招呼,想必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干脆直接去问一声?看这些短毛的文辞习惯,都是直截了当的居多,也许会有意外收获呢。

但史可法想想看还是算了,毕竟他跟人家不熟。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许不过笔误而已。比起对那篇题记的疑惑,史可法倒是更关心这辆车到底交了多少钱?他向小石头询问,后者报给他的数字倒是让他微微有些惊讶:

“才十几个铜钱?那也不算贵么。”

小石头一听却叫嚷起来:

“大老爷诶,我们才走了多少路啊!况且我们是载人的轻车,不靠货运赚钱,就是按定额交费罢了,那些载货大车交的才多。而且这收费站沿途可不止一个,都是按路段收的,我们中途从山庄上路,却是要按整段路交钱,已经吃大亏了呢——短毛的规矩就要数这条最坏,您说咱大明的路啥时候有收费的?”

史可法忍不住笑了——他跟小石头接触这么久,这还是头一回从他嘴里听到“咱大明”这个词。倒是经常听到“咱们琼州”如何如何……这时候倒想起大明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56/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