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552节

还没等肖朗提出警示,那几个人便已经端平了弩机,迎面朝他扣动悬刀!双方此刻相距不过十余步,肖朗只来得及举起手臂护住面门。

手臂上一阵剧痛,一支当面飞来的弩箭射在了他胳膊上。紧接着胸口又遭遇重击,却是被另一支弩箭射中,不过并没有能刺入体内——肖朗身上穿着一件自制的防弹背心,马甲插袋里的薄钢片挡住了这致命一击。但紧随而来的第三支弩箭却是射中了他没有遮护的下腹部,这也是极其要命的部位!

再没有第四箭了,一方面是他的警卫员已经挡在了自己身前。另一方面,在肖朗迅速暗淡下去的视野中,也看见那几个刺客已经被他身边卫士开枪击倒。横飞的子弹甚至误伤了不少旁边人,但那些明军只是惊恐叫喊着四下跑开,完全没有还击之意。

而在最后昏迷过去之前,肖朗只听到黄龙在惊慌失措的喊叫着:

“跟我无关啊!我真的不知道……”

之后便是一片黑暗。

第六百二十三章 这里的船队慢吞吞

十二月份的东海洋面,对于东亚地区的海上航运业而言,已经不再是个适合航行的季节了。风大浪急,而且风向也不对,在这个时节出海,颠覆翻船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不过这只是对那些传统小型船只而言,经过琼海军改造之后的大帆船基本不受影响。只要不是碰上恐怖的台风,风大一些反而更有利于那些大帆船的航行。此时此刻,在靠近浙江宁波地区的外洋海面上,以四条这种大帆船为核心的琼海军北上舰队正乘风破浪,向北疾行。

北上船队这一路上走的非常慢,倒不是说他们航速低,而是一路上只要经过大一点的港口以及重要州府,都得进去停靠一下。这一停靠就肯定要跟当地官府打交道,这一跟官府接触起来,耽搁时间就没个谱了。

代表团的郭逸和胡雯等人对于这种安排有些不满,觉得拖的时间太长了,而且总是要去应酬那些地方官员,搞得人也很吃力。但负责船队行程的文德嗣却有另外想法——他的公开理由是要让“大将军”号上那些水手尽可能熟悉明朝自己的重要港口。作为大明朝海上力量的未来,毫无疑问的头等战舰,大将军号需要防护的海疆范围可是无比广阔,如果连自家港口都不熟悉,岂不是笑话奇谈!

这话说得那些随行明朝官员连连点头,但琼海军方面,就连对军事最不了解的胡雯都在暗中发笑——文德嗣此举究竟是想让大将军号上的水手熟悉明朝沿岸港口,还是让自家琼海舰队趁机多多了解那些港口的水文状况,真得很难说。

说起来明朝官员对于这次琼海军舰队的北上规模也不是没有疑问的——大将军号北上天经地义;你们派出个重要代表团,公主号这种一看就知道属于超豪华游艇的开过去也没问题;可“总督”“伯爵”这两条大家伙也跟着北上干啥?琼海军起初给出的公开理由是陪同保护,那些官员原先不了解情况,也就认可了。然而当他们真正见到这几条巨舰,并亲自上去看过之后,一个个都跳脚起来……

——你这哪是船哪,根本就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巨型堡垒!上面居然还配备了超强火力——光是大将军号一条船上携带的重型火炮,就比整个大明朝其它所有地方加起来都多。这玩意儿不要说用来对付水师了,就是沿海地区那些城池,只要进入其火炮射程,恐怕也没一座能挡得住它的攻击。除非当年的郑和宝船再现,大概才有可能是它对手。

琼镇短毛竟然轻轻易易的就把这么一件大杀器送给朝廷了?在真正了解到朝廷这回得了个什么东西之后,那些前来验收的大明官员起先一个个都毫无例外的陷入狂喜中。不过随即,当他们发现另外有三条——至少是两条和大将军号一样巨大,一样恐怖的巨型战舰也要开往北方时,他们立即都紧张起来。

在那些明朝官员的概念中,这么一座海上巨无霸本身就已经是无敌了。不要说大明沿海,就是远至朝鲜,倭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实力能威胁到它。这种怪物还需要保护?而且还是弄两条与之类似的大家伙过来“保护”?那些官员对此很难理解。他们更容易理解的是另一方面——凡是中国文人没有不读史的,而春秋时“假道伐虢”的故事也是尽人皆知——这帮短毛究竟想干嘛?

面对如此质疑,文德嗣不得不再拿出一个理由——大将军号上那些水手都是新丁,对大明的港口情况并不熟悉,对操纵如此大型的舰船也不熟悉。而大明沿海诸多海港,包括将来预定作为大将军号母港的天津口岸,恐怕也没有接受这类大型船只的经验。如果因为水手操作不当,领航员经验不足,或是水文地质情况不熟悉等因素造成船只搁浅,触礁等意外,这么大的船必须要同型大船才能救助,一条都不够,至少要两条!

这番话说出去,要说能轻易让那些官员就此相信,肯定是小看对方的智商了。但所有涉及到这类大帆船的事情,原本就是由琼海军方面说了算。他们既然拿出了这么个理由,那帮明朝官员纵使将信将疑,却也很难反驳。而更重要一点是,到现在大明朝廷上下已经完全已经搞不清琼海军的想法了——按理说他们既然愿意向朝廷进献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看都应该是一副赤胆忠心,全心全意效忠大明的架势。那么按照官员们习惯的剧本,接下来短毛就应该全力讨好他们,想方设法从朝廷这里得到相应的封赏以及更多恩典才是。

然而从那帮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对朝廷官员的态度上,却完全看不出这种趋势来。这些短毛的行为,和他们的态度似乎完全相反——就好像当初那个姓解的一举平定登州之乱,建立了自从万历三大征以后前所未有的殊勋。若是换了大明自己的武将,借此封侯都不是没可能。然而此人最终非但没能得到朝廷奖赏,还被批了个“狂悖无礼”的评语,不就是因为他嘴巴太臭么?

所以现在,对于这些短毛的言行,哪怕是经常和他们打交道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了——比如这次,你若当真送一份密报上去,说短毛意图不轨,那朝廷是不是要做些防备?要作防备无非就是要求大将军号独自北上——朝廷不可能不要这条大船的。可这样一来万一大将军号上那群水手当真本事不行,在哪儿触礁或搁浅了,到时候人家短毛反正两手一摊——这全你们自找的。天子怪罪下来,这责任由谁来负?

——谁写的密报谁负责呗!问题是大明官员有几个愿意负这种责任的?所以很自然的,也没人会写这种报告。

而文德嗣在这方面也很有分寸——你动作慢吞吞的,走一路停一路,把声势造大一些,每到一地都允许当地官员士绅上船参观,那人家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联想。但如果你不声不响的,也不跟人接触,就是闷头全速往天津赶路,那人家本来没疑心的恐怕都会生出怀疑来。

在这样的理由下,胡雯郭逸等人只得配合着沿途一一拜访过去。而且随着他们一路向北,船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沿途有许多商船加入了进来。按理说这个季节并不是传统出海时节,海商以及水手们这个时间段也往往都回家准备过年了,但在利益面前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哪怕北上船队仅仅在某地只待两三天,当地商人和船主居然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备出一两条船的货物,凑足人手,然后便跟着大船队一起出航了。

至于琼海军为啥要带上他们——这年头凡是能够出海的商人背后必然有官僚权贵的支持,文德嗣他们在和当地官员应酬时,听到最多的便是“老夫这里有几条船的土产,打算带到北方去赠送亲友,想顺便跟着跟着贵方一起出海,可否行个方便……”等等诸如此类要求。

只要对方愿意遵守船队规矩,听从他的调度,别惹麻烦,文德嗣对此是一律来者不拒的——这支队伍里大明朝自己的船只越多,那些官儿就越不会胡思乱想。而琼海军之所以要把“总督”“伯爵”两大舰一起带到北方去转一圈,主要目的就是震慑大明朝廷,免得他们自以为得了一条大船就得意忘形,生出些不该有的想法来。参加进这支船队的明朝商船越多,近距离亲眼看到过这些巨舰的明朝商人越多,关于这些大战舰威力的传言自然会在明朝社会中传播的越广——而这正符合他的期待。

那些官员私船数量有限,多的也不过两三条,三四条。真正让北上船队规模急剧扩大的,却还是当船队经过福建时,大批郑家商船的加入——郑芝龙在听说琼海镇准备和朝廷谈判,让出盐业利润以后非常恼火。他的眼界算是这个时代人群中最为开阔的了,却也依然难以理解琼海镇用盐业向朝廷换取铸币权的策略。在他看来铸币权前景再好,毕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何况朝廷随时都有可能变卦。而那些白花花的食盐却看得见摸得着,沙滩上晒出来,装运出去就能换回大批同样白花花的银两,实打实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反正一样是赚钱,何必多此一举?

而更关键一点则在于——他们郑家才刚刚在台湾,福建沿海修建了大批晒盐场,如今正是收获的时候。琼海军这一抽身可他们给晾沙滩上了。当然琼海军并没有要求郑家停止晒盐,正如他也无法影响到琼海镇的决策一样。可郑芝龙又不傻——没了琼海军这个大块头在前头遮风挡雨,他再干下去可就是单独跟朝廷叫板了。如果是历史上那个郑芝龙或许有这胆气,但如今,他郑某人可还想安安稳稳把福建海防游击将军这个职位作下去呢。

第六百二十四章 船上的戏班

况且就算他不管声名物议,也不在乎朝廷的态度,继续倒卖私盐的话,这项生意的利润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高了——琼海军既然能把晒盐技术传授给他们,在谈判成功以后当然也可以传授给朝廷。而比起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那些日照充足却又干旱少雨的沿海区域一旦大批修建起晒盐场来,其产量绝对不会少。虽说盐这东西人人都需要,而且是永久性需求,可当整个大明沿海都能产盐的时候,其价格必然大跌。到时候再想要维持像现在这样的暴利,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那帮短毛倒是摆出一副悲天悯人架势,说什么“让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盐是好事”,他们财大气粗不在乎这些利润,可咱郑家咋办?郑芝龙为此非常郁闷以及恼怒,那么他会因此跟琼海军翻脸吗?——不,恰恰相反,他必须要更紧密的跟上琼海军发展步伐才行。文德嗣那天的言辞着实给了他很大触动,他可不想让郑氏家族因为目光短浅而成为挡在琼海军这个庞然大物前进轨道上,然后被轻松碾碎的小螳螂。

于是郑芝龙也决定跟着短毛一起收山,以后不干私盐了。但在此之前,他必须要把先期投入修建盐场的本钱给捞回来。趁着这一次的机会,他破釜沉舟式的调集了家族中所有可用货船,装满了近期出产的全部盐货——这其中也有两广总督熊文灿和福建巡抚邹维琏等人的份子,然后混进了琼海军的北上船队……

这一路上,每停泊一个港口,郑家船队几乎是在明目张胆的公开倒卖食盐,同时把琼海军打算和朝廷谈判,“化私为公”的消息给放出去。结果这消息一传出去,最着急的不是别人,却恰恰是那些沿海城市的官员和富商,以及与盐业相关的人员——要知道他们才是从食盐走私中获益最多的一方。

于是很自然的,代表琼镇的郭逸等人在北上途中受到了不小压力。基本上他们遇到的每一个高级官员都会或明或暗提起盐业事务,话里话外间就是暗指琼海军不该擅自决策,把私盐业务上交给朝廷,导致太多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还象原来那样大伙儿开开心心一起赚钱多好。这种砸人饭碗,而且还是一砸一大片的事情可是很得罪人的。

当然对于这种指责,郭逸是绝不接受的,他早有准备——陈涛通过电报把北京朝堂上弹劾琼海军的文字都发过来了,委员会专门为此整理了一个小册子,让郭逸带在身上。只要碰到敢在他面前提这回事儿的,便摸出册子来,指着那上面的文章和署名直接开骂——奶奶的到底是谁在卖队友?是谁先把事儿捅到皇帝面前的?是谁收了我们的货,赚了我们的钱,又回过头来攻讦我们?下头明明都开张接客了,上面还非要立个牌坊?拿我们琼镇当猴儿耍是么?——我呸!干脆一拍两散统统上交,大家谁都别玩!

郭逸算不上什么能言善辩之士,但他只需要把委员会内部会议上,那些“人民群众”们针对委员会以及大明朝的言论搬运一部分过来就够了。那帮喷子别的不行,动起嘴来那战斗力绝对是杠杠的,骂起人来既有理论又有实际也不缺乏灵词妙语,堪称嘴炮无敌。郭逸只随便复制了几段言论过来,便将那些企图找茬的明朝官员们堵了个哑口无言——本来他们也不占理。

如果换了背景不够深厚的,那帮权贵还敢玩个嘴大吃嘴小。但琼海军是什么人?被招安的反贼啊!而且说实话,到如今已经很有很多人开始怀疑这帮短毛是否能称之为“被招安”了——若还有个别脑子不清醒的,便让他们看看身后港口里那几条大帆船,以及上面超过一百门的巨型火炮,肯定就老实了。

所以想要找人撒气是没指望了,至少在短毛这一头不可能。那些权贵官宦只得捏着鼻子,准备承认并且接受这个结果。不过这些人的想法却也和郑芝龙差不多——既然收山不可避免,那就要在收山以前尽量把损失捞回来!正好郑家运了那么多盐过来,最后一票啊,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于是自从郑家船队加入以后,琼海军的每一次靠岸都会演变为当地盐贩子的节日大狂欢,他们几乎是以一种“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疯狂劲头大肆公开倒卖私盐,而官方力量非但不阻止,反而也全力加入进去,与郑家一起疯狂倾销着手头存货。其结果就是琼镇与朝廷的谈判尚未开始,几处沿海城市的盐价便已经下跌了至少三成。同时按照经济规律,这股降价势头正在迅速向内陆城市席卷过去,估计用不了多久便会冲击到盐商们的老窝——扬州。

郑家商船的加入也使得这支船队的规模膨胀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刚从海南岛琼州府开出来时是四条大帆船,带二三十条辅助小船的规模,等过了福建,船队编号已经要接近到二百!估计除了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大明朝历史上再也未曾出现过这样大规模的船队。

频繁的商业活动愈发拖慢了北上船队的速度,以至于连文德嗣都显出不满来。但这一回却是胡雯,郭逸等人反过来劝说他了——郑氏以及那些权贵商家借着琼海军的势头这么大肆倒卖私盐,当然不可能不分给琼海军一份利益。虽说琼海军众人并不缺钱,但规矩就是规矩,有这四条大帆船摆在那里,这回的利润中很大一部分就必须交纳上来。

这次北上京城,花费必然巨大,作为团队大管家的胡雯肯定不会介意手头多一笔活钱。况且这其中四分之一还要分给“大将军号”上那些明军将领和水手的,所以就算文德嗣自己不在乎这份钱,他也不能挡了人家的财路。

慢就慢一些吧,反正都准备好去北京过年了——在这样的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下,整支舰队以一种非常悠闲的态度慢悠悠一路向北航行,直到他们收到那封电报为止……

这一日,天气不太好,琼海号上众人不能去甲板上晒太阳,便纷纷缩在船舱里活动。作为一条游船,公主号绝对堪称这个时代的NO.1,就连琼海号,在经过战斗改装后,在确保乘客舒适方面都未必能及得上它了。

餐厅里乐声悠扬,正在上演一幕福建地方戏曲,不少人围坐在戏台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公主号的餐厅大堂是船上人员活动的中心,这里同时兼作歌舞厅和会议厅使用。当初设计时庞雨等人甚至还考虑过在这里搞一套影视放映设备——他们有还真有相应设备,技术条件也不成问题。只是考虑到船上电力供应毕竟紧张,而且最主要一点是他们的所有片源都是来自于原琼海号的娱乐室,而那些片子对一百三十九名乘客来说都是早已经反复看过多少遍的老片了,再专门为此搞一个豪华放映厅意义不大,所以后来就取消了。

不过作为替代品,他们最终是在这里头设置了一座戏台,现在每天都有节目在上演:戏剧,杂耍,魔术……多种多样。表演人员乃是从琼州,广州等地请来,随船跟到福州,然后在福州下船换成当地戏班,再到泉州更换……以此类推。这个年代的戏班子或杂技团之类本就是需要四处流浪,巡回演出的。能够登上公主号这条大船,舒舒服服从一座大城市直接转移到另外一座大城市,不用在路上吃辛吃苦,那些戏班子自然求之不得。更不用说琼海军方面给的报酬金额相当高,而戏班成员在船上除了每天固定表演两三场之外,其它时候都是被当作客人对待的——配有单独卫生间的标准客舱,二十四小时免费提供的各种精美食物和饮料,以及船上其它娱乐设施也都对他们开放……琼海军那些人在这方面还是保持了很多现代人的习惯,比如说他们并不把这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看成是下九流,也不介意和那些人一起分享这优越的物质条件。

故此几乎每一个有机会登上过公主号的戏班,最终都会把这一次经历看成是有生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迹,在表演上面自然也都尽心尽力。不过这个时代的戏曲娱乐和后世真不能比。无论唱腔还是词曲都很难入现代人的眼,最多看上一两场,图个新鲜热闹也就罢了。

到如今集中在戏台子前面的往往是本地人居多,比如那些本应该待在“大将军号”上的明朝官员,以及这回跟着北上船队一起行动,背景深厚且跟琼海军关系处得比较好的海商首领等一干人——在郭逸和林汉龙等人的邀请下,这些客人们有幸来参观过一次,之后这公主号的餐厅大堂便成为了令他们最向往的地方,有事没事都爱往这儿跑。

第六百二十五章 女王的牌局

这个年代跑长途的海船上可没什么娱乐设施,一切都是以尽量多载货为目标,就连人员的生存条件都尽可能压榨到最低限度。比如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他们最常用的“弗汝特帆船”甲板下隔舱高度只有一米五!采用这个高度可以在船舱里尽量多设置几层甲板,以安置更多物资。至于人在里面的行动怎么办?要么弯腰要么爬行,船东货主才不关心水手在里面怎么生活呢,反正人能活着就行。

大明的商船虽然没那么夸张,但也好不了多少。所以那些跑海路的也早就习惯了在船上度过这一段辛苦且无聊的日子了,如果不是郭逸和林汉龙邀请他们来到公主号上盘桓消遣,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在海上的旅行还能奢侈享受到如此地步!虽然在现代人眼里,公主号其实还是很有些先天不足之处——比如说没法子安装游泳池,以及船身还是太小,碰上大风浪时颠簸还是剧烈……等等。但对于那些明朝土包子,这条大船上的一切都已经足堪比拟公侯王孙之府了。

首节 上一节 552/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