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564节

不过如今竟然连那些寻常宫人都能沾到光了,这个动静显然闹得有点大,值得她稍微花费点功夫问一问了。于是,在经过一番打听和询问之后,具体负责操办此事的王承恩被叫到了皇后面前,仔仔细细汇报这一趟和短毛交涉的成果……

“……这么说,在他们那里这些东西都是堆积如山的,根本就不稀奇?”

周皇后饶有兴致的听王承恩狠狠描述了一番那处尚未开张的琼海市场中各类商品是如何丰富,短毛的物资输送能力又是如何恐怖,然后便很自然地问道:

“那以后宫里需求什么,都可以去那边采买了?”

“是,娘娘圣明,奴婢也是估量着髡人那铺子开了以后,京师之中南方货品大约不会太稀罕了。所以才把容易腐坏,不好存储的果蔬之类分发下去。”

王承恩作为几大管事太监之一,在宫中的口碑一向还不错,就是因为他为人尚属厚道——当然是相对而言。这次开口问短毛要了大批水果蔬菜,如果仅仅供应皇帝一家,剩下的时间长了也会坏掉,索性与人方便,给宫里来了个“雨露均沾”。

周皇后对此倒没什么意见,毕竟被人感激总比被嫉恨要好。只是作为管家娘娘,她很快便想到了成本问题:

“就是不知道价目如何,那些南货自琼州千里迢迢运来京师,想必颇为昂贵,若是过于靡费,恐怕有违皇爷节俭为国之意。”

“圣明无过于娘娘,奴婢原也担心此事。只是那琼镇髡人尚属识趣,他们自愿每月报效宫里一笔银子,今后宫里在他们那里采买货物,只要每月不超过一千两,都不用付现钱的。”

听了王承恩的这句话,周皇后却并没有显出放心表情,反而用一种颇为古怪的眼光看了看眼前这位管事太监——用了他们这么些年,这帮太监都是个什么德行,周皇后多多少少也有点数。

“你该不是勒索他们了吧?眼下皇爷正要借助南髡之力应对北虏,可别因为这些小事得罪了他们。”

一听这话,王承恩立即像个木桩子似的扑通跪倒,指天画地的叫起屈来:

“哎哟喂,娘娘诶,奴婢哪儿有这个胆子!全天下谁不知道那帮短毛反贼出身,一身反骨未脱,素来横蛮霸道,连朝中老先生们都不放眼里的,何况咱们这些奴才。真真是他们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王承恩这人办事情还是比较仔细的,他上一次参观只是在陈涛带领下走马观花的粗粗看了一圈,但回去之后可没傻坐着,而是立即安排手下人又去大肆采购了一番,包括陈涛送他的购物券,以及那个所谓“免费额度”,全都试行过一遍,基本上弄明白了短毛这个大市场的经营方式和气魄。

所以到现在,他已经发现自己先前眼界有些低了,进贡给皇家几百斤的水果蔬菜对那些髡人来说确实根本不算什么,他们真正给皇家的好处,应该算是那每月一千两的“免费配额”。

这年头的白银购买力相当高,哪怕对于皇家也是一样。比起后世清王朝的内务府,明代的宫廷内监算是相当清廉了,至少他们从没搞出一个鸡蛋要五两银子这种扯淡账目来。万历皇帝每月的伙食费是四百八十两,这是有明文记载的。琼海镇新开的这家大市场许诺每月免费提供给皇宫价值一千两的货物,而且是以南方原产地的价格结算,那么对于大明宫廷来说,是实实在在可以冲抵掉很大一笔开支的。尤其是琼海市场中提供的都是可以直接供应皇帝家庭的高档货品,这类东西往往都是有价无市,拿着银子也没处买的。以前皇宫里所谓不能给天子吃稀罕东西,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其实还在于供货来源不能稳定——上位者是从来不会为下面人考虑的,好东西吃着用着觉得不错再想要,奴才却跑去说没了,就算上头不怪罪,至少也会留下个“办事不力”的坏印象。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琼海镇提供的那些东西,王承恩特地问清楚了——都是可以长期供应的,否则他们也不敢大模大样在京城里开市场。这样一来就不存在物资短缺的问题。那还不赶紧献上去讨好?留着这个巧宗儿给别人占便宜?要知道这年头帝皇家的奴才也不好当,宫里有头有脸的大总管就那么几个,一个爬上去了另外几个肯定要落后,竞争激烈啊!

当然了,光凭这点好处,要想让大内总管之一的王承恩就此认下琼海镇的人情,那还不至于,但今后只要他还想从琼镇那里源源不断得到此类高档物资,就肯定不能让那家市场出问题。至少,作为京师里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宫廷方面的代表,他不会主动去给那家市场制造麻烦。一些职权范围之内能给的方便,顺手也就给了。

而这正是茱莉等人在作商业计划时所要达成的目的——长期以来琼海军一直走的是“执剑行商”之路。依靠琼海军的强大武力,保护着自家的商业机构在十七世纪的东亚大地上开拓进取。然而现在,野心勃勃的茱莉等人已经等不及了,她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琼海军本身所占领的地盘,而是开始尝试着让贸易公司脱离琼海军的保护,在那些自家军事力量尚且不能直接投放的地方发挥作用,这是由资本逐利的本能所决定,除非真正遭遇到国家暴力的正面阻挡,否则,资本向有利可图方向流动的特性就不可避免。

而同文同种,又与琼海军建立了相对合作关系的大明内陆,毫无疑问便是贸易公司踏出自家军队保护圈这第一步的最佳实验区了。但想要进入大明朝的内地市场,没有权力保驾护航是不现实的。而在大明的京师重地,还有什么比皇权更管用呢?

第六百四十章 福利

这段时间,除了宫廷内部,还有另一批人也感到心情挺愉快的——却是朝廷六部之一的礼部官员和吏员,准确点说,是礼部尚书钱谦益钱阁老的那些手下们。

按照大明六部的职责划分,礼部主要是负责一些务虚的礼仪性事务,这就导致礼部官员们手上没太大实权,相对的,每逢年终岁末,他们能收取到的常例好处也远比不上诸如吏部,兵部,刑部这些“兄弟单位”,在六部之中可以算是油水最少的。

不过今年,形势却有所不同,下面不足上面补,他们的大老板,钱谦益钱大老倌居然破天荒的给大家发了一票“年末福利”——据说那是髡人的规矩。而老钱掏出来的那花花绿绿一大叠小纸片,也正是京城里最近传说正盛,风头最劲的那家短毛大市场专用“购物券”。

钱阁老跟短毛关系好,也正是靠着短毛的力量才得以起复,并一路爬到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的高位,这是京师中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不过老钱以往似乎挺忌讳这一点,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公务往来上,都尽可能避免表露出太多的短毛风格,和陈涛等人的交往也总是偷偷摸摸——这也是大多数文人的通病,所谓“既要做xx又要立xx”,用来形容钱谦益前几年的作为是再合适不过。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看开了,又或者是感受到了来自其他高官的“竞争”念头,老钱似乎不再忌讳这一点。先前陈涛的明光堂开张,他不但正大光明给提了匾额,还允许那边的工匠进入到礼部官衙,给礼部上下,堂官小吏统统都配了副眼镜——搞文书工作的眼睛多半不太好,基本上是人人都要配。

于是老钱这一手不但大收人心,也为陈涛那家新开眼镜铺子带来了极好的收益——钱谦益用公款支付的只是玻璃镜片钱,其实并不值多少——陈涛给他的成本价很低。但镜架钱却是要各人自己出的,根据镜架的材质,工艺差别,价钱高低自也不一样。最便宜的是铜架子,高级一点的便用银,更高档的还有镶金嵌宝……这就没个底了。反正陈涛是跟附近几家银楼合作,请了他们打造首饰的工匠来帮忙做镜架,价钱自然也是按首饰价格来算的。那些官吏无论职位大小,能进六部衙门的在这个时代绝对都算是“上等人”,在这方面当然不可能太吝啬。平时给自己家里女人打造首饰都很舍得出钱,这回还是有“正经”用途的,当然更不必俭省。平时有勾心斗角的,相互之间还要攀比一下呢。

另一方面,有礼部起了这个头,其余那些部堂衙门当然也都坐不住了——他们的成员同样都有视力问题,有些比礼部还更严重许多——比如司掌天下财计的户部,文牍繁忙的吏部等等。越是处于底层,干实事的人员,这方面麻烦就越大,而这些人地位虽低,数量却极大,相互接触时每个人只要赞叹或抱怨一两句:“看人家礼部尚书钱大人怎样怎样……我们这位掌印又是如何如何……”便足以在京城里掀起一股舆论大潮了。

所谓“众怒难犯,众愿难违”,在这种压力之下,纵使各部长官们一边都在心底暗骂钱牧斋多事,一边却也不得不设法找出一笔钱来给属下配眼镜,以满足他们的“工作需要”。

——这下子陈涛的眼镜铺子算是彻底红火起来了。到后来订单都多的来不及做,只能把镜架部分外包出去,明光堂本部只负责磨制镜片,即使这样,新来客户也要排上好几个月的队才能轮上。

这还是前一段时间的事情,而最近,钱牧斋钱阁老干的那件事更是让其它“兄弟单位”长官们气得七窍生烟——他在礼部衙门中大肆分发的那种短毛市场购物券,让整个京师官场都人心浮动起来。

以往到了年末岁初,各大衙门关门封印之前,部门长官有和蔼些的,也会组织一两次单位聚餐,去酒楼里定个尾牙宴什么。如果遇上更大方的长官,除本人大吃一顿外,还能提上一个预先备好的食盒回去给家人尝尝鲜,这便是极限了。至于当官的好处什么,那全是要靠自己捞的,大明朝可从来没有什么“养廉银”的说法,开国皇帝朱元璋恨不得全天下官吏都把嘴巴缝起来不吃不喝给他干活才好,正常俸禄都低的要死,外块更不用想。

当然官吏们肯定不会亏待自己,总是有办法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但官府向来只进不出,这也是惯例了。而这回钱阁老拿出来的那一票“福利”,却是打破了这一惯例,虽然数额不算太大,却让那些与他平级,或者略低一等的同僚们大为头痛。

——官场中的事情,向来是讲究个“无例不兴,有例不废”,你钱尚书今年做了好人,发一票福利下去,让大家开心了,可明年呢?后年呢?后面的历任尚书要不要把这规矩持续下去?要的话从哪儿弄钱来?

——连清水衙门礼部都给下属发福利了,那吏部,兵部,刑部,户部这些向来公认的肥缺单位要不要跟上?这些单位都发了,那诸如督察院,翰林院,钦天监等更加“清水”的衙门又咋办?人家平时就没什么钱,这回岂不是平白无故又多了一大笔开销在头上?

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考虑,钱阁老这一回的行动可算是在京师官场中丢下了一块大石头,不但在短期内激起了极大波涛,引发的涟漪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散去。官场上最忌讳这种独来独往的作风,以江左钱牧斋好名又偏软的性子,按理说通常不会这么轻率行事的。但这一回,即使当着一些故交好友的面,钱谦益却也表现的颇为云淡风轻:

“不过从琼镇那里得了些新鲜玩意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僚属共享罢了,何必顾忌那许多?”

看到老钱如此逸兴飞扬,旁人只能默然,最多在心里嘀咕几句——你老人家跟短毛关系那么近,靠上了那么硬的后台,当然是没啥顾忌了,俺们这些没后台的可咋办?

事到临头,再难办也得办啊——不管那些部堂老爷们私下里如何抱怨,最终他们却也只能跟着钱阁老的步伐走,设法弄些钱来,给部下们发上一票“福利”。

京师部堂,作为封建王朝的核心权力机构,真想搞钱还是很容易的。以往每年到年终岁末,也正是下面人向上头大送孝敬的时候。以前没这习惯,不是因为那些官老爷们清廉,而是他们只管自家私人捞好处,压根儿没有“单位集体”这种概念。而这一回,迫于舆论风潮,那些部堂老爷们不得不把原本完全为自家独占的好处拿一些出来,分润给下头。

而这其中,以陈大雷为首,一批“北京大市场”工作人员的卖力推销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这段时间一直游走于诸多部堂权贵中间,大力推销那种在大市场中专用的“购物券”,而且按照茱莉所制定的促销模式,给出了很大的优惠——面值一千元,也就是五百两的购物券,实际打九折,只要支付四百五十两白银便能拿到。而如果是关系更近的部门,则只要四百两便可,八折优惠。

可别小看这一成优惠,在京师里还颇引起一番小小波澜呢——能拿到说明跟短毛关系近。京师里除了礼部钱阁老,也就少数几家能享受了,比如陈涛本人挂名的钦天监,或是前段时间颇有交往的兵部张尚书,吏部周尚书,锦衣卫骆指挥使等——陈涛那次夜游北京城,跟不少北京高官算是有了一面之缘,之后就算他自己稀里糊涂仍不在意,人家可都记在心上了。陈大雷再打着陈涛旗号上门拜访时,得到的待遇便与以前截然不同,大规模使用购物券,也就是从这几家开始,并迅速在京城里推广开来的。

每一家订购个一千两,两千元的,分配到下面小官吏头上,地位高的拿五十一百,最底层的其实也就能拿个十两二十元左右,但他们都已经很满意——和若干年后的社会一样,这些底层小公务员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上面人大块吃肉,能给他们分上一口汤也就满足了。以这个年代的物价水平,十两银子已经可以让寻常人家过一个很殷实的肥年。而且在大市场中,各种新年大促销,大优惠活动又可以让那些购物券表现出更加超过其面值的购买力来。至少,在那些客户们眼中,他们是占到便宜了。

随着购物券大批大批的散发出去,大市场中也很快变得热闹起来,陈大雷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加重了好多,整天忙得脚都不沾地。不过忙归忙,他心里可是热乎乎的——按照与琼海贸易公司的约定,今后他便是这北京大市场,乃至于整个北方大区的总经理,手中将要掌握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额度,比在吕宋的本家可要强的多。

唯一让他有些郁闷的,就是大市场中虽然已经人来人往,生意做到飞起,可却连块正式牌匾都还没挂起呢。连带着他也不能转正。

曾有旁人向他问起是怎么回事,得到回答的大市场如今还不算正式开业,仅仅是在“试营业”而已。真正开张,还要等着从琼海贸易公司本部派过来的正主儿亲自挂牌,才算数。

第六百四十一章 抵达

正主儿当然本该是茱莉,不过由于怀孕即将生产的关系,她委托了副手安娜来代行在北京大市场开业典礼上负责揭幕的职责。

公元一六三四年,一月初,大明崇祯六年岁末,在海上慢吞吞漂行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公主号游船及其所率船队终于抵达目的地,来到了天津港外。

天津港这边自然早就挂红披彩,专程从北京赶来了不少官儿,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不过大部分官员来自兵部,原本迎接的对象乃是大明朝首条一等战舰“神威定远大将军”号,只是忽然接到电报,说由于旅顺战事,大将军号临时增加一次实弹射击训练,于是要跑到辽东半岛那儿去转一圈,不能跟主船队同时抵达了。

首节 上一节 564/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