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第603节

老解的这一番表现连对他知根知底的庞雨都能镇住,那些本地军民自然更不用提,一个个几乎都要趴伏到地上去——对于早就习惯了被后金和明朝军队欺压侮辱的本时代平民来说,这种来自军人,而且还是一支强军首脑的尊重态度绝对是他们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迹!

于是在解席朝他们敬礼时那些人的膝盖多半都是软的,跪下磕头几乎是他们唯一能做出的“正常反应”。若是真这样宣传效果可就差多了——解席那么高的个子,本来敬礼就差不多是朝着人家头顶,若是脚边趴一个砰砰砰猛磕头的,哪怕他姿势再怎么完美无瑕也变笑话了。

好在庞雨预先有所防备,事先在每个站在棺材面前的本地遗属身边都安排了两名仪仗兵,这时候悄悄出手,摆出搀扶协助的姿势,实际上却硬是把人给撑着,不让他瘫跪下去,还是直着身子受了这一礼。

但对于周边那些人,就连庞雨都没办法了——这个时代的平民当真是卑微到了骨子里,关键是连他们自己都这样觉得——到了仪式的后半程,周边难民们几乎都是跪在地上的,倒是将始终肃立的琼海军成员衬托的愈发高大。

至于那些前来观礼的东江军成员,要说琼海军对平民百姓这么“谦虚”,会让对方鄙视他们?——其实却恰恰相反:在这一场仪式之后,那些东江军的军兵官佐见了琼海军人都愈发客气,甚至就连东江镇总兵黄龙,现在碰到一个琼海军的普通小兵都脸上带笑,言语温和,比起以前更是谦逊到了十分——没办法,谁让老解表演得那么投入,让人觉得每一个短毛兵都是金贵无比。若是得罪了他们中哪一个,搞不好会有真正的短毛老爷亲自出来找场子。

而那些东江军的底层兵士则更是多方打探,询问如何才能加入琼海军。不过问了以后多半失望——其实琼海军的招兵门槛对外宣传起来并不算很高,甚至可以说是很宽松:在他们琼海军管辖范围之内,有居住超过一年时间的家庭成员,便可自愿参军。说的更具体一些,便是海南,吕宋,台湾三地的住户,与父母双亲或者是老婆孩子在本地生活超过一年的,便有了报名参军的资格。

但这仅仅只是有资格而已,真正去报名参军的话:身体素质,家庭状况,还有平时的言谈举止都会被细细清查一遍——也怨不得他们如此小心,琼海军的武器和战术都超过这个时代太多了,外面抱着特殊目的想要混进来,学习技术,了解战术,或者干脆是只想偷了武器逃跑的人也太多。尤其是他们与大明帝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连锦衣卫在琼台吕三地都有公开站点的,根本不可能完全阻隔来自对面的渗透。

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把这方面的麻烦缩减到最低——庞雨等人在各处招收流民,给吃给穿收获了无数人心,但他们从来不在这些人中间招兵。只有当这些人在海南本土建立起家庭,生活了超过一年以上,并且经过基层组织的日常考察,没有暴露出什么可疑倾向之后,才会被当作可靠兵源看待。

招进来之后至少还要经过半年的军训,期间在思想上的改造和教育也必不可少,军队是个大熔炉这句话在琼海军中那真是无比贴切,哪怕本来怀着异心的,在这个阶段也能扭转过来不少,或者至少会露出些马脚。

可即使如此多方防备,军队里每年也总会发生数起逃跑事件,有些是带枪的,有些只是空手,对于这些人的追捕和惩处十分严厉,连他们的家人都会受到牵连,但依旧无法阻止叛逃事件发生——有些人进来就是抱着特殊目的,事后调查起来连家庭成员都是假的,那真是没法子预防。

向锦衣卫问罪?人家两手一摊说这不是我们安排的,我们确实不知道,你能拿他怎样?而且这话还真不假——明朝政府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很低,某些地方军头或世家大族自行决定向短毛军中派遣钉子,朝廷根本不可能知道,也管不了。周晟廖勇这些人都是锦衣卫中少有的“亲髡派”,整天还琢磨着想通过正规途径从琼海镇买武器呢,不可能用这种小手段坏了他们自己的前程。

所以时至今日,琼海步枪流散在外面的着实不少,纸壳子弹的原理也不再是秘密。黑市上甚至出现了仿造的琼海步枪,手艺还很精致。好在步枪可仿,子弹却仿造不起来——关键在于底火,别看那只是一枚不起眼的小小铜片和极少量弹药,其间所需的化学技术支持绝对不是明朝作坊能解决的。只要琼海军这头牢牢控制住弹药原材料,就不必担心外面大规模山寨仿冒他们的军火。

……言归正传,通过这次葬礼,解席算是成功完成了对难民营内部的整合与清理工作。琼海军在本地军民心目中的威望再次得到了极大提升。到如今虽然还不敢说难民营中绝对没奸细了,但至少可以保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其内部讯息不会再轻易泄露出去——以前那些奸细只需要防着正宗的短毛绿皮,而在这一次仪式之后,他们若再有什么鬼祟举动,撞见的每个人都随时可能去汇报,不露马脚的几率太低了。

所以现在即使还有后金细作混在营中,也只能老老实实潜伏着,不敢轻举妄动。而在解决了内鬼问题之后,接下来,解席就将目光投向了营地外部,整个旅顺半岛的安全方面。

徐磊那边带人封住了半岛的陆上出入通道,海面也有巡船来回转悠,后金若在半岛上还有伏兵,这段日子一定是非常难熬的——老解不慌不忙先花几天时间梳理内部,也有故意晾一晾外头,削弱对手战力的考量在内。任是你铁打好汉,在野外露宿个三五天,吃干粮睡野地还不敢举火,那身体和精神状况肯定都大受影响,到时候再去收拾,就要轻松多了。

解席原打算亲自出马的,不过后来被庞雨等人提醒,说咱们队伍里有个人比你更合适干这活儿——第一营的副营长黎阿水,三团中最优秀的神枪手。当初跟北纬庞雨等人一起大闹过马尼拉城的。他本就是海南岛上黎族猎户出身,寻踪觅迹追捕猎物乃是老本行,虽说辽东的林子跟海南岛上有些差异,可终究比解席这个半吊子野营爱好者要强得多。

解席一想觉得挺有道理的,而且自从肖朗受伤,实际卸下了第一营营长的职务之后,第一营一直就是黎阿水在带着,解席几次想要干脆提拔他担任一营长,却又担心委员会那里通不过——他们内部不成文的规矩:到目前为止,营长这个级别的职务全都是由穿越众“自己人”担当的,解席要想捅破这层玻璃天花板,非得有相当充足的理由才行。让他带人钻老林子去抓捕后金伏兵,立下足够战功显然是条不错的途径。

主意已定便不再犹豫,当天便让黎阿水带着第一营出发,开始对整个半岛进行清理行动。而解席这边则继续耐心筹措军备物资,为下一阶段的大规模战事做准备——战事一开,又是与后金这样的强敌作战,会打成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准备肯定是越充分越好。顺便,也等一等海南岛派来的援军,看看后方会给他什么样规模的支援。

解席并没有等待太久,大约二十来天之后,来自海南本岛的补给船队便在老虎嘴码头靠了岸,那位站在船头的带队军官却让众人都吃了一惊——居然是北纬!后面还跟着满脸跃跃欲试表情的魏艾文与无精打采的叶孟言二人,以及若干解席庞雨等人都很熟悉的老面孔——都是白燕滩主基地的保卫人员。委员会还真够意思,把直属基地的警卫营给派出来了!

码头上,前来接人的解庞肖几位对望一眼,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投注到前排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果然,不再是熟悉的琼海步枪,而是换了另一种大家原本都认识,但最近几年中却已经有些陌生了的型制——五六式半自动!而在魏艾文和叶孟言肩背上斜挎着的那两支,则更是外形与其类似,但却有着长长的弯弹匣,枪管也要略短一些。

“好家伙,新武器这么快就装备部队了?冯博士她们动作好快!”

肖朗喃喃道,解席的视力更好,又仔细看了几眼后摇摇头:

“后面大部分人还是背的琼海式,就前头十来支新枪,估计只是来作测试。”

“哼哼,那也够猛了,上次遇袭时我手中就两把小手枪,若是换成了冲锋枪,哪怕只有一支呢,那几十号人算个毛线!”

庞雨望着小叶子肩上新枪,满脸凶狠道。

等到船队靠上码头,部队依次上岸,北纬带着他们那种熟悉的坏笑,率先走到了三团众人面前。

“听说你们被后金兵用特种战术搞得很狼狈?”

他先是低头看了看庞雨裹满石膏绷带的大脚丫,又看了看肖朗犹自苍白的脸色,之后撇着嘴摇摇头:

“所以说么,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员来干。你们最擅长的终究不是这个,特种战这种事情,还是让我来陪他们玩儿吧。”

第六百九十二章 女人当家(上)

无论旅顺半岛上发生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等传到北京城中时,就都只剩下一丝涟漪了——大明帝都么,任是外面再大的风波,在自认为见过大世面的京城人士眼中,终究不算什么。

就算是最近一段时间,在京师中大肆流传的,关于琼州短毛的各类消息:什么短毛要和勋贵老爷结亲了,什么短毛又要向朝廷进贡银子了……种种传闻,除了那些真正与之有关联的,其他人也无非听个热闹,当个闲话在茶馆里聊一聊,回家之后还依然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日常的柴米油盐。

——越来越局促的柴米油盐,对于北京城中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就是如此。

每年春季,京师里照例要闹一阵子春荒——自家米缸和朝廷库房里的存米都渐渐倾尽了,江南粮食还没送上来。家底殷实的还好,一般小门小户,这段时间就有些难熬了——而这还是正常年景,漕运保持通畅,南方产粮区也没遭遇大灾的状况。若是遇到“不正常”的,比如崇祯二年京师被围,或者崇祯五年登莱之乱,叛军虽未杀到运河区,可朝廷的“剿匪”部队却将漕运粮食物资都挪去充了军用……若是出现这种变故,那对京城百姓的影响可就更大了。

崇祯六年初春的大明朝虽然还没有遭遇到此类人祸,但最近几年从各地报来的天灾却是延绵不绝。诸如歉收,绝收,请求赈济之类的言辞充斥在各处送来的奏报之中——若非如此也不会引得崇祯想方设法搜刮银子,最后为了盐税积欠朝文官集团大动干戈……地方上的天灾折射到京师,便是春荒的加剧,在这种艰难时期,北京城里的粮食变得愈发短缺。

——原本应该是这样,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只是在这个时空里的北京城,局面略有些不同,因为来自海南的短毛在这里开了一家琼市坊。

……

“外面好多粮店都关张了,琼市坊那边倒还有米卖?”

“没错,还是白花花的大米呢!就是样子有点古怪,很细很长,可煮出来还是大米饭肯定没错……据说是产自南方暹罗,安南那一带的稻种。”

“听说琼市坊里的货物都是专供贵人所用,有些还是进上的贡品,咱们这种寻常人家怕是买不起吧?”

“我原先也这么想的,可昨个儿隔壁三婶就去买到米了,说起来也不是很贵。况且如今这市面上,除了琼市坊还有哪儿卖米呢?家里都快要断炊了,总不能让孩子们挨饿吧。”

“好吧,那明天去瞧瞧,早就听说那边的各种新奇南货极多,明个儿就算买不到米,看看热闹也好的。”

……诸如此类的对话,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北京城那些寻常百姓家中,本来么,象他们这种阶层的人,很少能有闲情逸致去注意自家生活以外事情,因为这年头光是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就已经是太艰难的一件事,很难再有精力去关心其它方面。

琼州短毛名气虽响,但在他们心目中,终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偶尔在大街看见一辆金碧辉煌的四轮大马车从身边驶过,最多也只是羡慕一下对方的富贵豪华,但多半不会觉得自己这辈子会和那些古怪的南方髡人发生什么联系——除非像现在这样,被逼的没法子了,才不得不去那家琼市坊里碰碰运气。

而去了之后才发现,他们的运气着实不错。

——琼市坊里仍然能买到粮食,还都是上好的精白米!

——琼市坊里的粮食居然不是很贵,价格比起去年并没有上涨太多!

——进入琼市坊其实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有什么限制,任何人都能进,除了要把碎银子换成银元稍微麻烦一些外,其它各方面都很宽松。而换银元本身也并不让人感觉吃亏,因为那种精美的“崇祯通宝”银元一看就知道是很正规,很可靠的货币,即使在兑换时需要额外支付一些火耗费用,但用银元买东西也可以打折扣,折算下来,好些东西感觉反而还便宜了一些——这是和外面有的比,至于那些除了琼市坊里外头就没得卖的,那就更不用多想了。

当然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往年这种春荒时节,原本也是京师各家大粮商一起发财的好时机。人么,活就活在一张嘴上,但凡一天不死就总要吃。历朝历代,粮商向来是只有大后台撑着才能做的生意,为何——就是为了这种时候。哪怕把粮价提的再高,也不愁没人买。哪怕城门洞里拖出去的死尸再多,也坚决不能降价,这种生意,寻常商家可做不了。

这种时候朝廷也肯定会有一些限制措施,比如限定一个最高粮价,不得突破。但这种来自官方的限制也只能骗骗小孩子——最简单的手法:我严格遵守朝廷的指令,我卖的粮食绝对平价。可我本小利薄存货有限啊,每天卖个百来斤就关门了。这还是客气的,不客气的直接门板一上歇业,别人买不到粮食咋办?——那关我屁事,朝廷能限制粮价,可总不能强逼咱们商家开门做生意不是。

首节 上一节 603/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一篇:一揽众美在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