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第1754节

眼下他们最紧要的,是等待汉军告知他们如何处置的结果。

假若汉军要杀他们,那他们是必死无疑。

即便汉军不杀他们,他们也是无法返回山上,向关羽交代。

军心正自动荡,关羽最担心的,就是将士们士气动摇,他们投降汉军的举止,必定会足以撼动大军战意。

回到山上,恐怕他们会死的比死在汉军手中更凄惨许多!

唯一的生路,就是汉军接纳他们,至少是将他们当成阶下囚来对待。

跪在地上,脸上满是期待的两百多名荆州兵,一个个紧张的攥着拳头,手掌心都沁满了汗珠。

飞快跑回汉军阵列前的荆州军,到了领军的校尉近前,抱拳躬身说道:“启禀将军,我等盘问了荆州兵,他们乃是特意前来投诚!”

司马懿要校尉莫杀这些荆州兵,校尉心内当时就觉着有些古怪。

从兵士口中得知这些荆州兵是前来投诚,他赶忙向报讯的兵士说道:“带上一些人手,把他们送到主簿军前!”

“诺!”应了一声,报讯的兵士跑向一旁的汉军阵列,招呼了百余人,又朝着那些跪在地上的荆州军奔跑了过去。

跪在地上,眼看着又有百余名汉军飞快的跑了过来,手无寸铁的两百多名荆州兵,一个个紧张的连脑门上都沁满了汗珠。

百余名汉军跑过来,对他们来说是有着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汉军要将他们押解到阵后,另一种可能,就是汉军觉着诛杀他们人手过少,派出百多人,杀的会更加干净利落一些。

心中满是忐忑,两百多名荆州兵并没有起身。

在他们内心深处,对活下去还是有着很深的期待。

他们在赌,赌汉军不会诛杀他们这些临阵倒戈的荆州军兵士!

“将他们送至主簿阵前!”飞快的跑到这些荆州兵的近前,报讯的兵士高声喊了一嗓子。

随着那兵士的喊声落下,百余名汉军立刻冲了上来,将两百多名跪在地上的荆州军给围在了正中。

被汉军将士们围住,两百多名荆州兵一个个紧张的心脏“扑腾扑腾”不住的乱跳。

不过汉军兵士的喊话,还是多少让他们放了些心。

将他们押到主簿阵前,足以说明冲上来的这些汉军,并不是为了要他们的性命。

只要性命眼下不丢,活下去就还是会有些希望!

“起来!”汉军兵士将荆州军团团围住,其中一个汉军抬脚朝一个荆州兵的屁股上踢了一脚,厉喝了一声。

臀部被踹了一脚,那荆州军像是被弹簧弹了起来一般,赶忙站了起来。

他刚站起身,其他的汉军也纷纷吆喝着,把两百余名跪在地上的荆州军全都驱赶了起来。

被驱赶起来的荆州军兵士们,神色忐忑的在人数只有他们一半的汉军押解下,朝着司马懿驻扎的地方走了过去。

在汉军押解下离开时,他们还朝着山坡上望了过去。

山坡之上,有着他们冲锋时被射杀的同伴,在更高一些的地方,那些撤离的同伴,正遥遥的望着他们。

看向山坡上的同伴,被汉军押着的荆州军兵士们,一个个心内都生气了愧疚。

面对强敌,他们选择了抛弃同伴,向敌人投诚。

虽说他们很清楚,如果不这么做,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一条路而已。

可真正的向汉军投诚之后,他们心内多少还是会有些惶恐和后怕。

山坡上,看着山脚下这一幕的荆州军将士们都没有吭声。

当汉军押解着那两百多名荆州军前往司马懿阵前时,山坡上的许多荆州军,心内甚至盘算着,在这一战之中,是追随关羽活下去的可能更大些,还是向汉军投诚活下去的可能更大!

许多荆州军站在山坡上,望着山下的一幕,一个关羽亲兵飞快的从后面跑了上来。

到了这些看着山下的荆州军身后,那亲兵高声喊道:“将军有令,着你等即刻返回山顶,莫要在此再多迟延!”

亲兵的喊声,在山谷中回荡着,远处甚至还飘来了几声回音。

看着山下的荆州军将士们纷纷扭过头,他们中的一些人,再返回山顶时,还不忘回头朝着山下再望上两眼。

汉军将投诚的两百余名押往司马懿阵前时,山坡上的荆州军,许多人甚至是面带钦羡,往山头行进的时候,甚至不时还会回头朝他们望上两眼。

被围困在山中,荆州军将士们都是晓得,虽说军中暂且不缺粮草,可那些粮草却是汉军送来的。

敌人送粮草给他们,无疑是透露给了他们一个讯息,在这场争斗中,汉军随时有能力歼灭他们。

依着这种情景来看,山坡下向汉军投诚的荆州军,选择反倒是正确的!

被一百多名汉军押解着,两百多个投诚的荆州军满心忐忑的走向司马懿的中军。

走了没多久,他们就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处汉军阵列。

摆起阵列的汉军,人数并不是很多,顶多不过千余人而已。

可即便这点人数,在已经决定要投诚的荆州军看来,依然是他们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够战胜的力量。

骑在马背上,司马懿也远远的看见了正朝他这边行进的队伍。

抬起手臂,朝身后一招,司马懿并没有吭声,一个汉军骑兵抖了下缰绳,双腿朝着马腹上用力一夹,策马往正行进中的队伍奔去。

“你等且住!”冲到队伍前方,那兵士一勒缰绳,将战马止住,高声向押解着投诚荆州军的汉军兵士们喊道:“主簿要某前来询问,因何将他们带到此处?”

首节 上一节 1754/21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史上最强师兄

下一篇:奋斗在新明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