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在新明朝

奋斗在新明朝 第314节

  这六个傻鸟身价最多不过几万两,居然如此肆无忌惮而不知收敛,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羞辱县衙正堂。不然怎么会招致如此猛烈而不客气到无差别的报复?

  但蠢货毕竟是自己这边的,以后教训他就是,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摆平似有滔天怒火的李县尊。

  同一时间,在扬州城百分之八十的民众里,李大人的禁令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出自内心的欢呼。

  为李大人欢呼雀跃恨不得三呼万岁的就是本籍江都县的土著,特别是士绅和读书人了。寄居在扬州城的徽州人有钱,教育投入高,培养出的读书子弟的水准自然水涨船高,在科举考试中竞争力很强,常常能从本籍土著中抢到半数的名额。

  以前大家只能望而兴叹,眼红羡慕也无可奈何,今天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忍不住热泪盈眶地称赞一声“真乃体察民情李青天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八个大字,简直就是为他老人家量身定做的啊。

  按这位青天大老爷一任三年算,至少这三年里,县试里不会出现徽州人身影了。县试后面府试、院试自然也没有徽州人的份了,等于凭空多出了一倍的名额。

  外面开了锅似的议论纷纷不提,话说在县衙里,只有熟知本地情况的胡师爷看出了内情。其他几位师爷还得靠胡师爷点拨过,才纷纷明白东主究竟打着什么心思,这绝不是单纯的报复。

  在李佑上辈子那个时空,发生过扬州十日这样的屠杀惨案,当时扬州城里土著几乎被屠戮一空。虽然后来扬州因为盐业恢复了元气,但彻底成了移民城市和徽商的殖民地。

  在本时空,大屠杀惨案没有发生,虽然因为历史惯性徽州盐商继续兴起,经过几十年积累,凭借庞大财富成为扬州城的主人,但本地土著依然在人数上保持着绝对优势。

  不过本地人总体以中下阶层为多,用二十一世纪术语就是草根多,比起财富与徽州人特别是盐商相差甚远。本地人看着外地人个个发大财,尤其是盐商凭借世袭纲盐窝本也就是专卖许可证的特权,能够二代三代地暴富下去,这心里要说没有芥蒂,李大人才不相信。

  这时候,盐商们还只想到了切身利益受损,限于见识局限,没有来得及觉察到更深刻的后果,对李大人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里有什么东西更是无从所知。

  其实像李佑这样在二十一世纪上过网的人都知道,阶层矛盾、地域矛盾贴是很容易火爆的,而且是很容易引发大规模争端的。映射到本时空贫富不均、地域划分鲜明、主穷客富的扬州城江都县,李佑觉得同理。

  庄师爷不是说树大根深、主客易位吗?比起盐商,他李佑是客,在本地根基浅,但比起数量绝对多数的本籍土著,盐商才是客!

  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算是李大人的一项特长……

  正当李佑派人去打听效果时,有个县学小吏气喘吁吁、跌跌撞撞地被张三领进房中,叫道:“大老爷不好了!县学里本籍生员和寄籍生员打起来了!”

  李佑吃了一惊,怎么也没想到,他挑拨了这么一下,读书人先打起来了。不过也不奇怪,他本来就是拿最敏感的科举做引子,先波及到学校再正常不过了。

  县里在校的廪膳生员、增广生员、附学生员总共一百二十人,不在校的大概有几百个。在校生员中大约四五十人是寄籍贯,七八十人是本籍,完全具备打群架的物质条件。再说他们每三年也要争夺一次参加乡试机会的,江都县每届只有四十个参加乡试名额。

  想至此李大人不问是非,开口道:“江都县县学是江都县籍养士之地,传本官命令,所有寄籍学子,移出县学。”

  李佑没有权力免除生员的秀才功名,那得麻烦提学御史大宗师去,但他有权力管理县学。不过被移出县学的生员,虽然还是秀才,但不可能参加乡试并中举了,失去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如果说禁止徽州寄籍人氏参加县试像是开了锅,那么开除县学已经有了功名的徽州寄籍生员就像是炸了锅。

  “这是绝了我们盐商的读书种子!”有个儿子被县学开除的盐商怒吼道。

第三百一十五章 盐商的对策

  新安会馆位于扬州城东南区,是扬州盐商最大的聚会场所,新安便是徽州的古称,就像用广陵指代扬州,太守指代知府,别驾指代通判一样,是这年头惯用的装逼方式,显得有内涵有文化。

  新安会馆可能是全天下最不缺经费的会馆,有无数巨富愿意掏银子,只为在同乡面前显耀一番。会馆里头占地广大,庙宇园林楼堂厅榭一应俱全。

  在近两日,会馆里人流骤增,不过会馆的执事见怪不怪。每当盐商遇到所认为的大事,都会到这里扎堆,一是为碰头商议二是为打探消息,最近的大事显然就是县衙新出的那断人上进之途的禁令了。

  此时的新安会馆静远堂中,围坐着十几人,商谈的正是禁止徽籍人参加县试和报名府试,以及县学徽籍生员被开除这几件事。

  十几人看似人数不多,但并不是找不来更多的人。

  此时静远堂并没有硬性规定什么人不许进来,但实际上在盐商心中还是有一条无形的线。自拊身份不够的,就不必进来了。

  至于身份够不够,判断标准很简单很直观,你那窝本上规定的纲盐引数。堂上这十几人,人均窝数是四万引,比这个数目差太远的,好意思进门么?

  凡是一堆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应对某个挑战时,总是会出现两种风格的意见,温和派与强硬派。比如闹了民变,朝廷里总是会有招抚和剿灭两种声音。

  这次面对李县尊的强大攻势,在座盐商议论纷纷的也生出了两种对策。

  鸽派认为,李佑无非要的是面子和钱财,只要满足他这两项,自然就将事情解决了。

  鹰派坚决反对鸽派的绥靖政策,认为事情不可成例,若别人看到李佑这般可以轻易得手,那么今后效仿者肯定不少,必须要给后来者一个警示。

  鸽派想着只要将那六个蠢货和嘴贱家奴负荆请罪送到县衙,认下今年的江都县盐课,同时给李大人若干好处,便会就此抹去禁令。

  鹰派力主广邀徽籍官员和盐运司出面施压,同时将官司打到凤阳巡抚与南京礼部,同时全体盐商应该罢运纲盐抗议一个月,说什么也要让李佑吃苦头。

  扬州盐业七大巨商之一、拥有六万引窝本的金百万坐在中间位置上,始终一言不发,皱眉想着自己的心事。他还要考虑到自己被李佑追讨上万“积欠”盐课,以及自己表妹夫孟公明被李佑革除典史的事情,件件都与李佑纠缠不清,混在一起很难办。

  当初他下了三个帖子邀请李佑意欲解决问题,不过李大人一个回音也没有。之后情势大变,李佑几乎要成了盐商公敌,他也就停止了邀约,打算等到个安静时期再重新联络。不料这李大人出手实在惊人,竟然抛出了这么一个东西。

  别的盐商没有与李佑直接打过交道,而金百万则是与李大人见过两次面的。虽然次数也不多,但他仍能感受得出李大人隐藏在嚣张跋扈外表之下的机敏和狡诈,这才是他最忧虑之处。

  另一大巨头何盐商见金百万今天出奇的沉默,便开口问道:“要平息此事,金兄觉得软好还是硬好?”

  闻言金百万摇头道:“皆有不可取处。若以抚为主,成了惯例如何应付效仿者?如果每任知县都如此效仿行事,我等就要疲于应付了。再说谁去负荆请罪?分量轻了没有效果,分量重的谁肯去对他低声下气?反正我是不去的。”

  “若要使硬手段,那可迁延日久、耗时颇长。县试在八月举行,至今只有一个月时间了,无论邀同乡还是到巡抚衙门或南京礼部,一个月都是难以结事的。何况李佑此人我是见过两次,行事十分不留情面,如果再激怒了他,还不晓得会做出什么惊天事情。停运纲盐更是提都不要提。”金百万继续摇头道。

  对面有人问道:“停运纲盐为什么不可?”

  金百万对李县尊颇为了解,“只要我们敢停运纲盐,那李佑就敢全部解散巡役,并停查私盐!”

  如果将私盐比喻成洪水,那么守着产盐区出口的江都县就是拦蓄洪水的大闸。没了大闸,洪水就要冲击良田、城市。

  金百万确实猜得不错,若盐商真敢拿罢运纲盐来当作抗议施压手段,以李大人的激烈报复性格,绝对要在江都县彻底放开缉查私盐,那样整个两淮盐区的官盐市场都要受到严重冲击,最后倒霉的还是持有官盐专卖证的盐商。

  如果说天下谁最希望私盐绝迹,那一定是盐商们了,虽然盐商也常在运盐船上偷偷携带私盐。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毫无办法了?众人都陷入沉思,经金百万的分析,确实无论软硬都有极大不妥,可是不能无解啊。

  正当众盐商另寻他法时,却见仆役在门口禀报道:“外面来了一位法师,道是有主意解决老爷们的困境。”

  法师……众人无不是看过话本听过评书的,无数小说剧情里都有这样情节,主角一筹莫展时,营外忽然冒出个仙风逸骨的道士或者宝相庄严的和尚,并且法力智谋无边,轻轻松松将主角的难题灰灰了。只是现在遭遇这种俗套剧情的换成了他们,果然文学来源于现实……

首节 上一节 314/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特工皇帝

下一篇:穿越全能系统

推荐阅读